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出阁记140 福建行(下)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席祯>> 清朝出阁记 >>清朝出阁记最新章节列表 >> 140 福建行(下)

140 福建行(下)


更新时间:2013年02月01日  作者:席祯  分类: 古代言情 | 穿越时空 | 席祯 | 清朝出阁记 

原本在宁德留了三天的逗留时间,结果第二天还没结束,禛就与宋向南谈定了茶园的合作事宜章节。.(.)第)(一)(中)(文)\s末了,禛让祈五给骆安传了个讯息,让他派个得力助手到武夷与宋向南讨论茶园建造和运作的详尽细节。自己则带着槿玺前往福建其他几个后世有名的旅游胜地赏玩去了。

“纪念号”沿着福建的海域,行行停停,宁德港继续往南,近海域的几大著名城市依次是福州、莆田、泉州、厦,漳州。然后在漳州改乘马车陆路,经龙岩、三明到南平,打算在南平的武夷与骆安派来的助过照面后,准备启程北上江浙。

行程一旦决定,玩起来就分外抓紧了。

榕城福州的三坊五巷、六大寺院,”水果之城”、“状元之乡”莆田的妈祖文化,”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的刺桐、清水岩、崇武古城,“鹭城”厦的鼓浪屿和各类佛教寺庙、“鱼米之乡”漳州的水果、卉、海鲜,自然景观出的龙岩“永定土楼”、自然资源丰富的三明”桃源”、“淘金山”,“北山南水”的南平武夷……

等一行人回到武夷时,一晃眼已经半个月过去了。尽兴地玩了一大圈,几乎绕遍整个福建,这样的玩法,莫说槿玺和禛觉得畅快淋漓,就连喜竹和笼翠这两个平素还算安静不多话的丫鬟,也个个兴奋地像只欢快的小麻雀,一路上叽叽喳喳地交流个不停。

每到一处城镇,槿玺就会选购一些极富当地特的手工艺品,这是她现代时就养成的嗜好。如今在手工业发达的大清,更是如鱼得水、欢快畅意。

武夷不仅茶叶出名,陶土窑瓶的烧制也很地道。只是碍于运输不便,槿玺只得挑捡了几件实在舍不得撒手的陶土制品,打算带回京送人兼自用。等禛一满十八岁分出宫、自立户。她还得大规模地整饬一番新家呢。到时就拿这些四处淘宝淘来的玩意儿来布置属于她与禛真正的小家了。

至于水果、海鲜之类的地方特产,更是搜罗了不计其数。每天吃得嘴巴流油不说,还拿了一部分用来腌制果干、海鲜干。让柳清他们带上了船,平时自己吃也好,带到法国去零星贩售也罢。权当送他们的伴手礼了。

槿玺还在莆田城掏了几株番薯苗。这玩意儿京城还没有呢。所以,在莆田初见番薯那会儿,槿玺就忍不住想到了喷香的烤番薯,当下遣祈五一口气买来了二十斤,一行人蹲在莆田近郊的山地旁,搭起石灶烤起了番薯。吃到嘴的那一刻,槿玺就差幸福地流泪了。见每个人都说好吃,就决定向当地老农请教起番薯的栽培方法140章节。

于是。一行人在莆田比预期多逗留了两日,不仅学到了番薯的人工栽培方法,还将几罐番薯苗小心地运上了马车。她打算把这些孕育在泥土罐子里的嫩绿番薯苗。先带到杭州的别院地里去栽培,等他们结束江南的所有游程和事项后。再带去小汤山的农庄里去栽种,若是试验成功,小汤山闲置的山地可以用来大规模地栽种这种又粉又甜、皮红心黄的优质番薯。

在槿玺的意识里,这番薯的用处可大了,粮灾时可以缓灾情压力,粮丰时可以当做零食、小吃。什么番薯干、番薯条、番薯片……干的脆的、糯的甜的……总之,槿玺对于番薯这样一种好吃又实惠的粮食作物,很是喜欢。

当然了,还有一种非常有用的粮食作物便是玉米了。不过,清朝的玉米推广已经很给力了,早在禛五岁那年让骆安学习商贸事务开始,就已经从南方一带陆陆续续地调来了玉米种子,提倡在京城近郊种起了玉米。只是,京城的老百姓对玉米的喜爱远没有小麦来的积极。许是玉米能做的样太少吧。无非就玉米面和的玉米馍馍,再多就没有了。

