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似水流年第157章 极限发挥(万字)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都市>> 重生之似水流年 >>重生之似水流年最新章节列表 >> 第157章 极限发挥(万字)

第157章 极限发挥(万字)


更新时间:2022年03月20日  作者:苍山月  分类: 都市 | 都市生活 | 苍山月 | 重生之似水流年 
苍山月

清醒过来的齐磊,火力全开。

老秦从小赵那里,得知了他的全部思路。

最后也只能感叹:

这小子越来越妖了,这根本就不是一个人能规划得出来的布局。

怎么说呢?拉拢M和古歌,看似高光,可其实只是开胃菜,脏到家的其实还在后面呢!

而且,那不仅仅是脏的问题,而是他几乎利用了所有可以利用的因素,将一些毫不相干的碎片都拼凑了起来,最后结成一张无边大网。

这么说吧,很多事件和因素和当下根本就八杆子也打不着,任谁也不会想到可以成为致胜的关键。

老秦心说,这小子好像又变强了!

在搞定BM和古歌之后,下一个登场的是ARM。而且,沃伦并不是像那两家一样,只是和齐磊通了气,开始伺机而动。

沃伦直接出手了,而且是让鲍尔森怎么也想不通的局面。

这里不得不提一提,齐磊之前的一个误区。

他毕竟不是搞技术出身的,所以天然的认为,依当下的科研水平,很难在智能手机技术上有所突破。

他对科研的认识就出了问题,以为搞科研究,那就是天才的科学家突然灵光一闪,想出一个天才的发明,然后就有了技术突破……

其实这是一个外行的认知,可以说是对也不对。

对的是,单就智能手机所需要的技术来说,有些难题在这个年代确实难以解决,亦攻关困难。

但不对的是,科研并不是天才的想法诞生天才的发明。

更多的时候,其实是需要一位顶级学者的绝对耐心。因为面对未知,他们最高效的方法就是把每一种可能都试一遍,然后从无数次失败之中找到对的答案。

这就好比,爱迪生发明电灯是一样的,他在二千多次失败之中,找到了成功。

大多数科研工作者就是重复着这个过程,不断的试错,再试错!

可问题来了,有些东西,对于一個穿越者来说,那就是一层窗户纸啊!

你让齐磊回到爱迪生时代,他一句话就能把老爱同学经历的那些失败省略掉。

只要告诉他一个后世的常识性知识:“可以试试惰性气体加钨丝!”

同样的道理,在这个年代同样适用。

而齐磊也是在海南那几天,和南老、拜伦等技术人员设计智能的初步架构的时候,才明白的这一点。

起因是齐磊无意中的一句话,却是让拜伦的氮化镓研究起码节省了三到五年。

齐磊当时说了句,“这玩意别的用处咱没开发出来,用它做充电头衬垫,应该没问题吧?”

一句话就把拜伦弄不会了。

因为,氮化镓这种新兴的高科技材料,别看被搬上科学杂志已经十几年了。

可是,材料学的研究,其实也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当一个新材料问世,那么接下来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研究人员要做的就是,就是不停的用各种实验方法,把它的基础性能和应用性能全部找出来。

然后再进行下一步,针对某种应用性能进行第二轮的试错,这就是大海里捞针。

可是对齐磊来说,这仅仅只是通过日常的科普,就能得到的一点碎片化的信息。

齐磊恰恰就知道,后世的快充充电头,都是用了氮化镓做为衬垫儿。(他甚至连衬垫是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有这么一个名词。)

而恰恰就是这么一个信息,等于是让拜伦开卷考试了,直接知道正确答案,省去了大把试错的时间。

拜伦本来就料想氮化镓在充电性能上会有所作为。只不过,他还没想到衬垫。

“哦,该死的齐!!也许你蒙对了!”

