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小说
夏去秋来。
对于火炬实验室,以及长光集团的一众技术人员而言,在确定了方案路线、又攻克了核心技术障碍之后,剩下的,就是相对平常的工程研发任务了。
一切似乎都恢复了平静。
但又充满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迫感。
就像是1914年的巴尔干半岛一般。
只需要一个火星,就能引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战。
为此,常浩南甚至改变了最开始的研究计划,选择暂缓对表面等离子光刻技术的探索,集中力量解决眼前即将到来的危机。
然而,没有人想到。
真正点燃导火索的,并不是“驺虞”原型机的首飞,也不是太空移民基地核心反应堆的点火。
而是……
一部手机。
“俞总,这就是你刚才说的‘王牌产品’?”
办公室里,常浩南一边把玩着手上一部略显朴素的手机,一边用有些难以置信的语气向坐在对面的男人发问。
一星期前,火炬实验室收到了一封来自菊厂官方的邮件,表示有关于通信和半导体产业的事宜希望见面详谈。
但并未提及更具体的细节。
而今天刚一见面,这位菊厂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就掏出了一部手机。
并表示这是“遥遥领先于同行”的王炸级产品。
最初听到这几个字的时候,常浩南差点没憋住。
虽然他自己也经常在内部会议上使用“遥遥领先”的说法。
但说出口的味道还是远不如眼前的真·原创者。
而几乎是在上手之后的瞬间,一些特点就让常浩南想到了上一世菊厂被制裁前的“绝唱”——
全触控、微曲面瀑布屏、前置双挖孔,后置星环设计……
实际一直到重生之前,他用的都还是那个型号。
几乎是肌肉记忆般地,手指划过冰凉光滑的屏幕,手机瞬间亮起。
是一个APP应用界面。
大概是上次体验过后忘了关。
常浩南熟练地滑动屏幕边缘,退回到桌面,接着随意点开了几个其它应用,又测试了相机启动速度和变焦流畅度。
嗯,使用体验也全方位接近。
虽然按照对方的说法,这部手机的设计比较激进,因此为了保险起见,会被命名为“Mate
SX”,作为Mate
S,而非数字系列的后续型号。
但当年Mate
40系列的绝大部分特征,都已经能在上面看到。
感慨的同时,常浩南也不由得在心里苦笑——
如今快二十年过去,原本已经模糊的记忆竟然又追上了自己。
当然,别人自然不可能猜出如此离谱的真实想法。
刚才语气有些急促的疑问句,结合现在脸上露出的微妙表情,让对方顺理成章地觉得,他可能是对手上产品的做工有些不满。
“常院士不必太在意外观和细节,出于保密起见这类早期的工程样机,都是由我们技术部门自己拼出来的。”
对面的俞丞东解释道:
“主要用于测试基本功能和底层设计是否合理,未来的量产版本会使用精度更高的模具,还有更好的表面处理工艺。”
或许是因为他这会儿还没获得“大嘴”的雅号,也或许是因为这种场合下不能加入C语言,总之给人的感觉是有点放不开。
“不,我不是指这个。”
常浩南赶紧摆了摆手,然后滑动屏幕解锁,进入设置界面,打开“关于手机”一项,展示给对方:
“我的意思是,我刚刚看到它的处理器命名,叫Kirin9X
俞丞东对这台手机恨不得比对自己老婆都熟悉,自然用不着专门确认,直接点头:
“没错,全世界第一款完全适配5G
NR标准的移动终端。”
常浩南把手机放到茶几上:
“如果我没记错,3GPP
R15标准的最终协议,不是要下个月才在里约热内卢的全体会议上正式签署么?”
“怎么你们……连产品都做出来了?”
对方微微一笑似乎预料到这个问题。
“协议文本确实还没最终落笔签字。”他伸手把桌上的Mate
SX转了半圈,让屏幕正对自己,然后解释道,“但整个R15的主体框架和核心技术规范,经过前面一年多的工作组会议和讨论,其实已经尘埃落定。”
“通信产业,牵一发而动全身。标准的核心部分,比如空口基础参数、帧结构、编码调制方案、核心网架构接口……这些根本性的东西,在最后一轮协调之前,就已经不可能再发生颠覆性的变更了。”
“否则,所有参与者的前期投入都将化为乌有,没人承受得起这个代价。”
他指了指手中的手机:
“所以,我们基于已经稳定的框架,在协议最终签署前,就开始了产品的开发……不仅是这款Mate
SX,包括5G基站(AAU/BBU)、核心网设备、甚至未来的物联网模组,都已经进入了工程样机或者小批量试产阶段。”
“只不过,”俞丞东摊了摊手,“基站体积庞大,核心网设备更是机房级的,实在不方便随身带来给您过目……只有这手机,能最直观地展示我们的进度。”
常浩南再次低头审视眼前的设备。
其完成度之高,确实已经具备了发售条件。
“那三星……或者苹果呢?”他带着探寻的语气问道,“他们有没有可能抢在你们前面?”
如今的常浩南确实没太多精力去关注消费电子市场的份额问题,但根据原来那条时间线的情况推测,如今恐怕已经到了三分天下的阶段。
“绝无可能。”
对方的语气斩钉截铁,充满自信,跟刚才的样子几乎判若两人:
“在5G标准必要专利(SEP)的贡献度上,我们在3GPP内占据的份额最高。”
“更重要的是,菊厂是全球唯一一家,真正打通了从无线接入、传输承载、核心网到智能终端全链条的公司……标准制定、芯片设计、设备研发、终端生产,全部在我们内部闭环。这带来的协同效率,是任何竞争对手都无法比拟的。”
“三星虽然也有终端和网络设备,但在产业链的完善程度上与我们相比仍有差距,内部协同也不如我们高效。”
“至于苹果,”俞丞东微微摇头,“他们只有终端网络设备甚至芯片供应都依赖外部,所以在标准制定的深度和产品开发的节奏把控上,更是天然落后一个身位。”
常浩南了然地点点头。
菊厂这种垂直整合的“端到端”能力,确实可以在通信技术代际切换的关键时刻,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也就是说,用户很快就能真正用上5G网络了?”
他带着一丝对未来的期待问道。
实际在一般用户的层面,5G带来的体验提升远不如当年从2G到3G那样明显。
但在研发端,就完全是另一个场面了。
“这个么……还要取决于网络的部署速度。”
俞丞东出乎意料地没有给出明确结论。
但这种谨慎也就持续了一句话的功夫。
马上就话锋一转:“
不过,我们已经跟三大运营商紧密配合,预计年底之前会在京、沪、广、深、杭这五座城市率先开放第一批试商用区域,覆盖一部分商圈和交通枢纽……总之,不会等太久”
“那国外的情况呢?”
常浩南好奇地追问道。
这就有点八卦的目的在里面了。
“非常积极。”俞丞东神情中透露出几分野心,“目前已有超过20个国家的运营商在和我们深入接触,其中10个,包括德国电信、沃达丰、西班牙电信、阿联酋Etisalat……都已经达成了初步的框架协议,只剩一些供货周期之类的细节尚未确定。”
“按照他们的规划,到明年底,大部分欧洲国家以及中东、东南亚的部分地区,都将启动小范围的5G试点……其中一些激进的市场,比如中东的土豪运营商,甚至可能直接部署城市级别的连续覆盖网络。”
话题至此,常浩南已经明白。
对方此行,应该就是来摸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