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
瑞士,上瓦莱州。
军统一行人穿着厚重的衣物进入了阿尔卑斯山脉,望着头顶的皑皑白雪和山峰,人群中的古琦露出笑容。
“副座,这里的环境与挪威巴伦山确实很像。”
听到古琦的话,左重抬手摘下脸上的防风眼镜,微微点了点头。
“不错,一样的海拔,周围同样山峰林立,非常适合用来做模拟训练,英国人总算靠谱了一回。”
在尼斯碰头的时候,归有光和邬春阳提出想要找个地方进行模拟攀登,左重将情况反馈给盟军,对方很快找到了一处合适的训练地点瑞士上瓦莱州。
此时的瑞士是中立国,左重等人利用日本商人的身份乘坐火车顺利抵达目的地,并在当地找了一家登山社负责带路。
“先生们,我们就快到了,请坚持住。”
前方一百多米处,年轻的向导刻意压低了声音,生怕引起雪崩。
军统特务赶紧做出气喘吁吁的样子跟上对方,哪怕他们并不觉得疲倦,也没有因海拔过高而感到不适。
五个小时后,队伍来到了营地,休息了一个晚上,登山训练在第二天早晨正式开始。
向导按照要求找了座冰瀑,归有光、邬春阳带人利用冰镐尝试往山顶攀登,左重和古琦则找了块草坪晒起了太阳。
小特务支起桌椅,又给两位局长端来了早餐,古琦喝了口热咖啡,抬头看看山脚下的攀登队伍,小声问了左重一个问题。
“副座,咱们为什么要破坏重水工厂,这件事跟国府没关系,让英国人或者美国人动手不是更好吗?”
左重拿起饼干咬了一口,见向导离得很远,便轻声回答了对方的疑问。
“即将举行的莫斯克外长会议知道吧,虽然在美国人的坚持下,红俄人和英国人同意了国府与会,但这只是个开始。”
“按照盟军高层的意见,外长会议结束后,年末各国领导人将会在开罗举行第二场会议,以划分战后各国的利益。”
咽下嘴里的饼干,左重拍拍手上的碎屑,语气突然变得嘲讽。
“某些国家认为国府没有资格参与这场大餐,我偏偏要用事实告诉他们,除了正面战场,咱们在秘密战线上的表现一样不差。”
古琦恍然大悟,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情报也大抵如此,难怪副座要亲自指挥这次任务。
一旁的左重默默放下咖啡杯,经过军衔一事,他离开军统一段时日也是好事,免得便宜老师多想。
当然,这些话他就没必要跟古琦说了,毕竟不利于团结。
阳光下,左重、古琦边聊边享用早餐,彷佛是在度假,冰瀑上的归有光就没那么舒服了。
冰瀑由流动水冻结形成,部分冰层含有气泡和脆裂层,遇到敲击很容易裂解、塌落。
所以攀爬冰瀑每上升一米,危险就增加一分,脱落的冰块不仅会将冰钉拔起,还会砸伤下方的攀登者。
归有光大口大口呼着气,左手抓紧皮革安全绳,右手举着冰镐狠狠砸向前方冰面,不想冰块猛然碎裂往下掉落。
“快躲开!”
即便情况紧急,但归有光依旧用日语发出提醒,位于他下方的邬春阳用力蹬向冰面,整个人借助绳索和惯性在空中转了一个圈。
看着擦肩而过的锋利冰块,邬春阳擦擦额头的冷汗,他宁愿跟敌人面对面交火,也不愿意在悬崖上荡秋千。
冰面碎裂只是攀登冰瀑所面临的第一个困难,极端气候是特务们要面对的第二个问题。
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快速下降,当归有光爬到雪山半山腰,温度降到了零下20度左右,暴露在外的皮肤如同针刺一般疼痛。
更麻烦的是,呼出的水汽在脸上和防风镜上结霜,极大影响了视野,这在攀登行动中是致命的威胁。
归有光擦擦防风镜,发现镜面已经结冻,他果断发出下降信号,停止了训练。
训练的意义就在于发现问题,既然找到了疏漏,没必要再硬着头皮继续攀登,他不想看到非战斗减员。
况且一旦出现伤亡,瑞士警方必然会介入,到时候更加麻烦。
众特务顺着绳索滑到地面开始吃早餐,瑞士向导耸耸肩膀,在他眼里,这就是一帮想要寻求刺激的日本有钱佬。
下午,第二轮训练启动,不同的是特务们穿上了更加暖和的衣服,手脚以及脖子处都用保暖物做了遮挡。
此外,每个特务的腰侧都挂了一小壶高浓度盐水,盐水可以降低液态水的凝固点,归有光想用盐水擦拭镜面的方式防止防风眼镜结冰。
但爬到上次的高度,防风眼镜镜面还是出现了霜冻,并且情况越来越糟糕,训练只能再次停止。
下山后,归有光找了个理由将向导打发走,众人围成一圈商量解决办法。
一个毕业于中央大学物理系的小特务提出,人体呼出的不是液态水雾,是饱和水汽,遇到镜片会直接凝华成冰霜。
再者,镜片上的盐水膜极薄,根本挡不住零下二十度的霜冻,单靠盐水无法阻止镜面结冰。
除了这些,小特务还发现了一个问题,盐水干了以后会留下盐结晶,这导致镜片更加粗糙,水汽也更容易附着。
左重眉头皱成一团,冰瀑上的风很大,如果不戴防风眼镜,用不了多久眼睛就会被冻伤。
可戴了眼镜,能见度又要受外部因素影响,行动人员总不能爬一段距离就除一次冰,那样太过麻烦也浪费时间。
想了想,左重忽然想到一件事,这个时代的潜艇在高纬度地区使用潜望镜时也会遇到相同的麻烦,对方是如何解决的?
