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隋第八百一十三章 榨干吃尽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历史>> 战隋 >>战隋最新章节列表 >> 第八百一十三章 榨干吃尽

第八百一十三章 榨干吃尽


更新时间:2016年04月22日  作者:猛子  分类: 历史 | 两晋隋唐 | 猛子 | 战隋 


控制李子雄和白发贼?怎么控制?拿什么控制?

现在圣主和中枢之所以支持李子雄和白发贼收复安州,是因为安州收复后南北局势对中土有利,而李子雄和白发贼若想立足塞外,又迫切需要长城的支援,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各取所需,但圣主和中枢若想以粮草武器来卡住李子雄和白发贼的“脖子”,纯属一厢愿,倒不是说李子雄和白发贼不需要长城的支援,而是狗急了跳墙,一旦把李子雄和白发贼逼急了,在突厥人的威逼利下干脆背叛中土,认贼作父,那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取其祸了,大好局面瞬间颠覆。

问题就出在这里,拿人家当使可以,但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拿人家当冤大头,只想收获不想付出,绝无可能。李子雄和白发贼的最终目的肯定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荣华富贵,以李子雄为首的贵族叛逆需要赦免,需要重返东都,而以白发贼为首的草根叛贼同样需要赦免,需要一个好前程。

这个利益诉求并不高,完全可以足,虽然当前中土还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南北关系,但这与以丰厚条件招抚李子雄和白发贼并无冲突。事实明摆着,突厥人为了以最小代价逆转安州危机,必然双管齐下,在武力攻击的同时积极寻求结盟合作,甚至接受这股力量霸占安州并承认其藩属地位。这种局面下中土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不愿付出一定政治代价招抚李子雄和白发贼,反而要捏住他们的脖子,榨干吃尽他们。两相比较,李子雄和白发贼的选择可想而知,即便他们不愿与突厥人结盟,但也不会任由中土宰割,最终结果必定是利用突厥与中土的对抗,据安州而称霸,自谋出LU,自生自灭,如此中土不但未能借机收复安州,卧榻之侧反而多了一头虎视眈眈的恶,实在是得不偿失,贻害无穷。

赵才的暗示很明显,招抚,以丰厚条件招抚,利用当前有利时机,突厥人尚未展开凌厉反击,而李子雄和白发贼又尚未立足安州的最佳时机,果断招抚,只要招抚成功,安州就能成功回归中土,而突厥人若不想立即爆发争,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只能在暗中支援奚族,如此一来圣主和中枢不费灰之力就拿到了收复安州的功劳,而这个功劳肯定可以帮助圣主和中枢挽回一部分受损的权威,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帮助圣主发动第三次东征,可谓一举多得。

招抚成功,李子雄和白发贼就是中土收复安州的功臣,就必须遵从圣主的命令,听从中枢的度,圣主和中枢就能牢牢控制这股新兴力量为己所用,当然,这其中牵扯到了齐王,齐王的实力可能因此暴涨,皇统之争可能复杂化,但考虑到南北争爆发在即,考虑到两京政治危机还需通过南北争的胜利来缓解甚至是解决,南北争必须赢,而齐王和这股新兴力量的出现正好可以增加中土的胜算,所以短期这是利好,对圣主和中枢来说利大于弊,完全可以付出一些代价把其中的利好最大化。

然而,圣主和中枢是什么度?赵才不知道,他只能旁敲侧击,委婉暗示,不敢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虞世基、萧瑀、苏威、封德彝一听就懂,但他们同样不敢表,全部闭上了嘴巴,等待圣主决策。

圣主优先考虑的是什么?肯定不是招抚叛贼。虽然现在招抚时机好,付出代价小,等到李子雄和白发贼发展壮大了,再想招抚代价也就大了,但做为中土君主来说,站得高看得远,他优先要考虑的是执政权,唯有牢牢把握住了执政权,他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才能以中央集权制来牢固中土的统一大业。现在圣主和支持他的改革派因远征失利,既不能成功转嫁矛盾,亦没有武功以加权威,导致忧外患一起爆发,在外有突厥人和东胡诸种的虎视眈眈,在有两京政治危机的持续恶化,执政地位岌岌可危。这种危局下,圣主为了牢固执政地位,首要目标就是建立武功,以武功加权威,以权威压制矛盾,缓解两京政治危机,以政局的稳定来一致对外,以开疆拓土来继续建立武功,继而形成循环步步为营,逐步实现中央集权下的大统一中土。

圣主所SI所想所求,这几位中枢核心重臣都清楚,都知道此事的置非常困难,在纷繁复杂的利益冲突中很难找到一个意的平衡点,而赵才做为军方老帅,表现出了硬而彪悍的一面,置手段简单粗暴,迅速招抚,收复安州,拿下武功。

