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第九百六十九章十万精兵(求月票)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历史>>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最新章节列表 >> 第九百六十九章十万精兵(求月票)

第九百六十九章十万精兵(求月票)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2日  作者:秋来2  分类: 历史 | 两宋元明 | 秋来2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待到出了学堂,李过还是把心中所想问了出来:

“武兄弟,我在闯王身边也跟着先生学过一些书,但跟我现在所看的可不一样。”

“什么不一样?”

“就什么不学习之乎者也之类的吗?”

“我家大帅说过,国之大事,耕与教。”武大定笑着道:“你说的这个教化与之前你了解的大不相同?”

“啊,对对对。”

李过也记不清楚那先生说过这话没有,但他认为武大定以前绝对说不出这种话来。

大家同在不沾泥麾下讨生活,谁不知道谁是个啥几把样啊?

他武大定连扁担倒了不知道是个一字,现在还出口成章,什么国之大事了。

李过心里是有些发酸的,一口一个我家大帅的。

“我家大帅说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我们自是先从扫盲开始。”

“何为扫盲?”

“就是先识字会算数。”

“识字?”

李过一时间难以接受。

治理国家只需要识字就行?

那以前的科举状元算什么?

“不错,我家大帅说了如果一个政权连扫盲都做不到,更谈不上什么教化了。

故而我家大帅要求无论是民间孩童要识字会算数,普通士卒也是要识字的。”

李过难掩心中的震惊,连普通士卒都要识字?

贺今朝他这样办,有必要吗?

士卒上了战场,多容易死啊!

这不是白培养。

难不成到了阎王殿,能识字的鬼还能让阎王高看一眼?

士卒没了在招呗。

有那份心思,不如多给点饷钱,厚养之。

武大定却是晓得,大帅这是在给麾下士卒找后路,战场上刀枪无眼,死了也就死了。

可一旦伤残,到了后方去任职,总得要识字方能不被哄骗。

再加上识字之后对于军中条例也会背的更加熟悉,犯错了先罚写条例。

当贺今朝得知李过要把他的养子李来亨留在他这里后,当即表示了欢迎。

既然是主动送入吾翁中,将来怎么可能会放出去为别人驱使?

贺今朝相信用不了几年,李来亨身上都得有浓重的锤匪印记。

那个时候李自成若是还能卷起兵马,也不会怎么相信李来亨这个人了,更何况是养子。

但是在某些“法统”上,李来亨还是有继承权的。

“这小子给我好好培养培养。”贺今朝吩咐了一句:

“待到初级学堂有了基础后,直接送到讲武堂学习。”

“是。”

李过依旧是坐在田埂上,嘴里嚼着杂草,看着即将快要熟了的稻子。

有百姓正在放水抓稻花鱼。

倒是也不大。

但总归也是肉啊。

了解了“教”,他又看了“耕”

不得不说,只要有个稳定的环境,百姓们是喜欢耕种的。

李过坐在一旁看着全家老小齐上阵,不时的传出这有一个大的,哈哈哈,我抓到之类的话。

“真好。”

李来亨眼里露出渴望的神色,他也想抓鱼玩。

男人骨子里这种喜欢狩猎的基因,总会时不时的暴露出来。

李过吐出嘴里的野草,他觉得把儿子留在贺今朝这里是对的。

至少能过上几年正常人的生活。

几年之后,本事学到了,也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将来若是叔父能用得上。

算了。

李过也懒得多想,至少他觉得自家叔父是没资本跟贺今朝争天下的。

或者万一再败了,能不能顺利脱身,连李过都没有信心了。

留在贺今朝这里倒是会更加安全,也不会被人认为是拖油瓶。

“你去问问能不能一起玩,若是今后在此学习,怕是没什么闲玩的机会。”

李来亨站起身来刚想跑,又郑重的道:

“爹,你放心,我指定好好学,学一身本事,将来去帮二爷爷。”

“帮不帮的放一边,先把本事学到手,是自己的本事才行。”

“好,我记住了。”

“玩去吧。”

