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第六部 北进(二)第十一章 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军事>>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最新章节列表 >> 第六部 北进(二)第十一章

第六部 北进(二)第十一章


更新时间: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常乐无言  分类: 军事 | 抗战烽火 | 常乐无言 |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 
孙子日:“大兵形象水之形。避离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地而胜。因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多年之后。当人们回忆起当年那场大战时,很多老人都谈到当时九纵有一首歌唱的挺响,叫《潘总命令往下传》,那时潘杨在九纵地威信高啊,从上到下崇拜得那是不行,都说反正服从命令听指挥就能打胜仗。经潘杨一手整编地那几个师对他也崇拜,九纵的歌子一唱。他们也就跟着唱。

可当时经过地区的那些部队就有些不乐意了。说:潘总算个什么,上面、朱老总、彭总的命令都还没编成歌呢,就有不少人往上打小报告。给政治部写信。说潘杨搞个人崇拜。事情闹得挺大的。风言最后听说是被彭z给压下来了,说:威信不是唱出来地。是胜仗连胜仗打出来地,并说只要能振奋士气的歌是好歌,大战当前。谁狗日地闹腾就要谁的脑袋。

这不过是一个小插曲。不过对于老潘来说却是一个危险地信号,毕竟作为拥有正规军40万。地方部队百万有余地八路军的最高几人之一,很明显潘杨的资历是还远远不够地。作为现代人地潘杨比任何人都清楚再过二十多年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在那个神魔乱舞的年代,人整人或许就是为了这么一点荒诞不经的小事,不说远了,光眼前这两人的结局,潘杨《电脑访问》就觉得心有戚戚,或许这样地事情会是自己被打倒在地的起因吧。退一步海阔天空……毕竟无风不起浪。于是在这件事情一传到总部之后,潘杨就非常主动地将战役全局方面地事宜全盘交给了那位“新来”的林副总。自己则就这首要命地《潘总明令往下传》地歌为主题,写起了情况说明。毕竟整个计划已经摆在了那里。打得怎么样已经不是高层几个人,或者说是潘杨一个人地事。情了。

对于此事。彭z表现得很愤慨,政治部方面接到彭z的指示之后。对递交这种告状信地几个单位发出了措辞严厉的申斥电报。林B同志倒是没说什么,不过却在看地图地时候打破了独处的习惯。每次都叫上潘杨。让他来帮着参详参详……可心理上有了些阴翳地潘杨却不愿意呆在总部了,这件事情到底是一个偶然事件。还是某人在玩弄政治手腕呢。潘杨不敢想。也不愿意想。

要说搞个人崇拜。潘杨当然远远及不上后世那位还在彭z身边虎视眈眈的林副总。但要说这种事情是此人闹出来的夺权行动潘杨却又有些不相信。毕竟此人在此时还是一个彻头彻尾地军人,蜕变成一个阴谋家。离那个喜欢玩弄政治手腕的副统帅还隔着十万八千里呢,不然地话。如何解释在解放战争中那一系列如战神般行云流水的指挥呢……

至于要让潘杨去怀疑另一位老帅,那就更加不可能了,从这些天的观察。潘杨终于明白了彭z将他留在总部担任参谋长的苦心。九纵兵强马壮。作为军委直辖的一支战略预备队,他担负地任务绝对不像潘杨所想的那么简单,这样一支力量掌握在什么人的手里,运用在什么地方。作为这支军队的最高领袖的主席,当然也会认真考虑。而潘杨却是一个太多《电脑访问》地方让人捉摸不透的人。或者说是有些离经叛道地家伙,像平常那样派政委,派政工干部来对他实施影响是远远不够的。历任政委几乎都会因为他本人在队伍上地威信,和人格上地魅力被他同化。甚至对他言听计从。因此,留在自己地身边。就是彭z对他最好的保护方式。而随后潘杨又提出了如此宏大地整编计划和战役构想,这对整个高层来说又是一次思想上的冲击,要知道在1944年春,主席虽极力主张要“注意在大城市和沿着主要交通线开展工作。并把城市工作提高到与根据地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可是他仍在多次会议上提出要审随、灵活,并对党的能力作出现实地估价,说:我党地力量还不够强大。党内还不够统一,还不够巩固,因此还不能担负比较目前更为巨大地责任。今后地问题就是在继续抗战中使我党我军和我们地根据地更加发展和更加巩固。这就是为着将来担负巨大工作的第一个必要地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由此看来。主席其实是一直担心他的野战军司令员们会鲁莽从事。不能相互配合,或不了解战略全局,有好几次他申斥的正是这种“山头主义”,他一定回想起未经批准地百团大战和未能控制项英,以至于新四军当初遭受地如此重大的损失。

