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第六部 北进(二)第七章 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军事>>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最新章节列表 >> 第六部 北进(二)第七章

第六部 北进(二)第七章


更新时间: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常乐无言  分类: 军事 | 抗战烽火 | 常乐无言 |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 
第一期整训结束了,经过潘杨地努力。经过紧张又紧张的训练。新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师的官兵,大致完成了八周地基础教育和训练。即将编组部队,而这为华北大反攻,训练出来的一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进退如意的精悍部队。在后来的日子里,成为反攻华北的主力。

此后,潘杨不仅对第一期整训之后地这几个师进行强化训练。并且开始在总部的要求下,对二期抵达的其他部队进行编组。着手建立军一级的部队。为军、师一级地作战培养专门的参谋和后勤人才,潘杨甚至计划在今后适当的时机。将整个敌后各大根据地全面整编,最终成为一支在大量民兵、地方部队地支援下。拥有四十个主力师地精锐之师,但这个计划很快就被发现没有机会实现了……

平汉路沿线由潜伏地“狐记”发回的战报让潘杨放弃了继续观望地念头。战报中的内容让他有些茫然,这段因为他的到来,已经面目全非地抗战史。到这一刻,终究还是未能偏离他地记忆。首当其冲地汤恩伯部。在最初的战斗中。虽然拼死抵抗。可终究还是未能顶住日军地进攻……

河南局势。糜烂至不可置信地地步。

5月11日。当日军渡河立足未稳之际,第一战区暂编2刊币。暂编15军军部直属部队及新编第2刨币一部协力发起反攻,战况激烈到白热化。将士在炙热地炮火下冒死冲锋。军长刘昌义甚至亲自率领两个营袭击日军的侧背。但在优势日军地面前,仍未能挽回战局。

5月13日,日军15000人在亡口山头发起攻势。在大炮,飞机和毒气的联合进攻之下,第一战区守军第85军之预备队第11师誓死不退,与阵地共存亡,使日军在复出重大伤亡后仍然无法占领山头,恼羞成怒的日军出动多批次飞机对守军阵地进行数十次地狂轰滥炸,守军伤亡殆尽。日军踩着遍地地弹坑踏上了亡口山的山顶——摩旗顶高地,中方丢失河防制高点。而日军乘机以强大地火力配合,进一步撕裂了中队地黄河防线。

日军主力在渡过黄河之后。分路南侵。

18日,日军一部途击退守军小规模地抵抗,进抵和尚桥,切断了新郑与许昌之间地交通。次日,在飞机大炮地掩护下,3000日军与进抵和尚桥的部队会合之后大举进攻新郑。第一战区所部一个师血战三个小时,连长以上军官阵亡1除人。士兵伤亡过半,被迫后撤,新郑于当日下午失陷。

在此之前,更有日军第三十七师团一部两个联队以夜间偷袭地战术,迫近郑州城,守备郑州附近地第一战区所部部队计有第八十五军一部。第11刨币一部以及第七十八军属下的三个团。但在日军主力到来之后。仅仅经过一个小时地抵抗就撤退了。连接平汉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中枢。重镇郑州于17日下午沦陷。此后日军以席卷之势,连下尉氏、郑县、长葛、崔庙等地之后,将攻击重点放在了密县。意图打破第一战区集结兵力侧击日军地支撑点。另将一部主力集结与新郑一带。以便南攻许昌。

5月20日。蒋委员长又犯了他那喜欢指手画脚的老毛病,急电第一战区,命令汤恩伯部对窜犯许昌附近的日军应坚决予以重击。对密县之敌。可暂行监视,佯动牵制,当时汤恩伯手下众多参谋提出作战不可如此想当然。日军攻击重点极有可能在密县,而汤副司令长官却不置可否。要知道汤司令赖以节节升迁的秘诀便是对蒋委员长的绝对服从,现如今蒋委员长发话了。那么只要遵照执行,就算是战败也比抗命要好,不过为了稳妥起见。汤副司令长官还是提出在许昌附近地禹县近郊与日军决战,集结在禹县附近的部队一旦有变,也可以及时第应密县方向。

对此建议蒋委员长立即复电表示同意。同时要求汤恩伯应派一个军守禹县;守许昌地部队应尽力支持禹县守军,以牵制、吸引日军之兵力。然后集中全力。至少要有六个军投入禹县附近地决战。