当晚,一个小特务下山前往邮局给盟军发去密电,询问相关事宜。
等了几天,盟军终于回复了电文,结合瑞士当地的技术水平,英国海军给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案。
训练中断五天后,一箱超薄云母片被送到了营地,特务们将其贴在防风眼镜内侧,与原本的镜片之间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经过测试,这种新型防风镜的防冻效果相当出色,只要注意呼吸节奏与呼气方向,镜片基本不会出现霜冻。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归有光、邬春阳带队多次攀登冰瀑,期间发现解决了数个问题。
时间来到1943年11月,攀登训练结束,军统行动队伍离开瑞士,分批前往挪威首都奥斯陆集合。
抵达奥斯陆后,左重没有立刻行动,而是找了几家造纸设备厂进行考察。
因为他们刚一下船便被奥斯陆的德国情报机构盯上了,这是德国反间谍机构的常用手段,所有新面孔都要接受一定时间的监视。
左重装作没发现身后的尾巴,每天带着手下在不同工厂之间穿梭,最终选购了数台造纸设备,收货地点是东南亚的日占区。
合同签订次日,德国人撤走了大部分盯梢人员,只留下一两个人执行常规监视,行动的时机到了。
隔日,奥斯陆迎来了1943年的第一场大雪,军统包下的旅馆内灯火通明,德国特工听着屋内传来的日本小调,站在雪地上冻得瑟瑟发抖。
旅馆后门,左重看着整装待发的归有光、邬春阳和众多小特务,严肃地叮嘱了声注意安全。
归有光等人没有说话,齐齐抬手敬了个礼,然后悄悄走进了房后的树林中。
踩着薄薄的积雪,行动人员走出奥斯陆城区,在一条结冰的河流旁停下脚步,归有光半蹲在树后拿出手电闪了几下。
呼啸的风声从河面吹来,不一会对岸也亮起了一盏微弱的灯光,军统特务组成战斗队形靠拢过去。
来到对岸,归有光和邬春阳见到了一个白人青年,对方缩着脑袋走到两人面前打了个招呼。
“先生们,欢迎来到挪威,叫我杰克就好,我来自OSS的S部(美国战略情报局特别行动部)。”
既然是联合行动,英美方面自然也要派人跟随,这位自称杰克的男人就是美方特工。
归有光跟对方握了握手,冷声询问:“我们需要的装备呢?”
由于是通过正规途径入境,军统一方无法携带敏感物品,行动所需的武器、特殊工具都要靠英美方面提供。
“在这里,请跟我来。”杰克招招手,带着归有光走进了不远处的谷仓。
刚一进门,归有光就被眼前的一幕震住了,谷仓内摆放着几辆红俄NKL26雪地摩托以及大量武器弹药。
归有光拿起一支汤姆逊拉动枪栓,转头好奇道:“德国人不会来搜查吗?”
杰克笑了笑没回答,看样子是不方便解释,或许OSS在德国情报机关有内线,所以美国人才这么有恃无恐。
美国人既然不想说,归有光也不再追问,他看看夜光手表,向手下下达了命令。
“领取检查武器,两人一辆雪地摩托,我们必须在四个小时内赶到预定地点,出发!”
话音刚落,小特务们就将雪地摩托推到了冰面上,在这种环境下,平坦的河流就是直达目标的高速公路。
轰隆隆的引擎声响起,NKL26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朝着巴伦山疾驰,履带卷起的雪花被呼啸的寒风卷到空中,风雪愈发猛烈,瞬间吞没了车身轮廓。
相关、、、、、、、、、
__军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