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第358章 人才哪里来(3)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历史>> 汉鼎 >>汉鼎最新章节列表 >> 第358章 人才哪里来(3)

第358章 人才哪里来(3)


更新时间: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南海十四郎  分类: 历史 | 五代十国 | 南海十四郎 | 汉鼎 
(今天三更。总共21000字。有票的朋友。送给我几张。以示鼓励鼓励。谢谢!)

那边韦昭度看到杨复恭没有反应。微微思索片刻。出列说道:“皇上。微臣觉得。不妨答应刘鼎。这些人已经闲置多年。都是无德无能之辈。谅他们在鹰扬军那里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如果崔建军正好有需要。倒是可以稍加利用。也可减轻兴元府的负担。”

李俨很果断的说道:“好!准奏!”

崔瀣急忙说道:“谢陛下!”

李俨紧接着说道:“除了这三个人之外。朕另外再派人去鹰扬军协助你……”

崔瀣面有难色的说道:“陛下……”

李俨皱眉说道:“你不用怕。照实说来。”

崔瀣不得不战战兢兢的说道:“陛下。刘鼎此人。十分凶狠残毒。每天都要吃人肉。无肉不欢。每晚都要楚女侍候。无女不欢。还经常杀人全家。上至八十岁的老人。下至没出娘胎的婴儿。一个都不放过……不瞒皇上。微臣作为监军。偶尔也会感觉到害怕……目前微臣在鹰扬军的地位还不稳固。若是公开忤逆他的意思……”

李俨皱眉说道:“既然如此。他又为何要人?”

崔瀣犹豫片刻。支支吾吾。不知道应该怎么说。

李俨有点生气的说道:“讲!”崔瀣结结巴巴的说道:“他率军攻克襄州。立下大功。本来按照之前的许诺。是要兼任山南东道节度使的。但是朝廷没有兑现承诺。让他很生气。微臣劝说了好久。他才勉强息怒。他提出要加封同平章事……他说了。若是朝廷不答应他的要求。就是还记恨以前的事情。他可能会打定主意走极端。要是……要是……”

不等李俨说话。杨复恭马上接口说道:“刘鼎此人。飞扬跋扈。眼中无人。若不稍加打压。日后谁还管得了他?”

李俨轻轻的皱皱眉头。却又很快散去。

韦昭度没想到杨复恭居然会拒绝。不免有些尴尬。

张浚和崔沆默默地看好戏。

崔瀣恭恭敬敬的说道:“公公言之有理。”

李俨只好说道:“好吧。那就驳回他的请求吧!”

大概是杨复恭也觉得要是不给刘鼎一点甜头。这件事情肯定不能善罢甘休。想到李克用愣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进攻长安。强行即使逼迫田令孜下台。结果田令孜真的下台了。现在刘鼎恨透了自己。要是同样学李克用来那么一手。也不是不可能。鹰扬军地战斗力太强。如果事情闹到刀兵相见。神策军肯定讨不了好去。到时候自己十有八九要步田令孜的后尘。于是小眼睛眨了眨。诚恳的说道:“皇上。老奴觉得。这个小小的请求不妨答应。”

李俨诧异的说道:“公公刚刚不是才说。刘鼎发扬跋扈。无法控制吗?”

杨复恭自打嘴巴。却一点尴尬都没有。泰然自若的说道:“老奴也是替皇上着想啊!若是平时。这等要挟的行为。是断断不可答应地。应当予以严惩!只是现在情况特殊。不能以常理待之。皇上。这同平章事的称号。不过是个虚衔。谅刘鼎也不敢到兴元府来。李克用、李昌符、朱温、高骈、钟传、陈敬暄等人都是同平章事。刘鼎心理不平衡。也是可以理解的。反正不用花费朝廷地一分一毫。就让崔瀣传旨就是了。”

李俨想了想。说道:“好!就给刘鼎加同平章事!”

顿了顿。李俨又说道:“那几个人……”

杨复恭倒是好人做到底。不假思索地说道:“皇上尽管答应。这些人留在兴元府也是浪费粮食。不如让他们随崔瀣去吧!”

李俨点点头。迟疑了一会儿。转头对崔沆说道:“既然如此。这就拟旨吧!”

崔瀣有些苦恼的说道:“谢谢公公的恩典。只是……这会不会让刘鼎觉得公公好欺负呢?”