齐磊,“…”

也直到这一刻,齐磊才意识到,他这个挂逼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引领这个项目,也许他可以从技术层面提供意想不到的支持。

而下一个受益者,就是沃伦,也就是ARM公司。

目前,没有任何一家芯片公司会想到为智能手设计专用芯片。

更不会想到,在个人电脑上,并不算大问题的散热问题,在智能机上会是致命的。

包括齐磊可以第一时间与沃伦沟通,智能机芯片需要哪些性能,又不需要哪些性能。

沃伦就可以针对齐磊的第一手资料,提供与传统芯片完全不同的设计思路,哪些指令集可以省略,哪些指令集需要加强。

沃伦仅仅只在中国呆了一个星期,可是从中国得到的收获,足以让ARM在智能机芯片设计上领先任何一家芯片公司。

而这,又成了齐磊反击的重要武器。

就在齐磊参观BM的第二天,英国ARM总部的运营主管,向媒体披露了一个并不引人瞩目的消息。

“ARM,已经认识到了智能终端设备的前景,已经着手研究专门针对智能手机的芯片指令集。”

“预计在今年下半年,拿出第一批成果。”

“到2003年末,可以申请近百项专利。”

这消息其实没什么,齐磊的斯坦福演讲的热度依旧在,不仅仅是ARM,全世界都在讨论智能终端,已经形成了一股热潮。

其它的芯片公司也有这方面的设想,只不过,动作没有ARM这么快,底气也没有ARM这么足。

大家都在这一领域提前布局,也是无可厚非。

身在米国的沃伦提起这件事儿,还对鲍尔森炫耀道,“鲍尔森先生,这趟中国之行,不仅仅是把齐磊拉回谈判桌那么简单。”

“我有幸参加了三石公司的几场技术讨论会,所以对他们的技术策略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这使得智能芯片指令集的项目可以更加贴近三石公司的需求。“

鲍尔森听罢,很是高兴。

“这是好事儿,我的朋友!”

“如果ARM真的可以领先硅谷,完成芯片的底层架构,这不但可以让我们在这场战争中占尽优势,

同时也是制约三石公司的有力手段!”

“华盛顿也一定会很高兴听到这个消息。”

拥有更多卡住三石脖子的杀招,那对米国人来说,当然是乐见其成的。

只不过,鲍尔森认为的这个好消息,却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ARM宣布新的研发方向之后不久,泰晤士报最炙手可热的明星专栏再次开炮。

罗西奈特莉毫不客气的,将同样欣喜的英国人一掌拍进了谷底。

“ARM再一次走到了时代的前面。”

“沃伦爱特具有战略意义的前瞻性,让ARM必然在智能手机时代占尽先机。”

“而也离他原本渴望的与三石公司进行系统设计与芯片设计合并的深度合作梦想,更近了一步。”

“到时,拥有超前芯片设计能力,以及与三石系统高度适配性的ARM芯片,必将打败英特尔、

AMD、三星这些宿敌。”

“现在,我们几乎刻意断言,ARM…终将伟大!”

“可惜的是,英国在高兴什么?你们又在庆幸什么?”

“难道所有人都选择遗忘了吗?就在几个月前,ARM已经不再属于英国!“

“它现在是一家米国公司!!原本属于英国人的荣耀,已经离我们远去。”

“更讽刺的是,ARM的改换国籍并不是一场公平的商业行为,它是被米国人抢走的!”

“半年前的那一天,是英国人的灾难日!”

“半年后的今天,应该庆祝的也不是英国,而是米国强盗!!”

论煽风点火,罗西已经再熟练不过了。

那小作文写的,情绪极其饱满,看得本来还挺无所谓的英国人民如丧考妣。

而这个女人更狠毒的是:

在文章的最后,她呼吁,“下议院和首相府的那些亲米政客们,也许该醒一醒了!!”

“做为英国公民,我们希望拥有一个强大的盟友,更希望与米国长期友好下去!”

“可是,当我们视之为伙伴、朋友、盟友的那个米国向我们露出了獠牙,伟大的大不列颠联合王国,是否应该惊醒?”

“我们不是米国人的后花园,更不是他们圈养的牲畜,可以随意屠宰!”

“英国需要公平!!”

“欧洲需要公平!!”

这就有点不讲武德了。

以往,罗西也没少发小作文,其它的英国媒体也发。

但是,关于ARM这件事,大家都有默契,把品评的言论都用在了米国人身上,基本对本国的亲米政客还算客气,没揭老底儿。

可是这回,罗西等于是明着告诉英国民众,米国人是强盗,而亲美的政客则是帮凶!是叛徒!!

这是放大招了。

要知道,罗西在英国可是最炙手可热的意见领袖。

别说那些理性读者看后会发现很有道理,无脑粉丝都数不胜数。

在什么时候,颜值即正义,都有愚蠢的拥护者。

这位原本只是在新闻领域知名的美女作家,仅仅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在齐磊的包装和出谋划策之下。已经迅速成长为媒体明星!英伦玫瑰!全民偶像!

