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行第四百九十六章 禅位大典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历史>> 明末行 >>明末行最新章节列表 >> 第四百九十六章 禅位大典

第四百九十六章 禅位大典


更新时间:2013年02月17日  作者:千斤顶  分类: 历史 | 两宋元明 | 千斤顶 | 明末行 
目录

496第一页

左良玉终于败了,遭到前后夹攻的他看到己方的军队溃败后,就立刻带着左于青和数千骑兵向镇江方向败退而去,而洪承畴由于士卒们曾经很是疲惫,加之丁群带领的西郊大营里的士卒们在击溃了左良玉后也早就变成了强弩之末,因此也只是意味性的追击了几里地就前往了原地。

单方会师,当洪承畴和曹化淳下船后,首先看到的就是迎下去的丁群,自然是有着说不出的欢欣,洪承畴握住了丁群的手欣喜的笑道:“将丁先生留在西郊大营果真是本官做得最正确之事,若非丁先生及时来援,本官今次还真拿那左良玉没法子,若是再僵持下去,说不定就要吃亏了!”

得到洪承畴的夸奖,丁群却只是淡淡一笑,“大人过奖了,此次大捷全赖大人运筹帷幄,先生只是尽了本人的微薄之力而已。”

“哈哈哈........丁先生过谦了,本官再凶猛也顾不上西郊大营啊,若非你及时率军赶来击退左良玉,本官可就悬了。”面对丁群的谦逊,洪承畴对他更是欣赏了,洪承畴看到丁群带来的士卒们四处抓俘虏,很是称心的问道:“丁先生,你是怎样从西郊大营里包围出来的,按理说左良玉也是个老行伍了,他在码头潜伏本官时不能够不留下人手看着你们的?”

丁群莞尔一笑道:“左良玉自然不会如此不堪,但他留下的人却不怎样样。”

接上去丁群就将事情的原委逐一倒了出来,原来担任牵制西郊大营的左于亮纯粹是个眼高手低的家伙,左于亮命他带领一万人马用佯攻牵制西郊大营,这家伙居然将兵力收缩回营,只是远远监视西郊大营的动静,很快就被丁群发现了异常的他不出所料的悲催了。丁群带领近两万大军以优势兵力仿佛摧枯拉朽般横扫了过去,左于亮抵挡了一阵后,终于全军溃败,最后他只好带领数百家丁向东边逃走。

击溃了左于亮兵马的丁群并没有停留。而是趁着敌军没有反应过去的时分持续向码头冲去,最后才和洪承畴的大军两面夹攻歼灭了左良玉的主力。

听了丁群的解释后,洪承畴等人都笑了起来,曹化淳也嘎嘎尖声笑道:“如此说来,我们还要感激那左于亮啊,若非他如此无能,丁先生也不能如此顺利的率军来援,我们也不能如此的顺利击溃左良玉这反贼了。”

看到曹化淳都如此说了。周围立刻就有人凑趣道:“呵呵,曹公公所言甚是,看来我们的确是得好好感激那左于亮啊!”

“哈哈.......”众人都笑了起来,此时此刻,一路过去眉头紧锁的洪承畴也显露了欣喜愁容,击败了左良玉才意味着他占领了金陵,也总算是才算是有了一块落脚之处,在接上去的风暴中不至于像无根的浮萍般被风吹走。

众人笑过之后,曹化淳却是面向北方怔怔的流下泪来:“唉。也不知道皇上在京城过得如何,能否被那庞刚欺辱,咱家.......咱家真是牵挂着皇上啊!”

听了曹化淳的话后。众人本来喜悦的心境也淡了上去,齐齐叹了口吻,他们自然没有遗忘,离他们上千里远的地方,正预备停止着一场数百年来都不曾有过的禅位大典........

