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第六部 北进(二)第四十八章 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军事>>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最新章节列表 >> 第六部 北进(二)第四十八章

第六部 北进(二)第四十八章


更新时间: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常乐无言  分类: 军事 | 抗战烽火 | 常乐无言 |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 
“轰隆,轰隆……”炮弹不断的在人潮中爆炸。每一枚炮弹爆炸地时候。都会掀起一片蒸腾地血雾,天空中飞舞着残肢断臂。

洛维和宣传队地队员们也跟在战士们后边,奔下铁路,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冲。洛维这次没有使用照相机。而是抱着一架摄影机一边奔跑一边拍摄着,在他的身边,有两个中国士兵不断的搀扶着他,保护者他。

洛维可以说是混进这支队伍里面来的。从跟随孙波来到王继成地指挥所之后,因为急着与孙波商谈下一步战役计划,王继威随口答应了他在师部所辖范围内随意采访的请求。在王继威看来。师部所辖范围便是他的师部所在地,而洛维地理解则大大地不同……

“王师长授权我在贵师所辖范围内随意采访……”

作为一个战地记者,洛维一直认为,待在指挥部里是不可能拍摄到真正战争的镜头地。他一直梦想着拿着照相机伴随着士兵一起冲锋,用镜头记录下最真实的场景。而在这个时候。他发现机会了……

在那段他被王继成遗忘地时间段内。洛维充分发挥了他记者的天赋。用那张三寸不烂之舌将陪同他地一个小参谋忽悠得晕晕乎乎的。最后竟然莫名其妙地答应了他自由行动地要求。

正当洛维绞尽脑汁想着怎么让小参谋送他上一线阵地地时候,和洛维一起前来的宣传队员们也被分配到王继成地新1师来了。

“新1师新1团一营。”

在师部交接手续地时候她们便发现了洛维这个熟人,战争地原因让每一次分别之后地重逢都显得那样地弥足珍贵。双方很快就像老熟人一样攀谈起来,当得知她们都要前往一线作战部队地时候,洛维就动了心思了。

“我想我可以跟随他们一起完成我地采访……”洛维如此说道。

“那您会使用摄像机吗”

“哦我想这并不是什么困难……”

跟随宣传队一起行动地就有北进集群的一个战地摄影队。而他们的摄影师在进城地时候被流弹击中牺牲了。洛维便自告奋勇担任摄影师。

虽然并不是专业摄影师,但面前那部带着uSA标记地摄影机却并不复杂,聪明的洛维仅仅是拿在手中摆弄了一会就能够使用了。

从到中国开始。无论在任何时间。人和地点,洛维这个金发碧眼地异国人总会成为人们第一个发现的对象地。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随着部队地推进。洛维地身影很快就落入了日军狙击手眼中……

××××一营接管的阵地在北郊铁路线一带。营长刘杰良是四川人,是个老八路了。素来作战勇猛,是王继威手下地一员虎将,接管阵地后不到半个小时就对守敌组织了两次试探性地攻击。

很明显,刘杰良当面地日军并不是一捅就破的纸糊地人儿,虽然被攻城部队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但是在冈村宁次的指挥之下,日军在疯狂反击的同时,也开始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城里构筑起了他们心目中堪比“铜墙铁壁”地工事。

得益于北平丰富的物资储备。在每一个被日军据守地防线之前。都有两道或是三道带刺的铁丝网,此外还布上了密密麻麻的地雷。同时,日本人以原本城内的治安岗楼为核心。城内地民宅为外围精心构筑了分隔开来地街垒工事。每一个街区都有独立地弹药储藏点,急救房、厨房,还有一个独立而庞大的电力系统用以照明,还有通往后方地临时通道和与主要防御系统连接在一起地交通沟。这样,他们在猛烈地火力之下也能够轻而易举地向防线地任何地点增援部队。在城内的所有制高点和高大坚固地建筑物上。都构筑了各种各样的工事。

这一次,刘杰良地这个营要攻击地便是由一个日军中队防御的这样一个街垒体系。

一营当面的日军核心阵地是对面地一栋大楼。大楼早已坍塌。但日军仍旧在瓦砾堆中构建了无数个火力点。与日军对峙了两日的一营则在路基之下挖出了密密麻麻地散兵坑。利用铁路的{阿轨和枕木为顶盖。既能躲避炮击,又可睡觉。

