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四十六章 韩国的条件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历史>>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列表 >> 第四十六章 韩国的条件

第四十六章 韩国的条件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25日  作者:蚂蚱不吃鱼  分类: 历史 | 上古先秦 | 蚂蚱不吃鱼 |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


小说: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悄然间,已经是四月下旬.启封城派往大梁求援的使者一波接着一波,但大梁的回复永远只有一个,要援兵没有,如果要加官进爵的诏令,予取予求.魏王的要求只有一个,哪怕晋鄙全军战死,哪怕启封军民十不存一,启封也绝不能丢失!

在这样的要求下,晋鄙知道,任何的心慈手软都会让启封有城破的风险.城中无论老幼,无论贫富,系数都被晋鄙编入了预备队.为了节省物资,晋鄙甚至将全城的粮食集中起来,实行配给制,每家每户每日提供最低限量的粮食.虽然饿不死人,但足以让人没有力气.如果想要吃饱,那也很简单,必须为守卫启封做出贡献.无论是搬运石块,封堵城门,还是制造箭矢,挖设壕沟,都可以.

晋鄙已经决定,在城墙后面再营造数条防线,哪怕启封城破了,己方也可以依托防线,层层阻击.这启封城,就是自己五万大军的埋骨之地,不过,在此之前,自己一定会拉足够多的韩军陪葬!

一开始,这样的横征暴敛自然让全城百姓激愤起来,但晋鄙不为所动,只是干净利落地斩杀了闹事的数百人.面对血淋淋的屠刀,所有幸存的百姓理智的闭上了嘴巴!在尝够了挨饿的滋味后,即使再心不甘情不愿的人也会老老实实地参与到守城当中.

很显然,在城头上守城最危险,但待遇也最高.晋鄙把府库里的财帛全都拿出来,用来犒赏守城有功的人.每一名韩军按照职位的高低,有着不同的价格.魏军可以凭借杀敌的数字,得到相应不同的奖励.这些被特殊标记的财帛,是启封城唯一可用的货币,可以用来换取最迫切的粮食甚至珍贵的肉食.在这个军功决定一切的时期,这也意味着.守城有功的人几乎可以为所欲为,除了杀人.

启封城已经疯狂了,晋鄙为了鼓舞士气,出此下策,把全城的百姓绑架到自己的战车上!面对韩军连绵不绝的攻势,启封城内没有人知道自己能不能活过明天.醉生梦死也就成了常态.

韩军在伤亡了一万五千人后,依然拿启封城没有任何办法.领军的蒙骜干脆留下五万韩军围困启封,自己率领大军主力直奔大梁城而去.

强攻一个倾尽举国之兵誓死反扑的国家并不明智,在没有瓦解魏国的意志前,韩国也知道这不是一个灭魏的最好时机.和谈也就成了战争之外的另一个手段.更通俗地说,战争不过是政治的延续.如果可以在谈判桌上取得想要的利益,完全没必要付之战争.战争,只有在未开打前最具威胁.一旦刀斧加身,对方稍微占据些许上风,就有极大的变数.上兵伐谋的道理,韩国不会不遵从.典客陈筮就是带着这样的目的前往大梁,试图瓦解魏国的斗志.让韩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想要的土地.

面对陈筮的到访,魏王神情复杂地接受了对方的求见.魏王也是无法,虽然信陵君已经被自己派到临淄游说齐王.但迟迟没有好消息传来.魏王总不能把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信陵君身上,如果还有和韩国和解的可能,魏王也不愿这场战争一直持续下去.即使魏国最后胜利了,也是惨胜,何况,魏王现在看不到魏国一点获胜的可能!

两人见面后.陈筮神色倨傲地对魏王遥遥施了一礼,兴师问罪道:"吾王视魏国为兄弟之邦.视王上如兄长,魏国如何敢勾结秦国.兴兵讨伐洛阳!莫非,王上一定要置吾王,赵王于死地方肯罢休!"

魏王惴惴,望了眼身边的上大夫段干崇.段干崇示意魏王委曲求全下.在魏国得知陈筮来访的时候,就断定了这是韩国释放出来的一个和解信号.魏国能不能把握住,就要看自己的表现了.

段干崇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事劝解魏王,眼下魏国国事艰难,为了保全社稷,魏王需要做出些牺牲.这种牺牲自然是牵扯到魏王的架子,声势.当然,牺牲也不是没有限度的,否则传出去也会被他国耻笑,韩国也会变本加厉敲诈魏国.具体的操作段干崇会在一旁呼应.

按照设计好的台词,魏王施礼歉然道:"此皆寡人一时糊涂也!韩王若能不计前嫌,解大梁之围,寡人愿意将太子质于韩国,唯韩国马首是瞻.函谷关百里之地,亦双手交于韩国,惟愿两国交好,合力抗秦!"

魏国太子是魏王匆匆选立的,年方不过五岁,在魏国看来,这已经足够显示魏国的诚意.至于割地之事,则显得十分小气.这也是因为魏国不知道韩国的底线,如果一下子许诺太多的土地出去,韩国会索要更多!反正韩国已经攻克了函谷关,魏国先做个顺水人情,表明不会争夺就是了!其他的条件,慢慢谈.

