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1906第389章 盐政和盐业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历史>> 大逆转1906 >>大逆转1906最新章节列表 >> 第389章 盐政和盐业

第389章 盐政和盐业


更新时间:2015年08月28日  作者:神圣智狼(书坊)  分类: 历史 | 清史民国 | 神圣智狼(书坊) | 大逆转1906 
其他网友正在看:


ps:6000字大章求票……

共和760年(西元99年)55,内江市自贡区,川盐业联合公司。

“这是什么盐,这么小瓶居然要块钱!?”某商人很无语的看着手里的瓶。

这是个很小的玻璃瓶,做工倒是非常精致,整体是个蟠龙柱的造型,那条蟠龙浮雕惟妙惟肖。上面贴着印刷精美的标签,上面着“高级井盐,00克,纯99。99”等字样。

“才两盐,就要块钱,你们盐业公司也黑了吧……”另个商人也很窝的叫起来。他面前那瓶盐价格更高,当然包装也更加精致。那是个花瓶形状的晶瓶,表面精雕细琢,穷工巧。都不知道是卖瓶还是卖盐。

销售经理也不生气,笑着说道:“这只是我们的新产,便宜的也啊。你们看那边,500克装的袋装精盐单价角包。50公斤装的散装精盐单价元6角,粗盐元4角……和以前样的。”

“我们现在产结构调整,以后粗盐会逐步减少,新种的盐会不断增加。这种高级井盐只是其中之,你们看,还竹盐、营养盐、养生盐、花瓣盐、婴幼儿盐、性用盐、老年用盐等等……共多个种。”销售经理指了指旁边的产展示柜,笑着解释道。

“这么多啊?这盐你们都能玩出这么些花样,这可真是……”看着琳琅满目的各种盐,批发商们都很无语。“为什么我们以前没见过这些东西?不是只是精盐和粗盐吗?”

“呃,那是因为以前没对内销售,主要是用于出口。这些商盐都是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因为工艺更复杂,性能也更专业,所以价格比较高。以前我国人民生活平还比较低,所以这些种基本上只是对外……”

销售经理笑眯眯的说道:“而现在,我国人民的生活平益提高,那么就应该给他们更多的。所以现在这些新种盐,也开始对内销售了,不是吗?”

批发商们顿时盘算起来。很快他们就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人家说得没错啊,任何商都要高中低不同档次,这食盐自然也不例外啊。这几年大家兜里都钱了,想必也乐意吃点儿高级的东西,舍不得花钱的就继续吃低档盐好了。再说,这几年大伙也基本上是在吃精盐了,粗盐除了少数好这口的,基本上都是用于畜牧业。

“另外,因为这些都是新产,所以我们公司实行了试销制。各位可以拿些回去试试,如果卖不掉,只要不损坏包装,我们包退包换。”销售经理最后来了句大杀器。

“好,这些盐我要了,每样都来些,我去试试销好了……”个批发商说道。

了开头,大伙都愿意来些,反正包退包换嘛,盐这东西又放不坏。

在去年调整行政区划的时候,川这里也了调整,内江这个德嗣发家的地方成为直辖市了。这其实也是到渠成的事情,本位面的内江碉堡了,不但是全国的重工业中心,最大的工业母鸡所在地,更是德嗣和星科集团以及科党发家的地方。

按照古代的话说,这就是龙兴之地。按照中国贯的传统,在开国之后,这种开国君主的故乡或者发家之地都会具重要的政治意义,不是成为陪都就是成为高级行政区。即使是原时空那个号称要破除所旧思想旧化的大图朝,也同样免不了如此,几任天的故乡也都以各种理由升格为了地级市。而向以“弘扬传统化”、“振兴华夏明”为旗号的中华科会主义党,自然更加不能免俗。

好吧,其实总是不在意的,因为他是星人,他在穿越前的籍贯是星省冲之市来着,不是星人是什么?而他的出生地和幼年时代都在江苏省南京,生时代大半是在球省桂市渡过。不过现在穿越了嘛,自然要按照这个时代规矩来。这个时代的星可不属于中国啊。

