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科研辅助系统第一百三十二章 完美落幕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都市>>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最新章节列表 >> 第一百三十二章 完美落幕

第一百三十二章 完美落幕


更新时间:2021年01月06日  作者:肥美的韭菜  分类: 都市 | 都市生活 | 肥美的韭菜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最新站名:傲宇阁

周二上午,许秋来到双子楼西辅楼的八楼,准备项目结题答辩。

双子楼,是学校的地标建筑,有33层,分为两栋主楼和两栋辅楼,是行政、教学两用楼。

像是材料系的系办就在双子楼的东主楼内。

上午的结题报告一共有五场,许秋排在第四位。

每个项目都有一名或以上的指导老师,项目结题的评审嘉宾,就由每个项目的导师担任,一共五名。

这个项目的总资助金额是1万块,算是校级第二大的项目,它面向的是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

如果项目无法结题,就收不到2000块的酬金尾款,而且两年内不能再申请同类型的项目。

当然,学校通常不会为难课题组和学生,只要不是差的太过离谱或者直接不参与答辩,就不会卡着项目不让结题。

除了这个1万块的项目,还有资助金额23万块的,因为金额较多,所以要求也稍高些。

这两种项目都是每年一次申请,时长是一年。

此外,还有一个材料系内部的,只有5000块,这个就比较水了。

不过水也正常,5000块,扣掉酬金,项目经费就只有两千了。

只用两千块,就想做一套完整的实验,几乎不可能,大概率需要课题组自垫经费。

这个的话,一年有申请两次机会,韩嘉莹十一月份打算申请的就是它,项目时长也是一年。

进入报告会现场,许秋随意找个位置坐下,四处打量。

有一个主持人,在调试投影设备。

看样子像是本科生,应该是学生会之类的,主要做学生工作的,或者是助管之类的。

上午的五场报告,只有许秋一个是材料系的。

另外的四个,据他了解,其中有两个是化学系的,一个高分子系的,还有一个是通信科学与工程系的。

现场有十几个学生,除了演讲者外,其他人不知道是自愿过来旁听的,还是被自愿过来的。

有些学生还带着纸笔,看样子还蛮认真的。

因为许秋是提前二十分钟来的,导师还没到齐,还需要再等待一会儿。

没过多久,魏老师夹了个公文包,走了进来。

他先是朝许秋点头示意,然后走到评审席。

巧的是,魏老师在这里碰到了熟人,是他的朋友孙正。

他坐下后,两人就聊了起来。

难怪许秋刚刚觉得那位老师很眼熟,之前他在魏老师的办公室内,与之有过一面之缘。

据陈婉清说,孙正也是从国外回来的,但比魏老师晚一年回国,选择了化学系。

而且,他不像魏老师是特聘教授,他是那种“六年为期,非升即走”的教职,压力非常大。

没办法,毕竟是魔都综合大学的化学系,能留下来的都是精英。

据nes提供的世界材料学科排名,魔都综合大学排在世界第三。

其中排第一、第二的分别是麻省理工和南洋理工。

明眼人都知道这排名的有很大的水分。

魔都综合大学的材料系因此也被戏称为“世界第三,魔都第八”。

主要原因是,他们在排名的时候,把学校中的化学系、高分子系、材料系等理工科放在了一起,作为材料学科来评价了。

毕竟,魔都综合大学的化学系还是很强的,有几位院士大佬坐镇,在国内也是能排在前几的。

早些年,材料系就是从化学系分出来的,后来高分子系又从材料系中分离出来。

这三个系,其实也算是同根同源。

据说是涉及到学派之间的斗争,不过许秋只是一个萌新,对此也不是很了解。

报告会正式开始。

化学系、高分子系的两名报告者,演讲的内容他还是能听懂的。

大致上就是合成了一种材料,做了一堆表征,有什么好处,还面临什么问题。

不过,他们的演讲水平一般。

一个比较磕巴,讲讲停停的,另一个则讲起来语速非常快,像是过分紧张导致的。

反观许秋,他现在一点都不紧张。

关于这一点,他还是比较感谢魏老师的,强制他每周组会做报告。

现在,这种报告会,对他来说都算是小场面,而且又是自己亲手做的工作,连讲稿都不用准备。

继续听报告,第三位是通信专业的。

他的报告就比较难懂了,各种专业术语,什么协议之类的,没有基础知识很难理解。

感觉他有点像是乱入进来的,估计当初安排报告的时候,打算做一个理工科专场。

最后发现差了一个位置,就把他强行塞了进来。

这位通信学生讲完后,主持人向评审席问道

“诸位老师,有什么问题吗?”

然而,无人应答,气氛非常尴尬。

最后,还是他的导师起头,率先提了个问题。

魏兴思、孙正等其他老师,也跟着象征性的提了几个小问题。

前面的几位报告者听下来后,众人的兴致也不高。

他们都只讲述他们做了什么,并没有论文、专利之类的成果。

毕竟本科生嘛,要求也不能太高。

在本科就想发sci二区以上的文章,还是有非常大难度的。

不然,这样的事件也不会上新闻报道。

本科就能发的sci的,基本上都是家庭教育背景很好,父母学历高。

孩子在大一、甚至高中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往科研方向发展的,做好了未来规划。

终于,轮到了许秋。

他深吸一口气,走到台前,说道

“我是来自材料系大四的学生,许秋,指导老师是魏兴思教授,项目主题是……”

“这个工作现在已经发表在《大分子》期刊上,接下来,我讲具体展开介绍……”

台下,孙正和魏兴思小声交流

“你这学生厉害啊,大四就发文章了。”

“那可不,”魏老师道

“而且,我们组刚刚投了一篇a,他是一作,比我组里做有机的博士都厉害。”

“这么强,你可以啊,收了这么好的学生,”孙正叹了口气,道

“哪像我一样,好生源都被其他人抢了。”

“你们化学系,一年能招三个硕士,还有什么不满足的,”魏老师道

“哪像我们,老师多学生少,一年只能招一个。”

“但是压力也大啊,六年考核期,不仅要文章数量够,还要和另外三个人pk,四进二,胜利的才能留校。”孙正道。

魏老师也不知怎么回,只好鼓励道“加油吧。”

许秋并不知道台下的事情。

他在台上滔滔不绝,状态非常好。

演讲完成后,掌声响起。

完美落幕。


上一章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