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170章 主将不要亲自修路障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玄幻>>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最新章节列表 >> 170章 主将不要亲自修路障

170章 主将不要亲自修路障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3日  作者:正统大汗阿里不鸽  分类: 玄幻 | 原生幻想 | 轻小说 | 正统大汗阿里不鸽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求推荐求收藏)

行军了大约半小时后,唐赛儿派出的斥候再次发出警告,前面的路上,已经出现了敌人的先头部队。看情况,他们是分出了一部分兵力,匆匆回来救援。人数很多,但是队列都不太整齐。队伍里的旗帜也比较杂,不知道是谁在统领这支援军。

“我记得前面路上,有个地方,是树林中开辟的道路。是这边么?”唐赛儿立刻问道。

“有么?”梁老二疑惑道。

“早上,路过这个道路和我们前进的大路的交叉口的时候,向导提过一句。”唐赛儿想了想:“说是那边路最窄,他们县今年还想征集人手去修,结果没来得及,就打起来了。”

“呃……”

其他人对此印象不太深,不知道她怎么直接记住的。不过斥候刚刚原路跑回来,立刻点头确认。

“那我们加速,去那儿堵他们。”唐赛儿举起马鞭:“能动的人都听着,现在开始,有多快跑多快。没问题吧?”

“不管,不管。”梁老二反而立刻摇头制止道:“刚才劫寨还没歇过来呢。这要是跑过去,就废了啊,俺们的马。”

“废了就废了。打完这场,要是赢了,战斗也就该结束了;输了,咱们也用不到战马了。”唐赛儿不假思索地说:“赶紧走!”

见她这么决断,梁老二等人也不再说什么,纷纷驱赶坐骑,开始全速往前赶路。

不过,他们的战马都是陆续凑的,速度和体力差距很大,更别说很多人也就骑着头驴。因此,队伍很快拉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纵队。不过唐赛儿也管不到这么多,只带着跑得最快的几十个人,花了一刻钟时间,就赶到了目的地。

敌人看起来还有段距离,他们就立刻开始构筑障碍。按照当时向导的说法,路边的树林是近些年才生长过来的,比较好处理,所以他们才准备从这儿开始砍伐。因此,她就派了些人,紧急砍倒几棵树,挡在路中间。

后面,其他人陆续也赶了过来,都被唐赛儿赶去挖土,紧急刨出来一道壕沟。时间不足,所以也不指望什么质量了,简单把砍下来的木料插在后面,就算是个掩体了。

小让娜跟着黎利等人赶到的时候,唐赛儿正在亲自干活,头上缠着个汗巾,跟旁边的士兵一起,把一根大木头搬过来,制作鹿砦。

“嫂嫂,你怎么也在这边啊?我听罗先生的故事里都说,主将不能亲自去施工的。”她连忙喊道。

“我算什么主将啊,就这点人。”唐赛儿无奈道:“而且你也不要拿故事当例子。谁看着故事打仗啊……”

“故事比较好懂,适合大家入门啊。”小让娜还挺认真地回答:“我觉得欧洲这边,军事常识的普及程度,低得可怜。不止是战术上不足,战略思维方面更是很糟糕。甚至,我们好多老佣兵,打了半辈子仗,却连一点战略眼光都没有,既不知道应该先打谁,也不知道应该团结谁。都得一点点教他们。”

“而这些故事,连努尔哈赤都能听懂。通过讲故事告诉大家这些道理,还是挺合适的。”

“行吧行吧。”唐赛儿也懒得和她争论了。

看她这么敷衍,小让娜只好吐了吐舌头,躲到一边去了。

唐赛儿经常觉得自己出身很低,眼界也不行,所以才这么一路吃亏。但在经历过欧洲生活、从小就在法国乡村长大的小让娜看来,唐赛儿的团队,已经非常豪华了。

在中原,“战略眼光”并不是那么奢侈的东西。只要想造反,就总能找到落魄儒生、行医道士或者游方和尚,给你讲解天下大势。别管成不成,至少都能绉两句,告诉你一些大道理。

但是在欧洲,这种大道理,都是很稀缺的。村里人决定造反,要是没有个懂行的人带着,怕是连往哪走都不知道……这都不是比喻,是当年栋雷米村的实际情况。要不然村姑让娜有个舅舅是当地神父,他们确实连巴黎在东边还是西边都不清楚……

这种事情,一下也说不明白。而那边,唐赛儿还在沉迷干活,也不理她。

正在这时,又有斥候策马跑过来,给唐赛儿汇报情况。

“敌人还有两刻钟就到了。”她听完,对众人喊道:“就布置到这儿了!有多少用多少吧。都休息下,准备迎敌!”