而在本位面伪造的身份,籍贯和出生地应该是美国蒙大拿州北部,靠近加拿大的座边远小镇。除非中国征服那边了,否则这个规矩也没法用。按照他公布的祖籍,就是川内江,没错!就是这里。这却不是胡编,据他长辈说,他们家的祖籍还真的就在内江。当然家谱肯定是没的,就算也不能拿出来啊,所以他就宣称自己家里在移居海外时,由于多次波折,家谱早就已经遗失,自己也搞不清楚了。这让那些准备攀亲戚的,拍马屁的都大为失望。

而且德嗣为了避免这种麻烦,性还宣称,自己家里是在明亡时躲避战乱,不愿做亡国奴,才避居海外。大家都知道,明末那会儿川人民可是被俺大清杀得差不多了,几乎不存,所以才了后来的湖广填川。当然,俺大清向具敢做不敢当的良传统,他们自己可不敢认这个大屠杀的锅,这点儿和本人差不多,于是他们就把这个黑锅甩给了张献忠同,于是倒霉的张献忠同志就不得不成为“巫妖王”了。没办法啊,按照俺大清的说法,张献忠在川都杀了“万万”人了,结果川还能抵抗俺大清王师长达几年,这难道不是亡灵大军吗?既然是亡灵大军,他老张不是巫妖王还能是什么?

呃,这些题外话就不多说了。因为明末那会儿死人死得多,所以总的家谱就根本无法确定,那些攀亲戚的,拍马屁就都傻眼了。

但不管是德嗣宣称的祖籍所在地也好,还是实打实的起家之地也好,内江这地方都具其他地方所没的政治意义。更何况内江已经成了中国的头号重工业中心,还是最重要的科研基地之,尽管很多研究所都迁到汉京了,但这里留下的那部分依然完爆其他地方,重要程还要超过好多省会级城市。

所以在取得中央政权后,内江市就很自然代替成都市成了川省的省会。因为它除了历史化比不过程h无论是政治地位还是经济地位都比成都重要多了,基础建设也远远超过成都。

建国之后,成都和重庆这两个重要地区也在内江的带动下发展了起来,形成了“内成渝角工业区”。现在的川“内成渝角”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区。

经过几年的发展后,德嗣发现内江具很明显的区位势和经济政治势,比起作为省会,作为直辖市似乎更加合些。它在国内主要城市中经济体量靠前,直辖后更能够辐射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的发展。而且川原本就成都这个传统的省会城市,还不如让内江去专心搞它的工业和科技。

当然还就是舆论,这几年里中国经济规模猛涨,人民生活平打着滚的上涨,又连续不停的开疆拓,德嗣的威望早就达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如果是奇幻背景的话,他现在都可以凭信仰封神了,好吧,这是玩笑。不过全国人民都觉得,应该让总的故乡或者龙兴之地再升下。

当然,要把内江定为陪都还是些勉强,毕竟历史底蕴些不足,但成立直辖市就完全没问题了。在这种舆论氛围下,去年国务院性就顺推舟,在调整全国行政区划时,把内江升格成为中央直辖市,而成都也恢复了省会的身份。

内江升级后,又把原宜宾也划入了它的辖区,现在内江市地盘就相当于把大图朝时期的内江、阳、自贡和宜宾个地区都纳入了。

本位面的川省,市级单位和原时空的民国和大图朝差不多,只字些不同。现在除了分出去内江市,共还:成都、重庆、江阳(泸州)、达州、夔州(万县)、嘉定(乐山)、眉州(眉山)、绵阳、德阳、遂宁、利州(广元)、巴中、雅州(雅安)、建昌(西昌和凉山地区)、西康(甘孜)、茂州(阿坝)等6个市级单位。嗯,要比大图朝少点。

哦,说到这个地,也是经历了场小小的波折,原本德嗣和生化人出生的高层,为了省事就把后世的地直接照搬了过来。县单位倒还好说,那没啥花头,但些市级单位的字就些那个了。比如说石家庄、枣庄、合肥、驻马店什么的,让当地人民为不满了。

