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正文卷
若问此事有谁对罗马城中的夏露最为牵肠挂肚,芙宁娜绝对是其中之一。
不光是因为夏露是她的好闺蜜,救命恩人,更因为夏露是她可以逃避“义务”的最佳挡箭牌,只要有夏露在,她就可以把麻烦事都丢给这个过于能干的好友,心安理得地享受舒适的生活。
而一旦夏露走了,她就没办法和之前那样偷懒了,所以对这段时间她的工作量不止翻了一倍——而是十倍百倍。
她被迫自己阅读和签发各种文件,被迫如同“吉祥物”一样参加高级军务会议,还要时不时来应对来自父皇和法国政府的问询,简直有点身心俱疲。
不过,无论多么不爽,她都只能硬着头皮坚持,因为这次和在帕尔马当个与世无争的“太平邦君”不一样了,她参与的是帝国目前名列头号的重大事务,无论法兰西内外都有无数双眼睛盯着,父皇绝对不能容忍自己丢脸,或者给他丢脸。
芙宁娜虽然从小骄横顽固,但是在父皇面前她只能乖乖听话,可一点不敢造次。
好在,她虽然喜欢摆烂,但并不是真烂,逼到绝境的时候还是能拿得出几分真本事,靠着从小耳濡目染的手段,以及一点点临机应变的天赋,再加上这段时间在生死关头上磨练出来的意志力,她居然马马虎虎也把各项事务都给糊弄了过去,没有闹出什么大乱子来。
而随着法军的不断进军,整个意大利的局势也在慢慢走向明朗。
在教皇的号召下,散布在意大利各地的信徒们开始纷纷抵制革命党,闹革命的城市一个个被推翻和镇压;而那些原本对革命浪潮胆战心惊的邦君和贵族们,看到法国军队入场之后,也纷纷来了“底气”,兴高采烈地加入到了对革命分子的围剿当中。
这方面以两西西里国王费迪南多二世为典范,在几个月前,面对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他方寸大乱,宣布同意改变过去的专制统治,颁布宪法,改革王国政治,几乎做了全盘让步;然而,一等到法国出兵干涉,他立刻就觉得自己行了,宣布废除之前自己受迫之下做出的所有政治让步,并且派人大肆剿杀境内的革命分子。
光是做到这一点还不够,他还宣布,自己只忠于至正至圣的教会,要出兵镇压他恨得咬牙切齿的罗马共和国。
在法国大军靠近罗马城的同时,机灵的费迪南多二世立马也点起兵马北上,配合法军一起围攻罗马。
对于两西西里国王的中途加入,法国人抱有双面的态度:一方面,多一个盟友总归是好事,不光可以在政治上让法国更加师出有名,实际上也可以分担法国人的负担;但是另外一方面,这也给法国人带来了费迪南多二世“抢戏”的风险。
皇帝陛下是要世人都知道,罗马是帝国、是他自己征服的,他就算要加一个配角,那也是他的女儿芙宁娜,而不是一个波旁家族的国王。
所以,在费迪南多二世挥师北上之时,法国外交部立刻给两西西里王国递交了一份外交照会,陈述了帝国目前对这个问题所持有的立场:
1,帝国欢迎两西西里王国加入“正义联盟”,共同护教,驱逐罗马的叛乱者和背弃信仰的逆贼。
2,为了协调统一指挥,避免误伤,两西西里王国的平叛军队大军,应该配合法军,并且听从乌迪诺元帅的号令。
3,在一切外交场合当中,芙宁娜公主要作为所有参与此事的君主们的“首席”。
毫无疑问,这份照会十分严厉而且苛刻,费迪南多二世在收到这份照会的时候,在卧室里气得破口大骂。
但是他的愤怒也仅限于此了。
他知道,法兰西帝国和波拿巴家族,不管和他这个波旁国王有多少历史积怨,但是此刻“形势比人强”,他必须服这个软,不能触怒他们。
眼下不是什么讲究“家族仇怨”的时候,保住自己的王位和国土比什么都重要。
经过了这一轮革命浪潮之后,两西西里王国势必会元气大伤,如果这时候不讨好芙宁娜和法兰西帝国,以后就真的没有好果子吃了。
作为一位国王,费迪南多二世并不缺乏唾面自干的本事,在之前他都能够忍受向革命者低头的“屈辱”,现在忍受一下波拿巴家族的屈辱又算得了什么呢?
