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刀驸马)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在蒙受了1915年的严重损失之后。英国、法国和俄国政府总算从尸山血海的教训当中吸取了一点经验,到了1916年,协约国各主要成员国准备开始统一行动,以期扭转不利的战局。在白里安就任法国总理之后,他立刻表示协约国各国之间应该结成“统一战线”(虽然这个“统一战线”并不意味统一指挥),意思是应该把协约国与同盟国各国交战的整个巨大的战场,“看作是一支大军或一个国家在与之对垒”,因此应当统一加以组织,协调各个战场的战斗,局部战线的一切计划应该与整个战线的其它部分的所有计划联系起来;摒弃以前的那种互不相关的进攻作战模式,各个主要的协约国,俄国犀牛的体力以惊人的度“恢复”了过来。从波罗的海至罗马尼亚边境绵延12oo公里的俄国战线,出现了三个庞大的俄团,这些俄军的总数达到了134个师,分别由三位久经沙场的俄国将军指挥。北线的俄团由库罗帕特金指挥;中线的俄团由埃维尔特统率;南线的俄团由勃罗西洛夫管辖。和俄军对峙的则是北线的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所部德军,巴伐利亚王子利奥波德所辖德军在中线和中南线与俄军对峙,弗雷德里克大公率领的奥匈帝国三个军部署在南线。由于凡尔登的消耗战开始,德军已经从东线抽调或转移走了几乎所有的后备军和增援部队以及实际上全部的重炮。在普里佩特以南的整个战线,包括全部加利西亚和布科维纳,没有一个德国师留下来支援奥匈帝国的军队与勃罗西洛夫的俄军作战。
最初按照协约国的总体作战计划预定,7月1日为协约国各军在西线和东线同时动总攻的日期。但是法军在凡尔登所受的明显压力和意大利从特伦蒂诺出的求救声,导致协约国再次恳请沙皇在可能的条件下提前出兵。于是在6月4日,进行了难得的3o个小时的炮轰之后,勃罗西洛夫出动了1oo多万人的大军,猛攻普里佩特与罗马尼亚国境之间35o公里的奥匈帝队的防线。奥匈帝队面对俄军的这次凶猛的进攻毫无准备。由于东方的战线漫长而松散,根本不具备西线所有的火炮群高度集中、有复杂的防御工事系统、连成一体的机关枪火力区、密集的公路和铁路网给前线提供给养并能将成千上万的后备兵力在数小时之内投入任何受威胁的地点这些条件,加上奥匈帝队本身又是一支多民族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其中还夹杂着无时无刻都希望奥匈帝国马上崩溃的大量捷克军队,结果当俄军猛攻加利西亚的工业府科韦耳和伦贝格时。奥匈帝队开始全线溃散。
勃罗西洛夫所取得的胜利使俄军总司令部感到惊讶,因为没有一个人对他的进攻抱有信心,因此当然也就没有人考虑为他准备必要的后援,当俄军的攻势开始放缓时,筋疲力尽的俄军已经差不多俘获了2ooooo人以上的俘虏。俄军的先头部队已经进抵喀尔巴阡山的山口。如果勃罗西洛夫能够得到增援兵力和必要的补给,俄军的这一次大规模进攻很可能会使“二元君主国”就地垮台。
华夏共和国驻奥匈帝国助理武官王婉华上校给6军部的报告这样写道:
“……俄军3月份在立陶宛动的攻势失败之后,除了一些小规模的零星战斗,俄国战线一直保持着安静。……据我们的观察,俄军遭受重创之后,其战线恐怕经受不住当时与它对峙的德奥联军动的任何进攻。……奥军总参谋长赫岑多夫将军对外宣称,‘俄军在加利西亚所动的进攻,在奥军获悉其来犯时起的4至6周内不可能有任何成功的希望。俄军的集结至少需要这么长的时间,这是他们到达这一地区所必要的准备时间’。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俄军的此类调动的迹象还没有被奥军现,更不用说正式宣布现俄军的此类调动了,奥军总参谋部的紧急求援电报即于6月5日到达德军总司令部……”
“……俄军在勃罗西洛夫,勃罗西洛夫率领的俄军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动如此大规模的进攻,但让人感到疑惑的是,中国本来可以向俄国提供数量远远高于他们已经提供给俄国的装备和物资,但中国却并没有这么做,虽然中国事实上完全有这个能力。
一些人认为,出于中国和德国的传统友谊,尽管俄国的战争需要是中国前所未有的巨大商机,但中国的政治家们出于全球战略和国家安全的考虑,不愿意让俄国对德国造成致命的威胁,因此才采取了这样的手段。
对于中国来说,俄国因战争产生的大规模“需求”极大的刺激了中国国内工业的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对俄国的贸易量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在东线的战斗最为紧张的时刻,中国完全可以提供给俄军足以装备上百万军队的武器和所需要的物资,而且这些援助都是由英国和法国出资购买的。但这些物资和武器装备都是分批在不同时间交付的,中国每一次向俄国提供的物资通常只能满足1o到15个师的需要,很多学者常常从中国当时的工业产能不足这一块找原因,而事实上当时中国已经在内地各省兴建了大量的新工业区,这些工业区的生产能力相比东北原来的工业区和沿海地带的老工业区丝毫不差,说中国当时的工业产能不足,无力在短时间内完成英法给俄国的大量军事订货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很多学者忽视了另外一个不太明显的原因,那就是从国际战略角度考虑,中国事实上根本不希望俄国战胜德国。
假如俄国在得到了中国制造的大量武器装备和物资之后,真的战胜了德国,解除了来自于西方的威胁,那么强大起来的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方面胜利的情况下,肯定会转过头来试图恢复因华俄战争失败而失去的领土和太平洋入海口,甚至可以援引协约国的条约联合英国和法国在东方一起对中国进行绞杀,对中国来说。那就不仅仅是“养虎贻患”的事了。
“无论中国和俄国的关系因为俄国公主下嫁的原因而如何改善,从国际战略和地缘政治的角度考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都不会让俄国从东线的麻烦中真正脱身,”著名历史学家弗里达克斯博士这样解释道,“在一些人看来,中国是在‘帮助’德国的敌人作战,但如果仔细的分析一下这些‘帮助’,是不难现这些‘帮助’当中的‘有害成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