前几年还好,那时大伙刚刚吃饱饭,没心思管这么多,后来随着生活平的提高,在温饱之后,大家也开始追求起精神生活了,那些地方的人民终于意到自己家乡的字了。这些鳖气足的地,让他们横看竖看都觉得不顺眼,就强烈要求改成好听的字。尤其是原本就好听字的地方的人民,对于那些蠢萌蠢萌的字相当不满,在得到民间的反馈后,德嗣也觉得自己干了件画蛇添足的蠢事。

所以在去年的行政编制调整时,国务院就顺应民意,所鳖兮兮的字都按照当地人民的意愿,改成了他们认为高大上的字。比如石家庄改为了真定,驻马店改为蔡州,枣庄改为峄州,合肥改回庐州,黄山改回了徽州……等等,这里就不多说了。

原本按照原时空的历史发展,这里应该属于在民国成立的自贡市,不过本位面就没这个行政编制了,它的主体都全部并入了内江市,其核心地区自流井区和贡井区成了内江市的两个市辖区。为了便于本地盐业的发展,去年这两个区又合并为自贡区了。

在后世提到自贡,首先想起的就是盐和天然气。在历史上,自流井和贡井就是以盛产井盐著称。该地井盐的采卤制盐史,已经近000年的历史,可上溯到东汉章帝时期,闻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在世纪成为川井盐业中心,其井盐遍销于川、滇、黔、湘、鄂诸省,供全国分之的人口食用。而是这里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地方。

因为坐拥盐利,这片地区自古以来都肥的流油,从汉朝开始,这里就是川最富裕的地区。而食盐这种东西更是人类的生活必需,如果没抓在手里,那是很麻烦的。所以德嗣还没起兵的候,星科集团就把触手伸了过来。

大伙都知道,这盐商自古以来就是股很大的势力,自然不希望再多个分蛋糕的新人,何况这个新人还是很势力的,要是让他加入进来,那就危险了。于是,盐商们抱团起来合伙抵制星科的渗透,能吃盐商这碗饭的就没省油的灯,每个盐商背后都不俗的背景。他们旦抱团,即使以星科的势力也很难深入。所以直到起兵前,即使用了很多不和谐的灰色手段,星科在自贡的扩张也很缓慢,只是占据少量的盐井和气井。

这个窘境也只是维持了几年时间,科党正式起兵后,总就翻脸了,自贡的盐商集团末来临了。再深厚的背景,再强大的势力,也难以抵抗正规军的攻击。不到个,自贡的盐商势力就被网打尽,所的盐井和气井都落入德嗣控制中。

原本属于官府的产业,自然是被没收归功。至于那些盐商,总对他们当然不会客气,按照他们以往的行为进行了清算,该杀的杀,该改的改,个都不放过!那些肯配合的盐商还好,科党政府只是强制整合了他们下的盐井和气井,将其产业折算成股份后,纳入新成立的川联合盐业公司。至于那些不肯配合的就倒霉了,所的家产被没收不说,全家老小就进了改营和教校。德嗣从来就不是个以德报怨的人。

当然,德嗣要这些盐井和气井也不是为了自己独占,他认为当地盐商的技术落后,效率又低,成质量差,种也无比单。这些盐井和气井在他们手里完全是暴殄天物,浪费源。

在整合了当地的源后,科党政府就把盐井和气井分开了,分别归属于川联合盐业公司和川天然气公司。所的盐井和食盐作坊都被整合,并在考察之后重新改造,从凿井、汲卤、输卤到煎盐,全部使用了先进的现代工艺。当然,些比较经典的传统制盐场所,也被改成了盐业博物馆。

而气井也被新改造了,那些天然气不再直接作为燃料,而是先集中起来送进天然气加工厂,对其进行纯化,分离出氦气等用物质之后,再作为成气提供给用户。其实在采用了先进的真空制盐工艺后,对于燃料的消耗就大大降低了,现在自贡的天然气大多是供应其他用途。

川联合盐业公司旗下不但自贡的盐井,还内江、遂宁等地的盐井,在去年达到了60万吨的产量。不但产量大幅提高,产质量也远超以前,还食盐种也达到了上种。

本位面的中国盐政和历代都所不同,并不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专营制,历史上政府搞食盐专营主要是为了收盐税。在古代会盐的产量限,盐属于稀缺,而所人又都必须吃盐,因此国家将盐业收归官营从中抽税。

