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异能兴农家第一百零九章 改革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古代>> 带着异能兴农家 >>带着异能兴农家最新章节列表 >> 第一百零九章 改革

第一百零九章 改革


更新时间:2013年01月31日  作者:捡贝拾珠  分类: 古代言情 | 穿越时空 | 捡贝拾珠 | 带着异能兴农家 
sodu,,返回首页

sodu

宏远爹知道自己家有老天爷爷保佑囤里粮食取不败地里成倍增收一律有求必应有出租的照单全收一个秋季就租赁了八十多亩粮田这其中有梁龙勤老哥四个及其儿子们的有王长柱王奶奶家的牛桂芬、吴巧改和卢金平也都向宏远爹出租了部分土地

由于有村民抢着拾棉花挣钱的经历宏远爹在和租地户签订租赁合同时又附加了一条规定:凡是梁德福家需要雇工的时候无论长工还是短工一律先紧着租地户雇用工钱保持在市场价格的上等水平

有租粮还能出临时工挣钱出租户更是喜上加喜把今后的希望全寄托在梁德福家里了

地多了种植改革是必须的了梁晓乐计划留出十亩春地其余的一律种上小麦而且要用前世现代的一尺二寸三角楼实行密植种植

梁晓乐和宏远娘一起到工匠铺里定做了五张一尺二村三角楼雇了十几个短工在人们的惊讶和不理解的目光中播种了九十多亩密植小麦

播这么密麦苗会长得起来呀还不收一地草

一扎宽的小背儿连锄都下不去怎么锄地呀

这家人家我们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村里的人们议论纷纷

梁龙勤本来对二儿子梁德福充满信心觉得他是干大事业的人听到人们的议论心里也动摇起来

德福你把小麦播这么密能行吗老辈儿里可从来没这样种过

慧敏要这样就依着她吧

她一个妇道人家种地又不内行也不能处处光依着她人耽误地一时地耽误人一年要改也应该先在小块儿地里试验一下怎么一下全都种成密植的了

家里的这一切变化还不都是她带来的她要怎样就让她怎样吧咱坐享其成好了爹

真要绝收了这可是三万多斤租粮呢你上哪里弄去梁龙勤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我想她既然要这样做肯定有把握我也观察她这多半年了所说的一切经过实践验证都是对的我看她不是没有准头的人

我过去也这么想不过这事太玄乎八、九个月才看出效果来往后的劝着她点儿不能太离谱了

经过父亲这一提醒宏远爹也有些担心起来

慧敏怎么好好地想起用一尺二寸三角楼来了宏远爹还是没能忍住心中的疑惑问道

也不知道怎么了头脑里忽然浮现出一片麦田麦田里垄与垄之间的背儿很小麦垄里的麦穗儿密密匝匝地挤在一起宏远娘边回忆边说:我看那麦垄之间两个小背儿隔着一个大背儿都很整齐一看就是三角楼耩的地小背儿也就一扎来宽大的也不过七寸一扎不是六寸吗就产生了改用一尺二寸三角楼的想法怎么你对这个有怀疑

不是我是人们就连父亲也说太密长不起来

我觉得这是老天爷爷在指点我呢让我多播种多收获你想老天爷爷给了咱多少东西呀光这麦子自从开了门市就一天一车地往外拉还有这么多人吃一点儿也不见少咱要不多收点儿对不起老天爷爷啊地是有数的不在咱手里就在别人的手里要是亩产量提不上去在老天爷爷看来等于没多收所以脑海里一出现这个影像我就牢牢地抓住了

你说的在理儿也许真是老天爷爷在指点咱不过最好是先种一小块儿等试验成功了确实能多收再大面积种人们就能接受了

那又得耽误一年的收成宏远娘说着似乎想起了什么哎德福你知道‘神麦’是从什么时候叫起来的吗

还不是自从你在老和尚的褡裢里倒出来以后叫起来的嘛

不是人们把咱从褡裢里倒出来的麦子叫‘神麦’指的是‘神仙给的麦子’其实麦子本来就叫‘神麦’