于是,在短暂地发泄完了怒火之后,出了卧室的费迪南多二世,和颜悦色地接见了法国大使,并且表示自己欣然接受这份照会内提出的所有要求。
既然两边达成了大框架协议,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费迪南多二世在自己的王国内进行紧急动员,拉出了一支一万多人的军队,然后国王亲帅这支大军,快速地向北推进来到了罗马周边地区,最后与赶到罗马郊区的法军汇合。
两军的汇合,也就意味着套在罗马城身上的绞索越发紧密,它更加岌岌可危了。
对两西西里王国军队的战斗力,乌迪诺元帅自然是完全看不起的,不过多了这一万多人的生力军,怎么说也是一件好事,他把部分处在一线的法军单位替换成了新的盟军,以此来尽力避免法军自身的消耗。
当然,他也不能明着把盟军当炮灰用,所以重要地段的防御和攻坚还是交给了自己信任的法军部队。
同样是出于避免过度伤亡的担忧,元帅并不急于发动总攻,他利用法军自身重装备的优势,不断用炮火轰击罗马守卫军的前沿阵地,然后再持续发动短促的小规模突击,力图用这种方式,一点一点蚕食守军的阵地,逼近罗马城的城区。
持续使用重炮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配合城内的夏露小姐,对城内进行心理上持续的压迫打击。
此刻,因为消息不通,所以元帅并不知道夏露的计划进展到了哪一步,他只能在焦躁当中尽量维持耐心,等待一个更好的结果。
不过,怎样对待费迪南多二世国王,又成为了元帅头疼的问题。
虽然瞧不起这个小国君主,但是他不管怎样也是个君主,而且目前还是帝国的盟友,是不能当面折辱的,必须要给予相应的尊重。
可是乌迪诺元帅年事已高,又不想要浪费精力跟一个波旁君主周旋,所以他干脆选择了每天呆在司令部内,把盟军内部的联络和外交工作都一股脑地移交给了芙宁娜公主,反正也没人能够说他一个老头子的不是。
芙宁娜对此叫苦连天,可她又有什么办法呢?她只能勉为其难,打起精神跟教皇、费迪南多二世这些人打交道。
而且,还不仅仅是这两个人而已。
随着法军的不断进军,原本那些失魂落魄的邦君和王室贵族们,也一个个都神气活现起来了,他们要么在自己的领地内举兵来迎合法军,要么就跟着大佬们一起参加“共襄盛会”,总之,绝对不想放过这个光复罗马、“青史留名”的大好机会。
摩德纳的统治者、哈布斯堡埃斯特支系的弗朗西斯五世,波旁帕尔马支系(帕尔马公国曾经被波旁家族所统治,虽然后来这个公国被路易莎和她的后人占据了,但帕尔马大公支系在两西西里王国继续存在并且繁衍)的查理二世;甚至原先摇摆不定、想要趁机从奥地利这里分一杯羹的撒丁王国,眼见形势不妙,也派了一位王族成员过来,试图给自己洗白,表明自己从一开始就持有坚定的反革命立场。
除了这几位重量级的王族之外,还有一大堆有着大公,侯爵头衔的贵族,突然就像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庄稼一样出现在了芙宁娜面前,一下子称得上“群贤毕至”了,让她简直眼花缭乱。
原本以她的性格,是懒得理会这些牛鬼蛇神的,但是如今,作为皇帝的长女,众人眼中法兰西帝国的唯一代表,她当仁不让地就占据了最高的地位,也同样当仁不让地必须承担串联起所有人的责任。
所以,哪怕再怎么心不甘情不愿,她也只能打起精神在这些讨厌的老登和中登们面前周旋。
今天的她,又不得不参与到各个邦君之间的正式会议当中。
她强撑起精神,一边打哈欠一边在侍女的帮助下换上了盛装,然后在心里又默念了几百次夏露赶紧回来,接着乘坐马车,来到了一座被临时征用、作为“邦君会盟”场地的庄园当中,主持又一次的显贵会议。