李过那阵子一直都是心惊胆战的状态,背后时刻有官军追缴。

被打的只剩下十八人,可想而知,败的有多惨。

如今李过在贺今朝的地盘待着,总是一副轻松的样子。

环境就是这样。

周遭的百姓也没有那种心惊胆战的情绪传染给他,纵然还有些家长里短的糟心事,但总归是奔着好日子走的。

他们不用担心饿肚子,也不用担心有其他流寇来祸害他们。

最重要是不用给大明官府交赋税,也不用被明军给欺负喽。

贺大帅治下的吏员,也不敢随意欺辱百姓。

可以说,他们现在总算是活的像个人。

如此行径才让一直在外厮杀的李过,觉得自己能够在此感到放松的原因。

这便是拥有自己地盘的好处,不用时时刻刻紧绷着神经。

稍有风吹草动,就得握刀,时刻准备厮杀。

李过突然愣了一下神,武大定所说的耕与教,都是纸面上的说法。

可能把这一套实行下去,靠的是贺今朝强悍的兵力。

否则他早就被大明官军给打的毫无还手之力,什么耕与教,全都是屁话。

就如同闯王一样,没有相应的实力,想要复刻贺今朝的手段,犹如水中月镜中花。

李过又看了看远处撒尿的武大定,贺今朝对外宣称有十万雄兵,该不会是真的吧?

占据三省之地,以贺今朝的威望,纵然他拉出百万人马,李过都不觉得奇怪。

但这种事,李过也不好打听。

相比于其他各地,贺今朝推出的租田十年五五分,然后可以优先购买属于自己的田地,不能流转,极为吸引人。

但是这与大明相比,都不叫什么重税了。

如此稳定发展,谁能不投靠贺大帅?

李过又想了想李岩的计策,均田免赋前期倒是可以,裹挟大批百姓去吃高门大户的粮食。

可军队也就没有稳定的粮食来援了,只能靠着不断的抢掠。

关键是官军也越打越精锐了,想要大规模抢掠,当真是越发的困难了。

在贺今朝这里待的越久,李过就觉得自家叔父“李闯王”前途无亮!

怎么比啊?

差距过大,贺今朝这些年不声不响的攒下如此大的家底。

可己方就完完全全的损失殆尽,再想要从头开始,还有机会吗?

就连学都没法学!

李过心烦气躁的恶狠狠的揪出一根稻子。

“哎哎哎,可不敢毁坏庄家啊。”

武大定连忙夺过稻子又给小心翼翼的插进去,不知道还能不能活。

“他娘的,你要是我的兵,非得按照军法打你军棍。”

李过:...

在朝廷无暇照看流寇的时候,无论是贺今朝还是张献忠都在积极备战。

纵然是被打的全军覆没的李自成都没有闲着,想要靠着老哥们拉他一把。

倒是大明朝廷因为处置内部官员,又提拔许多人去填坑,也显得忙碌起来。

他们都是忙碌着希望皇帝不要让他们去填坑。

因为清军入塞,死了一大批文武将官。

都需要有人去填坑干活。

以前朝臣们忙碌,都是削尖了脑袋想要往前挤,就希望自己的屁股能够坐在那个位置上。

但通过崇祯这么多年的执政,成功的把不少官员花钱走关系买官的做法,硬生生给掰过来。

那就是我花钱走关系,就是不想去当那个官,爱谁当谁当!

千万别让我干。

反正谁当谁死。

责任一旦落下来,不死你也得进诏狱去。

哪像不升官,还能勾栏听曲,过逍遥快活的日子。

那么多人活生生的例子,还没有彻底砸醒底下的官员,只能说官迷大有人在。

大明有许多官员清醒了过来,直接开摆。

善战者如卢象升,还不是战死沙场?

结果皇帝连抚恤都不给。

想要干实事改变现状的傅宗龙,也二进宫了。

无论是什么人想要在明末干出一番事来,都得先把自己的脑袋磨练的比磨盘还要硬。

否则不管你是什么经天纬地之才的人,也得在磨盘里被磨死。

不是崇祯手下没有不够用的人才。

大抵人才都被崇祯给坑惨了,以至于无人可用。

许多有心思的人,也不敢在贸然伸出手对崇祯说:

“陛下,我可以。”

那他随即就步入“先贤”们的后尘,被磨盘碾的连渣子都不剩。

崇祯为啥特别相信太监高起潜有军事才能啊?

