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第327章 ,助农和扶苏的朋友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历史>>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节列表 >> 第327章 ,助农和扶苏的朋友

第327章 ,助农和扶苏的朋友


更新时间:2024年05月11日  作者:小兵王2  分类: 历史 | 上古先秦 | 小兵王2 | 秦末 | 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大汉五年九月二十六日,长安城,赵里。

胡亥还在联系纺织厂,但赵里的农户们却已经开始按照胡亥的规划建设厂房。

而就在这个时候,乡里传来消息说今日有戏曲团去赵里,让他们做好迎接的准备。

赵里的百姓大喜,能有免费的戏曲可以听,那是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有徐凡的支持,关中的戏曲团发展的极快,有官方的,有民间的,有那种价格高昂,布幕台道具都极其真实的正规戏曲团,也有那种三两个人的草台戏曲团。

秋收之后,关中的村里普遍有两个钱,会请民间的戏曲团来乐呵乐呵,但这些都是要花自己钱的。

朝廷的戏剧团不但正规,而且不花钱,赵里的百姓自然是重视。

他们当即准备好戏台,十里八乡的村民也纷纷汇集到赵里,占好位置准备看戏。

戏曲团的人来到赵里,就受到了所村民的热烈欢迎,不少人村民都打听道:“团长,这次带过来的戏曲是《天仙配》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

其他村民的神情和江涛一样,整个天下都是天子的,天子家有一个几万家禽的养殖场,不是很正常的事情。

江涛道:“看你也像个老实的人,怎么编辑故事来如此不靠谱,几万家禽,老夫从小到大就没看过有这么多家禽过。

而且一天还能下上万颗鸡蛋,你这不是把全天下的鸡蛋都集中在他一家啦。

吴越笑道:“各位父老不要急,你们的问题某一个个回答。”

里正江涛道:“没听老话说吗,家有万金,带毛不算,你看那个叫云烨的,一场鸡瘟差点家破人亡,他家大业大,还能扛得住,我等升斗小民真发生一次这样的事情,只怕会是家破人亡。”

江涛听到这话了然点头道:“原来这是天子家的养殖场,难怪会有这么多的家禽了。”

大部分百姓是不相信火炕孵化法的,他们只看过鸡鸭来孵化小鸡小鸭,本能的就觉得火炕孵化异想天开。

果然戏曲的内容和扶苏想的差不多,讲的就是一個农家子弟散养家禽,靠着这手本事发家致富,而后他不忘初心,带领乡人一起发家,一个养殖场有几万只家禽,而后受到天子重用,成为了贵族。

这其中关键技术都讲的非常清楚,什么火炕孵化法,以蚯蚓做饲料增肥,还有预防家禽瘟疫等各个方面都有介绍,中间还插着了几幕遇到的困难,挫折,剧情也算是跌宕起伏,套路是完全照搬走进科学的。

“我喜欢听《天仙配》,要唱《天仙配》!”不少村民大叫道。

这个时候舞台上出现一个邋遢的中年人,他笑道:“赵里的父老好,本人吴越,是《家禽大王》的编剧,刚刚听到很多父老讨论《家禽大王》的剧情,在下亲自说明情况,父老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可以亲自说出来。”

“首先火炕孵化法是真的,这是天子想出来的方法,我们农家十几位师兄弟实践,已经成功了,用这样的孵化法,我们一次能孵化出500个鸡子。”

扶苏对这样的剧情不感兴趣,但村民们却看到津津有味,这就是在讲他们自己的故事啊,不少村民都在畅想自己家有几万只鸡鸭鹅,那会是什么样的生活?

“真有这么多家禽在手,我一天三餐,天天吃鸡鸭鹅。”一个村民感叹道。

只有吴越在苦笑了,百姓不愿意思考,他们习惯于把一切推给一个权威,然后交给那个权威帮他们思考。

团长蒋丽对这些情况也习以为然道:“这次带过来的是新曲目,天子让我们编排的《致富经》上的戏曲加《家禽大王》”

还有那个火抗孵化法,神话故事都没编得这么离谱过,没有鸡鸭来孵化,这蛋怎么可能自己会孵出来?”

“你这是像过皇帝一样的生活!”一个村民鄙视道:“我就不像你这么贪心了,留着鸡鸭鹅下蛋不好吗,一天下上万个鸡蛋,我吃两个就足够了,剩下的卖钱不更好。”

“现在天子在上林苑建立了一个大型家禽厂,就是用这种孵化方法,孵化出近10万只鸡鸭鹅,现在上林苑家禽场,每日可以产上万鸡鸭鹅蛋。所以云烨这个人是假的,但这个家禽场却是真的。”

“火炕孵化这到底靠不靠谱,这孵化不都是要靠鸡鸭,什么时候听过有火炕孵化?”