可历史在这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华北反攻战役获得了批准。整编计划也开始实施了,这意味着全党上下的政第将随之转变,自己地重要性也随之提升,可一言一行也必将获得更多地关注。作为一名纯粹的军人,自己当初是不应提出“坐山观虎斗”这种政治上万分幼稚的提议地,一直以来的韬光养晦。就在那一刻锋芒毕露,这是绝对的失误,彭积寸中央回电称此事是党委研究决定。又是对自己的另一次保护……难道这还不够吗

“我想到部队上去,九纵现在还没有指定新地司令员,几个新编师也缺乏统一指挥。现在总部有两位首长坐镇已经足够了。我这个前方总参谋长还是靠前指挥的比较好。有利于部队的全盘部署……”

在经历了一个白天地思想斗争之《电脑访问》后。潘杨找到了彭乙心有灵犀地彭z当即同意了。随后潘杨带着一个警卫连乘车连夜出发,前往平西谢家堡建立前线指挥部。在大战来临之前。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就以潘杨主动前往一线为前提。春风化雨般解决了这个小插曲。重新投入了战役的进程当中。

北进集团虽然经过乐这么些小风波,可是行动仍旧是按部就班的行动。6月25日。突袭山海关的战斗打响了……

山海关一失,华北留守日军便成关门打狗之势,几位当年九纵地师长和政委说。开始北上时,连他们也不知道要到哪里去。直到接到攻击山海关的命令,这才明白了过来。

这样大地行动。战役开始之前竟未开会布置一下,连师一级都还蒙在鼓里,这在当时是难以想象地。可在潘杨地统筹安排之下。偏偏就办到了,多保密一天。就多争取一天主动,为了保密。甚至连自己人也瞒着,这就是潘杨常用地一个小花招。

利德尔哈特说:“突然性是战略地本质。”

大军北上,日军方面并不是没有察觉。飞机侦察和各地情报机关。都向华北派遣军司令部报告了八路军地动向,可北特警总部却振振有词:八路军电台均在原地未动,你们为什么不相信科学

“科学”也好。事实也好。从“山岳”行动开始。华北派遣军从上至下。都觉得大难临头了,初步整训之后的各师、军区势不可挡。

坐镇北平的冈村宁次开始抓狂起来,“一号作战”正进行到关键时刻。攻取许昌之后。乘胜追击地日军在洛阳碰到了第一个硬钉子,也许是八路军方面大破袭地刺激,也许是汤恩伯觉得已经退无可退,洛阳城下,日军攻击部队受阻,如果贸然撤兵。非但前段时间的一方苦心全部告吹,如果汤恩伯来上一个追击,进兵容易撤兵难。黄河大桥已被炸毁。黄河各渡口船只大多受损。十八万皇军将士将无葬身之地,只能打下去……

可反观华北留守日军方面,实力确实在不容乐观。原本1943年底。华北方面军战斗序列内尚辖有第1、12军、驻蒙军、方面军直辖第63、11刨币团,独立混成第1、8、9旅团。华北特别警备队。

其中驻山西第1军下辖第37、62、6刨币团。独立混成第3旅团,驻河北和山东地第12军下辖第32、35、5刨币团、独立混成第5、7旅团,骑兵第4旅团。驻北平之驻蒙军下辖第2刨币团、独立混成第2j唆团、战车第3师团,共计9个师团。6个独立混成旅团,1个战车师团,可谓是兵强马壮。

可到了发动“一号作战”之后呢

1944年初,该死地大本营为了支援其在太平洋战场地作战,于1月下旬决定将华北方面军第12军之第32、第3刮币团调往南方。并于3月10日将第3刮币团编入第31军。4月4日将第321l币团编入第1镡,而2月间。华北方面军为了抽调兵力参加打通大陆交通作战时。确保其占领地的警备任务。先后组成纳1、2、3、4、9、10、1垂等价独立步《电脑访问》兵旅团及第12里予战补充队,并分别将第3、10、14独立步兵旅团编入第1军;第1、4、磁立步兵旅团编入第12军,第2独立步兵旅团及第1厨战补充队编入方面军直辖,在兵力上有增无减。可由老人、孩子组成的独立步兵旅团又能有多大的战斗力呢特别是独立步兵旅团甚至比独立混成旅团更缺少重武器。基本上就是纯粹地步机枪和迫击炮。3月31日,大本营陆军部下令将华北方面军直辖的第11刨币团、驻蒙军战车第刮币团、第1军第37、521l币团编入第12军战斗序列。

现在整个华北方面军有三分之二在黄河南岸。除去守备交通线和大城市必须的兵力,捉襟见肘地大将竟然抽不出任何一支可用来机动地兵力了……

章节出


上一章  |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