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一般来说音乐人自己写歌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灵感来源——
这个人可能是自己、可能是新闻、可能是身边的亲朋好友也可能只是一部、一本书籍、一首歌或者一部影视剧,甚至于是做梦,这都是有可能的。
如果周易没有经历过那差点没把她吓死的枪击事件,那程好根本不会有这些无谓的担心。
可偏偏他经历了。
在这种背景下,周易那自己一个人在书房里写下的歌词又是这样的,这很难不让程好多想——
“如果有一天我英年早逝了,请不要为我悲伤,因为我已经认真的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了。”
这是她提炼出来的核心大意。
她还旁敲侧击的试探过钱江,连他都不知道周易已经在写明年的英文新歌了。
这再结合周易前一阵的经历,她不心慌才怪。
“其实吧……”
还想耍宝两句让她别胡乱瞎想的周易就这么看着她的双眼,调侃的话都已经涌到喉口,却还是在这双眼睛下又咽了回去:“这首歌之所以会被写出来,除了自身经历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想拿它当明年在欧美宣传时的噱头,仅此而已。”
《IfIDieYoung》,来自于佩里乐队的一首乡村治愈歌曲。
虽然歌词中有几句是站在女性视角写的,但那改起来的难度并不高。
而抛开这个问题,这首歌的主题、思想与面对死亡时豁达的态度,都无比的契合中枪之后的周易——
毕竟周易当时如果真死了,那就真的是英年早逝了。
除此之外,这首歌本质意义上其实算是一首挺有哲理的歌曲。现如今由周易这个真正在鬼门关走过一遭的人来唱,无论是背景还是蕴含在旋律、歌词当中的情感都足够让人感到贴合、动容。
经历生死危机后感悟出的哲理、明晰出的豁达,都足够让他从明年开始成为在欧美乐坛成为最政治正确的那个人,在这首歌里他甚至连自己如果真的英年早逝后的葬礼安排就这么明晃晃唱了出来——
人类的极限就是死亡,无论是你天之骄子还是普罗大众。正因如此,这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能引起共鸣同时也是最不好写的情感,没有之一。
“还拿自己当噱头,你真是……”
程好一时间只觉得又好气又好笑,男人那发自内心的真诚她也能感受到,以至于她短时间里都不知道该作何评价了。
“这个热度可是我自己拿命换来的,再说了,我这可是为以后我们的孩子赚奶粉钱。”
刹那间切换回了不正经的周易搂住了女人的腰,看着她那坐在自己大腿上的上半身,语气里夹杂着一丝丝感慨:“希望以后他们能够明白我的一片苦心。”
都是为了孩子!
程好白了他人一眼:“缺钱了以后可以去找他爸那些相好的阿姨卖卖惨,讨点零花钱不是问题。”
周易:“……”
鉴定为还是欠收拾了。
“洗洗睡吧,你暴击再高也没用……”
瞧见男人眼神变化的程好莞尔,咪咪悄压在了他的胸膛上,低头凑至耳畔低吟炫耀道:“我回复时间比你快。”
还是得狠狠的凿!
分不清大小王了怎么能行,得凿到她跪地求饶才行!
“啊!”
台北。
来参加节目与代言活动的孙燕兹大抵是因为新专辑发售以来累到了的缘故,在酒店房间里抱着枕头呼哒呼哒睡得正香,直到大清早被助理强行开机唤醒——
尖锐的爆鸣与乱糟糟的头发,困倦的神态看起来那叫一个萎靡不振。
“燕兹,快点起床了,洗漱一下要出发了。”
被薅起来刷牙洗脸的孙燕兹整个人已经完全处于一种麻木的状态了。
如果是刚出道那年她可能会习惯这种强度,但这些年下来一年一专的她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休息,那自然而然每到专辑发售前后的宣传期就过得无比痛苦——
她想念程好包的饺子、叔叔钓的鱼、阿姨做的菜,想念周易所在的那个能让她感觉自由自在的大房子。
被团队薅出门的时候,孙燕兹还在酒店休息厅看到了同样在抓紧一切碎片时间补觉的周杰纶——
台湾很小,小到11月刚发专辑的周杰纶跑宣传经常能与孙燕兹见到。
毕竟大家都很火,需要参加的节目、活动行程在这岛上就固定的那些——代言除外。
“燕兹,帮我跟阿易说一声谢了。”
瞧见孙燕兹的刹那,本来还昏昏欲睡的周杰纶立刻打起精神:“回头我去帝都的时候请他吃饭。”
孙燕兹一脸懵:“啊?发生什么事了?”