此策的好显而易见,但它导致的后果也很严重。

开招抚,事实上就是从突厥人手中夺利,激怒突厥人,一旦与突厥人反目成仇,南北大必然爆发,而就中土目前状况来说,仓促进行南北争并无胜算,甚至在东、西两部突厥的夹击下有“翻盘”之可能。另外杨玄感叛乱也是个血淋淋的训,在两京政治危机日益严重的况下,一旦争期间再来一次后失火,中土腹背受敌,统一大业甚至有崩溃之危。

从政局来说,开招抚,事实上就是向保守派妥协,向保守派示弱。以李子雄为首的叛逆都是杨玄感的同党,除了虞柔、裴蕴、来渊、周仲等极少数贵胄外,余者都是保守势力成员,所以这一招抚等同于政治妥协,而这一政治妥协所释放出来的信号对改革派非常不利,必将助长保守派的“嚣张气焰”,危及到以圣主为首的改革派对朝政的控制,危及到前期所取得的改革成果。另外齐王是个重大数,齐王在收复安州的过程中立下大功,这一政治妥协必然要承认齐王的功劳,那么由此释放出来的政治信号更为敏感,一旦两京做出错误解读,认定齐王重新赢得了圣主信任,重新获得了继承权,可以预见皇统之争在更多者的参与下极有可能走向失控。

所以从圣主的立场来说,赵才所献之策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为了眼前蝇头小利而不管不顾,招抚之计根本不可取。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赵才只是一个出的军事统帅,并不具备参与中枢决策的卓越的政治智慧。

圣主很失望,他需要并且是迫切需要一个具备政治智慧的兵部尚书,但自前兵部尚书段文振病逝后,他就一直找不到合适人选,只能虚位以待,本来寄希望于兵部侍郎斛斯政,结果斛斯政给了他致命一击,而从赵才关键时刻的表现来看,距离他的要求也是差之甚远。

“我们不能,并且也不可能控制这群叛逆。”圣主并不犹豫,很快表,“我们需要武功,但必须是我们亲手建立的武功。”

在坐重臣心领神会,虽各怀心SI,各有想法,但此时此刻,圣主这句话非常正确,无可剔,无可辩驳。

不能控制这群叛贼当然是因为当前外形势都不允许,目前改革派必须借助清算杨玄感同党的机会大力击保守势力,确保改革派对朝政的控制,而对外必须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南北关系,在政局没有彻底稳定下来之前,中土并不具备进行南北争的条件,所以不能招抚,不能向保守势力妥协,更不能激怒突厥人提前爆南北争。

不可能控制这群叛贼,说明圣主对齐王和这群叛贼的野心都有清晰认知,这股新兴力量可以利用,可以榨干吃尽,但绝不能做东郭先生,养虎为患。

安州太小,奚族太弱,收复安州的功劳并不大,虽然安州的收复直接改了南北对峙之局,但大多数人都看不到这种隐藏在背后的利益,相比起来,彻底摧毁远东霸主高句丽,这个功劳就大多了,毕竟先帝了一次无功而返,而圣主连两年都未能攻克,高句丽已经成为中土人心中难以抹灭的阴影,所以只要第三次东征凯旋而还,圣主的武功就有了,中央的权威也能再上层。

十月二,河北博陵郡,行宫。

苏威、封德彝与阿史那SI摩、史蜀胡悉继续谈判。

苏威明确告诉阿史那SI摩和史蜀胡悉,李子雄和白发贼都是中土叛贼,他们的军队都是中土叛军,虽然这支军队现在都在塞外,但依旧是中土的心腹大患,随时都会危机长安全,所以中土官方要穷追猛,斩尽杀绝,永绝后患。当然,考虑到南北关系,诸如齐王那样不经协商就擅自出塞剿杀的事肯定要杜绝,因此苏威提出建议,只要突厥人同意,中土大军马上北上围剿李子雄和白发贼。

阿史那SI摩和史蜀胡悉一口拒绝。这支叛军既然到了塞外,在我们的地盘上烧杀掳掠,当然由我们剿杀,但这支叛军来自中土,与你们脱不了干系,而我们剿灭他们后对中土亦是有利,所以中土于于理都要给我们一些补偿,比如重新开通怀荒边市,比如允许更多的胡贾到太原、蓟城等北方重镇进行交易。

双方讨价还价,争论不休。

十月二,古北口。

武贲郎将赵十住风尘仆仆抵达古北口,与郭绚、慕容正则交谈一番,大致了解安州局后,遂提出约见杨恭道。

当日下午,赵十住、慕容正则与杨恭道会晤于边市。

赵十住先把近期由圣主下达的一系列人事动告之杨恭道,然后提出一个要求,他要马上见到李子雄或者白发贼中的一个,就长城外形势的未来化商讨具体对策。

杨恭道一口答应。

如无法阅读全部内容请点击进入阅读全部章节更多请登录墨缘文学网 全网唯一地址 http://myenxue ,手机阅读登录:http://ap.myenxue,欢迎您的来访[]


上一章  |  战隋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