从盐的生产和流通环节征税,不仅减少了征税对象降低了征税成本,因此盐税成为中国历代政府最重要的税收之,直至近代。不要小看了盐税这块,从唐至清的每朝代,盐税收入都与田赋收入基本相当,所谓“天下之赋,盐利居半”,是国家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但历史上的这种专营制弊端多,方面是官盐价高质次,不但在盐里掺沙泥,价格还高到底层平民都吃不起。另方面却是私盐横行,管盐的官员串通同党,与奸商勾结,暗箱操作,使得盐利尽落其手,政府反而没得到什么好处。

到了大图朝时期,盐政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图朝搞专营倒不是为了盐税,因为那个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逐渐走向工业化,征税途径增多,盐税在国家税收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几年之后那点儿盐税收入已经下降到可以忽略的地步。搞专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碘缺乏症,保障居民用盐安全。

在德嗣看来,大图朝的盐政虽然比任何个时期都好,但还是很多弊端。由于专营制造成了产销脱节,业和市场没直接关联,形成盐业整竞争力不强,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其次就是形成个封闭垄断的系统,各地盐政机构机构臃肿,同时划地分治的办法使其自行其事,割裂了全国市场,还很容易滋生腐败等问题。

所以本位面的中国盐政是吸取了历朝历代的教训,重新搞了种前所未的“管控”制。不再设立专门的盐税,这税收被并入了源税里面。所谓“管控”,就是政府不再介入盐业的具体运营,让生产业直接与市场对接。但因为盐是必需,所以不能像其他产那样完全不管。

具体办法就是由质量管理机构对其进行质量控,同时对其产分为两类:基本产和商业产,前者就是普通食盐,后者就是那些高档食盐。盐业生产业必须保证基本产的份额,这部分产属于薄利,业和商家的利润比例都是属于强制性的,不能随便涨价。至于商业产,政府只会对其质量进行督,价格就完全不管,只要你本事卖掉,并按比例纳税,随你定价多高都不会管你。

现在的中国根本不缺盐,沿海的那些盐场就足够满足全国的需求还绰绰余,现在物流条件也比以前好多了,即使从沿海运进来也高不到哪去。所以自贡这里的盐就开始高档化了,除了基本产规定的份额外,就搞出了很多中高档种。

相对于露天的海盐、湖盐,产自上千米井下,形成于数亿年之前的井盐,具无污染,对人体益的微量元素高等点,这毫无疑问是妥妥的高档食盐来源。所以在几年前,自贡这里的井盐就开始走高档了,德嗣把后世的那些什么营养盐、低钠盐、竹盐等等花门的高档盐,都拷贝了过来。

因为前几年中国才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大伙盐吃就不错,哪里舍得花几倍的钱去买盐呢?所以这些新种基本上都是出口产,赚外国人的钱去了。因为中国这方面搞得很早,各种花样出的广告和软又很给力,很快就占领了大量市场,欧美列强那边的富豪和中产阶级可是舍得花钱的,他们才不想和泥腿们吃样的盐呢,这些产正好投其所好。

到了现在,世界上的高档食盐市场已经被中国占领了大半。就连在战激烈的欧洲,中国的中高档食盐仍然是卖得很。

不过,考虑到国内的经济平,这些产除了少数作为供,基本上没在国内出售。

直到今年年初,国内盐业公司惊讶的发现,中国市场上居然出现了“出口转内销”的高档盐,而且买家还不少。国内的盐业公司们都囧了,他们纷纷表示卧槽,这明明老的产啊,居然被鬼畜鬼们拿来赚咱们的钱了,真真正正是岂此理。

于是他们马上就做出了反应,开始向国内销售那些中高档产了,这就了前面的幕。

事实上被德嗣这么搞之后,中国在食盐上的税收非但没减少,反而增加了。因为那些高档盐价格很高,相应的税收自然也高了,只是不再冠以盐税的头而已。另方面因为基本食盐制的保证,国内的平民也同样吃得起精盐,其价格比历代都低。至于碘盐,那是和普通盐分开销售的,但价格是样的,主要是根据各地区的体检报告来供应,不是刀切的全部添加,因为很多地方并不缺碘。

其他网友正在看...


上一章  |  大逆转1906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