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小说
尽管所有人都沉浸在喜悦的气氛当中,但生产区域显然不是大肆庆祝的场合。
因此,众人的注意力很快重新回到眼前的生产线上。
此时,巨大的ArF1800光刻机已经停止了工作,内部那些价值连城的精密光学系统也随之归于沉寂。
无需指令,身穿洁白无尘服的技术人员们已如同精密的齿轮般重新开始动作,迅速投入到收尾流程当中。
一组人动作娴熟,开始分别切断各个区域的电源供应,同时手持特制的遮光膜和专用保护罩,小心翼翼地将各个关键部位——高数值孔径的物镜组、激光光源出射口、精密对准系统窗口……一一保护起来。
另一组人则来到操作终端前,准备导出并检查刚才的运行数据。
吴明翰站在一旁,眼眶依旧有些微红,胸膛起伏尚未完全平复。
他张了张嘴,似乎想总结几句,但激动和如释重负的情绪交织,仍然难以组织起流畅的语句。
基地负责人黄炜见状立刻向前一步,接替前者给出解释:“各位领导,设备目前处于严格的试生产验证阶段。甲方给我们的首批订单量也比较保守,主要用于市场测试和用户反馈收集,并非满负荷运转任务。”
他转过头,看了眼正在导出操作终端数据的工程师们:
“所以我们采取了间歇式生产的策略,每完成一批次的光刻作业,就停机进行全面数据分析和设备状态检查……这样就算发现什么细微的偏差或潜在问题,也能及时修正和弥补,把影响范围控制到最小。”
华芯国际当然是一家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
但背靠国资委这棵参天大树,倒是可以不太在意短周期内的利益得失。
常浩南专注地听着,目光在沉睡的光刻机和忙碌的技术人员之间缓缓移动。
“你们的安排很稳妥。”听到对方的解释之后,他微微颔首:“我们虽然在7nm制程上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迈出了关键一步,但在这个代表全球最高水平的芯片制造领域,我们毕竟还是后来者。”
“国际巨头、潜在客户,乃至竞争对手……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我们,所以现在比追求产量更重要的,是保证每一片出厂芯片的性能和良率。唯有拿出稳定、可靠、经得起考验的产品,才能真正赢得甲方菊厂的长期信任,赢得终端消费者的信心,为后续扩大产能打下基础。”
真到了必须得支持国产的时候,当然硬顶着不利条件也得上。
但现在既然有这个条件,那最好还是能顺风顺水地把代工方从TSMC过渡到华芯国际。
栾文杰脸上也浮现出理解的笑容,用半开玩笑的语气接话道:“常院士在开拓……全新市场这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而且还全都是成功经验,所以么……听他的准没错”
陪同参观的几人都是科工委时期就入行的老资历了,对于常浩南的彪炳战绩自然有所耳闻。
于是纷纷露出会心的笑容。
气氛终于彻底恢复了刚开始的轻松。
“这第一步,算是稳稳当当地迈出去了。”栾文杰转向情绪已基本平复的吴明翰,语气转为关切,“接下来,ArF1800正式投产后,市场这块,你们心里有谱了吗?订单储备如何?”
吴明翰这会儿已经完全恢复过来,胸有成竹地汇报道:
“目前已经有明确意向、正在走技术评估和商务流程的代工订单,确认的有6个型号!”
他掰着手指,如数家珍:
“其中4个来自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海森半导体,包括两个移动终端SOC——除了你们刚才看见的之外,还有一个不集成5G基带的轻量化版本;再有就是用于5G基站的超高性能MCU(微控制器)、以及一个还在设计当中的GPU,说是用于并行计算,不过目前的信息还有限。”
海森本来就是半导体设计领域的领军角色,因此占据大头并不让人意外。
常浩南只是点点头:“另外两个型号呢?”
“另外两个都来自科学院,是为下一代E级超级计算机量身定制的专用CPU,没什么商用空间。”
吴明翰顿了顿,然后总结道:
“虽然从订单总量上看,咱们还远不能跟TSMC那样经营多年的的巨无霸体量相比,但已经足够保证产线在未来几个月内的健康有序运转,给我们磨合工艺、提升良率提供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栾文杰同样在旁边认真听着,只是当听到“6个”的数字时,他的眉峰几不可察地微微蹙了一下。
这个数量似乎低于他内心更高的预期。
一直留意领导神色的黄炜立刻捕捉到了这一细微变化,连忙接过话头,补充道:
“从全球产业现状来看,真正需要用到7nm甚至更先进制程的产品,目前还是集中在几个顶尖领域:高端旗舰手机的SOC、顶级GPU/CPU、以及部分尖端通讯基带和AI加速芯片。”
“而且,国内具备这类顶级IC设计能力、并能负担先进制程流片成本的企业就只有海森、飞腾等少数几家,大部分设计公司的主力产品还停留在14nm、22nm乃至更成熟的工艺节点上深耕,市场的培育和需求的爆发,都需要时间。”
常浩南也帮腔补充道:
“这是一个需要时间和持续投入来培育的生态……过去咱们自己的代工生产能力有限,TSMC能分给大陆这边的产能又少,IC设计方对推进制程也难免存在顾虑。不过现在新的产线已经开始稳定运行,后面的需求肯定会逐渐提起来。”
栾文杰微微颔首,眉宇间的疑虑散去。
今天这场参观的重头戏,自然是ArF1800光刻机。
但来都来了,其它地方怎么也得顺带着看看。
因此代表团在黄炜和吴明翰的陪同下,众人继续参观了海河基地的其他核心区域:
蚀刻车间、薄膜沉积区、裂片线……
午餐则安排在基地内部简洁而干净的餐厅里面。
就在用餐接近尾声,众人准备离开时,吴明翰口袋里的内部保密电话震动起来。
他起身走到一旁接听,通话时间很短。
当转回身时,脸上已经抑制不住地绽放出惊喜和自豪的笑容。
“常院士,栾主任,好消息!”他快步走到常浩南和栾文杰面前:“我们上午制造的那批晶圆,已经完成了后续的金属互联、钝化沉积、一直到封装的一系列流程,要不要……去看看成品?”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积极的响应。
一行人再次来到F3产线附近,但这次无需再穿戴繁琐的无尘服,而是直接进入了与生产区隔着一道巨大观察窗的成品检验区。
透过明亮的观察窗,可以看到内部穿着洁净服的技术人员,正借助高倍放大镜和自动化检测设备,对一小盘排列整齐、刚刚完成封装的芯片进行细致的目视检查和初步电性抽测。
吴明翰亲自通过传递窗取来两枚封装好的芯片样品,小心翼翼地放在一个防静电托盘里。
常浩南接过托盘,其余几人也立刻围拢过来,目光聚焦其上。
只见一枚约两厘米见方的黑色塑封盖板中央,清晰地激光蚀刻着一行简洁而醒目的白色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