不过,自从槿玺的“果之语”点心坊和“玺藤”茶馆陆续引进玉米做料子的点心后,京城的老百姓对玉米的认识和接受又越发进了一步。什么玉米片炸的酥饼、西式培根卷里的玉米丁、奶油味的爆米、直接烧烤吃的嫩玉米、玉米熬的浓汤……样百出,居然都是平常不甚为意的玉米。如此一来,许多点心铺相继学“果之语”,加入了玉米面做的各类点心,还别说,生意确实好了不少。这样一来,京城几家专卖点心的大铺子都纷纷向“果之语”看齐。无奈,这古时候还没专利一说,有样学样,毕竟,这些点心都是不带什么技术含量的东西,多吃几次就能从中心瞧出大致做法了,无非做出来的模样和味道没有“果之语”出品的地道罢了。

番薯也一样,特别是如今京城里还没番薯这么一种粮食呢。趁热打铁,必定能大赚一笔。

禛见槿玺高兴的模样,失笑之余自是鼎力相助。一路上,将她多看两眼的特产,都让祈五往马车上搬。直至抵达武夷时,原本两辆马车、六个人的轻便队伍,成了六辆马车、十个人。后头四辆马车则是路上临时买的货车,几乎装满了各个城镇里掏来的土特产、手工艺品,几乎可以开家极具地方特的铺子了。同时还高价钱聘了四个车夫,毕竟,这一路送到杭州也不是件轻松的活儿。

一行人在禛的指示下来到了武夷一家规模较大的客栈,打算投宿一晚、好生休整后再与宋向南等人联系。巧的是,骆安竟然也在这家客栈投宿,原来,他担心此前派来与宋向南谈茶园一事的助手缺乏经验,处理完杭州茶园的事体后,也匆匆赶来了。

这下,禛也不急于找宋向南了。让骆安去宋氏家族递了话,定于次日午时在客栈下属的酒楼,邀宋家几个主事者一道用膳。算是庆祝两方合作顺利。

于是,当日下午直至晚膳前,禛与骆安一直窝在客房里商谈茶园一事,以及金陵总部的建造情况。槿玺则在洗漱一番后小睡了个午觉,醒来后见天尚早,就带着同样百无聊赖的喜竹和笼翠上武夷镇的街坊闲逛去了。

直至夕阳西下,三人方才提着满满的收获回来。

“可是又淘到什么宝贝了?”禛正巧与骆安结束谈话,从内室出来,见槿玺主仆三人满载渔货的模样,忍不住笑着问道。语气里明显的柔意让跟在其身后的骆安不由得顿了顿身形,这才蓦地明白自家主子刚刚所起的商行之名:”应惜商行”……应惜……应惜呵……

“都是附近农户自产的宝贝……快来瞧瞧,这是什么?”槿玺闻言,扬着笑意放下怀里的布包,打开后,从中捧出一把红彤彤的东西。

“新鲜红菇?”禛噙着笑,拿起布包里其中一枚品相极好的红菇,捻在手上笑着问道。这可是好东西。好吃又营养。若是在现代,想大价钱也未必买得到真货。很多货商都将普通的平菇染红了宠红菇卖。价格上则翻了好几番。

如今这些看来是刚从山上采来的。

“答对了。还有这个……保你喜欢!”槿玺又从另一个布包里取出一把黑乎乎的东西,递到禛眼前,献宝似地笑着。

众人不,怎么看也看不出自家主母手上那把黑乎乎的又像菌菇又像紫黑桑椹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可禛一眼就看出来了,当下大吃一惊,捧起槿玺的手,将那把东西凑到鼻子跟前吻了吻,大喜过望地呼道:“黑松?”

槿玺重重地点点头,神喜悦,“不止这些,还有很多。我以为自己看错了,禛,咱们发了……”

禛好笑地捏捏她红彤彤的脸颊,打趣道:”小财一个!不打算自己享用吗?”

有“餐桌黑钻石”之称的黑松,他在现代时也没吃过几回,要知道,品质上好的黑松在香港的市面上是极难买到的。除非去欧洲。

如今,竟然在盛产茶叶的武夷山发现了极为罕见珍贵的黑松,甚至被这些茶农视为敝屣地抛弃不用,岂不惊喜。

然而,喜过之后,他又马上冷静了下来,可不是嘛,这儿可是大清呢,又不是现代。京城的贵族,岂会像现代人一样对这黑松产生极大的兴趣?!至于出海嘛,再没想到能长时间保存新鲜黑松、或是做成其他形式的黑松成品之前还是算了吧。虽然目前的欧洲对于黑松的追求已经不下现代了,可没法保存就无法运输。

所以,他们这是白高兴了?槿玺嘟嘟嘴,将手上的黑松搁回了布包。成,没有商机,大不了自己享用嘛。

这样一想,她莞尔一笑,朝禛扬扬小脸,“今晚上就添道黑松煎蛋做加菜?等回了京城,再用干松炖乌鸡汤给你喝……”

“好!”禛自然咧嘴同意。众人闻言,赧然一笑,骆安则垂着首摸了摸鼻子,看来,自家主子对主母可是相当疼宠呢……()

第一温馨提示您:


上一章  |  清朝出阁记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