杨复恭不以为然的说道:“不就是个空头衔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刚才崔瀣将刘鼎形容的如此不堪。在李俨的面前极力打击刘鼎。杨复恭逐渐反应过来。猜想崔瀣是想要取代刘鼎的地位。这毕竟是很正常的事情。哪个监军不想爬在节度使的头上呢?早知道崔瀣和刘鼎这么快就产生了矛盾。当初在老鸭口就没有必要设伏暗杀他。白白浪费了自己地几个好手。

他刚才在发愣。就是在思索。自己没有必要恐吓崔瀣的。他是刘鼎的敌人。自然就是他杨复恭的盟友。以后要对付刘鼎。说不定还得和崔瀣联手。这时候得稍微搞好关系。杨复恭打定主意。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不妨拉崔瀣一把。崔瀣提出要的这几个人。都是朝廷摒弃地。送给崔瀣也算是废物利用吧。

既然决定下来。崔沆就拟旨。李俨看过以后。盖上玉玺。递给崔瀣。

李俨再次勉励崔瀣几句。随即宣布退朝。

走出行宫地时候。杨复恭故意走到崔瀣的身边。

崔瀣急忙停住脚步。恭敬地说道:“公公请留步。”

杨复恭皮笑肉不笑的说道:“崔大人。有空么?”

崔瀣心领神会的说道:“不知公公有何安排?在下一定从命!”

杨复恭笑着说道:“咱家备了些西域来的美酒。边喝边聊如何?”

崔瀣眉开眼笑的说道:“在下求之不得!”

杨复恭哈哈大笑。心想果然没有看错崔瀣此人。他果然是想讨好自己。一起对付刘鼎。当即下令属下将轿子抬过来。打出请的手势。微笑着说道:“崔大人。请!”

他的轿子很大。足可以坐四个人。里面的陈设也非常的精美。甚至有来自羌族的绣花图案。轿子的四周。都加装有铁皮的夹层。以防止有人刺杀。八个轿夫也是满身地肥膘。力大无穷。在物质如此匮乏的兴元府。杨复恭居然还拥有这样一座移动的行动。实在是太太……太一手遮天了。

崔瀣急忙说道:“公公您先请。”

杨复恭笑着说道:“你远来是客。当然是你先请。”

崔瀣恭敬的说道:“公公您先请!别说在下只是个小小地监军。就算将来出将入相。也不敢在公公的面前逾越。无论别人的官职多大。都没有公公的劳苦功高。毕竟是公公一手将皇上拉扯大的。就这份功绩。天下无人能及。只怕皇上的内心。也要叫公公一声仲父呢!”

马屁拍的恰到好处。杨复恭果然发自内心地欣喜。当即率先上了马车。然后伸手将崔瀣拉上来。两人臭味相投。当即在马车内密谋。如何才能一起将刘鼎扳倒。车内又备有美酒小吃。两人越谈越投机。只恨不得结拜为异姓兴地。但听马蹄声逐渐远去。行宫又逐渐恢复了平静。

第二天。李俨传旨。宣鹰扬军使者覃睿觐见。

杨复恭果然又在行宫外面摆下了杀威棒。想要给覃睿一个下马威。从昨天的效果来看还是很不错的。最起码崔瀣前半段还是被吓地大气都不敢喘地。这让杨复恭很有成就感。于是今天就照搬了。甚至自己还亲自检查了一遍。然而。杀威棒的效果似乎不大。覃睿完全是视若无睹。坦然自若的来到李俨的面前。不卑不亢的行礼。一点都不在乎周围众人的脸色。

李俨见面就说道:“刘鼎无法无天。目无尊尚。为什么不亲自来见?”

覃睿弯腰说道:“陛下明鉴。主上正在夜以继日的筹谋收复长安。故不能分身矣。”

听到长安两个字。李俨的脸色总算好了一点。

他的身体是越来越不好了。这时候连站起来都有点困难。能够睡着的时间越来越短。对于回去长安地愿望是越来越迫切。有时候半夜梦回。恨不得立刻处身长安。哪怕长安已经是一片废墟。也要比偏僻的兴元府好千倍万倍。长安毕竟是大唐帝国的政治中心。大唐帝国的皇帝离开了长安以后。连皇帝的样子都没有了。要是一不小心死在这兴元府。到了九泉之下。见了祖宗的面。只怕会羞愧而死。

杨复恭尖声说道:“既然要攻打长安。为什么鹰扬军迟迟不动。反而将主力调往其他地方?”