说完,她让人把头领们都叫过来,最后开个会。自己先到旁边坐下,拿起水壶,喝了起来。不多时,就有几人先赶了过来。

“敌人跑的也不慢啊。”小让娜在旁边盘算了下,说道:“我本来觉得,还得再过一会儿呢。”

“看来之前的办法还是有用的。”唐赛儿说:“不过他们这么着急,也不怕吃亏。这个时候,谁更着急,就越会陷于被动啊。”

“您着急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战争本来就有点违背人的本性,所以才有慈不掌兵一说吧。”黎利说道:“指挥的时候,不止是对属下士兵和己方民众,哪怕对于那些自己在乎的事情,也要一视同仁地理智,不能过于慈悲。仔细想想,还是挺折磨人的。”

“但克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理性,是对一个战场指挥官的基本要求。不是意志非常坚定的人物,恐怕是做不好的啊。”

“也不知道那个格莱跑哪去了。要是没跑丢,还能找到,可以让文奎把他也拉进伙。”唐赛儿点点头,思忖了下,对旁边的人说道:“刚才提醒我的那些话,现在看确实很有用。这人别的不说,抓形势,见缝插针的能力,倒是很强。和人提建议的时候,也挺会说话的。”

“会说话也是善于看形势的一种表现吧。”马丁队长评价道:“毕竟是草原部落,要是没这个本事,可能也活不到现在了……”

“他们的老窝出事了,为什么不能急?”小让娜反而更关心战场上的事情。

“急是正常的,但指挥官必须克制住这种情绪。就像黎叔刚才说的那样。”唐赛儿说:“敌人现在做的,属于最差的选择了。”

“这会儿,他们已经攻击了一个下午,还没有取得突破,士兵必定已经困乏了。这种情况下,紧急撤出,再赶往下一个战场,无论是军队的组织,还是整体的士气,肯定都会下降得厉害。”

“哪怕是那些作为预备队、还没有投入过的部队,也会受到很大影响。情况都不明朗的情况下,贸然进行长途转场,并不是个好选择。”

“没上过战场,为什么影响也很大?”小让娜问。

“怎么说呢……”唐赛儿想了想,简短解释道:“实际战斗中,单个士兵或者小编制的单位,不可能连续作战太长时间。尤其是披甲作战,大部分人的体力是坚持不了太久的。所以,像是这种围攻的战斗,一般也是一轮一轮进行的——如果这一轮没有取得突破,就要撤出一些距离,进行轮换和重组,然后再来一次冲击。”

“那种大家一拥而上的攻击方式,看起来很壮观,但是能接敌的士兵,数量是比较有限的。大部分人其实只能在后面干着急。”

“还有一点,就是在战场上,进入交战之后,士兵一般就很难再保持组织了。发起冲锋,比有序地行进,要简单多了。至于有序撤出,就更考验士兵的训练和中下层军官的调度。能够做到这些的军队,没有一个是简单的。在当今欧洲,恐怕就更少见了。”

“因此,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最好让更多人能尽量保持组织。冲锋之后,这么多人挤在一起,显然是没法进行有效调度和轮转的。

“我听这边人说,当年罗马人和高卢人交战的时候,就总结说,高卢人只有第一波冲锋有威胁。只要第一轮撑过去,越往后就越简单。不过现在的蛮族,在军事水平上,比古典时代已经进步太多了。正常来说,指挥官们会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圣杯派既然专门雇佣了有经验的意大利佣兵团,这一点肯定是懂得。”

“不过,这样也有一个问题:按现在一般军队的速度,打了一下午,起码已经轮换了六七次了。这种情况下,防守者固然压力很大,但进攻方也是一样的。不止是那些轮换上阵的人,要承受伤亡和攻坚失败的心理压力,其他人看到他们这么轮着上、轮着退下来,也会受到影响。”

“一般情况下,这种程度的动摇,会被军官压制住。除非进攻受挫惨烈到一定程度,否则也属于战斗的正常范围,对正规军队的影响比较有限。但是这时候,后方又突然出事,情况可就不那么简单了。”

“这种状况,对于指挥官的判断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两股敌人同时出现在前线和后方,这到底是巧合,还是对方已经布置好的战略;后方的敌人是散兵游勇,还是敌人的主力。这些都需要进行判断。”

“更关键的是,久攻不下的车队,不止让进攻方的士兵感到挫败,也会让指挥官心疑。按理说,这种运输队一样的目标,突然遭到优势兵力一方的袭击,战斗应该很快就会结束了。结果,这些人居然能立刻构筑阵地,并且防御到现在,那么,这里到底是情报所说的关键目标,还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诱饵?如果不是后者,为什么会莫名其妙地这么难打?就算是我,如果不知道情况,肯定也会顾虑起来的。”

“而且他们也不得不急。这边要是拦住了一会儿,估计还得更急。”马丁队长想起了什么,说:“您记得么?营帐区那边,就有布拉格市长的地盘。现在那地方,估计已经被格莱部落搬空了吧。就算佣兵队长们不急,市长还有布拉格的诸位老爷,怕也是控制不住自己的。”

“如果是我指挥,肯定先想着赶紧解决眼前这些同样疲惫的敌人,然后再做好准备,等待另一部分敌人过来。因为营地里反正已经完蛋了,这么远的距离,回去也没什么用。但反过来,自己这边实力尚在,对面就算声东击西,只要不跟着对方的节奏,继续稳扎稳打下去,逼迫对方先出来决战,那么靠着体量,也不会吃太大的亏。”

“他们这个糟糕的选择,恐怕不只是军事决策的问题了。”他笑着摇摇头:“您待会儿可以看看,我估计还会有其他好戏呢。”


上一章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