噢你快说说怎么个‘神麦’宏远爹来了兴趣

小时候听我奶奶说很早很早的时候人们种麦子就像现在种谷子一个样老远一棵苗由于打不了多少粮食人们吃不饱常常有人被饿死

上帝知道后就发下一道神旨让小麦一棵上长十个麦穗并让神仙下来指导人们成垄种植不必间苗

这样一来小麦大丰收了人们粮食吃不完谁也就不爱惜了有的妇女还拿白面饼给小孩子擦屁股

上帝听说以后十分生气于是又下了一道神旨把多长的九个麦穗给收回去了从那以后小麦就只长一个穗儿了

因为上帝三番两次给小麦下神旨所以人们就称小麦叫‘神麦’——神仙的麦子

哦原来还有这么个传说宏远爹惊喜地说

这个传说说明小麦能密植你想啊小麦一棵上长十个麦穗都能获得大丰收咱不能让麦棵上多长出麦穗来却可以增加株数让原来的一棵变成现在的四棵、五棵、六棵不一样能增产吗

嗯一样所以你就想到了密植

嗯哎德福你说上帝是谁

你说呢

我觉得上帝就是老天爷爷老天爷爷准是嫌这里的小麦种的太稀才给我发影像让我对小麦播种进行改革搞密植哩这多半年来老天爷爷对咱是有求必应如今指派我这么一回事你说我能不全力以赴吗

对是得全力以赴慧敏你做的对我支持你往后啊咱光按老天爷爷的指令办事老天爷爷叫咱怎样咱就怎样你能与老天爷爷沟通是咱家里的最大福气往后你警觉着点儿只要扑捉到老天爷爷的一点儿信息咱就不遗余力的去执行

行我听你的宏远娘高兴地说

在一旁玩耍的梁晓乐听到二位便宜爹娘的对话在心里高兴地说:老天爷爷这个便宜可真捡大发了

整个秋天梁晓乐一直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

粮食作物和棉花丰收了棉花卖掉换成银子用来搞建筑粮食则全部装麻袋放在新建的房子里自己地里产的粮食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梁晓乐打算一粒也不卖全收藏起来以防万一有什么不测好偿还地租养活这一大家子人家

那六个分店也都卖得很火爆白花花的银子不断流进来开店的挣了个钵满盆流送货的也心满意足:一天一趟十五文钱有的分店半天就能打个来回地里的活耽误不了多少庄稼日子添上一点儿就显宽绰梁龙才家的小日子眼看着富裕起来

梁德顺管的建筑也大有收获:建成了十间一排的四排房子学堂搬进了明亮的教室宏远和他的八个盟兄弟也搬进了学生宿舍一人一张单人床、一个床头柜四个孩子睡一条炕已成为历史;

六个祭天男童的父母来看儿子或者别的客人来了一律住客房客房里被褥洗漱用具等一应齐全

由于房间大部分都闲着宏远娘(梁晓乐)怕建多了让人说闲话又在房子的西边修建起粮仓来对这大家没有异议因为今年的粮食都还没地方盛明年一百多亩地的粮食收获了总得有地方放不是

再说房子不是一天盖起来的银子放在屋里什么作用也起不了把它们用到该用的地方才能物有所值

谢老先生的侄子解立君秋试考上了秀才按照宏远娘(梁晓乐)的意思想资助他去县学堂念书求取功名解立君不同意执意要自谋生路找个学堂教书养活自己

解立君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父母双亡一切都得倚靠伯父又寄人篱下没能力养活自己的时候没有办法如今有能力了在依靠别人施舍去求取自己的功名良心上过不去

宏远爹娘了解了他的想法后便聘他在自己的学堂里教书头二年里每年二两银子第三年就与老先生相等

师资力量加强了学堂开始面向社会招收学生学费低于当时的一般私塾所收学费东家和先生七、三开:东家收七成给先生三成作为奖励把谢老先生和解立君高兴的不得了积极性全调动起来了

梁家屯的人们一听说学堂面向社会招收学生都把自己的适龄孩子送来了附近村庄的人们也托人说清要把孩子送过来宏远爹娘一律应承

学堂里一下新增了二十多名学生加上原来的十大几名一共有了四十来名宏远娘(梁晓乐)和宏远爹商量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在谢老先生的推荐下又雇了一名先生由谢老先生任学长(校长)全面管理学堂里的一应诸事

sodu


上一章  |  带着异能兴农家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