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第11797章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古代>>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最新章节列表 >> 第11797章

第11797章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8日  作者:巅峰小雨  分类: 古代言情 | 经商种田 | 巅峰小雨 |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 


一番折腾,时间已经到了农历的七月十五。

眠牛山这一带时兴的中元节,准确意义上来说,中元节是一个大节日,是大齐这边的传统节日。

不论是眠牛山这边,还是大齐的其他地方,都时兴在这一天祭拜先祖。

“米饭和馒头蒸好了没?”骆铁匠询问王翠莲。

王翠莲说:“蒸好了,我和晴儿一大早就起来,用今年新入仓的百米煮的新米饭,用今年刚磨的麦子粉,发的白面馒头。”

骆铁匠听闻,很是满意,连声说着:“好好,咱用崭新的白米饭和馒头去祭拜祖宗,祈祷祖宗保佑咱家孩子们身体健康,平平安安。”

后院灶房里,杨若晴作为当家女主人,在今天这样特殊的节日里,她系着围裙,盘起了头发,头上还包着一块头巾,亲自上阵,准备白天去山里坟头祭拜所需用到的祭品。

不仅有白米饭,有馒头,还有大块的五花肉,有猪头肉,还有大鱼和鸡,以及糕点,瓜果。

家里三个孩子前阵子接二连三的生病,耗时都将近十来天才终于都好起来,家里也得以松一口气。

刚好赶上中元节,怎么着也得好好的孝敬下祖宗们,让祖宗吃香喝辣,心情一好,分出一丝残魂和灵力来庇佑下家里的几个幼子。

“晴儿,上坟许愿的时候,别忘了让先祖也保佑下志儿,保佑他金榜题名。”王翠莲来到灶房,帮杨若晴干活的时候,笑呵呵提醒杨若晴。

杨若晴看到面前这长桌上很丰盛的祭品,虽然说祭品很丰盛,但是比起要许的愿,还是显得有些拿不出手了。

不过算算日子,十来天过去了,志儿那边的考试也正式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等待放榜的时候了,但是这段时日大志他们是不能回来的,考完之后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大妈你放心,我到时候肯定会跟祖宗那里许愿的。”杨若晴说,“我还会说,若是咱志儿真的金榜题名了,回头咱敲敲打打抬着一头羊上山去答谢祖宗的庇佑,准备三牲!”

杨若晴说的,也正是王翠莲和骆铁匠心里所期待的,“那就最好!对了晴儿,志儿应该考完了是吧?”

“是的。”

“也不晓得考得咋样了,你说,大安那边是不是提前知道一些?”王翠莲又问。

杨若晴摇头:“才刚考完,还没有那么快出成绩。”

“再说了,这种考试,保密性都是极高的,尤其大安身在其位,有些事搞不好更要避嫌。”

那些考官分为同考官和主考官,同考官负责具体的阅卷工作,主考官则负责最终裁定。

大安虽是长淮洲的巡抚,但因为他是本乡人,是要回避的。

所以在大志的成绩这块,肯定不能提前打听,打听的话,可能还要帮倒忙,坏事。

这些东西杨若晴并没有跟王翠莲那里解释太清楚,因为她只随便提了一嘴大安要避嫌,王翠莲就秒懂了,自此后不再提这茬,只耐心等待成绩公布的那天。

杨若晴说:“大妈,咱要相信志儿,他寒窗苦读那么多年,从童生一路爬到秀才,举人,都是靠的他自己。”

“我相信这次考进士,他也同样可以靠自己一鸣惊人!”

真正的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形容的太贴切了,现代念书吃苦,古代念书更吃苦,连一盏灯泡都没有,全都是点蜡烛,眼睛都熬坏了!

因为团团圆圆大病初愈,又是小孩子,所以今年的中元节烧香,就没有带他们上山。

这让他们俩有点小小的失落,因为小三子他们都去了。

不过,勇孝也没去,于是绣绣把勇孝带来了骆家,跟骆家的三个孩子一起玩。

杨若晴也上山去了,家里留下王翠莲和蓉姑还有两个乃妈在家陪着孩子们。

这不,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玩捉蛐蛐,蓉姑她们陪着,王翠莲便拉着绣绣坐到旁边的屋檐底下去喝茶。

“绣绣,这一阵子隔了好久没回家吧?”

“是啊大奶奶,估摸着快两个月没回来了啊。”

“你娘应该带着勇孝去过镇上酒楼见了两回吧?”

“嗯,三回呢。”

“呵呵,勇孝乖,懂事,平日里遇到我们,遇到一百次就要叫一百次,那小嘴巴可甜着呐!”