覃睿镇定自若地说道:“此事还得请公公大力配合。”

杨复恭尖锐地说道:“神策军就在长安的外面。一切都准备妥当。随时可以进攻长安。只是鹰扬军迟迟不动手。故意磨蹭。神策军独力难支。还要我们如何配合?”

覃睿傲然说道:“鹰扬军将独立进攻长安。收复失地。无须神策军地支援。神策军的职责。乃是保护皇帝陛下龙体的安全。充当朝廷威仪。这等兵凶战危的事情。神策军只管袖手旁观。作壁上观即可。”

杨复恭皱眉说道:“那么神策军如何配合?”

覃睿轻描淡写的说道:“还请公公将神策军撤出金州、商州。以免鹰扬军误伤。公公想必知道。神策军和鹰扬军之间。的确有些误会。况且。现在外面有些传言。说李傀儡之所以能够长住长安。都是神策军有人和他暗通款曲。微臣怕部分鹰扬军将士得知。追根究底。那就不好看了。”

李俨的脸色。马上不对了。

神策军和长安傀儡朝廷暗通款曲?

杨复恭同时意识到了危机。厉声说道:“混账。胡说八道。血口喷人!”

韦昭度急忙说道:“公公不必动怒。这完全是谣言啊!”

李俨还是有点怀疑的看了杨复恭一眼。

他的身体越是不好。回去长安的念头就越是强烈。恨不得立刻飞回去长安。本来以为神策军只是战斗力不行。虽然无法收复长安。但是攻击长安的决心是没有问题的。他以为杨复恭也愿意全心全意的攻击长安。但是覃睿居然说神策军和李私底下达成协议。这完全超出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了。要是杨复恭两头讨好。他这个皇帝。就得死在这偏僻地兴元府了。

杨复恭还是怒不可遏。这实在是无中生有的事情。神策军虽然不济。但是的的确确没有和长安傀儡朝廷有过联系。覃睿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将他最拿手地本事都施展在自己的身上。叫他如何能够忍受?他气愤的说道:“一派胡言乱语!刘鼎既然要进攻长安。为什么跑到鄂州去?”

覃睿镇定自若的说道:“公公想必知道。目前长安已经是一片废墟。周围田野也被战火摧毁。强敌环伺。无法从事生产。试问即使能够安然返回长安。生存问题如何解决?此刻主上正在鄂州囤积粮草。到时候皇上返京。就不用为钱粮发愁了。这就叫未雨绸缪啊!”

张浚不痛不痒的说道:“襄州前往长安。都是山地。粮食运输殊为不易。提前准备是非常必要的。”

崔沆也说道:“刘鼎有此心。倒不是过错。反显得一片忠心。若是进入长安以后。还要到处找粮。只怕不久又要退出来了。当初的教训实在太深刻。不能重蹈覆辙了。”

对于这一点。李俨是深有体会。

当初他回到长安。就是因为粮食地问题。受到李昌符和朱玫的节制。最后不得不听从他们的话。后来又因为粮食问题。受制于田令孜。以致激怒了李克用。一连串地连锁反应之后。最终导致他在兴元府逗留了大半年。日夜想着返回长安都不可行。要是刘鼎地确是在解决粮食问题。天大的罪过都可以赦免。如果不是该死的杨复恭……

覃睿乘机说道:“皇上。襄州前往长安的道路曲折蜿蜒。难以通行。大部队难以迅速通过。鹰扬军独力进攻长安。可能要旷日持久。延误皇上返回长安的时间。臣恳请陛下下旨。督促凤翔节度使李昌符李大人。还有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大人一起出兵长安。以求最快收复长安。”

李俨皱眉说道:“李昌符应该没有问题。但是李克用……”

覃睿断然说道:“臣愿意前往太原。劝说李克用。务必让他出兵长安。将功赎罪。李俨半信半疑的说道:“爱卿有把握?”

覃睿凛然说道:“臣愿以最大努力一试。”

李俨点头说道:“好。既然如此。朕就下旨。不过。你的行动要迅速!”