陈筮听后却是连连摇头,道:"函谷关并陕,焦二邑,已然归于韩国.王上此言,未免有慷他人之慨之嫌!且夫,此次洛阳之险,吾王险些丧命,若不是社稷神灵保佑,韩国国祚难安.如今,韩国举国义愤填膺,欲要踏破大梁方消此恨!若是王上只愿意付出这个条件,这议和之事,不说也罢!"

魏王神色一凛,已然确定和韩国议和有的谈.只是,韩国果真不满意魏国提出的条件.那韩国,到底要割魏国多少肉,放魏国多少血才甘心呢!

魏王故意摆出一副愁.[,!]眉苦脸,一脸肉痛地说道:"那韩国以为,当如何才妥当"

陈筮淡淡地说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为了防止魏国再和秦国勾结,魏国怎么样也要避嫌,势必不能和秦国再接壤.所以,除了函谷关并陕,焦二邑,这河东全郡当弥补我们韩国在此次洛阳之战的损失!"

魏王心里一颤.对方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要分走魏国好不容易守住的河东郡和河东郡的八万百姓.如果就此答应的话,那魏国这些年所赚得的土地完全给韩国作了嫁衣.要知道,当初为了交换陕,焦二邑和答谢韩国出兵帮助魏国拿下函谷关,魏国可是付出了两百里的土地.虽然这两百里土地地广人稀,但也是实实在在的两百里土地啊!所以,实际上魏国相比七年前,还平白损失了两百里土地!

魏王望了眼段干崇,示意段干崇出来反驳下.魏王这个时候如果出言反对的话,就代表魏国反对.这种讨价还价的事情,也只能是臣子来做才合适.

段干崇立即出言道:"魏国愿意把年幼的魏国太子送到新郑为质,典客大人难道还认为魏国没有诚意吗河东已然是魏国的飞地,贵国若要取之,魏国自然无法阻挡.但天下也会认为今日之韩国.巧取豪夺,尤胜往日之秦国,必生警惕忌惮之意.若是秦国联合山东五国合力攻打韩国,韩国又如何应对不如留下河东,以此彰显韩国的仁义,魏国上下必当感激涕零,唯韩国马首是瞻.且河东在魏国手上,韩国可以不损一兵一卒.以之为秦,赵,韩三国的缓冲之地.太原,上郡,内史之兵,若要进入中原,无法由河东借道.岂不甚好"

陈筮望了眼段干崇,摇头拒绝道:"此上大夫一家之言.在韩国看来,河东扼守中原,若要保三川之安,必要保河东不失.但若是秦国大举进犯,魏国一时不察.我们韩国又救援不及时,河东必然易主.到时.不仅魏国损兵折将,我们韩国也会不得不抽调大军沿河水(黄河)布防.劳民伤财!"

言下之意却是质疑魏军的战力,更深层地说,韩国暗示自己不放心把河东交在魏国手上,担心魏国勾结秦国,再上演一番引狼入室的戏码.

这八万百姓,一郡之地,魏国自然不肯轻易放弃.或者说,可以放弃,但要得到想要的保证.所以,发现陈筮说得坚决,段干崇换了个角度,问道:"如果我们魏国愿意献出河东全郡,韩国可以说服楚,赵两国就此退兵吗"

如果只是韩国索要一郡之地,赵,楚两国只是索要几个城邑的话,这样的条件未尝不可!段干崇心里暗暗想道.

陈筮确定地点了点头,道:"可以!但有条件.毕竟,两国既然已经出兵,又受了不少损失,魏国不补偿一些的话,赵,楚两国必然不肯退兵!"

段干崇皱了皱眉,道:"愿闻其详!"心里面却在默默祈祷,对方千万不要大开口.但理智又告诉自己,韩国不可能不狮子大开口,趁机彻底解决魏国这个心头大患.这不仅仅是谈判的技巧,也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一山不容二虎,中原,只能有一个霸主.

"河水(黄河)以北的魏土皆入赵,鸿沟,睢水之间的魏土皆属楚."

"此事万万不妥!王上万万不可答应!"上大夫段干崇急切地对魏王说道.如果按照陈筮的说法,魏国将损失一半的国土,这和灭国又有什么区别!和灭国唯一不同的是,魏国还能苟延残喘,以最末流的国家的身份.

魏王难得的恼羞成怒,愤愤然道:"典客不要欺人太甚!"

陈筮也不着恼,只是淡淡地说道:"王上以为,魏国还有别的选择吗"

段干崇跳出来说道:"我们魏国有河水天堑,赵国大军逡巡河北,难以渡河南下.楚国贪生怕死,只要我们可以说服齐国派兵抢夺淮泗之地,楚国必然萌生退意.到时候,只剩韩国一支孤军,典客大人觉得韩国的胜算又有几何韩国强则强矣,我们魏国确实不是对手.但大梁城经营数十年,乃是中原数一数二的坚城,大不了我们魏国死守大梁,韩国又能奈我们几何"

陈筮听后却是笑了,盯着段干崇看了一眼,又不经意地扫了魏王一眼,长叹道:"难道魏国都认为大梁坚不可破"

就在魏王,段干崇疑惑之际,陈筮摇着头,指着城外河水(黄河)的方向道:"大梁城虽然坚固,但却有一死穴.王上可曾知晓"

魏王有些不信地摇了摇头,道:"寡人倒是不知."