会场的卫兵当然全是法国兵,当公主殿下的马车一露面,所有的士兵立刻挺胸举枪对她行礼致敬,而明明是满心疲倦的芙宁娜,却顷刻间在表面上装出了一副容光焕发的样子,走下马车对着士兵们挥手致意。
公主殿下原本极高的颜值,再加上她此刻的“威望”,让她立刻就得到了热烈的回应,几乎所有人都用仰慕和憧憬的眼神看着她——而这反而更加增添了她此刻心中的倦怠感。
她一边致意,一边面色庄严地走入到了会场当中,而这时候,在一张长桌周围,已经坐满了来自于意大利各邦的王公显贵们。
主位还空缺着,显然是为她而准备的,她毫不客气地就坐上了首座。
其他王公们,都只能默默地看着这个十几岁的少女在自己头上耀武扬威。
坐在芙宁娜旁边的,就是在场各位当中地位和第二高、出兵数量第二多的两西西里王国费尔南多二世陛下。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芙宁娜一直都不喜欢波旁家族的成员,不过眼下大家多少也称得上是“同舟共济”,所以芙宁娜也对他表现出了一点表面上的尊重,在落座之后,象征性地对这个年纪比她大了20多岁的“叔叔”欠了欠身。
“抱歉啊,陛下,因为我的迟到,让您久等了。”
对于这种毫无诚意的道歉,费尔南多二世心里暗骂,不过他也知道,现在芙宁娜根本不是他惹得起的人,所以他只能赔着笑脸,摇了摇头。
“殿下,您有那么多重要事务要做,我们等一会儿也是理所当然的。”
虽然作为波旁家族的一员,以家族角度来看,他肯定是极为讨厌波拿巴小鬼的,但是他首先是一个国王,他考虑问题的第一出发点,永远都只是“保住王位”。
既然现在法国人是他保住王位的最大助力,那过去那点历史积怨根本就算不了什么了。
当年西班牙国王也是波旁家族的,不也是当了拿破仑忠心耿耿的小弟(结果拿破仑还是嫌弃,让亲哥哥抢了他们家王位)?
在两位最大的大佬都发了话之后,王公会议自然也就开始了。
芙宁娜心里非常清楚,对于在座的这些王公来说,“保卫圣座、光复罗马”只是一句好听的口号而已,他们最关心的,只可能是保住自己的土地、权力和财富而已。
在这些人面前,说什么冠冕堂皇的套话根本没有意义。
他们最在乎的,是“光复罗马”之后的意大利局势,以及各个邦国之间的领土和权力分配。
说实话,这些问题错综复杂,根本就不是她一个人、或者一次会议能够决定的。
而且,她也不可能自己做决定,她必须要在代表帕尔马公国的同时,还要代表法兰西帝国的利益。
好在,这些千头万绪的问题,并不需要她自己去,帝国外交部里面豢养的那些外交专家和法律专家们,早已经在为这个问题冥思苦想许久了。
对法国来说,在扩大法国影响力的同时,维持意大利各邦之间的某种“均势”也至关重要。
帕尔马公国作为护卫教廷、倡义平乱的“首功”,应该得到足够的奖励,它的国土应该扩大,并且成为波拿巴家族在亚平宁半岛上势力的支点,这毋庸置疑。
但同样,各个邦国之间的利益也应该尽量得到均衡,也只有这样才能把现状更久地维持下去。
这种复杂的利益交换,需要一系列的协调、商议和勾心斗角才能实现,而芙宁娜必须去实现这一点,时势和权势的共同作用,把她推到了这个事前谁也预料不到的位置上。
芙宁娜按捺住了心中的不耐,昂首扫视了在场的所有人。
看着神色复杂的众位王公们,大多不敢和她对视,因为一个三个月前还在哭哭啼啼、半年前还在躺平摆烂的少女公主,此刻在顾盼之间已经尽显不怒自威的君主风采。
“诸位,那就让我们在这里一起决定意大利未来几十年的命运吧!”
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