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第四十五章 荣养与交代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历史>> 晋末长剑 >>晋末长剑最新章节列表 >> 第四十五章 荣养与交代

第四十五章 荣养与交代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 历史 | 两晋隋唐 | 孤独麦客 | 晋末长剑 

作者:→

热门小说

今年的腊月似乎没有往年冷,气温稍稍有所回升。

当然,邵勋很清楚,这只是主跌浪中的一个反弹罢了,气温还在下行通道之中。

腊月十五,今年的最后一次大朝会上,车师后土车洛亲自入京,奉上贡品:骏马五十匹、延胡索百斤、野马革二百张邵勋赐金印紫绶、册封爵位,留其于京参加正旦朝会。

年后的话,鸿胪寺会派遣官员,带着回赠的礼物及册书,与车师后王一起归国。

而在年前,金满镇的设立已经开始了筹备工作。

从后世的吉木萨尔到奇台,车师后国划拨了约一千顷雪山北麓的土地,以供金满镇各个堡寨戌兵屯垦。

按照高昌方面发回来的奏报,这些田地多为荒土,有的还时常有匈奴人过来放牧,并不全在车师后国实控范围之内。

邵勋不以为意。这都是小事了,小弟什么事都能办妥,要你大哥何用?

利用小弟熟悉当地情况、人文、地理的优势,先把屯垦做实了,慢慢收拾,这才是正道。

汉魏常年在高昌屯垦,影响力渗透到方方面面,于是到了张骏时代,一个地方割据军阀就能废藩置郡。这不是张骏比中原朝廷威望还大,而是水到渠成,他最后摘了桃子罢了。

西域长史府也是有屯田兵的,他们常年驻扎在楼兰,对鄯善国也有很强的影响力,说难听点,

现在把鄯善废藩置郡,也不是不可以。

再往后,历史上唐朝在西域各国驻军,最典型的就是于国,搞得收税什么的都是唐人在做,

变成了真:于土但内里坐,外事由唐官处置。

车师后国亦可由驻军、屯由做起,慢慢加深控制,只不过这个控制不是由大梁朝廷直接控制,

很可能是藩王代行权力。

鄯善王也来了京城,老实得无以复加,照例送各色礼物及楼兰美人。

邵勋回赐礼物,邀其参加朝会。

这两国之外,焉耆王似乎犹豫不决。据车师后王禀报,焉耆国内目前吵得厉害,难以形成统一意见。

龟兹等国则铁了心不投靠了,似乎仗着天高皇帝远,想自己做自己的主了。

那就让他们再得意一会,待到明年春后第三批粮食运到敦煌、高昌,就可以让他们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了。

打平龟兹这个西域第一强国之后,其实就可以实行招抚之策了,即又打又拉,没必要一直动用军事手段。

总体就是这么个战略,朝廷内部已经私下里讨论过很多次了,一切只待明年年中正式出兵。

整个腊月就在这么一种不温不火的节奏中度过,直到迎来了贞明七年(340)的正月。

邵氏一大家子选择在了九龙殿过年。

这是邵勋父母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旧观大体未改,充满了当年的味道,只不过当孩子们涌入之后,气氛为之一变,似乎欢快了许多。

邵勋把三弟、大侄子一家都喊过来了。

他现在就是邵氏家族当之无愧的掌门人,就连族中地位都是最高的。

大侄子心情不是很好,更有些茫然,

邵勋理解他。

母亲去世,哀思仍在。本人又从统领数万人马的单于大都护的位置上被拿下,一时间很不适应。最重要的是,他对未来很迷茫。

他不觉得自己老了,也不觉得自己该在家容养了,但这就是人生。

「蕴文,听说一泉坞那边没人住了?」邵勋避过了疯跑的孩儿们,拉着大侄子在廊下坐好,问道。

「是。」邵慎回道:「杜氏上一辈族人相继零落,子孙辈要么居于长安,要么散居洛阳、汴梁、彭城。宜阳大宅确实没人住了。」

邵勋回乡那年,还曾召见过杜尹,但他去年年中病逝了。而在此之前,杜耽已然故去,杜氏上一辈四兄弟,尽皆作古。

分家产的时候,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居然给邵慎之妻杜氏分了一部分家产,便是宜阳一泉坞了。

这是一件很稀罕的事情。正所谓嫁出去的女儿像泼出去的水,更别说巨鹿郡王妃杜氏还不是女儿,而是孙辈,只能说懂的都懂。

而邵勋这么问,邵慎便明白叔父已经知道这件事情了。

其实他无所谓的,

他在洛阳、汴梁都有宅邸,还很气派,在江陵城郊还置办了庄园。南下大潮愈演愈烈,他并未落于人后,遣家将南下巴陵,开辟污莱,营建庄宅,已然小有成果。

而在担任单于大都护期间,收到的胡部孝敬更是堆积如山,都发愁在何处安置那些牛羊马驼了钱财,对他而言只是个数字,他也不热衷这些。若非妻子实在喜爱一泉坞,说是她从小长大的地方,他都懒得关注。