杨复恭潜意识里察觉有点不对。鹰扬军的使者怎么这么好说话。反而不像崔瀣那样指桑骂槐?这好像不是刘鼎的风格啊!但是到底有什么不对的。他又暂时说不上来。覃睿地言语中并没有丝毫的漏洞。他用眼神示意韦昭度。希望他解释鹰扬军的意图。但是韦昭度也没有察觉到漏洞在哪里。只好保持沉默。

那边崔沆已经拟好了圣旨。双手递给了李俨。

李俨大致看了一下。觉得意思已经在里面。于是加盖传国玉玺。将圣旨交给小太监封好。随后交给覃睿。期待的说道:“如此就拜托爱卿了。”

覃睿沉稳的说道:“微臣愿意为陛下粉身碎骨。万死不辞!”

李俨微带兴奋的说道:“事成之后。朕必定重赏爱卿。”

想到刘鼎、李昌符、李克用三人同时出兵。肯定可以消灭朱玫。将他接回去长安。李俨地声音也兴奋起来了。阔别长安几个月。竟然比上次逃离长安数年时间还要更加想念。实在是再也不想做流亡天子了。

覃睿在兴元府只逗留了三天地时间。拿到圣旨以后。立刻出发前往凤翔。

这时候崔瀣已经在兴元府忙开了。

他是文人。不太会骑马。一辆只有两匹瘦马拉着的小马车。就成了他地主要交通工具。他白天都在兴元府的大街小巷转悠。有时候还跑到了郊区去。别人都不知道崔瀣在忙什么。只有崔瀣自己知道。他正在为刘鼎到处寻找人才。无论是坑蒙拐骗。都要将这些人弄到鹰扬军那边去。

事实上。只有崔瀣自己清楚。他这次到来兴元府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见李俨。而是用自己的名义。将这些人弄出神策军的控制范围。尽管朝廷已经破落。但是依然拥有不少地优秀人才。既然朝廷不重要他们。那就给鹰扬军去卖力吧!目前杨复恭当权。不受重用的人都是杨复恭的敌人。这正好是鹰扬军所需要的。

郭禹、崔碣、王承颜都先后秘密向刘鼎列出一份人员地名单。除了他提到的那三个人之外。还有更多的人都在榜单之上。崔瀣和刘鼎之间的秘密。这些人是肯定不知道的。杨复恭也不会怀疑。但是这些人必须得到李俨的批准。才能离开兴元府。否则。在兴元府周围的神策军。是会将他们拦截下来地。

左武卫将军刘秉仁。是崔瀣首先要拉拢的目标。乾符四年。江州盗贼柳彦璋作乱。声势浩大。号称有十万之众。几乎要蔓延江西全境。江州刺史刘秉仁乘驿马上任。单独驾一小船来到柳彦璋水寨中。贼军出乎意料。一时不知所措。当即迎拜。刘秉仁乘机将柳彦璋斩首。将柳彦璋所部贼军解散。随后。刘秉仁轻而易举的稳定了江西境内局势。其后。刘秉仁因功至左武卫将军。不料正好遇到田令孜专权。他不想巴结宦官。于是被投散闲置。

唐初有十二卫。统辖天下军队。左武卫将军是非常高地职位。手下有数万军队。随着府兵制地衰落。募兵制的兴起。十二卫逐渐衰落。安史之乱以后。龙武军、羽林军兴起。十二卫的地位越发下降。到神策军出现。十二卫就彻底成了空衔。再也没有可以统帅的军队。十二卫将军也就成了只有官职没有兵的武将。

刘秉仁今年还不到五十岁。至少还可以工作十五年。这样能文能武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当初鹰扬军要从朝廷偷偷挖人。艾飞雨等人第一个就想到了他。利用崔碣写给刘秉仁的书信。崔瀣轻而易举的将刘秉仁骗了出来。

崔瀣要找的第二个人。是窦浣。

窦浣是老人家了。他是原来的河东节度使。声望很高。乾符年间。李国昌、李克用企图父子俩共同占据有河东、大同两镇。得到李俨令他任大同节度使地制书时。竟将诏制毁掉。并杀死监军。不接受卢简方来代替他振武节度使的职位。又与李克用合兵攻陷遮虏军。进而攻击宁武及岢岚军。卢简方于赴振武去上任的路上。至岚州时去世。