除了相信他是绝对忠诚于自己的。

那就是在上一次阿济格率兵抢掠的时候,以张凤翼、梁廷栋、高起潜组成的抵抗军首脑。

这三人没有一个人会指挥打仗的。

但那两个文官的操作吃大黄等死,尤其是梁廷栋更屑,吃大黄还时不时的给自己减小剂量,不像张凤翼做好了死的准备。

两个首脑被动等死,就剩下高起潜一个人在辽东经常在祖大寿身边与鞑子对战,耳濡目染,还能稍微知道反抗。

想着纵然打不过,待到清军饱掠而归,咱们跟在后面羊装追击,捡些死人割了脑袋,好歹让陛下高兴高兴啊。

于是就有了追击阿济格后,我大明血战到底,斩首三级的特大战功上报。

这都不是矮子里拔高个,而是烂泥里拔出颗臭葱来对付用。

当然斩首三级的战功上报,也不知道崇祯是该开心,还是该愤怒。

至少高起潜证明了他自己。

有点作用,但不大。

可宽慰皇帝是把好手。

总比说眼睁睁的看着清军羞辱,一箭不发强上许多。

面子上过得去。

再加上勤王师来之前要解决他们吃饭的问题,崇祯问大臣们该怎么办?

没有人回答,待到崇祯生气了再三追问。

才有廷臣说,我们不如先把北京周边的百姓的粮食“主动收上来”。

这样既能让清军抢不到粮食,也能避免我大明士卒抢粮违反军纪,造成不好的名声,还可以稳住士卒不让他们哗变。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

最重要的是朝廷解决了困难。

一举多得。

陛下简直是赢麻了。

如此主意一出,气得崇祯破口大骂。

朱由检都不清楚自己麾下的大臣,是锤匪的暗探,还是与清廷皇太极勾搭上了。

他们竟然能说出如此骇人听闻的退敌之策来,故意破坏他的统治。

不怪崇祯信任杨嗣昌,因为杨嗣昌真的是奔着给他解决问题去的。

崇祯接到了李自成派人联系张献忠与锤匪的消息。

因为张献忠处事太糙,根本就没瞒人。

或者说官军监视张献忠的眼线太多了。

除了熊文灿之外,他麾下大批人都怀疑张献忠要造反,看他的行为作风,没有一丝臣服大明的意思。

奈何熊文灿被金银珠宝给遮住了眼睛,张献忠送来的那些箱子的重量,他稍微颠一下,就知道张献忠忠诚不忠诚。

用得着其他人在自己面前说三道四的?

当然即使大明朝廷也未曾闲着,在军事上的形势仍然没有多大起色。

特别的崇祯不仅听闻李自成这个只剩下十几人的反贼要搞事,那锤匪贺今朝占据三省之后,竟然有十万雄兵。

这就更让他坐不稳龙椅了。

连那个小驿卒占据三省都有十万精兵。

我大明两京十三省,十万精兵都凑不出来吗?

皇帝一发怒,势要与贺今朝争个高低。

以杨嗣昌等为首的当即先给崇祯吃个定心丸,我大明士卒何止百万。

那贺今朝对外号称十万精兵,定然是胡言乱语。

当年他在甘泉县造反的时候,几百人对外就号称一万人。

所以陛下不必相信那些坊间传言,都是贺今朝故意夸大事实。

经过杨嗣昌等人的宽慰,崇祯终于好守了一二。

按照贺今朝以前的尿性推测,他手里能有个两三万人,就差不多了,剩下的多是没什么战斗力的。

如此兵力也算与张献忠不相上下。

“可你们说大明有百万兵,朕手底下有没有五万精兵?”

崇祯的发问,一下子又给诸臣干沉默了。

因为大多数人附和着说百万之众,可实际上真有百万之众,朝廷早就发不起饷钱了。

于是廷臣们归咎于兵虽多但不精,陛下我们还是走精兵的路线。

“那该如何走精兵的路线?”崇祯强忍着怒气而言。

相比较以前,崇祯也学会了在朝堂上妥协,而不是向以前一样,全都得听我的,你们说话都是放狗屁。

杨嗣昌想了想,拱手道:“陛下,我大明理应抽练边兵。”

“嗯?”

报错选择

角色名颠倒

乱码排版混乱

文不对题反义词

文不对题防盗章

文笔不通错漏字

章节缺失错乱重复

章节断更欠更催更

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及建议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


上一章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