崇祯十三年八月十四午时

乾清宫们口,庞刚带领着一群侍卫站立在这里曾经快半个时辰了,虽然此时的太阳很大,但他照旧没有遵从随从的劝说回去休息,随从们只好拿来了一顶大伞替他遮住了炎炎烈日。

庞刚难得的有些不安。由于明天是他那几位夫人进京的日子,和几位妻妾分别了好几个月,庞刚着实很是想念她们,他在这个世界上也没什么亲人,唯有和他结成连理的几位妻子算是他最亲近的人了。而禅位大典行将末尾,他也要等上这个国度至高的权益舞台,此时的他愈加需求亲人的陪伴和分享。

这时,亲兵队长陆宽亮兴匆匆的跑了过去,向他禀报道:“王爷。来了来了,王妃她们来了!”

“哦?王妃她们都来了吗?”

陆宽亮恭敬的说道:“都来了,如今娘娘们的凤驾已到达午门外,再过一刻钟即可抵达乾清宫!”

又过了十多分钟,一阵锣鼓喧天声响起,一队在太监宫女和侍卫们陪伴下的长长的队伍从西面离开了乾清宫外,看到队伍的到来,庞刚也顾不上什么威仪,赶紧迎了过去。

看到庞刚刻不容缓的容貌,来不及阻止庞刚的陆宽亮也只好苦笑着追了上去。

乾清宫是明代皇帝在紫禁城中寓居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它是后三宫之首,位于乾清门内。“乾”是“天”的意思,“清”是“透彻”的意思,一是意味透彻的天空,不浑不浊,意味国度安定;二是意味皇帝的所作所为象清澈的天空一样坦荡,没有干任何见不得人的事。

既然乾清宫是如此的重要,按照明朝的规矩,后宫的嫔妃凤驾进宫时是没有资历从乾清宫出去的,就连皇后也只能是在大婚时才能出去一趟,可庞刚身边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因此也没有人提示庞刚,不过估量即使是提示了,这厮也是不予理会的。

这时,走在凤驾前面为首的一名太监看到一名穿着铠甲的女子正向本人大步行来,吓得他正要出声叱喝,突然间才想起在此刻在这座紫禁城中还有谁敢这么无礼冲撞娘娘的凤驾,心思转念,到嘴的骂声这才变成了“落轿”两个字。

随着这名太监的话音落下,跟在他身后的几顶轿子立刻停了上去,迟缓的被放在了地上。为首的这顶轿子高五尽许,阁四尺许,深达八尺,看上去可乘坐六人,轿箱两壁栏槛都雕镂金花,刻以人物神仙。紫色珠帘从矫顶一泻流下,耀眼的白色纹路布满整个矫身。淡黄色的窗布随风摆动,看上去气度非凡。

庞刚并没有留意到。他面前的这顶轿子,抬轿的人足有十六人,按照这个时代的规矩,这可是皇后才能享有的规格,而这个轿子也叫凤辇。

当急匆匆的庞刚走到轿子前,当前面的轿帘也被人卷了起来,首先出如今庞刚面前的是两张宜喜宜嗔的俏脸,原来这两人正是孔若兰和魏蔓葶。看到庞刚亲身前来迎接,她们二人赶紧走下了轿子同时柔柔的喊了一声,“妾身见过王爷!”

看到两人,庞刚脸上浮现出了一丝温顺之色,快步上前正要将两人扶起,却看见两个心爱的小脑袋从两位妻子的身后探了出来,庞刚一看,原来是他那两个心爱的儿子庞苏鹏与庞苏铭。

哈哈大笑的庞刚一把将这两个小家伙抱了起来,如今大儿子庞苏鹏曾经两岁多了。小儿子庞苏铭也曾经一岁多了,正是最讨人喜欢的时分。虽然他们曾经几个月没见到父亲,但总算是没有遗忘面前的这个人是谁。被庞刚抱在怀里的他们并没有哭,而是笑嘻嘻的伸出小手拧着庞刚的脸庞。

庞刚抱起了两个儿子亲近个不停,却将众人晾在了一旁,直到魏蔓葶娇嗔的声响响了起来,这才记起身边还有人在看着,这才放下了两个儿子。

这时,身后的几顶轿子也纷纷掀开了轿帘,显露了几张如花似玉的俏脸,陈圆圆、李雪珠、灵儿、巧儿等人也纷纷落了轿。过去和庞刚见礼。

这时,眼尖的庞刚一眼就看到了灵儿、巧儿的怀里分别抱着一个襁褓,这分明是两个婴儿。

又惊又喜的庞刚指着灵儿巧儿道:“难道这是.......”

