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第321章 凌墨萧要回来了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言情>> 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 >>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最新章节列表 >> 第321章 凌墨萧要回来了

第321章 凌墨萧要回来了


更新时间:2024年05月23日  作者:叶秀双林  分类: 言情 | 古代言情 | 种田经商 | 叶秀双林 | 福运医妃旺夫命 | 王爷越宠江山越稳 

麻城的时事情况如何,沈冬素根本无从得知。即便飞鸽传书,她得到的也是十日之前的消息。

离得太远,她除了尽可能地调动人力和资源协助莫修谨,剩下的就是相信莫修谨,然后等待消息。

就像凌墨萧远征一样,她除了做好准备的物资准备,凌墨萧带大军一走,她就什么忙也帮不上。

甚至他走这一年多,统共就收到两回信,一回是莫修谨带回来的,一回是姜宏带回来的。

她叮嘱李念鱼做好本职工作,自己也一样,除了幽州城扩建这件大事,再有就是,盯紧两个才学爬的小家伙。

特别是大宝,太好动了,一个不留神,不是撞到墙,哇的一声哭的震天响。

就是连爬带翻时磕到头,哭的跟割草机一样,还哄不好,非得他自己哭累不可。

小宝乖很多,但小丫头太懒了,就爱吃辅食,和躺在婴儿车里被人推着睡觉。

还必须是推着才肯睡,看到睡着了,婴儿车停下,立即就睁眼吭吭叽叽地表示不满。

冬素为了让她白天少睡,总把她和哥哥放一起爬着玩,但每次都是哥哥像一只快乐的修勾,边爬边笑。

妹妹像一只呆萌的布偶,眯着眼睛看哥哥疯,自己就是坐着不动。

沈冬素便拿玩具逗她爬着玩,奶娘很不解,王妃为什么非让孩子动起来

姑娘爱睡觉有什么不好吗?白天就让她睡,睡醒了吃,小孩子不都是这样。

沈冬素耐心解释,因为她准备再出一本孩子早教的书籍,关于孩子几个月该会什么,都要详细写上。

“孩子半岁后添加辅食,不再全母乳喂养,免疫能力较弱,很容易生病。而运动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让孩子身体更健康,减少生病的可能。”

“还有,多爬行会促进孩子骨骼发育,更有利于学走路。”

现在冬素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生病,龙凤胎到现在还没生过病,但婴幼儿期间高发的呼吸道感染,她时刻谨防着。

不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奶娘和婢女进出都要消毒,孩子用的东西全部都高温消毒。连她自己也极少外出,多是到花厅听官员汇报事宜。

在这个医药不发达的年代,养孩子真的要特别精心。医学院的医师多是军医,幸运的是白师父精通妇幼。

沈冬素给了白师父几个后世常见的,婴幼儿常用药方,让白师父研究成品药剂。

白师傅对医学院的成品药剂试验室,非常感兴趣。她所知的成品药种类非常少,没想到幽州竟然有这么多种!

她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儿童药上,再则就是,监督工部正在建的妇幼医院,这是给云谷医师们准备的。

今年幽州城除了扩城区,还要建几项较大的项目,其一就是妇幼医院,其二是沈冬素提出,庞先生参谋,李念鱼改进的一个项目。

沈冬素提议是在外城区建一个地标性的建筑,要在中心区,要高,像海湾处的灯塔。

要让百姓一到幽州,离得老远都能看到。

庞先生第一反应就是,建瞭望塔!幽州怎么说都是边城,城池得像军塞一样建,瞭望塔是必须要有的。

沈冬素觉得在城区建瞭望塔有点突兀,但庞先生说的也对,有什么办法能中和一下?

李念鱼一拍大腿,想到一物:“王妃之前让我造的钟表,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不如在城中心建一座巨大的钟楼。”

“即美观,又有瞭望塔的功能,还能计时。”

沈冬素大为兴奋,诚然这个地标有点抄袭的味道,但这个时代又没有欧州人来嘲笑她。

当即拍板,就建钟楼,按建佛塔一样的高度来,最少三十丈。

搞笑的是,她和庞先生到工匠学院看时钟的进展,然后发现所谓的进展就是,靠人力来转动齿轮,还得根据沙漏调整刻度。

庞先生忍笑夸奖,不错,最起码够大,放在塔顶,全城百姓都能看得清楚。

沈冬素无力捂额,这算哪门子的钟表?看来想造出真正的钟表,最少还要个百八十年。

她无力地问:“声音呢?到整点应该有声音的。”

李念鱼反应极快:“旁边挂个铜钟,到整点就敲钟。”

“那是不是还得请个和尚负责敲钟?”

“这到不用,咱们的人自己敲。”

沈冬素:……

你是被陈星耀传染了吗?反讽都听不出来!