“《家禽大王》?”扶苏听到这个曲目如此粗鄙,就明白了,这应该是朝廷推广农家的曲目了。

“是啊,这戏曲看的跟神话故事一样,一个养鸡的还能成贵族当大官,那我们这些种田的是不是也能成贵族,当大官。”

但养殖用天子的话来说,是要讲科学的,不思考就不会进步,遇到问题就不会解决,教育百姓果然是任重而道远啊。

吴越继续道:“现在朝廷有一个政策,6只鸡子,2只鸭子卖1钱,一只鹅子卖2钱的价格贩卖你们,一户可得30只鸡子,10只鸭子,2只鹅子,有这需求的可以来我这里报名,三日后就会送来这些家禽,一手交货一手交钱。”

“如此便宜?”吴越给的价格只有市价的一半,这个时候连扶苏都相信汉帝是真弄出火炕孵化法了。

“老朽要定一些家禽。”江涛马上说道。

今年粮食价格低,他本就有想要多养一些家禽,一来消耗一些粮食,二来家禽的价格也更高,对江涛来说更加划算。现在有便宜一倍的家禽苗,

他当然报名了,反正这些加起来也不过是24钱,这点小钱赵里的村民还是拿得出来的。

“我们也要定。”其他村民也踊跃报名。其实已经有很多村民多养了鸡鸭,现在听到有更便宜的鸡鸭苗,他们当然想要。

一个小小的赵里就定下了三千多的鸡子,上千鸭子,和两百多鹅子。

江涛更是说道:“为什么只有这么点,老夫想要养更多鸡鸭鹅,你给老夫定个十倍家禽数量。”

十倍也不过240钱,这点钱财江涛还是拿的出来的。

吴越苦笑道:“老人家,这些天子给整个关中百姓的福利,十万家禽看上去多,但也只够几千户分的。您要的多了其他人就没有分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家禽不是越多越好,养的越多越容易得鸡瘟,我现在朝廷是没有办法治疗鸡瘟的,唯一的方法就是预防。”

江涛紧张道:“怎么预防?”

吴越道:“散养,只要数量不是太多,就不容易发生鸡瘟,即便是发生了损失,也在您家里承受范围之内,要是这一次是死了几百只鸡鸭鹅,只怕老人家伱也承受不住啊。”

江涛一想也是,养的多了,出现鸡瘟,他可承受不住。

吴越继续说道:“您要想养多,也不是不行,晚辈这里有一本《养殖大全》是我们农家记录养殖技术的书籍,您照着这的养可以减少很多困难。”

江涛道:“这书多少钱?”

“100钱”

江涛皱着眉头,却没有再说话了,几十只家禽子也不过24钱,一本书却要100钱,他是不愿意出的。

吴越道:“老人家如果您只想养几十只鸡鸭的话,赚点家庭的开销,凭经验是足够的。”

“您要养足够多数量的家禽,就必须要看这上面的学问,这本《养殖大全》是我们农家三十几个弟子积累经验写出来,只要一百钱是绝对划算的。”

只可惜吴越的这番话算是对牛弹琴了,对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家禽苗,江涛是欣喜若狂,但对于薄薄的《家禽大全》,江涛却觉得吴越在欺骗自己。

扶苏拿出一吊钱道:“在下能要现在购买这本书吗?”

吴越笑道:“当然可以了。”

说完就把书籍给他,看扶苏是一个读书人说道:“这本书籍最珍贵的学问就是火炕孵化法了,你要是学好了,5年之内成为一方豪商不成问题。”

而后他看向四周的村民摇摇头道:“他们都不识宝,只觉得这些家禽苗金贵,却不知道这戏曲内学问才是最珍贵的。”

“陛下知道天下的百姓不通文字,采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把学问教导给他们,但他们却一点都不珍惜啊,看了也就是看。”

扶苏道:“即便此时不理解,日后他们终将会理解,这个天下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差,他们是能感受到的,学问终究是有个接受的过程,只要百姓记住了,终有一天这些学问是会大放光彩的,兄台无需着急。”

被扶苏开导之后,吴越心情好多了,他笑道:“我农家研究养殖也就是34年的事情,算不得经验丰富,兄台也可以自己专研,要是有所得,我等可以相互交流。”

扶苏点点头。

当晚,吴越把自己记录好的订单交给一个手下,这个手下再跑到上林苑去准备家禽。

像吴越这样的戏曲团,在关中有8支,他们唱完戏曲之后就会像吴越一样,推广上林苑的家禽子,靠着低廉的价格,还有徐凡这几年积累下来的威望,关中百姓购买家禽子非常踊跃,像这样的场景在整个关中到处都。

关中,上林苑。

“叽叽叽叽”的声音异常嘈杂,在一个火炕上有几百只毛茸茸的小东西。

商农欣喜笑道:“有了温度计之后,火炕孵化法的成功率从原本的六成多,增加到现在的九成五了,这个方法推广之后天下的百姓都可以吃肉了,我大汉距离大同世界又近了一步。”

两年前徐凡就把火炕孵化法告诉了商农,商农也实验成功了,但这个方法价值不高,想要掌握孵化的温度太难了,温度高了会容易烫熟鸡蛋温度低了孵化不了,更加不要说温度还要保持几十天时间。即便是农家弟子仔细照看,成功率也是非常低,所以在陈郡就没有普及开了,一半的家禽苗失败率对百姓是难以承受的,他们情愿用家禽来孵化。