可以说,她已经是近些年来,除了戴安娜王妃、辣妹组合之外,最炙手可热的英国女人。

这篇极具煽动性、讨论性,又极易引发共鸣的文章,迅速在英伦三岛传播,甚至向整个欧洲辐射。

而更为有趣的是,选举政治的特性再一次显现。

罗西骂了亲米派,挑起了英国的遮羞布,按说,这不是一个明智的举动。

可是,却也等于是给了本土派和反米派可乘之机。

在有人的推波助澜之下,一波抨击亲米派、批评英国政府不做为的舆论,悄然兴起。

这直接导致现任首相的支持率大幅度下滑,已经到了其执政以来的最低点。

要是平时,有这种言论,执政者完全可以利用权力把这些噪音压下去,等到公民选择遗忘也就风平浪静了。

可是现在,反对派明显在推波助澜,一个罗西已经不重要了,更无法消灭舆论。

对于执政者来说,现在什么都不重要了!

米国爸爸的要求不重要,是不是有人别有用心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灭火,是应对舆论危机,是保住支持率,保住位置。

那么,唯一的应对手段就是“安抚民意”。哪怕做做样子,对米国BB采取表面强硬的态度。

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在公开记者会上表示,“英国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保障英国公民和企业的利益。”

“这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坚定信念!”

“对于在ARM公司收购案中,涉嫌不正当竞争的问题。“

“英国政府正在考虑,对涉事米国公司采取调查的可能。”

态度是要有的,起码得安抚民众。

只不过,会不会调查,就算调查了又能怎么样,那就要另说了。可能调查个三五年,到时谁还关心这点事儿?

总之,表面强硬还是要有的,其实还是不敢忤逆米国BB。

但是有意思的就在这里,资本政治的博弈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按理来说,如果用中式思维看待这个局面:

站在米国人的角度,肯定是勒令英国人把这事儿压下去,不会有后面的麻烦。

但问题是,米国也不是铁板一块啊!

米国想压下去,仅仅只是我们认为的一厢情愿罢了。

华尔街掌控米国,他们肯定希望压下去。

可米国也是分党派、分阵营的!

都不用直接利益纠葛,只要能搞垮你,只要能影响到选举,那反对党就什么都干得出来。

也就是说,有人希望,发生在英国的事情压不下去。

尤其是……

尤其是,华尔街已经在对硅谷下手,采取制衡手段的消息,在硅谷也已经不是秘密。

谁也不知道是谁把消息公开化的。

总之,那就更加有人希望这事儿越闹越大了。

要不老秦怎么怀疑齐磊呢?

一个人怎么可能脏到这个地步?

只要让他进入状态,那家伙的脑袋就像机器一样精密,可以把任何因素都设计到他的局里。

精彩的来了!

现在,轮到硅谷的那些大佬们坐不住了。

华尔街想要他们的命,那还不出手等什么?

硅谷所有的公司,几乎是在很短时间内串联起来,所有的人脉!所有的资源!所有的资金!

你就说,你用什么吧?

先是比尔盖茨的微软、彭明盛的M,还有亚马逊、古歌、雅虎、英特尔等等,几乎是有点影响力的大佬在同一时间站出来说话。

论调不是为米国辩解,而是站在了道义的至高点。

比尔:“发生在英国的事情,是很糟糕的。”

彭明盛:“某些打着米国资本旗号的强盗,使得米国形象蒙羞!”

“他们破坏了自由贸易的基础,为这个世界做了一个坏的表率!”

“IBM已经决定和德盛终止一切合作。”

听听!

多么正义的言辞,都跟圣人似的,好像他们感同身受,和英国人民一样痛恨。

只可惜,背后的目的是肮脏的。

接下来,三星、索尼、诺基亚这些海外公司,也一一跳出来发表了看法。

“ARM收购案,让整个电子产业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他们扰乱了电子产业的科技氛围,这是令人遗憾的。“

这些都是硅谷找来站台的,他们与硅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当然要为硅谷说话?

再然后,更意向不到的场外因素来了,欧洲资本家们坐不住了。

关他们什么事儿呢?

别说,还真关他们的事儿!

之前说,南L盟事件导致欧洲资本出走到哪去了?

