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被杜睿点了名字,身子微微一颤,他方才也看明白了,这里的学堂和他家里的私塾,完全不一样,但凡是被杜睿点了名的,基本上都要引发一场争论的。
狄仁杰虽然自认聪慧过人,寻常人家的孩子绝对比不过他,但方才听到的这些,要么是闻所未闻,要么就是大逆不道,虽然这时节,孔夫子在士林的地位,还没有像后世宋朝时那么高,但毕竟汉武帝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儒门已经有了正统的地位,孔夫子作为儒门的开创者和领袖,地位还是不低的,这个时节敢于质疑孔夫子的人,恐怕都在这间学堂之内了。
“老师!”
杜睿看着狄仁杰,笑了笑,道:“放才吾等所言,你可是觉得大逆不道!”
狄仁杰忙道:“弟子不敢,其实弟子也觉得那些经义无趣的很,只是如此质疑先贤,弟子不敢苟同。”
杜睿一笑,道:“这是为何?”
狄仁杰道:“老师方才也说了,那些经义虽然于治国上,没有大用,但对修养身心,却有大用,既然如此,那些先贤所言,可见也是有道理的,然老师方才与诸位师兄,却又在逐句批驳先贤言论,弟子实在不敢苟同!”
杜睿笑道:“先贤为何不可批驳,为何不可质疑?我们今日学习先贤的言论,是为了增强自身的修养,然其中一些错的,我们就应当假意改进。”
狄仁杰一听,更加糊涂了,杜睿的说话方式,和他以前所接触到的完全不同,两眼迷惑的看着杜睿。
杜睿起身,解释道:“先贤的言论,正确与否,我们也应当质疑,找出其中的根由,用我们的眼光去看待先贤的话,或许有许多都是狗屁不通的,《论语泰伯》之中曾有过一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可知道作何解?”
狄仁杰早慧,像《论语》早就已经倒背如流,自然知道其中有这么一句话,张口便道:“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不需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说完之后,狄仁杰仿佛自己都觉得有些不解,皱起眉头,思考了起来,那一本正经的模样,配上他那一张娃娃脸,显得有趣极了。
杜睿点点头道:“是不是你自己也觉得这句话说得有些不可理喻,有违孔夫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本意!”
狄仁杰茫然的点了点头,道:“老师!千百年来都是这般解释的,弟子也不大好说!”
杜睿一笑,他知道对于这句话的解释,狄仁杰方才说的,就是当前的主流意识,说白了也就是愚民思想。下民可以驱使他们工作,却不可以让他们知道我们的目的。
“对这句话的解释,为师以为按照断句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解释,你方才所说的,就是当今最为流行的一种,可是你想过没有,如果孔子的本义是下民可以驱使他们工作,却不让他们知道我们的目的,很明显这样的解释是违背孔子提倡的仁义精神的。”
狄仁杰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道:“那么老师其他两种解释呢?”
“其中之一,可以将此句断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由此解读为,对于民,其可者使其自由之,其所不可者,亦使知之。还有一种断句方式,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可解释为,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那就是好事,应该让他们发挥,如果人民还没有掌握的话,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
狄仁杰闻言,恍然大悟,以前读《论语》的时候,很多不明白的地方,通过杜睿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举例,也一下子豁然开朗。
“老师!那那一种解释才是正确的呢?才当真是孔夫子的本意!”
杜睿笑道:“这可就需要深究了,要了解孔夫子说这句话的本意,首先就要弄清楚‘民’在先周时期的意义,就能看到,这个断句是歧义解释。在先周时期,‘百姓’是有地位的,而‘民’代表的则是奴隶,是没有人格地位的、跟牲畜和货物一样。《周礼》上曾说:‘大宰之职,掌建邦之明的发展。如今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就不会进步,文明就会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必须提倡怀疑精神。”
杜睿的这番话说出来,自己都觉得自己有些大逆不道了,当今这个时节,人们的思想就是这样的,想要让这个时节的人具备怀疑精神,知道什么叫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注,杜睿也觉得有些天方夜谭。杜睿无法影响那些所谓的社会精英,也就只能从自己的这些学生开始了。
见学生们都陷入到了思考当中,杜睿暗自点了点头,坐到了一旁,他知道,要让学生们一下子接受他的这种言论,是不大容易的,尤其是已经接受过了儒家系统学说教育的那些学生,质疑先贤,批驳先贤,显然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最重要的是,他们这种怀疑的精神,不会被当今这个社会所接受,很有可能还会受到严苛的攻击,和责难。
让杜睿没想到的是,最先反应过来的居然是狄仁杰,只见他一副探求到了真理的模样,喜道:“老师!弟子明白了!弟子明白了!便好像士兵手中用的兵器一般,青铜器,发展到铁器就是一种质疑下的进步,老师,弟子说得可对!?”
