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第0201章:垄断!汴京城的冬,一菜难求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历史>>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最新章节列表 >> 第0201章:垄断!汴京城的冬,一菜难求

第0201章:垄断!汴京城的冬,一菜难求


更新时间:2024年01月23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类: 历史 | 两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大庆殿外,百官纷纷散去。

此次朝臣与台谏之争,不但未削台谏之权,反而使得台谏达到了当朝最盛状态。

表面上看,是苏良之辩使得百官哑口无言。

实际上,是赵祯欲以台谏鞭策百官奋进,为明年的全宋变法蓄势。

十一月初三。

太常礼院诸官上奏请进张美人为贵妃。

台谏官们知晓此事后,并未有丝毫惊讶,张美人诞下龙子,年初更有护驾之功。

如今临近年末,又恰逢封赏之期,晋升贵妃完全合乎礼制。

当下,她晋为贵妃。

对曹皇后之位亦无半分威胁。

依照常规,后宫位分晋升,外戚也会得到封赏。

台谏官们都等待着诏令。

若张尧佐得的乃是虚职,也就罢了,若再任要职,台谏必然还会上奏弹劾。

绝不会让一名外戚担任两府要职。

十一月初五。

赵祯下诏,册封张美人为贵妃,并令翰林侍诏丁度撰写册妃告词。

与此同时。

罢张尧佐开封府推官之职,荣封其为淮康节度使兼群牧制置使。

这两个职位皆是养老虚衔。

有富贵而无实权,等同于令张尧佐致仕养老。

得知此诏令的台谏官们甚是欢喜。

近期官家的决策,越来越果断,越来越英明,解决了明年变法可能出现的诸多隐患。

十一月初九,午后。

苏良和曹国舅曹佾出现在百家学院中。

当下,百家学院已完全步入正常运营状态。

先生与学子之间,非教学关系,而是彼此促进,共研一物。

有人痴迷于机关制造;有人忙于金属冶炼;有人开垦出一块荒地,整日与庄稼为伴;有人以木石为器,已制作出数类奇特的工具。

百家学院的先生与学子,在睡前和醒来都会默念一句话。

“行史无前例之事,造前所未有之物。”

此乃百家学院院训。

另外,百家学院每隔两个月都会对先生与学子进行一次审核。

但凡有慵懒怠惰、混吃混喝、一事难成者,直接开除,绝不姑息。

令苏良甚为惊喜的是,柳七先生也焕发出了创作的第二春。

三五日便能创作出一首词曲。

内容涉及城市风光、市井生活、百姓日常、勾栏百业等。

甚至还为一些底层百姓,如纤夫、杂耍艺人、说书人、蹴鞠者、歌伎、女相扑等专门撰写词曲。

曹佾将这些词曲传至汴京街头,一时间引得无数百姓共情吟唱。

对很多底层百姓而言。

柳永的词曲就是解压之良药,精神之寄托。

解忧,解乏,如柴米油盐般不可或缺。

与此同时。

百家学院的火器作坊也已筹建成功。

因需与三司甲胄案(主管研制兵器的衙门)协作,苏良便将此事交给了曹护。

苏良对火器作坊尤为重视,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物给物。

此作坊在百家学院之外,只有极少数人知晓。

苏良只有一个要求。

“发明一火器,可敌辽夏骑兵耳。”

苏良知晓道阻且长,百家学院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但他笃定。

不久的将来,这座学院一定能迸发出许多许多奇迹。

十一月十二日,黄昏时分。

天渐冷。

苏良刚走到自家宅院前,便看到门口停靠着两辆满载蔬菜的驴车。

车上,有崧菜、萝卜、矮黄、冬瓜、韭、葱等。

一旁,吉叔正忙活着指挥菜贩卸车。

“吉叔,怎么买这么多菜呀?”苏良好奇地问道。

苏宅一共七口人。

一个月也吃不了这么多蔬菜。

吉叔回答道:“官人有所不知,今年河北、京东两路闹水灾,使得蔬菜产量大减,好多人都在南郊市集囤菜,我便想着也囤一些。这些菜都耐放,我回头将它们放在地窖或在后院土里埋起来!”

苏良微微点头,走进宅院内。

冬日,蔬菜向来紧缺。

今年又逢河北、京东路水灾,蔬菜量少涨价是必然现象。

越临近年关,蔬菜将会越贵。

翌日,近午时。

苏良正在翻阅邸报,一条消息传到了御史台。

南郊市集因菜商抢购蔬菜,爆发了非常恶劣的斗殴事件。

导致五人受重伤,十余人受轻伤。

在开封府衙差和皇城司官差赶到后,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接下来。

汴京城多处出现抢购蔬菜事件。

有菜农不再经由南郊市集买卖,直接在大路上叫卖。

有菜商不断囤积居奇,储存大量蔬菜于仓库中,意在最高点时抛出。

有贵族商贾疯狂购买十余辆马车蔬菜,将其堆放在自家地窖中。

满城皆是抢菜人。

有民间流言称,因京东河北水灾,北方蔬菜非常紧缺,当下若不屯菜,将一冬无菜。

这引得许多客栈、酒楼、商家也都纷纷出手。

一旦发现市面上出现某类蔬菜,立即就会将其抢购一空。

蔬菜价格被不断拔高。

较之往常足足翻了五倍,直逼肉价。

甚至出现了有市无价的现象。

这时。

人与人的不平等显现出来了。

贵族富人的家中,蔬菜堆积如山,即使顿顿吃蔬菜,也能坚持到明年三月。

但他们仍在倾力囤菜。

一些黑心商人也卷了进来,他们倒买倒卖,从中赚取差价,一时间赚得盆满钵满。

新鲜的蔬菜源源不断进入了贵族富户的家中。

而底层百姓因没有门路,更是有钱都买不来蔬菜。

这导致民怨非常大。

很快。

吉叔也随众又买了大半车蔬菜。

他若不是苏景明的管家,莫说大半车,一颗都买不来。

此等乱象,很快就惊动了朝廷。

赵祯令负责平稳市价的三司站了出来。

三司使王尧臣本想着稳定菜价。

但探查后发现,市面上近乎八成的蔬菜都被菜商富人所囤。

市面已无菜,根本无法调节价格。

当下,京东河北的水灾,已不是造成汴京市面一菜难求的主因。

要想使得菜价稳定。

唯一能做的,就是令汴京城的贵族富户们将家里储存过多的蔬菜全都再放到市场上。

不然,待年关来临。

贵族富户们的蔬菜将在地窖中放臭,而底层百姓们连个过年买饺子的崧菜都买不到手中。

(本章完)

相关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