总之,沈冬素要地标性建筑的目地是达到了,这座名为‘钟楼’,实则连钟都是人力转的,报时是铜钟撞的。

但够高、够气派,还兼具备庞先生要的瞭望塔的功效。

钟楼一带则建为市民广场,以广场为中心,是官方各机构,再分重工业区、轻工业区、居民区、商业区、军事区、流民区。

这个时候城中必须有军区,因为随时谨防着外敌来攻,或是内敌叛乱。

要是像后世一样,把军区建在远离市政的地方,敌人杀到家门口,士兵都赶不过来。

外城区的建设进度极快,先把几条主路修好,下水道挖好,一坊一口公用水井挖好。

沈冬素所想的自来水管道,还没法实现,不过李念鱼看过大受震慑。

决定成立一个小组专门研究这个自来水,希望下一次扩城时能成功实现。

对于扩城沈冬素除了偶尔和庞先生一起巡视一遍,能做的事情就是给银子,别的就不用她操心了。

她本来计划直接将幽州和基地中间一带,全扩城新城区,但算了一下,还是不行。

按这个距离,幽州城最少再扩五次,才能的基地彻底连接。

这个六月,她还要做的一件大事就是,主持夏收祭祀。

去年她有孕,请庞先生代为主持的。今年若她再不主持农祭,怕是要传出王妃重商轻农,重工轻农的传闻了。

她特地将祭祀的田地选择在军囤地,并且选择最繁琐的游农神祭祀。

就是抬着农神后稷的雕像,再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牌匾,从孤儿院挑一批年纪大点的孩子,打扮的花枝招展,捧着各种农作物,跟在农神像后面。

她则和农司官员,还有农科院的工作人员,大张旗鼓,像状元游街一样,一大早从城中游到城外,再到城郊。

沿途百姓皆是欢呼雀跃,一路游到军囤地,再跳摊舞祈祷,焚香祷告,祭祀神灵。

然后由凌王妃割下第一丛麦子,送到农神庙供着,正式宣布,夏收开始。

跳摊舞的还会有其他镇子或村子,请到镇上再跳一次,不过得花钱,跳一场最少也要几千枚大钱。

当百姓都愿意花这个钱,一家出几枚钱,就能请农神到本村来赐福,多好。

别说这是封建迷信,沈冬素太清楚了,在这个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信仰之力有多重要。

连皇家对祭祀都看的极重,尊佛信道的,凭什么要求老百姓不信神灵?

她要做的就是引导百姓的信仰,像信农神、城隍、菩萨这些,只要办个祭祀,全民热热闹闹地像过一次节的信仰,她是很支持的。

但像一些地方,有活人祭,像闽州每年海祭,又是用童男童女,又是献龙王新娘的。

还有一些祭山神,祭河神,也用活祭的。她是绝对制止!一经发现,就是死罪。

总之就是,不需要百姓花太多钱,不需要百姓贡俸,不会发展成邪教蛊惑民心的信仰,她默许存在。

朝廷规定的祭祀大礼,她尊重并执行。

但外来教派,但凡对百姓不利的,则是全力打死在萌芽状态。

夏收祭祀累的她休息了三天才回过神来,夏收又是抢收,一定要赶在暴雨之前将麦子收完。

不然雨一淋、风一吹,倒伏了,那一年的收成可就白费了。

这半个月许多工坊都停工,连去矿上的奴隶都参加抢收粮食。

因为入藉工分制,和开荒地三年免税制,百姓不要钱一样,到处开垦田地。

据庞先生统算,今年夏收粮要比去年翻几倍!

当然,也是因为农科院改良了麦种,让军囤地的收入大大提高的原因。

唉,说到改良麦种,沈冬素就是一声长叹。她没想到,好粮种研制出来,推广却那么难。

先在军囤地试种,让百姓看到收成,但除了才来幽州的流民,很多百姓还是不愿意播处官府的种子。

宁愿相信自己和干艾草一起,藏了一年的种子,也不相信官府宣传的高产种。

这也就算了,更可气的是,有一部份农民选择了相信,待收割的时候,确实高产。

那其他人就嫉妒死了,称官方的收税不合理,凭什么我一亩产一百斤,和他一亩产三百斤的收一样的税?

除了麦种,稻种、豆种一样会发生这种情况,每一季因为种子和收成问题,都要爆发矛盾。

更关键的是,农科院的良种还无法满足全幽州的需求,除了军囤地,剩下的按区域分批派发。

据说每次为了争良种名额,都有里长打架。

而点头哈腰,卑躬屈膝想买幽州良种的,还不能卖。那就是北境士族,他们要在自己的庄园播种。

沈冬素当然不会卖!这个时代粮食和士兵是挂钩的,粮食就是等于实力。

广粮囤不是说着玩的,她的良种把别的士族养肥了,不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那些士族用正常办法买不到,就想歪门邪道,派人偷、贿赂农科院的官吏、收买幽州的某个里长,从他手里买良种。

那一堆破事多的,把月见烦死了!