“那也是大奶奶你们稀罕他,疼他哦,所以他跟你们亲近。”

王翠莲看着眼前这个浑身散发出温柔气息的绣绣,虽然她的眉眼五官还是从前的那个人,可是给人的感觉却又跟以往大不同。

王翠莲形容不出来,感觉绣绣身上少了点什么,又多了点什么。

这种感觉,或许只有等晴儿回来了,跟绣绣坐一块儿说几句话,才能形容得出来。

且说山里那边。

老杨家的人,还有村里其他人家,中元节烧香祭祖因为天气太炎热,所以都懒得往山上坟头跟前去。

于是就在村后河边面向着群山的方向随便找一个下风口,草木相对稀疏的地方,把纸钱点燃,炮仗炸了,供品摆上,然后大家伙儿一顿乱拜就完事回家。

但是骆家和老杨家人今年却没有如此。

因为大志刚刚参加了科考,又因为几个孩子才大病初愈,再因为赵柳儿怀孕,再再因为荷儿分娩,再再再因为明年铁蛋,鸿儿,峰儿三个孩子都要参加府试……所以从今年的中元节开始,老杨家和骆家就开始隆重对待起来。

这不,老杨头和骆铁匠两个年纪辈分最高的打头阵,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带领老杨家和骆家众人浩浩荡荡上山,亲自去坟头烧香祭祖!

“咱爷精神头真好,身体骨也棒,这大热的天,瞧瞧,一个80开外的老汉上山走得不输给咱!”杨永青跟在后面,望着队伍最前方的老杨头的身影,不得不服气。

可让人羡慕的是,老汉不仅精神头好,身子骨硬,这耳朵还一点儿都不背。

杨永青的话才刚说出口,他就听到了,而且还停下,转身对队伍后方整爬山爬得满头热汗的众人说:“咱大家伙儿不要偷懒,不要觉着别人都在山脚下烧,就咱非得走这趟冤枉路。”

“大家要这样想,咱是为了孩子们,再说了,这大热的天,他们少走几步,那就得让老祖宗们多走几步。”

“咱腿脚勤快点,多走几步,那老祖宗就能少走几步不是?”

“咱呐,把供品和元宝蜡烛纸钱啥的,一口气送到老祖宗们的家门口,让他们坐在家里就能收到咱的礼品,能感知咱的孝意,从而庇佑咱家大大小小的孩子们!”

“爷说的对!”杨若晴第一个响应。

杨永智也是受益人之一,他也是笑着高声道:“爷说的真好,对,咱不累!”

杨永进也笑呵呵说:“比起早些年咱在村子里土里刨食的日子,走这段山路真不算啥!”

杨华忠,杨华明,以及大老远专门从庆安郡赶回来做中元节活动的杨华洲都纷纷点头,老杨家的这帮兄弟们,早些年可都是地地道道的庄稼汉,所以对杨永进的话,都深有体会。

现在的日子,比起当年,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世上啊,最幸福的人,不是穷人,也不是富人。”老杨头看着众人,突然感叹了句。

杨华明嗤了声,“我要是有很多很多的钱,我就是最幸福的人!”

杨永青连连点头,表示赞同四叔,不认同老汉。

“爹,这话有点深啊,我有点听不懂,”杨华洲咧着嘴笑,“那照您老这样说,这世上最幸福的是啥样的人?”

老杨头今天心情不错,所以故意卖关子,“你们猜下嘛!”

“聪明人?”杨永进问。

因为聪明,所以任何事情都难不倒。

杨永智却摇头:“是有本事的人。”

因为有本事,所以能赚到钱能养家,给妻儿过上好日子。

杨华忠说:“身体好的人?”

别的都是身外之物,只有自己的身体才是自己的,生病啥的,只有自己痛,再亲近的人都无法为你分担。

大家伙儿你一言我一语的,叽叽喳喳,各抒己见,几乎每个人对于‘谁是世上最幸福的人’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每个人的想法都有不同。

唯独杨若晴却一直笑而不语,只是挎着装满了供品的篮子埋头爬山赶路。

“晴儿,咱说的这么火热,你咋一声不吭呐?”杨永进注意到了杨若晴的沉默。

其他人也都发现她确实没怎么说话。

“晴儿,咱都没猜对爷那话呢,你也来猜猜啊!”

“对,晴儿也来猜猜,看晴儿咋说。”

在别人的眼中,杨若晴其实已经被冠上了最幸福的人了。

不管是娘家,还是婆家,两边的长辈双亲都健在,还能帮衬带孩子。

出嫁的闺女最怕的是娘家路远,走一回少一回。

但对于杨若晴来讲,那就不是个事儿,她婆家和娘家仅仅隔着一扇院墙。

夫妻那块,那就更不用提了,年少的夫妻,年老的伙伴,而且她和骆风棠并非盲婚哑嫁,他们俩是青梅竹马,感情基础很厚很厚。

儿女那块?

那就更加完美了,儿女双全啊!而且如今还又添了小孙女儿,四代同堂。

至于家里的家境,那就更不用说了,就摆在那儿,这一辈子躺着花都花不完!

可是,当视线聚焦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杨若晴却是认真想了想,说:“我觉得啊,这个世上最幸福的人,不是穷人,也不是富人,”

“而是属于知足常乐的人!”

相关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言情


上一章  |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