一旁的孔若兰白了丈夫一眼,娇嗔道:“你可是又当爹了,还不过去瞧瞧你的两个女儿?”

“女儿?你是说我有女儿了?”此时的庞刚曾经欢欣得说不出话来。原来在本人出征时期,灵儿和巧儿也各自诞下了两个麟儿,而且还是都是女儿。

“好好,好啊!”此时的庞刚曾经高兴得不知该说什么好了,只顾着在一旁不住的搓着手咧开了嘴。

看到自家夫君曾经欢欣得说不出话来。正要不管不顾的向灵儿巧儿走去,但旁边尚有许多人在等着,魏蔓葶赶紧悄然的扯了扯他的衣袖,庞刚这才回过神来,不好意思的挥了挥手,“好了,大伙都别杵在这里,先出来吧!”

一旁的一名太监看到庞刚发了话,这才暗自松了口吻,赶紧请几位娘娘上轿,等他们做好后,这才扯着锋利的嗓子喊道:“起轿!”

当晚,庞刚和本人的六位夫人就夜宿在了乾清宫,六位夫人和四个孩子的参加,使得本来略显热闹乾清宫显得繁华了起来,一工夫大人喊,孩子闹,整个乾清宫都得到了往日的清净。

音讯很快传到了尚在坤宁宫的崇祯,听到音讯的崇祯和周皇后、袁妃等人不由惊诧。

周皇后不解的问:“皇上,这庞刚到底是怎样回事?怎样一家子老老少少的全都挤在一个地方?难道我们紫禁城里就没有能容得下他一家的地方了吗?”

崇祯不由苦笑道:“朕也看不明白这个庞刚了,按理阐明日就要举行禅位大典了,他完全可以将他的妻妾都安置到别的宫殿里去,难道这点都没人教他吗?”

袁妃也疑惑道:“或许,我们的这位驸马口味异乎寻常吧......”

夜深了,乾清宫里的庞刚翻来覆去的怎样也睡不着,在这天早晨,庞刚在宫中太监的说教下根本就没有睡好觉,各种繁琐的仪式和留意事项将他搅得头昏眼花,饶是他自傲还不笨,但一时之间却也无法记清楚这么多的东西,好几次他都想义愤填膺将那些太监给赶出去,但是顾及到本人的笼统,终于还是忍了上去。

由于早晨的这些插曲,导致第二天庞刚在小太监的喊叫下才勉强起床,穿上早曾经预备好的龙袍,戴上那沉重的、头项挂着一串串珍珠帘子的皇冠,此时的庞刚心中油然升起一种奇特的感觉。

辰时刚到,宫中的景阳钟就末尾响了起来,一连响了三十六声,这也代表着有大事要发生。

景阳钟一响,整个紫禁城就像是被扔了一个炮仗的鸡窝似的,瞬工夫由安静变成了沸腾。

有数的太监宫女以及宫中的侍卫末尾仿佛磋商好了似的在宫中穿越起来。数不清的人在各处进进出出忙得不可开交。

工夫很快就到了己时,庞刚在上百名侍卫宫女和太监的反对下,离开了位于正阳门外东侧的天坛,明天的禅位大典就在这里举行。

此时的天坛周围曾经聚满了密密层层的人,有数顶盔带甲的军士将天坛围得风雨不透。庞刚麾下的上百名文文官员早早就到了那里,此时的他们望着缓步走来的庞刚,眼里都显露了狂热的神色,他们反对的首领终于当上皇帝了。而他们也为本人和后代博得了一个辉煌的前程。

不单单是庞刚的兵马和诸位官员,这难得一见的禅位大典,也吸引了有数前来看繁华的百姓,此刻他们就挤在天坛外,伸长了脖子瞪着前面,有胆子大的还指着站在天坛地方的庞刚叽叽喳喳的说着什么。

不一会,前方又传来了一阵喧哗,不时有百姓说道:“皇上过去了,快瞧啊。皇上过去了!”

