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小说
“咳咳……”
张汝宁清了清嗓子,语气中带着一丝神秘:
“总之,具体的技术细节,涉及到高度保密的材料科学突破,在这里确实不能多说……等大家到了上沪微电子,亲眼看到实物之后,所有的疑惑自然都会解开。”
现场众人的想法还是比较单纯的。
既然组长都这么说了,那想必真是保密缘故,不便多问。
可脑子里的想法却没那么容易改变——
我们专业搞光刻的,什么技术没见过?
因此,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会议室再次陷入沉默。
只是这一次的沉默,不再是之前的压抑和困惑。
而是混杂着震撼、好奇、以及一种即将揭开惊天秘密的忐忑。
简单来说就是,士气正旺!
张汝宁见状,知道火候到了。
“好,既然没有其他问题了那么现在开始挑选人手……”
听到这句话,范洪杰终于长舒一口气,感觉压在心口几个月的巨石终于被搬开。
像是屁股下面安了弹簧一样光速起身,把座位让给旁边的张汝宁。
脸上还带着苦笑:
“组长您是不知道啊,这段时间我在这个位置,简直是如坐针毡!”
他一边说着,一边捋了捋前额处的几缕头发:
“早知道这样,当初您就该把我也‘打包’带走,省得我在这里抓瞎……连头发都快掉光了!”
这话虽然是以半开玩笑的语气说出口,却又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也道出了在场不少人的心声。
大家都是长光的核心骨干,是多年的战友。
结果张组长自己跑去搞惊天动地的“秘密项目”,吃香的喝辣的。
却把他们留在“冷宫”里,守着进展缓慢、前途未卜的旧项目煎熬。
这心理落差,确实有点大。
张汝宁听出了范洪杰话里那点“失宠”的意味,也看到了其他人眼中类似的情绪。
他神情一肃,目光扫过面前众人:
“同志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是经过组织严格审查,能力和立场都绝对可靠的骨干!”他加重了语气,“但也正因为都是骨干,所以才更不能把你们全部抽调走!”
接着又指了指范洪杰:“尤其是你,老范!”
“要是你我,正副组长,带着整个核心团队全都消失了,那外界岂不是一眼就看出咱们项目内部发生了变动?还谈什么保密?”
这段解释非常合理,也很容易被大家接受。
众人的表情好看了不少。
张汝宁也停顿了一下,又转而带上了真诚的歉意:
“但不管怎么说,这段时间,确实委屈同志们了!”
“我知道你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你们的坚守,本身就是对这项国家战略任务最重要的支持!”
“我张汝宁在这里向大家保证!”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
“未来1800光刻机功劳簿上,绝对少不了你们这些‘留守功臣’的名字!”
瞬间,会议室里的气氛被彻底点燃。
压抑已久的斗志和好奇心汹涌而出,众人纷纷请缨,希望能奔赴上沪,亲眼见证那“颠覆认知”的新型光刻系统!
三天后。
上沪微电子装备集团(SMEE)研发与装配中心。
巨大的厂房在冬日阳光下泛着金属的冷光,一辆大型牵引式卡车的货箱敞开着,停在专用卸货口前。
里面却已经空空如也,显然是已经完成了卸货。
装配中心负责人寿荣昌带着几名核心技术人员,早已等候在此。
看到张汝宁和栗亚波一行人下车走来,立刻迎了上去。
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期待:
“张研究员!栗教授!”寿荣昌热情地握了握二人的手,“一路辛苦了,欢迎欢迎!”
接着又看向稍远处:
“长光的同志们,也辛苦你们了!”
张汝宁与寿荣昌算是老相识,也笑着回应:“寿主任客气了,我们也是奉命而来,责无旁贷……”
简短的寒暄过后,前者环顾了一下四周,目光落在那辆空卡车上:
“看样子东西已经就位了?”
“早就到了!”寿荣昌连连点头,语速都快了几分,“昨天下午专机运抵,今天凌晨在超净装卸工位完成的卸车和初步环境稳定,现在就等着你们这些‘娘家人’来主持技术对接,还有后续的整机集成呢!”
他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
“走,咱们先进去,换衣服,东西就在里面。”
路上,或许是为了避免冷场,也或许是单纯好奇,寿荣昌回头打量了几番身后人群,然后有些疑惑地凑到栗亚波近前:
“栗教授,火炬实验室的负责人……我记着应该是常浩南院士,他没跟过来么?”
“老师他……这两天有其它事情。”栗亚波顺便瞄了眼门口万年历上的日期,“等几天正式进入装配流程的时候,他再过来。”
一行人换上最高等级的无尘服,经过严格的风淋除尘,进入了核心的光学装配车间。
车间内恒温恒湿,洁净度达到不可思议的级别。
刚走进气密大门,一行人的目光就被车间中央一个精致的、闪烁着金属冷光的方形货柜牢牢吸引住了。
货柜通体银灰色,表面没有任何标识。
只有几盏小小的状态指示灯。
它静静地矗立在专用承托平台上,像一位等待揭幕的明星。
此时,货柜旁边还站着另外几个人,同样穿着无尘服。
寿荣昌立刻介绍道:
“张研究员,栗教授,这几位是华芯国际负责对接的技术代表。”
“他们会全程跟进我们的总装调试过程,以便设备一交付,就能在最短时间内组织起7nm芯片的生产线!”
为首一人转过身。
虽然隔着面罩看不清脸,但也能感觉到是一位性格沉稳的中年人。
听到张汝宁的名字之后当即伸出手,抢在寿荣昌之前自我介绍:
“我是黄炜,目前负责津门海河基地。”
张汝宁握住黄炜的手,言简意赅:
“张汝宁,长光集团,负责物镜系统。”
长光集团和华芯国际之间就隔了一层关系,不过二人之前也共同出席过几次行业会议,算是点头之交。
只是情况特殊,眼下显然不是叙旧的好时机。
寿荣昌示意旁边的工作人员递上一份厚厚的交接文件。
张汝宁接过,快速翻到签名页,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在极度安静的无尘车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这标志着,这套寄托了无数期望的核心模组,正式由研发方移交给了集成方。
行政流程结束。
技术交接,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