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教父1138章 倔强的Y染色体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都市>> 外科教父 >>外科教父最新章节列表 >> 1138章 倔强的Y染色体

1138章 倔强的Y染色体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9日  作者:海与夏  分类: 都市 | 都市异能 | 海与夏 | 外科教父 
正文


热门、、、、、、、、、、、、、、

张林和小五在培训室商量,拉钩大师能不能实现华丽转身就看这一次了。

“你看,这是第二次的基因检测,完全没有问题,童永谦与父母的亲缘关系没有任何问题。”小五手里拿着一沓厚厚的基因分析报告。

他父亲的性染色体是正常的XY,母亲是XX,并没有出现多余的Y染色体,那么结合他们的遗传谱系,患病基因在Y染色体上毫无疑问,既然在Y染色问题上,为什么会从外祖父遗传到她母亲身上呢,然后通过她母亲遗传到他身上。

从目前的基因检测报告无法看出背后的原因,因为,检测的信息越多,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工作量越大,比如人体基因图谱的绘制,需要世界很多国家众多科学家长达十余年才能完成。

“你说,会不会患病基因从Y染色体上横跳到X染色体上?”小五大开脑洞。

横跳?怎么横跳?

“你的意思是基因还可以跳来跳去?闻所未闻。”张林摇摇头。

小五神秘地说:“现在我们胆子要大一点,不要受现有知识的束缚,不然我们怎么能够研究出一点突破性真东西,现在是检测结果脱离遗传规律,我们就得天马行空地去思考,比如患病基因会横跳,从Y染色体跳到X染色体,然后呢,借着X染色体遗传到童永谦,这不就是顺理成章了?基因横跳理论就这么横空出世,我们两个说不定也可以获得诺贝尔奖,我们现在不要满足于拉钩专家,要有远大目标,朝着诺贝尔奖前进,人嘛,总是要有一点梦想,说不定运气好就能够实现。”

“基因重组?你是说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了重组?”张林惊讶地说,小五的话说得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小五点点头:“是的。”

“我看凭我们的知识没办法弄清楚里面的缘由,这样吧,我们去找杨教授,看不能不能给一些指点。”小五提议。

张林觉得有道理,表示同意。

两人地来到杨平的办公室,杨平正在闭目养神,这是杨教授的招牌动作,听到有人敲门,杨平睁开眼睛。

“进来!”

张林小五扭扭捏捏地进来,杨平觉得奇怪,他们这是有什么话要说。

“你说!”

“你说!”

两人相互推举。

小五清了清嗓子说:“教授,我们有一个问题要请教。”

“说吧!”

“前不久神经内科那个患者童永谦,我们取了他和他父母的头发去做基因检测,发现他和父母在亲缘关系上没有问题。”小五说完后低下头。

毕竟私下取别人的头发去做基因检测,在伦理上是不合符规定的。

“那个患者?童永谦?癫痫发作的那个?”杨平记起来了。

“对对对,就是那个!”张林立即接过话。

“他们亲缘关系没有问题?你们在研究他?”杨平好奇地问。

“是呀,我们在继续研究,我们已经检测确认,他们的亲缘关系没有任何疑问。”

“如果神经内科遗传谱系绘制没有问题,那么一个奇怪的问题出现,童永谦的外祖父的Y基因上的患病基因居然跳到X基因上,然后遗传给他女儿,也就是童永谦的母亲,再依靠这个X基因遗传给童永谦,理论上是这么回事。”

“我们想问问,有没有这种可能,患病基因可以从Y染色体跳到X染色体上?”

杨平几乎没有思考:“有可能。”

张林和小五就像对完彩票,发现自己中大奖一样,立即兴奋起来。

“这是什么理论支持呢?”

“目前来看还没有具体的理论,但是从人类的进化史来看,X基因和Y基因在很久以前在遗传过程中是可以重组的,但是随着人类的进化,Y基因被封闭起来,X基因和Y基因不再出现重组,不排除人类偶尔会出现返祖现象,所以出现XY基因重组也是有可能的,怎么,你们想到这里?”杨平觉得他们还是很有想法,敢想敢做。

“是呀,我们想是不是出现XY基因的重组,这样才能合理解释童永谦的反常情况,目前我们只是猜想、假说。”小五颇为激动。

“有这种可能,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研究下去,不过要征得研究对象的同意,不要私下研究,这样不太妥当,不符合伦理学原则。”杨平提醒他们。

“好的,明白了,谢谢教授。”

接下来,杨平给他们大致讲解了有关的遗传学知识,其实这些基本知识在大学读书的时候都学过,只是很多人造就还给老师。

从杨平的办公室出来,张林和小五两人击掌,看来他们的思路没有错。

要是进一步对童永谦,童永谦的母亲、外祖父等等进行完整地遗传学研究,说不定能够发现问题,如果真的发明XY基因出现重组,那是重大发现,在遗传学上发现一条清晰的定律。

''兄弟,我怎么感觉诺贝尔奖在朝我招手,即使不能获奖,也能研究出一点名堂。”小五双眼望着前方。

张林摸了摸他的额头:“没事吧,确定没发烧?什么奖我就不奢望了,要是能够整出一两篇顶级论文,我就心满意足。”

“太缺乏自信。”小五摇摇头。

小五开始琢磨着刚刚杨平讲解的遗传学知识。

正常的人有23对染色体,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Y染色体块头比X染色体小,一般大约为X染色体的三分之一大小。

Y染色体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是从X染色体进化来的,这个时间大概在1.66亿年前。

在进化的过程中,Y染色体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对抗进化中的基因重组。

几乎所有基因的同源基因在形成生殖细胞的时候要发生基因重组,这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手段,可是Y染色体好不容易从X染色体进化出来,肯定不能再开倒车去发生重组。

