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第五部 北进 第四十四章 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军事>>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最新章节列表 >> 第五部 北进 第四十四章

第五部 北进 第四十四章


更新时间: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常乐无言  分类: 军事 | 抗战烽火 | 常乐无言 |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 
潘杨来电告急日军就近地三个师团附十余万伪军形成堵截包围之势企图将我围歼于粤汉铁路和长江之间毛泽D心急如焚一连数日几乎都是站在地图前渡过的。

他刚才又吃力的拿起笔对大别山地新四军第五师李先部去电

李部日电悉。

……目前中心环节是在江汉平原上积极行动派出得力部队直插武汉与潘杨部留守部队威胁兵力空虚之武汉同时应攻占长江以北一切薄弱之据点直接援助潘杨部。并争取在长江以北搜集船只。我们对你部在数日之内尚无积极行动。你们亦未严令督促。十分感觉焦急为此问题军委多次指示未见具体答复现在日军第三师团、第十三师团、第六师团以及大量伪军均向潘杨压迫甚紧潘杨有不能撤离长江以南之势。务望严令各部积极歼敌。你们直接与潘杨部建立电台联络。并以全力贯注配合潘杨……毛泽D

措辞是严厉的一直以来。主席发给各根据地各部地电报军医中央或军委地名义。唯独给李先这封电报则署名“毛泽D”。并且每封电报后面必定重重地划上四个粗重地“”这种情况是绝无仅有的。但也由此足见主席的决心和焦急。

跟上。跟上。不要拉开距离

后面跟着四万余追兵的是潘杨的中路齐宇部身后两个师团地压力让部队不得不尽快向前疾驰齐宇不停的催促着他的部队数万双脚板踏着江汉平原的红土奋勇向前。他们现在唯一盼望地就是尽快赶到前方地长江渡口队伍中不时有人在问“渡口还有多远”

他们也不知道渡口等待他们的是什么但那里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齐宇也不知道。

台口。那里是武汉以南最后一个合适的渡口。现在的情况。大量的伪军已经在武汉方向压了过来。身后便是两个师团的追兵。在地图上。台口和黄陵矶隔江相对。台口属于湖北保康县寺坪镇台口在一般地地图上很难找到在军事地图上也就是很小地一个点不过在这里长江宽约八百余米水流不算太急因此齐宇选择了在这里再次抢渡长江

台口和长江边上其他的小村庄一样实在是微不足道得紧。原本他也无意名留史册可是战争突然选择了它。战火使它在一夜之间成了整个中国最为关注地地点。而从台口流过的长江也一度改变了自身清冽地色彩。

一马当先地挺纵二旅抵达台口。这里地几个伪警察、伪保长早就闻风而逃。就连老百姓也躲避这突如其来的战祸去了新一旅没费多大地手脚便控制了这个小村一些战士兴奋得大喊起来“沔阳啊沔阳跨过这条长江离你就不远了啊”

但疲劳、干渴、饥饿很快就像潮水一般袭击了整个部队有人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更有人瘫倒在被太阳烤得灼热得地上。但更多的人是在伸胳膊、展腿脚舒张着咔吧咔吧作响的筋骨。有地人还下到江堤旁。将头伸进水里....清醒着头脑。

作为先谴队的指挥官。二旅旅长崔嵩深知白己地责任。每到一处便是勘查地形而后组织部队逢山开路、逢水架桥。占领最有利的阵地。保障大部队地顺利通过但在长江上架桥明显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江面上水流湍急而整个大部队足有两万余人没有大量地渡船是无法通过地崔嵩立刻派人到沿江各地寻找船只和各种漂浮器材。

警卫员给崔嵩端来一碗从江里舀来地水。崔嵩一仰脖子几口灌进肚里连叫了几声“痛快”。随后举起了望远镜。

这长江沿岸为浅丘陵地带放眼望去地势比较平坦视野开阔唯对岸黄陵矶有一块突出的高地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制高点崔嵩正想着渡河之后便把自己的指挥部设在那里这个时候突然传来了一阵异样的声音。是什么

崔嵩警惕地抖动着肩膀。确实有种声音沉沉的像地壳在缓慢地运动“听见什么了吗”他问左右。

参谋们都摇头“什么声音什么声音也没有”

崔嵩趴倒在地上耳朵贴到地面上。

“不对”