中国和米国。

到米国那部分资金都投在哪了?互联网和it产业。

也就是都投给硅谷了!

现在,华尔街资本要围剿硅谷,等于是割他们的韭菜,他们能干吗?

而这些欧洲资本又能影响谁?

当然是欧洲的权力中心,是欧洲政治。

于是,欧洲的政治风向又开始倒戈。

天下苦米久已,包括之前那段时间对舆论对米国的讨伐,导致米国很被动,可实际上没造成多大的伤害。

一直被压制,这回算是彻底发泄出来了。

短短几天的时间,ARM总部,米国驻英使馆,被围死了,到处都是示威游行的民众。

再然后,英国总工会,电子工业工会突然宣布,全英的电子工业相关企业开始罢工,声讨米国!

这导致英国执政者在国内外压力,以及国际舆论的影响下,包括米国本身分歧的因素之下,从假强硬,变成了真强硬。

什么特么米国BB,先保住权力再说吧!

甚至顺应民意,喊出了,“把ARM还给英国的口号!”

随后,法国、德国、瑞士等国从媒体到政客似乎找到了久违的团结,一起声援英国。

热爱罢工的法国人甚至紧跟老对手的脚步,也搞起了罢工。

只是有点奇葩的是,电子产业的事儿,法国清洁工罢什么工?

身在米国的鲍尔森怎么也没想明白:

为什么一个英国碧池的小作文儿,就能引发这么大的舆论海啸?

导致华盛顿正在承受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对于德盛惹下的麻烦极其不满。

鲍尔森心说,那个女人开挂了吗?她为什么选择在这样一个时机跳出来?

好吧,罗西还真开挂了。

她现在受英国民众的拥戴程度,甚至高过了首相。

因为,在英国的舆论风暴,对三石公司的谈判没有任何好处。

鲍尔森甚至听闻齐磊与罗西奈特莉存在暖昧关系,通过文经理想让齐磊从中斡旋,解决掉那个碧池。

对此,齐磊欣然接受,答应帮助德盛与罗西聊聊。

可是,真的没给鲍尔森解决罗西的时间,噩耗便一个接一个的传来。

先是M高调宣布:“他们最新研发的服务器架构与算法,将服务器技术整整提升了一代!”

(其实就是从三石拿过来的。)

同时,彭明盛在发布会上被记者问起关于ARM,以及三石公司智能机项目的问题。

彭明盛是这样回答的,“华尔街的做法让人作呕,已经威胁到了it产业的未来。”

“IBM正在考虑终止与华尔街在服务器上的服务!”

“让那些资本大鳄们用电话本去储存股票信息吧!”

随后,古歌的安全部门突然发布了,2002年全球软件系统安全报告。

声称,发现了微软以及盘古系统的重大漏洞,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一旦被黑客利用,将对全球企业级计算机系统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可能引发全球性的金融海啸。

这套二连,把华尔街打懵了。

先不说鲍尔森吓没吓死,反正米股是吓的不轻。

暴跌!!

一片惨淡,蔚为壮观!!

只这一天,不知道有多少华尔街的投资人想跳楼。

鲍尔森彻底乱了方寸,这可是他们的基本盘,已经动摇了根本。

而更麻烦的是,他到现在也没有找到应对BM和古歌的方法。

已经气急败坏的他,甚至开始埋怨齐磊。

“齐!你的系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重大漏洞?这让我们替代windows的底气都没有。”

对此,齐磊也只能抱歉,“出了这样的事儿,我也不想看到。”

“不过,系统就是这样,几千万行代码,难免失有漏洞。”

“况且,我们还是新兴系统,很多地方确实不够完善。”

鲍尔森,“我想你现在应该指挥中国总部,马上进行补救!”

齐磊,“放心,我们已经在着手补救了。”

“哦,该死的!”齐磊一副很懊恼的样子,“也许德埃尔早就盯上我了,这是他和我在浏览器谈判上的筹码。”

鲍尔森,“”

齐磊,“只是我很好奇,微软不应该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他们是成熟的系统,有着丰富的经验,为什么也会出现重大漏洞呢?”

却是鲍尔森忍不住了,“这还用问吗?那个该死的比尔!”

“即便没有漏洞,他也会为古哥开一个后门!”

把一份报纸甩到齐磊面前,“看看吧!”