怎么就谢了?
“易哥在拍摄MV的时候被记者围堵问问题,帮他澄清了抄袭传闻,制止了愈演愈烈的抄袭风波。”知道老板最近这几天连轴转很累没心思看新闻的助理在上车后把事说了一遍。
《十一月的贝多芬》,这张专辑可以说是成为了周杰纶自出道以来被批江郎才尽最严重的一张专辑,比周易去年的《嘘》还要被批判的严重。
不仅仅主打歌《月光曲》(顶替《夜曲》)因为过于流行而被批评,连带专辑内的其他歌曲诸如《黑色毛衣》、《枫》、《一路向北》、《漂移》、《青丝雨》(顶替《发如雪》)、带新人的《珊瑚海》都被批了个底朝天。
尤其是《一路向北》和《漂移》,这都是他主演电影《头文字D》的主题曲和插曲,结果被挪进了专辑里面凑数——被批评为没诚意。
《四面楚歌》更是差点让周杰纶的才子名声毁于一旦。
毕竟骂的就是狗仔,抓住了这个机会的记者们可谓是火力全开。
如果不是周易这位重量级的音乐皇帝简单开了个小葵花课堂当众补课,恐怕骂声还得继续膨胀下去。
与此同时,针对《十一月的贝多芬》这张专辑“敷衍”、“无聊”、“凑数”之类的评论同样是甚嚣尘上——作为周易之下第一人的周杰纶第一次被台媒集体批评距离周易越来越远。
“很显然,杰纶并没有办法兼顾电影与音乐这两门事业齐头并进。如果想要超越周易,我觉得他可以将重心放在电影上,他在《头文字D》当中担当主演所表现出来的天赋能够帮到他……”
由于有个法王站在所有人头上的缘故,作为台湾乐坛本土代表的周杰纶反而遭受了比周易印象里更大的舆论压力——相比起来反而是内地媒体更善待这位台湾天王……
毕竟,真论流行度的话,这张专辑其实真不差——坏就坏在歌曲基本上都是浮于表面的流行,直接加入到专辑当中的《一路向北》与《漂移》更是直接破坏了整张专辑的概念性,属于是单纯为了热度而加的。
毕竟《头文字D》确实是火。
“虽然我知道音乐专辑的概念性对于一个唱片歌手来说有多重要,但台媒那边对他未免也太不客气了点,香港媒体都知道炒作护一护香港歌手呢。”
带着台湾信源过来的钱江吃着花卷,咋舌不已。
“怎么说呢,一个好人做一件坏事和一个坏人做一件好事的区别?”