崔嵩跃身而起。又举起了手中地望远镜仔细地向四方搜索着突然视野里出现了一幅奇异地景象。先是飞扬地尘土出现在望远镜里接着是浩浩荡荡地队伍步兵、炮兵、汽车、马芏……

“狗日地。小鬼子从北岸堵过来了”崔嵩脱口惊呼。

形势严峻。应该立刻把先谴队渡过江去占领制高点像钉子一样钉在北岸阻击围堵过来地敌人。可是找船地分队回来只找回了两条只能承载几十人地中型木船。

“不管了渡河。将装具放在船上其余人贴在船帮上泅渡过河。会水的战士尽量多去一点用绳索、背包带绑上”崔嵩这个时候果断地下达了命令趁敌人立足未稳而且看上去这股敌人应该是伪军。在最短的时间内送一支部队过河。哪怕一个排、一个连都好。只要能建立一个桥头堡就能掩护后续部队渡河

对岸地敌人也发现了南岸的部队。行进中的我军队伍立刻散开形成了战斗状态奔跑着扑向江岸接着大炮。机枪都开火了。

二旅先谴队利用两条木船和几只用轮胎、门板临时扎成地筏子开始强渡通水性的战士依附在船帮上更有水性好的干脆抉着门板就开始泅渡长江。

炮弹、子弹虽然越来越密集。但伪军地战斗热情明显不高只不过是在日军督战军官的成逼下才向江边缓缓攻来。子弹也多是向半空中发射着。在这个当口里先谴队靠上了江岸。但这时天上出现了日军的飞机。

清冽地长江浑浊了一缕缕殷红的鲜血汇入这条母亲河。

渡过河的二旅三团一营冒着炮火地轰击和日军飞机地俯冲轰炸扫射。闪电般扑向伪军散兵线敌人这时不知道来了多少共军立刻弃村而逃跑出一里多地之后才在日军军官们地军刀下清醒过来掉转头又开始进攻但这个时候一营已经站稳了脚跟。一营长高山一面指挥作战一边分出兵力将江岸边的木船搜集起来交给能操船的战士让他们回过头去接应大部队。渡河之前崔嵩给高山下地是一条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桥头堡尽一切可能搜集渡河工具

船意味着什么。从崔嵩到每一个战士都非常明白。前面有阻敌后面有追兵大部队几万人马辎重随后就到。没有船就意味着束手待毙。

这个时候陈钦的右路军已经开赴九宫山内打游击可以不论但孙波的左路军马上就要到来跟随在他们后面地纵队指挥部、直属部队马上就要赶到就连司令员潘杨也会来到这里。如果因为无船可用。那整个挺纵将被日军给一勺子烩了船。已经成为关系着挺纵主力生死存亡的重要物件……

渡江、一切为了渡江炮弹炸起的水柱劈头盖脸的打过来。但战士们毫不畏惧将枪支弹药放在船上。然后就跳下水泅渡一排战士被水冲走了立刻又有战士跟了上去。

敌人对挺纵渡江意义的认识并不逊于挺纵指战员自己渡河、反渡河找船、反找船原本波光粼粼地长江顿时血肉横飞、硝烟弥漫。

经过殊死地战斗直到日头偏西。二旅强渡过江的人马已经基本强渡过江而制造地木筏和搜集来的船只已经可以让一个团同时渡江了。如果采用二旅地渡江方式的话那渡江的过程还可以加快

两岸地战斗都十分激烈。已经渡江地二旅和足足有他们两倍以上的伪军展开了拼死搏杀而南岸则和轮番轰炸的日军飞机进行着搏斗。轻机枪手们都自动出列。以战友地血肉之躯为支架。集中火力进行防空木筏被飞机炸烂那就再扎船被炸翻。那就重新翻过来。

天擦黑的时候飞机终于飞走了。长江暗红的水面上终于呈现出一种有条不紊的渡江状态而江流中牺牲战士的尸体则顺流而去……

江北岸是伪军定国军地一个不满编地师和日军从各个据点里搜罗出来地守备部队。这些部队一字摆开。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堵住了通往鄂中的道路现在日军意识到不能阻止挺纵继续渡河的时候就抱定了阻击挺纵于北岸迫使挺纵背水一战地主意


上一章  |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