“比尔已经回应了漏洞,他亲口说的,这个漏洞很难补救,需要时间!”

“根本就是有意针对我们!”

齐磊无奈地一摊手,“那现在怎么办?”

鲍尔森滞了滞,却是反常的一笑,“没关系,我们会处理好。”

“齐,我向你保证,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合作。”

齐磊,“…”

没关系个屁!

等着吧!估计这会儿,华盛顿的议员们快联系你了。

这可不是齐磊的算计,用脚后跟想也知道。

闹出这么大的事儿,国际舆论、股市暴跌,还威胁到米国的金融体系,华盛顿是不可能袖手旁观的。

果不出所料,鲍尔森回去就接到了华盛顿的电话。

“鲍尔森先生,这和您承诺给我们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鲍尔森强作镇定。

笑着道,“这都是正常的反应,您不会认为硅谷的那些人会心甘情愿的接受现实吧?”

“当然会有反抗,不过还在控制范围之内。”

对面,“那ARM的问题是怎么回事?国际舆论已经损害了米国形象。”

鲍尔森,“这一点,您更不需要担心,我们已经找到了渠道,去搞定源头。”

“源头?”

“对!那个英国记者。”

“好吧,希望您不要做出什么愚蠢的举动,那个女记者现在是英国的英雄,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鲍尔森,“当然,不到万不得己,我们不会采取那样的手段,况且那也解决不了问题。”

对面,“但愿如此吧!”

一阵沉默,“鲍尔森先生,B宫的意思是…”

“也许华尔街可以考虑与硅谷共存。“

“我们既然可以和中国人合作,那为什么不能和硅谷合作呢?“

鲍尔森一听,登时脸阴沉下来,那些该死的政客动摇了!!

他们应该知道,是没办法合作的。

硅谷取代华尔街主导米国,如果在不干预的情况下,任其发展,那么根本就不是野心的问题,而是趋势问题。

硅谷具备了领导米国的一切条件,华盛顿难道不知道吗?

他们有舆论,有媒介,有资本,还掌握着未来的钥匙!

如果现在鲍尔森同意与硅谷和解,那么就等于投降了。

沉吟半晌,突然一笑,“你提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我会慎重考虑。“

“不!也许我们可以马上实施,可以拉龙M和古歌。这样一来,服务器和系统漏洞的危机也就可以顺便解除了。”

对面,“鲍尔森,也许你还可以考虑微软和英特尔,还有亚马逊。”

鲍尔森眼皮跳了跳,再次沉默。

许久,“这恐怕很难?”

“为什么?”

鲍尔森,“为了安抚英国人,我们已经决定让ARM公司参与进来。”

“他们掌握着智能手机芯片的核心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伙伴!而且,ARM的业务与英特尔有重合。”

“而微软的系统与三石公司重合。”

“BM如果入局,那么亚马逊的数据库服务也变得鸡肋。”

“您明白我的意思吗?”

“让他们三家入场,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对面,“…”

许久,“好吧,由你来决定。”

“不过,B宫希望你,马上解决这些麻烦!”

鲍尔森,“会的。”

放下电话,鲍尔森冷笑一声,该死的政客!!

随后,鲍尔森盘算了起来。

M和古歌的入局,也许是好事,不但能解决当下的困境,两家在技术上也能提供一定的支持。

最主要的是,舆论上会很好看。

只不过,鲍尔森不打算给他们太多,股比大概在3到4之间。

而ARM

恰恰相反,鲍尔森会多给沃伦一些,毕竟左手倒右手。

其实,拉ARM下水,就是缓兵之计。

就在今早,沃伦已经找过鲍尔森了,ARM英国总部正面临罢工威胁。

大批的示威人群,也让ARM无法正常展开工作。

更重要的是,英国政客已经联系了沃伦,无论是亲米派,还是反对党,都希望他个人有所表态。

沃伦也被逼到了绝境,“英国政府希望我做出回应,以安抚舆论。”

“鲍尔森先生,我想让你知道,ARM已经到了绝境!”