丁巳(十一日)。为对付李国昌父子。唐河东节度使窦浣调发民夫至晋阳挖壕堑。已未(二十五日)。任命都押牙康传圭为代州刺史。又调发地方的土团千余人赴代州。土团行至晋阳城北。整顿好队伍后却不出发。向窦浣请求丰厚的赏赐。当时河东府库空竭。窦浣派遣马步都虞侯邓虔前往慰问劝谕。土团竟将邓虔活活剐死。用床将邓虔尸体抬入节度使府。

窦浣只好与监军亲自出城向土团士卒宣谕慰问。每人给钱三百。布一端。才使土团安定下来。押牙官田公锷给乱军发放钱、布。士兵们将田公锷劫持。让他当都将。奔赴代州。窦浣又借商人五万缗钱以助军。最终土团得以安定。而朝廷竟认为窦浣没有才干。剥夺了他的职务。六月。任命前昭义节度使曹翔为河东节度使。窦浣从此赋闲在家。

崔瀣带着礼物和圣旨到窦家拜访。极尽恭敬之意。但是。窦浣对他这个后生小辈。并不是很待见。只是派人冷漠地招呼他坐下。然后拖着虚弱地身体出来和崔瀣相见。崔瀣毕竟是晚辈。急忙行礼说道:“窦大人。小生有礼了。”

窦浣慢吞吞的说道:“鹰扬军迟迟未能消灭淮西军。你作为监军。不督促刘鼎尽快履行职责。跑老夫府上做什么?”

崔瀣诚恳地说道:“正因如此。才要老大人出山啊!我军刚刚收复唐、邓二州。距离淮西军老巢不过咫尺之遥。大人出任鹰扬军节度使副使。必定能催促刘鼎出兵蔡州。一举歼灭秦宗权这等逆贼。”

窦浣显然有些心动。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最后缓缓的说道:“我老了。精力不济。不能担当这样的职务了。”

崔瀣急切的说道:“大人。你若是不出山。刘鼎可能会迟迟拖着不肯进攻的。眼看着淮西军残害四邻。鱼肉乡里。将偌大的中原地区变成赤地千里。十室九空。老大人就忍心袖手旁观吗?”

窦浣皱皱眉头。没有说话。

崔瀣又说道:“若是老大人实在不愿意出仕。还请老大人推荐一位唐州刺史。一位邓州刺史。尽快的恢复两州地生产。以便为击败秦宗权打下坚实的基础。若是懂得统兵打仗的更佳。”

窦浣爽快的说道:“刘崇龟、刘崇鲁可当此任。一人可为邓州刺史。一人可为唐州刺史。两人合作。必定可以将唐、邓二州发展起来。提供足够地军需物资。就是朝廷。也能从中受益匪浅。”

崔瀣欣然说道:“只怕他们不肯出仕。”

窦浣说道:“老夫自会与你解说。”

崔瀣感激的说道:“谢谢老大人了。”

广明元年三月十八日。朝廷任命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郑从谠以同平章事衔。充任河东节度使。康传圭既已死亡。河东兵更加骄横。所以任命宰相坐镇河东。并让郑从谠自己选择辅佐官。郑从谠上奏请以长安令王调为节度副使。前兵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刘崇龟为节度判官。前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赵崇为观察判官。进士及第而尚未授官的刘崇鲁为推官。

当时人将郑从谠这个班子称为小朝廷。指的是这个班子名士众多。能力超群。刘崇龟和刘崇鲁是刘政会七世孙。才华横溢。善于处理难题。当时正是晋阳新近发生军乱之后。每日都出现杀掠。郑从谠面貌温和而内气刚劲。多谋善断。有企图作恶的将士。郑从谠总是先有察觉。将他诛杀。使心术不正的人有所警惕。

郑从谠对善良的人抚慰亲信不加怀疑。如张彦球很有方略。百井之变。不是他地本心。郑从谠只是将首谋作乱者查出处死。而将张彦球召来慰问劝谕。将全部兵权委交给他。军中于是逐渐得到安定。张彦球也为郑从谠竭尽死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后来田令孜和郑从谠不和。于是朝廷下诏。剥夺了郑从谠的河东节度使职务。充任闲职。