这位话刚说完就被身旁的同伴敲了一下脑袋:“你这个笨蛋,过一会他就不是皇上而是太上皇了。”

被打的这位捂着脑袋冤枉的说道:“可他如今不还是皇上么。”

来的人正是崇祯皇帝,明天的崇祯皇帝也穿得甚是浩荡。他头戴紫金龙冠,身穿龙袍,这件龙袍和素日穿的龙袍有不同,它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绣有金盘龙纹样,玉带皮靴。龙袍上的各条金龙秀得栩栩如生,它头如牛头、身如蛇身、角如鹿角、眼如虾眼、鼻如狮鼻、嘴如驴嘴、耳如猫耳、爪如鹰爪、尾如鱼尾,端的是栩栩如生。

渐渐的,崇祯缓步走上了天坛,离开了庞刚的面前。这时若是有心人一看,就会发现庞刚和崇祯身上的龙袍是如出一辙,如出一辙。

崇祯离开了庞刚面前,神情凝重的看着庞刚不语,随即转过身来。面对着天坛下的文武百官和百姓,只见崇祯渐渐的从怀里掏出了一卷明黄色的圣旨,面对着众人末尾宣读起来。

“奉天承运,天地在上、朱家列祖列宗在上,自朕奉先帝遗诏登基以来。在位十载有三。朕虽然殚精竭虑、如履薄冰,然国事艰辛,内有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霍乱,外有鞑子犯关,百姓惨遭屠戮,朕虽然几经努力,但国势日下,此非朕所部尽心,实乃天数不在朕身也,朕感念于此,几经惶恐,深感不能再肩负此重担,特寻求一贤才承继此大统......”

读到这里,崇祯末尾呜咽起来,泪水再也忍不住流了上去,接着又持续念到。

“现有山东人氏庞刚,人品宝贵,深肖朕躬,朕决意禅位于他......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望诸位皇亲贵胄大臣尽尔等所能,辅佐新皇管理朝政......”

当崇祯读到这里时,天坛外不少忠于大明的百姓和穿着百姓服饰混出去的原大明官员全都哭成了一团........

看着外面哭成了一团的百姓,站在崇祯旁边的庞刚也感到不是个滋味,这种感觉让他有些心虚,仿佛本人变成了一个阴谋篡位的小人。

好在崇祯手中的圣旨也不是很长,宣读了一会后就完毕了。

宣读了圣旨后,崇祯转过身来,面对着庞刚养精蓄锐的大声道:“庞刚,接玉玺!”

一名小太监快步离开崇祯身边,递给了他一个明黄色的包裹。崇祯接过包裹,双手渐渐的解开了包裹,显露了一个硕大的,几近透明的描写着九道盘龙的玉玺,崇祯颤抖着双手,捧着玉玺离开庞刚跟前,双手递到了他的面前。

庞刚也伸出双手接过了玉玺,这一刻,庞刚感到了一种从来没有体会过的严肃地氛围,他满脸严肃的站了起来,双手接过玉玺高高举过头顶,一工夫,一股威势从他身上分发而出。

与此同时,一名太监用锋利的声响高声喝道:“礼成!”

天坛上下登时乌压压跑倒一大片,一切人都在高声的喝彩道:“参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成千上万的声响犹如脱笼的飞鸟普通直冲云霄,恍若直冲无影无踪。

看着台下跪倒文武百官和兵士,听着他们口中高呼的万岁,庞刚登时有了一种蔑视天下的感觉,虽说眼前这一切仅仅是一个仪式而已,但此时此刻,他曾经深深地为之震撼和感动。

[三五]

热门小说推荐:

如有章节错误、排版不齐或版权疑问、作品内容有违相关法律等情况,请联系管理员。


上一章  |  明末行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