“也许你应该考虑,在这次合作项目中加入ARM的名字。一个跨国项目的重要位置,会让舆论有所安慰。”

就这样,鲍尔森预计,大概需要7的股比才能打发掉BM和古歌。

而ARM公司那边,鲍尔森准备分配9到10。

一来,左手倒右手,可以多一些。

二来,ARM的智能手机芯片项目确实十分重要,值这个价钱。

至于齐磊,也许要32,甚至33才能打发了,毕竟罗西奈特莉那边,鲍尔森要欠他一个人情。

这样算下来,他需要拿出的股比依旧在50以下,华尔街依旧稳稳的掌握着主动权。

算完这些,鲍尔森渐渐轻松,局面依旧在他的掌握之下。

正在这时,秘书敲门进来。

“总裁先生,JS公司的老杰拉德想要见您。”

鲍尔森眉头一皱,“这个老混蛋要干什么?”

鲍尔森很反感杰拉德.墨林,那是个无赖!

可是,想到现在还要用到那个老混蛋,鲍尔森决定还是见一见他。

结果,一脸无赖相的杰拉德进来第一句话,就差点把鲍尔森送走。

“鲍尔森,我要与三石公司合作项目的股份!”

鲍尔森想把他踹出去,你凭什么?

“杰拉德,你在开玩笑!?”

老杰拉德一撒嘴,“我从不开玩笑!”

“那你就是疯了!”

杰拉德,“我疯了吗?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的诡计!”

“ARM到现在还是亏损状态,你们德盛的经理人又在股市四处狙击JS。”

“你当我是蠢货吗?不明白你们的用意吗?“

“你想看着我的银行无法偿还德盛的贷款,然后把银行连同ARM一起抢走!?”

“你做梦!!”

鲍尔森,“…”

眼神变的犀利,终于知道杰拉德为什么来了,这家伙是在股市输红眼了。

这是想敲诈德盛!

毫不示弱,“杰拉德,你不要胡闹!根本就没有这些事,都是你的诽谤!”

杰拉德面目也狰狞了起来,“诽谤?好啊!”

“鲍尔森,你这个混蛋!我诽谤?那咱们就谁也别想好!”

鲍尔森,“你要干什么?”

只见杰拉德墨林冷冷一笑,“距离第一笔还款日期,还有一年半!!”

鲍尔森,“???”

杰拉德,“也就是说,在这一年半之内,ARM还由我来掌控!”

眼珠子一立,“你信不信?我把ARM卖给中国人!”

“那个姓齐,一定会感兴趣!”

“对,我就是要这么做!我要把ARM卖给他,你什么也不会得到!”

“齐一定会买的,大不了你和我一起死!”

说着话,杰拉德掉头就走,仿佛真的打定了主意,这就去找中国人谈判。

“回来!”

鲍尔森从牙缝里挤出一声低吼。

杰拉德顿住,回头阴笑,“哼!!怎么?你改变主意了?”

鲍尔森,“…”

面色垮了下来,他当然要改变主意。

特么的,现在他不能失去ARM。

而且,他比杰拉德还要确信,如果把ARM送到齐磊面前,他会毫不犹豫的买下来。

到时,不仅仅是人财两空的问题。

齐磊甚至会借此来抬高股比,甚至干脆一拍两散,转而去找英国人、硅谷合作。

该死!真的该死!

鲍尔森在心中咒骂着,他已经好多年没有面临着这样的窘境了。

可是,面上还要挤出一丝笑容。

“杰拉德,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了,一定要闹到这个地步吗?“

杰拉德,“是你先对我下手的,不是吗?”

“好吧!”鲍尔森一叹,“我承认在这件事上,确实损害了我们的友谊。”

“但这都是皮特文在操盘,我事前并不知情!”

“你看这样如何?我会把ARM买回来,在你付出的价格基础上,加10.不!15。”

JS公司是花了70亿英镑把ARM收购到手里的,加15,就是让杰拉德净赚十个亿。

可是,杰拉德似乎并不感兴趣,“我只要新项目的股份!”

鲍尔森强行忍住怒火,笑道:“这很难,并不是我吝啬,你应该听到了一些风声,这不仅仅是德盛一家的事情,五大投行都有参与。”

杰拉德,“少拿那几个老混蛋吓唬我!我只要股份,你给不给吧?”

“不给吗?那我现在就去找齐磊!”

说着话又要走,吃定了鲍尔森不敢把ARM交给中国人。

“好!!”

眼看着杰拉德都到门口了,鲍尔森一咬牙,“可以!”

杰拉德一听,拐弯又回来了,“早痛快点不就好了?我要10!”

“不可能!”鲍尔森要疯,你特么胃口真大。

可是杰拉德,“不给?那我找齐磊去!”