放下了纸笔的周易扫了眼报纸,举了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如果周杰纶出道以来就不是以专辑整体性闻名的话,跟香港大多数歌手一样只有塞歌,那他这么做不会被诟病。
“但偏偏他出道以来的专辑都会注重这一块,可现在他却亲手打破了自己在出道时为自己立下的形象与规矩,那就意味着他已经彻底向现实妥协了,在台媒那边看来就是彻底丧失了进取心。”
站在后来人的角度上看,《十一月的肖邦》这张专辑基本上可以说是周杰纶音乐生涯真正的分水岭,或者说是他以及他的团队意识到了市场风向的变化,主动从一个引领者的先锋位置上走了下来,不再锐意进取。
你很难说是对还是错,毕竟市场情况就摆在这里。
还没意识到这一点的王立宏、陶哲则是在06年后逐渐走下坡路——等到两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
接受市场变化的周杰纶与后起之秀林骏捷牢牢占住了后来的华语音乐市场顶端生态位,陶哲早早过气不说,王立宏则是在10年之后开始陷入职业生涯最低谷——
11年离开索尼后更是彻底过气,开个演唱会都能把主办方赔到宁愿毁约赔钱也不愿意继续给他开下去。
大写的惨。
这就是市场的抉择。
但,这对于自诩华语音乐领军者的台湾乐坛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导致的最直接结果就是明年金曲奖周杰纶的名字没有任何提名——是的,06年的金曲奖,周杰纶本人没有哪怕一个提名。
《十一月的肖邦》整张专辑仅有的两个提名也是最佳作词与最佳编曲,与周杰纶无关,还都没有拿到。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内地反而喜闻乐见这种情况。
在《十一月肖邦》风评在台湾接连遇冷的情况下,内地各种官方不官方的颁奖礼都开始频繁给他颁奖,大有“他们不看重你没关系,我们稀罕你”的架势——
官媒也开始逐渐为他造势。
周杰纶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才往所谓的“央视亲儿子”的方向转变——实际上哪有什么亲儿子不亲儿子的,彼此都心知肚明不过是需要一面旗帜罢了。
当然,周杰纶巅峰期那强悍到无解的实力也是能成为内地所需要的这面旗帜的基础,不然也不会选择他。
“那也没必要这么骂吧。”
钱江显然不是很明白那些音乐人的脑回路,在他看来卖得好就行,卖不好一切都是扯淡。
你要真有实力卖得叫好又叫座,那你就是无敌爹。
“怎么说呢,如果只看卖得好,那最后的结果也是不尽如人意。”将写完的本子推到了钱江面前后,双手十指交叉枕在了脑后的周易感慨着。
这其实是一件无法被分割的事情。
如果卖得好就是一切,那后来那些神曲们也不会被鄙夷了,世纪初的歌手们也不会在不断的网民考古中一个个翻红。
你让大量下沉市场的主体受众去听什么周杰纶的《双刀》、王立宏的《竹林深处》、陶哲的《乱七8糟》等歌曲那纯属扯淡,但流行音乐受众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大量在下沉市场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小时候就跟随父母一起听的音乐就是所谓的彩铃神曲、网络神曲、抖音神曲,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会在长大后厌倦了所谓的神曲,从而追求更复杂、更有内涵与意义的流行音乐。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世纪初那一批创作歌手的老歌会突然翻红到莫名其妙的缘故,因为这群人突然发现自己并不需要去国外乐坛寻找更进一步的流行音乐,实际上华语音乐早就有人做了,只不过以前受众不多不火罢了。
最典型的就是周杰纶的暗黑三部曲、王立宏的《爱错》、林骏捷的《杀手》、陶哲的飞机场心乱飞等等,这些歌发行时在内地都属于是无人问津,被考古出来翻红的。
如果你只做曲高和寡的音乐性歌曲,又很难说能全部做对叫好又叫座,甚至生活可能都是个问题……
可如果你只做所谓的下沉神曲,那么未来相当多一批听歌长大的受众就会因为无法忍受而在接触到西方复杂音乐类型后变成魔怔先进党,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毕竟华语音乐本身起步就很晚——
好死不死的是,文娱领域,电影、音乐与书籍,恰恰就是意识形态输出的三驾马车。
此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亦有记载——古巴歌手反古巴结果反被金发奶龙背刺。
无论是西方乐坛还是东方乐坛,在互联网时代影响下,下沉市场的补充对于乐坛而言都是一把双刃剑——既扩宽了市场受众让行业活过来了、让从业者变多了、让更多人有饭吃,又很容易翻车被千夫所指。
这些东西没有一个定数,没有人能管理以及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只有靠音乐人们不断探索创作音乐、听众们不断听歌来彼此交叉验证到底对不对,活生生一笔怎么说都说不清的糊涂账。
更别提还有借着所谓音乐性来对歌手、对听众进行审美霸凌的无知优越者大量蔓延其中。歌是不听或者听不懂到要跟风的,但优越感是要秀的——
一掺杂,水就变得更浑了。
正因为这事难度太大了,所以无论是东方乐坛还是西方,一旦有谁能够把握住那个艺术与商业的临界点将两者都囊括其中,那他就必定会成为有口皆碑的超级明星,无一例外。
“一笔糊涂账啊……”
钱江叹了口气,目光落在本子上的那一刻,顿时愣了一下:“你又要拍长MV?”