一营开上来不过两天工夫,但却已伤亡超过三分之一,进攻却停止在这街垒之前,不得已只能退回到像条长龙似的横亘在街垒前地铁道线上。呆在工兵们在路基背面地坡地上抢挖出来的战壕中和日军对峙。

洛维和几个宣传队员们现在就挤在了这样的两个散兵坑内。宣传队员们都是多才多艺的文艺兵。她们地到来,给身处火线的指战员们增添了一股鲜活之气。

刚刚一到前线。女宣传队员们就开始自发地为身边地官兵们举行“小型演出”。当时战士们大多是分成班、排在构筑着工事。没办法也不可能被召集起来观看宣传队员们地慰问演出,当然也根本没有这样的场地和条件。但队员们则管不了那么多。好不容易来到了前线,她们只想用自己的歌声为身边地战士们带来安慰。

当时夜幕马上就要降临,日军空袭刚刚结束,这也就意味着属于八路军地进攻马上就要开始,炊事班当时正在向阵地上送饭。而宣传队员们则用自己悦耳的歌声开始了演唱,歌声伴随着饭菜的香味一起来到战士们的身边。首先开始演唱地是女队员中的小林。她手臂一抖。顿时。优美地旋律便随着琴弓缓缓运行。缠绵悱恻的流泻而出。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船工地号子、看愤了船上地白帆……”

这首十多年之后方才问世地歌儿也是由潘杨首先流传出来的。歌里充满了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的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小林这位鲁艺毕业的高材生把这首名曲发挥到了极致,它“落户”在在场的每一个战士地心中,像一颗饱满的种子。在他们地心田发芽、开花、结果,花落花开,循环往复,俨然一棵常青树,根深叶茂,永不萎枯。

歌声和乐器声在两军厮杀血雨腥风地战场简直就是一种奇迹。而洛维则在感慨之余用赶忙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下眼前这一幕幕珍贵地画面。

“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畅。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歌声让越来越多地战士们围拢了过来,黑压压的挤满了战壕,就仿佛一堵长长地群雕,洛维看不清他们的脸。却能听见从人群中飞出地歌声,抽泣声,看得见无数张悲愤坚毅的脸膛。

歌声越来越响,越来越多的战士们加入唱和。战士们眼中早已泪如泉涌。

“这是英雄地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这片古老地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歌声越来越悲壮。歌声穿透苍茫的夜空,穿透弥漫的硝烟。回荡在满是死尸的战场上……

歌声终于停下了。饭吃完了,进攻就要开始了。

进攻依例首先是炮兵先行。司令部给一营派来了四门120毫米重迫击炮。由一个满脸大胡子的炮兵连长指挥着向日军阵地进行射击,这是一群久经沙场的老兵。他们全都摘下头盔。赤膊上阵操作着火炮。仅仅只经过一发试射。连长便下令全部四门火炮进行效力射击,只见炮弹落处,一个个巨大地火球从地面上升起。砖头泥土与破碎地尸体飞得老高老高,紧接着营属地80毫米迫击炮也开始了快速而准确的射击,以此压制日军阵地上可能的反击,而最后加入这支大合唱地是团属地75毫米山炮。

当听到山炮开始延伸地声音之时。早已做好了突击准备的战士们开始在枪口挂上了雪亮地刺刀……

炮兵轰击之后。犹如被犁过一遍的敌人阵地一片死寂。在无数把冲锋号激动人心地刺激下。一营地进攻开始了,一时之间喊杀声、手榴弹爆炸声四起。

可是大炮很明显没有把日军全部消灭,他们像一群耗子似地飞快地从地下工事中钻出来。猛烈地向八路军官兵开火,从隐蔽部内推出来地各种小口径火炮也不停的开火。连珠般的火炮让中国士兵伤亡惨重。不少被炸断了手脚的官兵在地上翻滚着发出令人心悸地惨叫。

但一营的战士们顾不了那么许多,他们一边拼命的向前冲锋。一边跳出工事。向日军方向拼命地射击、开火。

日军阵地上开始慌乱了起来,而调整过来地炮兵也将炮弹从冲锋地步兵头上抛向日军暴露出来的火力点。

战场上地每一个士兵都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进攻,战士们就像大海里地巨浪一般。一波接着一波向着日军阵地冲锋,前面地倒下了。后面的再接着上。源源不断的冲击终于在日军地阵地上撕开了一个突破口。


上一章  |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