因为她负责保护农科院的良种,不得出幽州界。她教的那些女探子,以为自己要去打探啥军国大事。

结果每天跟一堆种子做斗争……

总之,以前在沈家做姑娘的时候,家里就那么几口人,每天事多的沈冬素晕头转向。

后来做王妃,管一个王府,同样事多如麻。

现在管一城,还是一座活力四射,无限扩张的城市,那事情就更多了。

沈冬素已经算是会放权的了,啥活都愿意放权给下面的官员,可她连生孩子的时候,外敌都在攻城。

这别的时候,怎么可能闲得下来?

她安慰自己,别人生完孩子还要做身材管理,她就不用!

有时候大宝实在太调皮,她跟官员聊事情的时,奶娘哄不住,一直听大宝在那叫唤。

她就让奶娘把孩子抱过来,放在她膝盖上,听她和官员呱啦说个不停。

大宝就昂着头,一会看着母亲的嘴不停地动,一会看向对面的大叔大爷的嘴不停地动,还真安静下来了。

沈冬素笑说,这孩子用音乐早教不行,读书早教也不安静,这听政事他到入迷了。

若真每天忙着基建和收割,那就是太平岁月,她也没啥好抱怨的。

但每三天雷打不动的,丹东那边送来最新情报。

甲四很着急,他觉得高丽几个王子打得太斯文,不肯下死手。这样打下去,啥时候才能把新罗和倭国拖进战场?

而陈黎却跟他的态度相反,觉得事情进展已经很快了,这才多长时间?已经有两个将领在我们的支持下,造反了。

沈冬素看两个军报,甲四总会一问,莫先生什么时候回来?他跟陈黎意见不合,又是想念莫先生的一天……

大哥努力给她省心,五天送一份军报。但每次,虽然前面问她好,问宝宝们好,再大段大段地写好消息,造船坊和海军训练的进度。

已经有一批闽州来的擅水战的义士加入,还有之前水师的大小将领,也有几个来到基地。

他们惊讶于基地的实力,震慑于幽州城的强大,还心喜于凌王妃给出的高薪报酬,非常愿意留下来。

不同是,闽州义民请求,等海军训练出来之后,让他们带一支军队回去保护闽州。

沈冬素当然答应了,就算到时候朝廷不同意,她也会悄悄派人过去。

因为这些闽州义士的目地跟她一样,灭倭!杀尽倭盗。

大哥还说了一个好消息,莫修谨之前建的窑坊,已经烧出比陶琉更通透的琉璃珠子。

陈落雪说能用来做首饰,再请陈黎卖到高丽去,赚高丽贵妇的钱。

然后无一例外,最后一段都是大哥又不好意思,但又不得不说的话,要钱。

她知道建海军是花钱如流水,培育一个士兵出来,都够给那个士兵塑一个等身银雕像了。

但有心理准备是心理准备,可现在真花起来,她也是真肉痛啊!

官员们怕扩城费银子,若是知道造战舰,建海军港、训练海军需要的花费,保管个个吓的呆住。

沈冬素已经把一批奴隶调到基地,负责建海军港的人力部份,省下一笔银子。

她决定今年跟姜家的分红,不要粮食了,幽州的囤粮暂时够,真不够的时候,再跟姜家买。

所有分红,全要真金白银,全部用于建设海军。

幸好跟北境各地士族合作的生意项目,也开始有稳定分红,不然她这个王妃,都要缩衣节食地省钱了。

六月底的时候,她再次接到莫修谨的急信,好消息是小虎找到了,并且小虎和他带走的那一支王府亲卫,立下大功。

救了被山匪劫持的官员,还平定了一场流民暴动。官员说要会向朝廷汇报功劳,小虎若参军,可得一个八品校尉的官职。

小虎选择了参军,但目前他要留在麻城,配合莫修谨赈灾,重建家园。

坏消息是,瘟疫扩散了,已经传了十几个县,而朝廷的赈灾钦差迟迟未至,民心浮动。

陈星耀说,麻城的灾情是太子负责。若此事处理不当,只怕太子这回真要被吴王拉下马了。

六月最后一天,北城门外的异族人,数十几人马护送着一个幽州兵,出现在北城门。

月见欢喜来报,那是王爷派回来送信的。

北疆王战死,几个王子逃得逃,死的死,王爷灭北疆青壮十万人,俘虏三万。

北征之战,我军大胜。

王爷已启程回幽州,最快一个月,王爷就回来了。

说实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沈冬素的心是浮着的,有点懵,总觉得月见的声音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的一样。

连表达喜悦的表情都不会了,呆愣愣地站在那里,直到小宝爬过来,她抱起孩子,笑着说一句:

“爹爹要回来了哦!”

才找回心跳的感觉,瞬间眼眶就热了。

凌墨萧,终于要回来了!

deng逼


上一章  |  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