《可惜没如果》剧情版,上面的抬头。
“时间还有多,这个MV剧情不拍出来感觉还是有点可惜了。”
《可惜没如果》的剧情向MV,虽然剧情比较狗血,但毫无疑问对这首歌而言算是上大分的——在见到王丽昆后,他也把这个封存的想法给重新搬了出来。
这首歌的MV原女主杨影现在还没换头完毕,但王丽昆那素颜妆的效果反倒是好到出奇,替代一下不是问题。
“你这是又打算写一个童话让人哭的死去活来?”瞧着纸面上那密密麻麻的字,钱江打趣道。
故事的背景,周易并没有选择如当初的《那些年》一样放在北大,而是放在了王丽昆的母校北舞。
作为一个艺术院校,北舞有礼堂有钢琴还有常年上班的艺术老师都很合理。
剩下的剧情就大差不差了——
周易所饰演的男主并不是北舞毕业的,所以在随北舞毕业的好朋友一起回他母校时,在礼堂醉酒的情况下顺手弹了个琴,而后被听到声音的女主王丽昆这个老师发现,第一反应就是想躲起来。
结果还是没躲成,于是周易便谎称自己也是北舞毕业生,是好朋友当年的同班同学,这次回来只是为了追忆当年——北舞好朋友被错认成了弹琴的那个。
也是在这个时候,周易所饰演的纯情男对女主王丽昆一见钟情,可却迟迟不敢说出口。
北舞毕业的好朋友则是不知道这事,同样也喜欢上了王丽昆,于是便想追她——王丽昆以为他就是一开始在礼堂弹琴的那个,便尝试接触看看,两人便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
可偏偏,好朋友是个渣男。
在与王丽昆谈上后,好朋友在一次与周易一起喝酒时又认识了一个酒吧妹妹,并与她勾搭到了一起——这个时候的王丽昆已经隐隐察觉到当初那一夜弹琴的人可能是周易,所以便隐晦试探他,但都被周易口是心非的避开。
这之后,北舞好兄弟脚踏两条船,且拜托周易帮自己保密,还请求他帮忙打个掩护,比如假装是这位酒吧妹妹的朋友,到时候大家就可以光明正大同框出现了。
一开始周易在沉默当中同意了,但到最后还是忍无可忍,选择跟好兄弟爆了,两人打了一架,自此决裂。
已经明确知道周易喜欢自己的王丽昆在两人打架后又回到了琴房,看到了那个在弹琴的周易,并再一次问他,那一晚弹琴的究竟是不是他——潜台词就是你到底喜不喜欢我。
可惜周易却以为他们还没分手不想抢别人的女朋友以及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卑感,又又又一次否认了——
直到女主的离去。
错误的认识,错误的恋情——
周易所饰演的男主胆小不敢勇于表白王丽昆,王丽昆所饰演的女主也没长嘴只会用“弹琴的到底是不是你”来逼问,双方就此错过。
现实中许多人也是这样不敢开口表白导致彼此错过,所以取名《可惜没如果》——
“倘若那天,把该说的话好好说”
经典误会流的胃疼爱情。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周易看见这种剧情只会骂一句傻逼,但现在是2005年,正是广大民众们对爱到死去活来、遗憾等剧情喜欢到难以自拔的时候——
“你怎么又把自己写成了一个单纯的男人?你不应该演那个脚踏两条船的北舞渣男?”
钱江绷不住了。
越缺什么就越喜欢演什么是吧,《爱我还是他》里后期的渣男形象才是你的舒适区!
“滚蛋。”
周易抖着腿,笑骂了一句:“再说了,我也不是没演过渣男,这一次换个口味有什么问题,记得找个渣男像一点的人演个配角。”
“这个问题不大,香港那边的TVB有个叫黄棕泽的新人,私底下人就挺花的,本色出演了。”
本就是香港起家的钱江张口就给周易找了个配角:“这歌MV要火起来,我感觉盗版的《华纳爱情故事》系列又可以帮你换个女朋友死了。”
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