“我的朋友!”鲍尔森急了,拦住杰拉德,“真的太多了,我最多给你2!”

“3!真的不能再多了!“

“5!这是我能拿出的最大诚意!”

“6老混蛋,你不要得寸进尺!“

“成交!”

鲍尔森怔住,我是不是给多了?

杰拉德,“低于6,我宁可不在华尔街混,也一定会把ARM卖给中国人!”

“鲍尔森,你了解我性格,别冒险!”

说完,杰拉德,背着手走了。

鲍尔森气的浑身颤抖,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心说,老混蛋,你早晚会遭报应的!

不过,这个结果,鲍尔森还算勉强可以接受。

首先,与三石公司的合作,盈利不是第一位的,主要还是制衡硅谷。

而现在…股比分配还算合理。

最后的股比分配是,由五大投行联合成立的投资子公司信诚投资,占股44.9,是第一大股东。

三石公司,占股33,成为第二大股东。

ARM公司占股9.9,是第三大股东。

之后,还有JS公司,占股6.1。

IBM,占股3.3。

古歌占股2.8。

六大股东,共同经营从三石中国独立拆分出来的北美三石通讯总公司。

旗下业务主要是,智能手机研发和盘古系统的北美运营。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此时在鲍尔森脑海中仅仅只是一个蓝图。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个股比分配方案会不会得到华盛顿的支持。

毕竟,从电话里,鲍尔森很明显的听得出来,华盛顿有些后悔让华尔街与硅谷开战,他们想的是双方共存。

而现在这个方案,等于是把硅谷完全刨除在外。

BM和古歌只能算是倒戈,和硅谷没关系了。

华盛顿能同意吗?

没办法,鲍尔森不得不又召集五大投行的同行们,准备动用人脉集体向华盛顿施压。

几家最后也同意了,他们有左右华盛顿决策的能力,倒是不用太过担心。

而华盛顿那边,似乎也不再纠结,最终同意了鲍尔林的股比方案。

所谓肉烂在锅里,虽然没有硅谷企业,可是中国人只拿到了32的股权,连一票否决都做不到。

而其它的股权虽然分散,可还是有讲究的,能保证米国的利益。

就比如,杰拉德虽然混蛋,可他终究是华尔街投资银行,他的6.1加上信诚投资的44.9,总数依旧过半。

关键时刻,即便杰拉德不听话,也有人会让他听话,保证了华尔街的控制权。

再说了,还有德盛控制下的ARM呢!

总之,除了齐磊的33,剩下都是米国人,局面还是稳的。

嗯!!

当鲍尔森把股比分配计划和齐磊说的时候,齐磊也这么想的:

还是稳的啊!

巧了!

自己的33,加上杰拉德的6.1,再加上ARM的9.9,还有和BM、古歌达成协议的2…

也正好是51!

你说这事儿闹的。

人在国内的老秦知道这个消息,也是无语了半天。

到底还是让他算计来了!

脏石头,又牛叉了一把!

只不过,老秦还不知道,这套脏活下来,真正脏的东西还没露出来呢!

从长远角度来说,齐磊不但谈成了这笔生意,他还彻底毁了米国的it产业。

就在这笔交易达成之后不久,发生了三件事。

第一,M和古歌几乎是不约而同的,在中国成立了分公司和研发中心,并将业务逐步转移向大环境相对较好的中国。

第二,就在交易达成之后没多久,华盛顿秘密的约见了微软、亚马逊、英特尔等硅谷的巨头,未来向华尔街授权的军工技术,也将以同样的条件授权给硅谷公司。

鲍尔森的贪婪和与华盛顿的意愿相左,引来了一些决策者的不满。

华尔街确实掌控着米国,可谁也不愿意被人掌控,不是吗?

第三,沉淀在米国的欧洲资本经过这次欧洲舆论风暴,以及米国两大势力斗争的洗礼,对米国投资环境的安全性不再过度迷信,开始慢慢的向中国市场转移。

齐磊这次,经历了他经商以来的最大一次挑战。

可同时,也得到了两世人生里的,最大一场胜利。

他用极限发挥,骗开了米国的大门。

接下来,三石公司和他,将彻底改变这个时空的轨迹。

没改错,对付看吧。

晚安。

分享到:

苍山月


上一章  |  重生之似水流年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