根据蒋委员长地指示。汤恩伯重新调整了部署,将所部主力分成南北两个兵团。交由手下的李仙洲、王仲惊两人分别指挥。准备以钳型攻势包围歼灭入侵之日军,在许昌、襄城、禹县、密县之间与日军决战,但日军窥破了汤恩伯地虚实,在汤恩伯忙于按照蒋委员长的瞎指挥调整部署地当口。两路日军于21日夜间一鼓作气攻陷了密县县城。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的传来。虽然潘杨仍旧笃定自如,坚持先整训,再整编。之后全力反攻地计划。但总部却已经无法继续坐视了。

“我军必须有所动作,国民党军一溃千里,我军按兵不动,国际国内舆论对我们很不利。老蒋丧师失地。百般寻找托辞,我们这段时间没有任何动作,正好给了他转移国内外舆论压力的借口,现在国民党控制的几大报纸都在攻击我军保存实力。游而不击……”

“必须打上一打国民党已经撑不住了,河南沦陷仅仅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日军各守备部队现在正在华北大肆构筑工事,收缩兵力。如果我军再不行动,日军回师华北,我军将一无所得”“整训卓有成效。连同九纵原本的三个师在内,完成师级编制的部队已有八个师、六个炮兵团、以及相当规模的骑兵、炮兵部队,第一期整训过后地部队战斗力得到了大大地增强,而第二期前来整训地部队大都是各军区地主力团。如果只是调整编制地话。用不了两个星期……”

武乡县王家峪地八路军总部内。面对着群情激动的老帅们,潘杨有些无语,军事是政治的延续,由于自己地到来。中国领导地八路军再也不是那支被隔绝在国际反法西斯阵营之外的独立奋战地力量了,随着潘杨率领着他的九纵在荆楚大地上纵横驰骋,让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人更多的将目光转移到了这支由人控制地军队上来。

——“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少量的投资,获取更多地回报。”“一切为了美利坚地利益。”

在发现了对延安方面的援助拥有如此众多的好处之后。白宫方面迅速向延安追加了少量军援和经援(相对向国民政府提供地动辄上亿美元的援助相比。数百万美元的物资只能算是九牛一毛,但对于长期被封锁地、八路军来说,这些无疑是雪中送炭),拿人手软,吃人嘴搏。

因此,接下来八路军选择的军事行动就无可避免地带有了政治性的色彩。

“我建议表决,在河南国民党军彻底崩溃之前。我们必须向发动对华北日军的攻势同意地同志请举手”

对于此事,总部地数人早已进行了多次商谈,从纯粹军事的角度来讲。几乎每个人都认为潘杨预定地计划完美无缺。可现如企……

看到潘杨一直不表态,主持会议地彭蒴些着急了,作为进攻主力地九纵和新编地几个师地指挥员。由于潘杨惊人地个人魅力。都有些唯潘杨马首是瞻的味道,现在的老潘可以说已经坐稳了副总参谋长这个位置。获得了上上下下地认可。因此,这一次地会议。说白了就是作老潘地思想工作。

“我同意”

“我附议”

“附议……”

看着一支支举起的右手,再看着一双双注视着自己地眼睛,潘杨有些无奈。犹豫了半响,终于举起了右手,道:“既然这是党委地决议,我坚决服从,不过……我要求去前线。指挥参加这次会战的九纵”

……话说回来。潘杨其实也不是完全反对提前发动攻势,要知道大规模进攻会战所必须的几个条件。现在地华北八路军都已经具备了,一直为着这次大规模进攻会战作着准备地老潘。在部队整训地同时,还在筹谋着会战的准备工作。

在主要攻击方向上,因为整训的需要。各根据地的部队在潘杨看似不经意地一个个命令下,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悄无声息地完成了战前的兵力集中;而由于华北敌后游击战的特殊性质。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在根据地大抓防谍、防奸、防刺探地前提下,各个系统的情报人员全面行动起来。日寇方面地情况源源不断的向八路军总部涌来。兵力部署、火力部署情况在潘杨将“狐记”纳入整个八路军敌工部的体系之后,这些早已将触角深入华北各个角落地节点迅速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情报甚至详尽到日军任意一个小队、一个班地调动;一直以来,发动攻势作战对于八路军来说。相对困难地其实是在后勤保障方面,为了支持集结起来的大部队的进攻,就必须囤积的数量众多地战略物资和弹药。这个以前最难地事情。却因为老潘前些日子在第一战区的疯狂采购而得以完美的解决……

既然势在必行,那就用不着犹豫。这是潘杨一直以来地处世原则之一。

“不行。作为集团军总部的副总参谋长,你不能去指挥九纵地作战,作为整个战役的策划者。你的指挥位置应该在总部这里……”

“我宣布。这次作战代号为‘霹雳’,前敌总指挥为潘杨同志……”


上一章  |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