杜睿笑着点点头,道:“没错!正是如此!春秋战国年间,那些诸侯国,有的用青铜器,因为这是他们的一贯认识,认为青铜器做出来的兵器坚固锋利,但是有人经过冶炼,发现铁经过冶炼之后,更加坚固耐用,并且经过了试验之后,论证了他们的想法,最终让铁质的兵器,完全取代了青铜器,这就是一种进步,质疑下的进步!”
狄仁杰喜不自胜的拍了手,道:“对!对!老师说得对,学生今后也要质疑,也要让老师所说的社会进步!”
杜睿欣慰的笑道:“好了!关于这一点,今天就说到这里,这里除了狄仁杰之外,你们跟随我学习也有两月了,此前为师就曾说过,你们愿意学习什么,要在这段时间里,自己思考,现在两个月已过,为师想要问问,你们想要学什么,想要从为师这里得到什么样的知识?”
杜承学第一个站了起来,道:“老师!学生听老师讲格物,学生认为格物之学,才是这个社会进步之本,所以学生想和老师学习格物!老师那日问学生,蒸汽所产生的动力能用来做什么,才能达到惠民的目的,学生也想好了。”
杜睿闻言,也有了兴趣,道:“你来说说看!”
杜承学道:“老师遣人出海,探索大洋,然当今所用船只,无非就是借助风力,学生想,若是能用蒸汽取代风力,人力,船是不是能行进的更快,更稳,也能抵御更大的风浪!”
杜睿闻言,不禁大吃一惊,原本他教学生们格物,不过是想要在这些学生们的心里埋下科学的种子,没想到这个杜承学居然有这般见识,要知道蒸汽动力船,可是要到千年以后才被人提出了一种理论,而杜承学居然能在千年之前,就想到这一点,虽然这里面更加重要的是,他的启发,提醒,但杜承学的见识,也足以让杜睿惊诧不已了。
“老师!学生的想法是不是过于天方夜谭了,其实学生也想过,这个有些不大现实!”
杜睿忙道:“不!你的想法很有趣,也很有可能会实现,既然你选择了格物,为师从今以后便教你各物质学,若是你所说的那种船,当真能造出来的话,可是大大的功绩!”
杜承学受了杜睿的鼓励,也是信心倍增,道:“学生一定不负老师所望!”
杜承学刚刚坐下,他的哥哥杜承业就站了起来,看着杜睿有些不好意思,也有些胆怯,但杜睿却始终用一种鼓励的目光看着杜承业。
杜承业鼓足了勇气,道:“老师!学生没有承学那么大的志向,只想跟着老师学习农事!学怎样能让亩产更高的法子,养活更多的人!”
杜承业的理想和他的弟弟相比,显然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是杜睿却依然点点头,道:“农为国之根本,你想要学农事,这没什么不好的,好!为师答应你!便教你农事!”
这时又有一个学生站了起来,他叫韦思翰,在杜睿的众多弟子当中,是最调皮的一个:“老师!学生想跟老师学习武艺,将来做一个大将军,像老师一样,为大唐开疆拓土!”
杜睿一笑,道:“为师可以答应你,但是学习武艺,也不能忘了读书,要不然将来也只能做一个武夫!”
韦思翰见杜睿答应,欢喜的坐下了,接着又有学生起身,说明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有愿意学纵横之学的,有愿意学天文的,有愿意学医术的,不一而足。
等到最后,学堂内就只剩下了一个狄仁杰,杜睿看过去,笑道:“狄仁杰!你愿意学习什么知识呢?”
狄仁杰已经思虑了半晌,此时见杜睿问起来,起身便道:“老师!学生此时还没有想好,只想要跟在老师身边学济世安民的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