而当徐凡弄出玻璃之后,温度计就只是技艺问题了,在大汉这个时代,科技的很多材料,理论,但技艺这个时代的工匠和两千年后的八级工是没有区别的。

徐凡对着工匠说了温度计的制作方法,很快一个简单的水银温度计就被制造出来了,上面没有太多的刻度,只有一个适合孵化的刻度,但这已经足够了,火炕加上温度计,孵化的效率顿时暴涨。

徐凡在上林苑的养殖场弄了不到半年时间,家禽数量就从上千百飙升到数以10万计。

现在第一批家禽已经开始产蛋了,每天多的时候能收获上万枚鸡蛋,少的时候也有几千枚。

徐凡道:“孵化用的火炕要多建造一些,不要怕浪费,整个关中有上百万户农户,一户需要30只鸡苗,这就是3,000万的需求,我们的孵化场还远远不能满足整个关中的需求。”

徐凡是把上林苑当成关中的家禽基地,现在这个基地每天能出的家禽苗有五百左右,这个数字对一个养殖场来说已经非常高了,但对于整个关中来说,确实不值一提了。

从徐凡开始贩卖家禽苗开始,不到一个月时间,上林苑的几万家禽苗就被贩卖一空。

所以徐凡想要继续扩大孵化的规模,最好每日可以孵化几千家禽苗。

商农道:“陛下的恩德不可只惠及关中一地,中原河北,江淮之地的百姓也应该感受到陛下的恩典。”

徐凡道:“这就要看你农家的本事了,光这个基地就用了300农家子弟,上千帮工,你能找到有足够多经验的农家子弟,朕当然愿意在天下推广。”

这下商农都不说话了,想要培养一个合格的农家子弟,没有两三年的时间是不够的。

而后徐凡可能道:“关键是要他们自己学呀,朕已经通过戏曲,把火炕孵化法,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天下的百姓,但却没有几个百姓愿意学,从赵高那边传来的消息,这一个月温度计的出货量还没突破百支。百姓不愿意学,朕又有什么办法。”

想要学会火炕孵化法,温度计是最核心的器械,徐凡为了助农,已经把温度计的价格打到了300钱一支,这已经是成本价了,但没有人买,徐凡也是如此奈何。

两人叹息一阵之后,徐凡反而安慰商农道:“慢慢来吧,只要有成功的例子,百姓们是愿意跟着学。”

对于大汉百姓的学习能力,徐凡是非常自信,当年富士山苹果,是以奢侈品的身份来的,最后变成了白菜价。

后面还有家电行业,不到10年也被打成白菜,光伏行业,手机行业都是这样。

大汉五年十月二日,长安城,赵里。

一只十几人的马队,从驰道快速来到赵里之外。

赵里的田地大部分都被收割完了,一大群刚刚朝廷下发的鸡鸭苗,在田地当中觅食,几头老牛悠闲的坐在一旁反刍的青草,不远处还能传出童子读书的声音,一片舒适的桃源之景。

为首的人笑道:“还是关中的变化大,我们上郡只有一些茅草屋,即便是在治所也看不到几栋砖瓦房,赵里一个小小的乡村,却有一半的房屋是砖瓦房,这一个乡村都比我们城市富裕。”

“郡守,现在上郡的情况已经好很多了,再发展几年,我们上郡未必不能成为天府之国。”后面的士兵道。

曹性笑道:“这就在说大话,我们上郡有几里水渠,关中却遍布水渠,一个小小的乡村都有一个水渠,以朝廷对关中的投入我们上郡怎么比。”

说完曹性带着他们一群人进入了赵里。

“这位客人找谁?”王文警惕的看着曹性他们。

曹性笑道:“某是扶苏的朋友,来这里是找他的。”

王文道:“赵夫子在小学,我可以带你去找他。”

曹性笑道:“多谢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扶苏道。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群童子跟在后面摇头晃脑的读着。

曹性听到这些读书的声音,并没有进入学堂,而是让人牵着马在外面等候。

扶苏发觉外面的情况对学生道:“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了。”

学生们起来对扶苏行礼道:“夫子再见。”而后一个个嬉笑打闹的离开了课堂。

扶苏除了看到曹性行礼道:“却不知道郡守到访,真是有失远迎。”

曹性笑道:“你们两兄弟可是有点不厚道,我当初把胡亥放了,一点没为难你们两兄弟,结果你们却把这点事情宣扬的天下皆知,这一次上计,只怕某的情况难了,这可都是拜你们兄弟所赐。”

曹性的确有想教训扶苏两兄弟的意思。

此次上计之后,大汉的郡守都要调动,已经是天下皆知的事情。

各地的太守们自然不会事到临头才接受任命,他们想尽办法打听朝廷内部对他们的评价,还有调动的地方。

曹性是陈郡元老,自然也有自己的渠道了解朝廷的任命。

他扣压商旅的事情,虽然本意是好的,后果也不算恶劣,但陛下仍给了他粗暴执法的评价。此次上计之后要留下来学习。

(本章完)


上一章  |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