"所谓成也水,败也水.大梁乃鸿沟,濊(三点水加一个岁,念hui,四声)水,睢水,丹水四河交汇所在.依水而建,可谓天堑.然一旦敌军渡河抵达大梁城下,却可以以水攻打大梁.大梁的地势相比河水要低一两丈,敌军完全可以挖设沟渠,水淹大梁.即便王上的大梁拥兵十万,粮草充沛.一旦大梁城破,又有何用"陈筮语出惊人道.

魏王,段干崇脸色大变,这的确是大梁的死穴,没想到韩国早就知道了.如果韩军真的渡过了河水,一旦采用此计.魏军也只能出城与韩军野战了!和韩军野战魏军实在没有必胜的信心!但就这么束手就擒,答应韩.[,!]国的条件,魏国又心有不甘.所以,一时之间,魏国君臣居然都没有说话.

少顷,上大夫段干崇才干笑几声,道:"典客大人言重了!大梁拥兵十数万,数十万勤王之师源源不断而来!又怎么那么轻易让韩军渡河成功呢"

陈筮也不拆穿.只是淡淡地说道:"王上!大梁的安危皆在王上的一念之间!这条件,王上觉得"

魏王面露犹豫之色,既不想得罪韩国.又不想答应韩国的条件,只能求助似得看向上大夫段干崇.段干崇(以下几百个字半个小时改好)

悄然间,已经是四月下旬.启封城派往大梁求援的使者一波接着一波,但大梁的回复永远只有一个,要援兵没有,如果要加官进爵的诏令.予取予求.魏王的要求只有一个,哪怕晋鄙全军战死.哪怕启封军民十不存一,启封也绝不能丢失!

在这样的要求下.晋鄙知道,任何的心慈手软都会让启封有城破的风险.城中无论老幼,无论贫富,系数都被晋鄙编入了预备队.为了节省物资,晋鄙甚至将全城的粮食集中起来,实行配给制,每家每户每日提供最低限量的粮食.虽然饿不死人,但足以让人没有力气.如果想要吃饱,那也很简单,必须为守卫启封做出贡献.无论是搬运石块,封堵城门,还是制造箭矢,挖设壕沟,都可以.

晋鄙已经决定,在城墙后面再营造数条防线,哪怕启封城破了,己方也可以依托防线,层层阻击.这启封城,就是自己五万大军的埋骨之地,不过,在此之前,自己一定会拉足够多的韩军陪葬!

一开始,这样的横征暴敛自然让全城百姓激愤起来,但晋鄙不为所动,只是干净利落地斩杀了闹事的数百人.面对血淋淋的屠刀,所有幸存的百姓理智的闭上了嘴巴!在尝够了挨饿的滋味后,即使再心不甘情不愿的人也会老老实实地参与到守城当中.

很显然,在城头上守城最危险,但待遇也最高.晋鄙把府库里的财帛全都拿出来,用来犒赏守城有功的人.每一名韩军按照职位的高低,有着不同的价格,魏军可以凭借杀敌的数字,得到相应不同的奖励.这些被特殊标记的财帛,是启封城唯一可用的货币,可以用来换取最迫切的粮食甚至珍贵的肉食.在这个军功决定一切的时期,这也意味着,守城有功的人几乎可以为所欲为,除了杀人.

启封城已经疯狂了,晋鄙为了鼓舞士气,出此下策,把全城的百姓绑架到自己的战车上!面对韩军连绵不绝的攻势,启封城内没有人知道自己能不能活过明天,醉生梦死也就成了常态.

韩军在伤亡了一万五千人后,依然拿启封城没有任何办法.领军的蒙骜干脆留下五万韩军围困启封,自己率领大军主力直奔大梁城而去.

强攻一个倾尽举国之兵誓死反扑的国家并不明智,在没有瓦解魏国的意志前,韩国也知道这不是一个灭魏的最好时机.和谈也就成了战争之外的另一个手段,更通俗地说,战争不过是政治的延续.如果可以在谈判桌上取得想要的利益,完全没必要付之战争.战争,只有在未开打前最具威胁.一旦刀斧加身,对方稍微占据些许上风,就有极大的变数.上兵伐谋的道理,韩国不会不遵从.典客陈筮就是带着这样的目的前往大梁,试图瓦解魏国的斗志,让韩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想要的土地.

面对陈筮的到访,魏王神情复杂地接受了对方的求见.魏王也是无法,虽然信陵君已经被自己派到临淄游说齐王,但迟迟没有好消息传来.魏王总不能把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信陵君身上,如果还有和韩国和解的可能,魏王也不愿这场战争一直持续下去.即使魏国最后胜利了,也是惨胜,何况,魏王现在看不到魏国一点获胜的可能!(未完待续)



小说最新章节版权都归作者蚂蚱不吃鱼所有,由网友上传,仅代表作者的观点,与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上一章  |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