而且,现在的研究认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重组对后代是有害的,会让子代的男性丢掉Y染色体上的必需基因,让女性X染色体上获得一些非必需基因。

为了维持自己的独立,Y染色必需对抗重组,所以它想了一个办法,在内部进行YY重组,在这种不断内部重组后,一些对男性有利的基因逐渐在Y染色上的性别决定基因附近聚集,这个部位的基因也慢慢发展出一套新的保护机制,保护自己的基因片段,防止与X染色体发生重组。

Y染色体沿着这个方向前进,不断确立自己的独立性,抑制与X染色体的重组。发展到现在,Y染色体能够参与重组的基因已经全部丢掉,剩下的6000千万精华碱基对,约95是确定男性特征的基因,高度封闭,无法与X基因重组。

这种稳定性在现代也成为刑侦破案的关键技术,比如YSTR家系排查技术,这个技术就是利用Y染色体的基因的稳定性来锁定某个人来自某个家族。

也就是提取某个人的细胞,比如唾液、头发、皮屑、血迹等等,进行基因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锁定这个人来源于哪个家族,再配合家族基因库和排查技术,在实践中可以追查到嫌疑犯来自哪个村,哪个家庭。

如果说患病基因与男性特征基因不一样,它如果可以从Y染色体上脱离,那说明人体在进化的过程中在利用这种机制自我治疗遗传病,如果这是真的,利用这种规律可以治疗某些遗传病,至少可以阻断遗传病往下一代发展。

这是多么伟大的发现!小五一拳猛地一砸,太兴奋了。

当然,他砸的不是自己,而是张林的肩膀,痛得张林嗷嗷叫。

“五哥,你这是干什么?”

“历史上很多科学家为了推进医学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付出,你肩膀一下算得了什么。”

三博医院归为帝都直接管理,上级领导一直还没有视察三博医院,上级领导有自己的考虑,像杨平这类天才人物最不喜欢的就是繁文缛节,所以他尽量不打扰杨平和三博医院,只是在背后悄悄地给予支持,甚至有什么意见也是通过夏院长去传达,是意见,不是指示。

上级领导很开明,他不想自己的意见干扰杨平的天才判断。

给他最好的平台、最好的资源、最好的保护,这是上级领导的思路,其它任他他去自由自在的努力,天才最需要的是包容与自由,而不是指导和管理。

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医学科技方面仍然差距很大,杨平决定自己在这方面发挥作用,他决定将自己工作重心进行转移,从外科手术转往科学研究。

杨平非常热爱外科手术,但是如果将工作重心一直放在手术上是浪费自己的特殊才能。

做手术对科学的发展贡献微乎其微,做手术其实只是不断地重复工作,即使对术式进行改良,对手术理念进行革新,也只是在现有技术上进行的局部改良而已,算不上重大创新。

他必须将自己的能力用在最重要的地方,引领医学的创新。至于手术方面,以后他主要任务是培训学生。

这也是为什么杨平将大多数手术交给宋子墨、徐志良来做的原因,将自己的手术技能传授给别人,这种类似复制的培训模式可是扩大自己手术技能的惠及范围。

以后还可以扩大进修学习的队伍,将全国顶级医院医生的水平提上来,这比他一个人拥有高超的技术水平要好很多。

将自己的外科技术教给一批优秀的医生,这些优秀的医生再各自带出一批学生,如此扩散,可以提高整个医生行业的水平,这样自己的外科水平才能真正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杨平将这个想法与夏院长和苏教授说,他们非常赞同,他认为学校、医院、研究所三者可以协同起来,建立一个成体系的培养平台。

比如南都医大可以将八年制的博士班全部放到三博医院来进行临床培养,三博医院可以设立一个英才进修计划,英才计划招募对象可以从全国招募。

这样建立起来一套持续的系统的培养体系,而不是零星的培养。

夏院长和苏教授商量一下,一拍即合,两人立即着手,而且他们可以争取国家卫生部门的支持,这样该计划是一个国家培养计划,持续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可想而知,可以培养出多少优秀的医生。

而医学研究这一块,杨平可以亲自制定一个的大战略计划,依托国家的力量来推行,这样不仅可以攻克很多医学领域的战略难题,还可以培养大量优秀的医学类人才。

自己一定要发挥战略作用,而不是战术作用,杨平思考了这很久,写下一个完整的计划,然后交上去。

不久,帝都就回复:同意杨教授的意见,将给予杨教授大力支持,这种支持不设上限,各单位配合杨教授的计划。

为了建立体系,上级部门将研究所从三博医院独立出来,提为国家顶级研究机构,更名为南方医学科学院,杨平为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而三博医院及原南都医大各附属医院成为它的附属医院,南都医大为它的附属大学,这种以南方医学科学院为核心,研究所、大学、医院形成一个大三角。

这种改革理顺了三博医院,南都医大、三博研究所的关系,也确立了杨平在科学技术上的地位,确立了科学院是纯粹的科研机构的性质。

政府也给医学科学院划拨了一块地,将建立一个超级研究院,不管是办公面积、设备、还是人才队伍规模将非常大,这可以让杨平将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这正符合杨平的想法,他一直在设想建立一个超级研究所。

苏教授也对整个南都医大进行改革,以能够跟上杨平计划的节奏,因为有些东西不是简单建立一个培训班了事,在制度、文化等等方面要能够配套。

饶校长以前担任校长的时候已经将南都医大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是饶校长为人仁慈,所以改革推进不是太激烈,总是徐徐前进,对一些不太合适的人也是没有下狠手。

但是苏教授不一样,苏教授外表斯文,但是行事风格非常狠辣,他是一个难得的学术与管理两方面都做得非常好的学者,他在饶校长的基础上坚定地推进改革。


上一章  |  外科教父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