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深夜,梅岭还在梦乡之中沉睡,却不知道危险已经悄悄逼近了。
朱平安率浙军往梅岭之东潜行,对付蟠踞在梅岭之东的倭寇团伙;毛海峰率麾下倭寇往梅岭之西潜行,对付盘踞在梅岭之西的倭寇团伙,举火为号,同时进攻。
倭寇真是安逸日子过惯了,一点危机意识也没有,甚至都没有暗哨。
朱平安一行快要抵达时,才遇到一伙十来名倭寇举着火把巡视,一行倭寇说说笑笑,不知死期将至。
浙军黑衣斥候,手持利刃,潜伏在他们的必经之路,待他们抵近,猛然跃出,一手捂住他们的嘴巴,一手持利刃划破他们的喉咙,这些巡逻倭寇连惨叫都来不及发出便一名归西了。
浙军斥候麻利的将倭寇尸体拖进了灌木丛,为大军通行清理出道路。
一马平川,顺利抵达梅岭之东倭寇山寨前。
倭寇在山寨前挖掘了壕沟,朱平安早就知道这一情况,领浙军士卒背了上百捆柴草,扔进壕沟里,轻易的就填平了壕沟,化壕沟为坦途。
这时,双方约定的举火地点,亮起了火光,数个灯笼在空中画圈圈。
熟悉的信号,这得是汪直伙倭寇的传统老信号了。
“已经举火,可以动手了。趁现在倭寇还在熟睡,先不要惊动他们,派人进去打开寨门,分兵入内,一边杀倭,一边放火,争取不放过一个倭寇。”
朱平安下令道。
很快,便有几个身手敏捷的浙军好手如同猿猴一样无声无息的翻墙过了寨门,打开了笨重的山寨大门。
朱平安大手一挥,浙军士卒如狼似虎的冲进了倭寇寨中,大开杀戒。
一队队的浙军士卒端着刺刀,推开倭寇帐门,冲进去就是一顿捅刺。
倭寇还在睡梦之中,只来得及发出最后一声惨叫,便稀里糊涂结束了他们罪恶的一生。
一边杀人,一边放火,很快倭寇营寨就血流成河、火光冲天。
有倭寇被惊醒,大喊大叫着,妄图殊死一搏,但是甲胄还没来得及穿上,倭刀还没提到手里,帐内就迎来了一队队端着刺刀的浙军士卒,没有悬念的被捅死当场。
也有倭寇惊醒后,来不及穿甲胄,提着倭刀等兵器就冲出了帐外,看到一片火海,叫嚷着摇人聚人,妄图跟浙军拼个你死我活;也有倭寇惊醒后,见大势已去,或单纯的贪生怕死,连衣服都顾不上穿,兵器也不拿,撒腿就跑。
试图逃跑的倭寇,一头撞进了浙军伏兵包围圈中,几乎全都自投罗网,要么被当场打死,要么被捉了俘虏。
朱平安早就令人在下岭的几个路口设置了伏兵,就是为了防止有倭寇逃窜。
试图拼个你死我活的,在有组织有纪律的浙军面前碰的头破血流,脑浆子都流出来了。
每当倭寇形成团伙抵抗,浙军的火铳和虎蹲炮就会重点关照他们,一轮火力打击,这些倭寇团伙就灰飞烟灭了。
朱平安还令人在多个地方树立了白旗,令浙军喊话,倭寇投降跪在白旗下,缴械不杀。
倭寇被浙军杀的胆寒,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是谁在攻打他们,只知道这伙人太凶了,他们阵型严整,尤其是火铳上还架了一把刺刀,他们端着火铳组成的刺刀阵就像个刺猬,倭寇突都突不进去,不几个回合就被刺刀捅穿了。
还有,他们的火器太犀利了,倭寇从来没见过哪个军队有这么多火器。
倭寇猝不及防之下被浙军突袭,他们连衣服都没穿好,更别说甲胄了,面对浙军的火器,他们的身体就像纸糊的一样,一下就是一个血窟窿。
听到浙军喊话投降缴械不杀,很多走投无路的倭寇争相扔下了武器,乌泱泱的跪在了白旗下。
倭寇分崩离析,抵抗的倭寇更是势单力薄,面对严阵相攻的浙军,倭寇一败涂地。
这一场突击战,不到半个时辰就结束了,梅岭之东倭寇被消灭殆尽。
地上一地横七竖八的倭寇尸体,血液泥泞了土地,跪地投降的倭寇密密麻麻。
朱平安清点了一下战损。
此番一战,浙军阵亡了七人,负伤十八人,主要是此战以白刃战为主,战成了一团,浙军的火器装填速度跟不上,射击也担心有误伤,还是以刺刀战为主,浙军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伤亡。
不过,浙军有组织有纪律,军阵严整,又是趁敌不备突袭倭寇,还是大获全胜。
此战,共击毙倭寇三百八十九人,包括倭寇头子也被当场击毙,俘虏了倭寇五百二十三人,缴获粮草五百多石,白银六千七百余两,黄金一千二百余两,另有珠宝首饰古玩十箱。
除此外,经历了这几次血战,浙军新兵也肉眼可见的快速成长起来了,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浙军战士。
相对于浙军这边,梅岭之西的毛海峰他们尽管也拿下了梅岭之西的倭寇,但是他们的伤亡比浙军这边大多了。
毛海峰他们也是顺利的潜行至梅岭之西倭寇营寨前,也是身手矫健的倭寇翻过寨墙打开了寨门,但是毛海峰选择的是令人先在倭寇营寨里面纵火,众多倭寇将火把扔在了一座座营帐上,一时间营寨内四处起火。
先纵火制造混乱,然后再杀人。
梅岭之东的倭寇在火海中惊醒,冲出营帐,然后就面对了毛海峰麾下倭寇的倭刀。
不过,由于毛海峰他们先纵火,使得很多梅岭之西的倭寇被惊醒后,狗急跳墙,不少倭寇聚在一起,殊死抵抗,而毛海峰他们手中火器不足,对于聚在一起的倭寇,只能硬攻,一时间,毛海峰麾下倭寇伤亡很大。
虽然毛海峰麾下倭寇伤亡惨重,但是他们人多势众,又是偷袭,有惊无险的拿下了梅岭之西的倭寇。
这一战,毛海峰麾下倭寇阵亡了三百多人,受伤的也有两百多,击毙了梅岭之西倭寇五百多人,俘虏了两百多人,有两百多倭寇趁乱逃走了。
这伙倭寇的头子,也混在两百多倭寇之中,凭借熟悉地地形优势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