「一泉坞既归你了,就好生经营。」邵勋说道:「少府会拨发五千匹绢,助你将此坞改造一番。一泉坞我很熟悉,位于山岗之上,风景绝胜,就是住得不太舒服,需改造一番。此事你不用管了,居家守孝即可,叔父帮你办。大成之后,比洛阳、汴梁的宅邸都要富丽堂皇,更有自然野趣,

足慰晚年了。」

邵慎欲言又止,最后只能应了一声。

叔父都提到「晚年」了,他还有什么话说?接下来的日子,大抵就是在家闲居了。

政治和军事上的人生,已然结束。

对这个结果,不能不说没有遗憾,但事实如此,只能尝试着去接受。兴许不太难吧,也就是一开始难受一些,但他已经在家居丧数月,似乎已经没开始那般不习惯了。

「走,去用饭吧。」邵勋看了看里面,拍了拍邵慎的肩膀,起身说道。

「好。」邵慎面色平静地起身,跟在邵勋后面。

他的一生,与王弥在弘农反复缠斗过,与索头在中陵川亡命搏杀过,进过蜀中,到过塞外,也算是足够丰富了。

就此荣养,似乎也不错。

上元节过后,诸衙署逐步恢复上直。

平章政事羊曼重病请辞。邵勋去其府上探望了一番,着其安心养病,职位仍替他保留着,并以其子、雕阴太守羊札为从仆射,调入京中,

沉祎、刘闰中二人倒还身体不错,邵勋将二人召入太极殿,交代诸般事项。

「朕西巡之际,关东当镇之以静。」邵勋首先定下了基调。

「徐州三年治河,邗沟大为改善。开春之后,余下的四万男女老少编为役户,连同平定拓跋鲜卑时虏获的丁口,计九万余人,悉数发往新兴、雁门二郡,整治滤沱河。都水监已经派人去看过了,兴许要两年。那就准备两年所需资粮,用心整治。完工之后,太原、岢岚、西河、上党、乐平、平阳、河东诸郡陂池、河道需要整修的,亦花时间整治。」

说到这里,邵勋沉吟一番,道:「这么多人开挖沟渠、疏浚河道、修建大堤,不是什么小事。

需不需要出动禁兵、府兵看守?」

刘闰中一听,立刻说道:「陛下高看他们了。徐州治河三年,活下来的人形容枯稿,早就没了反抗的心气。索头之众,虽言数万,然为朝廷大破,已然丧胆。既无马,又无弓刀,便是有匹夫鼓动挑唆,又能如何?并州诸郡多有郡兵,在哪处治河,把郡兵集结起来便是。若郡兵不足,臣便调发蕃部劲骑,保管没人闹事。」

邵勋点了点头,道:「还是并州之事。军学、县学、郡学阙员甚多,朕不要你们今年就补上,

但多少补一些,让并州军民看到朝廷在努力解决此事,可明白?」

汇祎躬身应道:「移风易俗,国之大事,政事堂明日便召集三省官员会商,列出条陈,尽快操办。」

「第三件事。」邵勋继续说道:「今北地豪族纷纷南下,稍有些乱,酿出了不少事端。政事堂议一议,或可派员南下,指导一番。朝廷确实不管他们,任其开荒,但有序强于无序,不能一点不管,你们看看办吧。」

「是。」汇、刘二人齐声应道。

刘闰中可能还没反应过来,但泡祎已经琢磨出一些味道了。

天子大概意指两事。

其一是南下豪族看到某处比较不错,一窝蜂涌上去,争斗不休,伤了和气,反倒拖慢了开荒进程,得管一管。

其二则是不少江东豪族正往扬州南部诸郡迁徙。晋安、建安二郡这两年就多了不少人,于山中平地开垦,慢慢落脚。他们也有些混乱,更激起了蛮夷的敌视,需要朝廷管一管,甚至支援部分钱粮、器械,驻军可能也需要配合。

这事比较繁杂,得好好琢磨一番。

「第四件事。」邵勋扫了二人一眼,道:「不少北地俊彦去了南方后,有些耽于享乐。朝廷或可想想办法,令其钻研崇有新论、穷究宇宙道理,革除士林弊风。此事倒不急于一时,但需常抓不懈,尔等仔细了。」

「是。」汇、刘二人再度齐声应道。

「还有最后一事。」邵勋说道:「政事堂与少府协商,交广、扬广之间的海运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如何航行最安全,什么样的船最合适,该形成条文了。尤其是沿途重要的海浦,都水监好好派人查一下,诸般情状,登记造册,以利后人查阅。」

「是。」

邵勋想了想,没什么该交代的了。

饭要一口口吃,每一年都有进步就非常不错了。


上一章  |  晋末长剑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