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刀特种兵
贞观二十三年业已走到了尽头,在没有太宗皇帝的贞观二十三年之中,先皇驾崩,新帝继位,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整整大半年的时间,这个庞大帝国的政局悄然完成了过度,大唐帝国也即将度过辉煌的贞观之治,不如永徽元年。
朝中的一班老臣,存世的大多也都已经致仕,硕果仅存的也就是褚遂良这个尚书令了,可谁都看得出来,随着新皇登基,少壮派崛起,真正执掌权柄的,并非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尚书令褚遂良,而是掌握了这个帝国全部军事力量的杜睿。
骤登高位,杜睿也是如履薄冰,好在如今大唐军界新兴起的势力当中,大多都是当初跟随杜睿东征西讨的老部下了,倒也没什么会和杜睿为难,可越是如此,杜睿处在现在这个位置上,越是战战兢兢,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尤其是杜睿,手中如此大的权柄,身处嫌疑之地,一举一动都要小心谨慎,虽说李承乾对他信任有加,可是却也不敢恃宠而骄,伴君如伴虎,誰知道那块云彩下什么雨。
历史上的长孙无忌一手将李治送上了皇帝的宝座,结果怎么样呢?还不是落得一个发配岭南,服毒自尽的下场,身世何等凄凉。
杜睿虽然深得李承乾的信任,相互引为挚友,可一朝登基为帝,谁又能保证两人的朋友关系会一直维持下去,誰知道什么时候杜睿违逆了李承乾的意思,会惹祸上身。
后世的大宋朝,郑恩和宋太祖赵匡年轻的时候,食则同桌,寝则同床,这关系够铁了吧,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满朝的大将军一个个都回家抱孩子去了,唯独这个郑恩依然官居极品,掌握着大宋朝将近一半的军事力量,这等恩遇在大宋朝可是绝无仅有的,可是就因为一点儿小错,还不是照样被砍了脑袋,最后还上演了一出“打龙袍”的闹剧。
当然这倒也不是说,李承乾登基为帝之后,对待杜睿的态度变了,事实上,李承乾也始终感念着杜睿当年的相助之恩,在守孝期满,第368章!?”
褚遂良第368章,祈求个太平而已,毕竟现在的大唐帝国实在是太强大了,强大到让那些小国日子过得战战兢兢,身边站着这么一个庞大帝国,便是谁也不会过得安稳。
那些小国奉上的国礼自然有礼部接着,反正都是些土特产,和一些金珠宝贝,没什么新意,李承乾也懒得去理会,吏部自然会按照那些东西的价值,回赠国礼。
现在的大唐在杜睿的建议下,可不讲究那些表面文章,不会像以往那样,别人送来一根稻草,就成千上万的给予回礼,白白做个冤大头。
同时,如今大唐也不接受任何国家称番的请求,以前有的那些个属国,也随着刘仁轨兵临琉球,琉球王主动献土归降,全都并入了大唐的国土之内。
大唐现在一边宣称着和天下万国平等交往,一边也在磨砺着刀枪,随时准备将大唐的国土再拓展一番,要是接受了那些小国称番的请求,将来动起刀枪了,自然也就从道义上落了下乘。
李承乾看着,突然目光一凛,将一份国书拍在了御案之上,怒道:“真真岂有此理!”
见李承乾突然发怒,众臣也是一片凛然,谁也不知道究竟是那个倒霉的国王言辞之间将这个好脾气的大唐帝国皇帝陛下个惹恼了。
杜睿和褚遂良对视了一眼,还是杜睿起身道:“圣上!此刻动怒,不知所为何事!?”
李承乾面色阴沉,怒气不息,对着侯义示意了一下,侯义连忙捧着那份国书下了御阶,递给了杜睿,杜睿看过之后,也是面色一怔,又将国书交给了褚遂良。
褚遂良看过之后,又遍阅群臣,这下朝臣们才知道,为何好脾气的李承乾,都会如此恼怒。
一个半截身子都入了黄土的外邦国主,居然生了狗胆,向李承乾这个大唐皇帝的嫡亲妹妹晋阳公主李明达求婚来了。
谁不知道李承乾对这些个弟弟妹妹一向回护的很,特别是李泰,李治两个嫡亲的弟弟做了谋逆之事,一个圈禁而死,一个发配倭州之后,还在世的城阳公主,晋阳公主,新城公主,濮阳公主就成了李承乾的心头肉。
特别是晋阳公主李明达,太宗在世的时候,就备受宠爱,李承乾继位之后,也是恩遇有加,以至于都养成了晋阳公主说一不二的性格,连婚事都耽搁了下来,现在一个老邦菜居然敢像大唐明珠求婚,真是不知道死字该怎么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