现在长安傀儡朝廷地首席宰相郑昌图。正好是郑从谠地从侄。受其牵连。郑从谠被剥夺所有官职。赋闲在家。监视居住。刘崇龟和刘崇鲁也受到牵连。郑从谠被贬以后。他们直接被剥夺了官职。同样赋闲在家。闲来无事。他们就到窦浣的府上。排解寂寞。故窦浣对他们也非常熟悉。

因为他们的名气相当大。刘鼎都不敢这么快打扰他们。没想到窦浣主动提出。真是出人意料。既然窦浣愿意说情。想必有几分的把握。不过。崔瀣还是要请窦浣到襄州去看看。最好是亲眼见到淮西军的灭亡。窦浣虽然拒绝。语气却已经不太坚定。崔瀣乘机又哀求一番。终于求得窦浣愿意到鹰扬军去看看。如果对鹰扬军满意。这才答应出仕。

从窦浣家里出来以后。崔瀣满意的笑了笑。但是很快又将笑容收藏起来。其实窦浣完全是个幌子。通过窦浣的地位和名声。将更多有才华的人吸引到鹰扬军去。这才是最重要的。窦浣此人可能也知道了这点。所以始终坚持看看。不肯明确答应。不过只要你到了襄州。你就休想跑掉。想要看到淮西军的灭亡。你就得贡献一份力量。

崔瀣要找地第三个人。叫做徐云虔。此刻同样没有任何的官职。赋闲在家。崔瀣看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城外挖野菜。采树叶。忙得满头大汗。一点都不像是曾经的礼部员外郎。一位曾经震慑南诏的使臣。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叫人伤悲。

乾符六年(公元879年)二月。丙寅(初六)。时任礼部员外郎的徐云虔来到南诏善阐城。投递国书。南诏王令他们下跪行礼。徐云虔不肯行礼。历陈自己乃是来自天朝。不跪番邦。南诏王无奈。只好接受副使以下人员地跪拜。已巳(初九)。南诏王派慈双羽、杨宗到馆舍。对徐云虔说:“贵节度使府地牒文想使南诏王称臣。向唐朝奉表贡献方物;南诏王已经派遣人自西川入唐廷。与唐朝皇帝约为兄弟。要不就约为舅甥。不管是兄弟还是舅甥。通书信或输钱币而已。哪有上表纳贡的道理?”

徐云虔说:“南诏王既然想称弟。或为甥。而南诏王正是已故景庄王酋龙地儿子。景庄又岂能没有兄弟。他们是南诏王的叔父辈。而现在南诏王为君主。叔父辈对南诏王也都要称臣。更何况弟和甥呢!况且南诏王的先祖。是由大唐册立。才得以将六诏合而为一。唐朝皇帝对南诏有深恩厚德。虽然中间有些小的摩擦。但罪过都在于边境官吏。今天南诏王想与唐朝重修旧好。怎么能违背祖宗的惯例呢?顺从祖先。可称为孝;服事大国。可称为义;平息战争。可称为仁;审正名分。可称为礼。这四项。都是最高的美德。难道不可勉力而行吗!”

南诏王于是待徐云虔以厚礼。徐云虔留居善阐城十七天才返回。徐云虔回国的时候。南诏王将木二片交给徐云虔。一片是交中书门下的信。一片是给岭南西道的牒文。不久以后。终于向唐朝廷奉表称臣纳贡。

崔瀣直接说明来意:“请大人出任鹰扬军节度判官。”

徐云虔拱手说道:“大人厚爱。鄙人当然愿意力助!”

他的爽快。让崔瀣怀疑。

后来一打听。就知道了。徐云虔虽然能力过人。却实在倒霉。因为不知道哪里得罪了杨复恭。被这个小人暗算。家族中人大都落难。家里早就穷的揭不开锅了。虽然面对南诏他是如此的有骨气。可是当家里小孩饿得哇哇叫的时候。这股骨气已经所剩无几。于是。徐云虔成了最先到鄂州上任的节度判官。七天后就到襄州走马上任了。

劳累了一天。崔瀣刚刚回到驿站。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刘涛就报告说:“监军大人。东川节度使高仁厚派人求见!”

(今天三更。总共21000字。有票的朋友。送给我几张。以示鼓励鼓励。谢谢!)


上一章  |  汉鼎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