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450【文章】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历史>>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最新章节列表 >> 450【文章】

450【文章】


更新时间:2017年08月04日  作者:王梓钧  分类: 历史 | 清史民国 | 王梓钧 | 民国之文豪崛起 
忠诚度分析中,请等候....

450文章

450文章

东北风血雨,关争斗不休,奉化乡下却犹如世外桃源。

下野回老家的常凯申,似乎完全不理会际的纷争,整天游山玩水过得好不快活。他在1月1号的日记里写道:下午与妻及大伟往奉化城北游行,天朗气清,颇得一时之乐。又在1月2号的日记里写道:上午祭慈神后与妻等往游妙高台、雪窦寺。下午下山游仰止桥中山亭观瀑……

只在1月上旬,常凯申就外出游弋了五次,期间总结自己的政治斗争经验,全部都记录到日记中。

但这并不意味着,常凯申跟外界彻底隔离,他甚至把部分侍从室搬到了溪口老家。

侍从室,名字听起来很普通,但再过几年,常凯申的侍从室就能让人闻风。

常凯申此人嗜权如命,大小权利都要一把抓,事喜断专行,谁来劝都没用。他曾多次说:“我的决定就是命令,不要再在行政讨论。”

用陈布雷的原话来讲:(常凯申)理事如同理家事,事事都要亲自理。

这种如同皇帝的裁统治,就需要边有一个机构为他办事,为他谋划,为他控制人事和收集报,还要为他提供安全警卫保障,于是“常凯申侍从室”诞生了。

“常凯申侍从室”是一个畸形怪物,从30年代中期开始,成为所有政府部门的太上皇。有点像雍正的军机,辅佐皇帝理军要务,用谕旨的形对各部门和各地官员发布命令。

清晨,农家小。

常凯申正在陪大病愈的宋美龄散步,侍从副官李大伟默默跟随,周围还站着一些负责安全的侍卫。

在子里走了几圈,常凯申坐在石凳上,说道:“今天有什么消息?”

李大伟立刻拿出一封电报函:“苏联再次提出,希望能够用大子换回牛兰。”

“大子”就是常凯申的儿子尼古拉同志,如今在莫斯科兵工厂担任政治军事课老师。而“牛兰”本名雅各布·鲁德尼克,则是共产际联络部中站的创立者,前不久刚被党抓捕关押。

苏联用常凯申的儿子换回共产际中总联络人,这对双方来说都似乎是划算的买卖。

常凯申拿着电报看了片刻,吩咐道:“不予理会。”

“是。”李大伟立即记录“圣谕”。

常凯申想起那个不省心的儿子,心中颇为感慨,闭眼道:“继续说。”

李大伟又拿出一份文件:“南京政府那边,第五次发电邀请总座回宁主持大局。”

“不急,慢慢来,时机还未到。”常凯申说。

李大伟又拿出一份电报说:“东北密电,溥仪已经选出了新的皇后人选,很可能下个月就登基称帝。土肥原贤二已经担任哈尔滨特务机关长,黑龙江的马占山,有投降日寇的倾向。”

常凯申眼睛猛地睁开:“致电张汉卿,让他稳住马占山。马占山是东北抗日的旗帜,这面旗帜倒不得。”

李大伟陆陆续续又汇报了一些消息,最后拿出一叠报纸和杂志,供常凯申自阅览。

常凯申随手翻找,抽出《立评论》说:“这是什么杂志?以前都没见过。”

李大伟解释道:“这是胡适、蒋廷黻、丁文江、傅斯年等人新创的杂志,昨天从上海送来的,听说颇受政界和知识分子青睐。”

“咦,然有周明诚的文章!”常凯申迅速浏览目录,翻到周赫煊的文章那页。

只见文章写道

“历史上,任何一种政治制度,均是其家、民族政治文化传统与所时代相互作用的结果,日本政治的二元化权力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正是对此的一个典型解释案例……古代的日本政治,长期于权力与权威分离的二元状,但又与现代具有不同的涵。日本古代二元化权力体系,期表现在天皇朝廷与摄政、政二元对立共存,后期表现为天皇朝廷神权威与幕府的二元对立共存。明治维新后,日本政治由古代单一的二元化权力体系,发展为多重的二元化权力体系,期表现为天皇朝廷的神权威,与下级武士改革派操控的政治权力二元共存,中期表现为阁权力与元老权力的二元共存,现在表现为阁权力与军部权力的二元对立共存……”

“日本阁的行政权,与军部的由‘统帅权立’宪法原则形成的军令权并立存在。军部的军令权在实际的政治运行中,比阁的行政权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地位。军部的优势存在,不仅在于军部拥有直接和天皇对话的权力,同时‘陆海军大臣现役武官制’和军部对陆海军大臣的推荐权,更形成了军部对阁的势地位。日本阁在与军部的斗争中,还要受到枢密的掣肘,因此显得更加弱势。”

“政令与军令分离的二元化权力体系,是立宪天皇制的最大隐患。从根本上讲,军令也是政令的一部分,正常的家应该实现军政统一。”

“在日本的立宪天皇制下,宪法所明确规定的‘显权力’,以及宪法没有规定的‘隐权力’,实际上也于二元对立中。首相元老推荐制、重臣会议和阁陆海军大臣军部推荐制超然存在,明治宪法虽然形成了多元权力系统和横向、向的复合制衡机制,但实际运作中往往制而不衡。”

“以上这些,都酿成了九一八事后,日本军部对日本阁的全面压倒胜利。因此,中想要利用阁扼制关东军的想法,是极为荒谬的,也是完全不可取的!日本阁就是一尊泥菩萨,他自保都难,又如何能帮助中?”

常凯申把这些容读完,感觉整个人都通透了,对日本政治权力体系有了高屋建瓴的认识。

周赫煊在讲完日本的二元政治后,又用台湾和朝鲜做例子,分析日本人在东北可能实行的日化统治。他呼吁,除了在场上要抗日,在文化SI想领域也要抗日。如果东北短期无法收回,那就要做好长远算,不能让东北的下一代成为脑子日本SI想的“归化民”。

周赫煊在文章里的原话,是这样对陷区的东北同胞说的:“抗日不一定要提枪杀鬼子,每一位父亲,每一位母亲,应该告诉你们的孩子,他是中人!每一位知识分子,你们在日寇铁蹄下艰难生活,不一定要与日寇刺见红,但应该时时刻刻不忘传播中华文化和SI想!这也是抗日,文化线上的抗日!日寇能占领我们的领土,却不能奴役我们的神,只要心是中心,那么东北始终是中人的东北。”

常凯申再翻阅其他人的文章,比较之后说:“还是周明诚看得明白,既知日本事,也知中事。他清楚东北一时难以收回,已经在做长远算了,不像其他人整天闹着逼中央抗日。此人实为之干才,可惜不能为我所用。”

李大伟提醒道:“总座,周明诚好像跟张汉卿闹翻了。”

“闹翻了也不能用,看他写的文章,这个人LU线有些偏左。《大崛起》我也看过,他对苏联的发展非常看好,可别是个隐藏的党。”常凯申连连摇头道。

李大伟说:“那倒不至于。”

常凯申想了想,说道:“等我这次复出,再把他招来详细聊聊。”

为您更多登陆为您精心推荐

②号服务器为您提供服务


上一章  |  民国之文豪崛起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