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修的热情,李衍并不意外。
并非他们有多熟,算起来相处的时间不过数日。
这老道,纯粹就是那种痴人。
他父亲乃“金蟾老祖”王道宗,三丰真人亲传弟子,虽非掌教,但在武当可是德高望重。
可以说,王静修打小就没受过什么委屈,修行资质一般,但却是炼丹天才,是小时候被人宠着,长大了被人端着,一心痴迷炼丹术,人畜无害,自然也没人愿意招惹。
所以,这老道性子起来,就跟长不大的孩童一般。
就连门口守卫,都是一脸为难。
王静修不在乎,李衍却不会乱来,核对令牌后才进入山门。
过门后抬眼望去,李衍便心中暗赞。
这乾坤书院占地极为广阔,远非寻常学府可比。
进门绕过照壁,便是大气磅礴的广场,一尺见方的青砖铺就,中央是圆形高台,院子方棱四正,暗合天圆地方格局,两尊巨大的铜兽对面矗立,有点像阴阳鱼,也暗合乾坤二卦。
远处宫阙高低错落,飞檐斗拱隐约凝聚成“势”。
书院的布局绝非随意,环顾四周,李衍竟感觉神通有被压制迹象。
“前辈,这里是谁主持设计?”李衍忍不住询问。
王静修哈哈抚须道:“看出来了吧,此地可不简单,乃集众人之力修建,无论墨门还是那些风水大师,都出了力,此山原本算不上好地势,却硬生生被他们弄出了这般景象。”
沙里飞啧啧道:“那可是,不少花钱啊…”
“钱算什么?”
王静修瞥了一眼,“别说乾坤书院事关重大,单这合力修建的经验,便价值连城,你们可知,这书院还没结束,泉州那边就要新建港口,就用了书院法门,听闻建起之后,倭寇和红毛海盗,便再无力侵扰。”
原来如此…
李衍听罢,恍然大悟。
每次想到书院,蒸汽机总会浮上脑海,却忘了书院最初建造原因。
这是大宣朝首个专门的格物书院,百工技艺才是重点。
听老道意思,是在建筑和阵法上有了突破。
书院还没开放,便有此收获,不禁让李衍更加期盼。
“此为‘格物道’。”
王静修带着他们沿一条宽阔平整的青石主道前行,边走边介绍:“此道贯通书院,寓意书院根本,看这两旁花草,也并非寻常花木,乃百草堂葛朴生专培的‘百工草’,既能观赏,又能药用…”
李衍眼睛一亮,“是那位李药圣的亲传弟子?”
这葛朴生的名头,他也曾听过。
药圣仙去,李家传承未断,出了个道医宗师李法成。
但名头最大的,还是这亲传弟子葛朴生。
其为“太医院生药库大使”,在玄门之中也是声名显赫。
“嗯。”
王静修点头,眼中也满是佩服,“葛大使药学一道确实不凡。”
说话间,三人已穿过前院广场大殿。
但见道路延伸处,几片功能分明的区域显露轮廓。
远方可见烟尘升腾的工坊区,叮当作响的金属敲击声隐隐传来。
近处则是数座飞檐精巧、粉墙黛瓦的楼阁群落,窗明几净,看模样应是学子钻研修之地。
更有一片靠近溪流的散落屋舍,门前堆砌着各类山石、古木、不知名兽骨化石。
其中,甚至有完整的巨型恐龙化石,已被拼凑起来。
可惜毫无气韵,并非灵物。
“好家伙,这是山海经神兽吧…”
沙里飞看直了眼,扭头道:“衍小哥,这比咱们在青龙山找到的还大!”
李衍点了点头,眼中也满是兴趣,“前辈,还有人研究这个?”
“是钦天监正白辰山。”
王静修点头道:“他对这些很感兴趣,书院一项重任,便是重新勘测神州风物地貌,众多地师参与其中,你们供奉怕是与他们打交道最多。”
李衍眉头一皱,“供奉?”
他只知道,自己可以加入书院,却不知具体职位。
“你还不知道?”
王静修有些诧异,解释道:“书院除去教习,还聘请了不少供奉,皆是道行高深之人,除了你们‘十二元辰,’还有三支游仙队伍。”
“勘测神州风物地貌,少不了要去那些人烟罕迹的凶险之地,若是出动军队护送,劳民伤财,所以都是聘请供奉保护,当然书院也不会白使唤人,所得功绩,皆可用于领取库房灵宝,聘请书院匠人做事。”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李衍先是惊讶,随后脸上露出笑容。
他正想找东西修补大罗法身,书院库房灵宝便是目标,更不用说书院集合了神州诸多名匠,换做往日分散各地,且脾气各不相同,想请帮忙还要搭上人情。
旁边的沙里飞,却对另一件事感兴趣,“另外三支队伍都是谁?”
敢称游仙,必然都是玄门高手。
王静修回道:“‘海藏’、‘龙蚀’和‘云间客’。”
李衍听罢皱起了眉头,“怎么都没听过。”
他行走江湖,沿途收集了不少玄门情报,著名的游仙队伍也知道几个。
然而这几个名字,都实在陌生。
王静修摇头道:“这老道就不清楚了,没怎么细问。”
李衍若有所思,将这几个名字记下。
“先去‘百工楼’!”
王静修兴致勃勃,带着二人转向左侧一条青石小径。
小径蜿蜒,穿过一片翠意盎然的竹林,伴着脚下潺潺溪流,颇有几分世外之感。
溪流之上,一座完全由巨大原木榫卯搭接而成、没有任何铁钉痕迹的廊桥凌空而过。
而在那桥上,竟有精巧的木质齿轮和机关,借水流驱动,又弄了兽皮传送带,将一些半成品的木器构件或石雕碎料,向着里面运送过去。
注意到他的目光,王静修笑道:“小机关罢了,陶师傅的手笔。”
“陶师傅又是哪位高人?”
“陶逢春,墨门宗师,工部营缮所提举,建造对面神机营的‘糯米灰浆’,便是其创造。”
“哦,却是晚辈孤陋寡闻了。”
李衍听罢,脸色立刻变得肃穆。
陶逢春的名字,他虽然没听过,但神机营灰色外墙,怎么看都有点像水泥…
行不多时,一座气势恢宏的三层楼阁出现在眼前。
硕大木门上方悬挂着匾额,上写《百工楼》三字。
整栋楼以深色硬木和青石为主体,结构刚劲有力,每一层都设有巨大的排窗。
此刻排窗洞开,隐约可见内部人影穿梭,敲凿、锯木、绘图之声隐隐传来。
楼门敞开,李衍还没靠近,便闻到一股混合着上好木材清香、松节油气味以及矿物粉末的复杂气味。
走入大门,中央是一个巨大的中庭展示区,悬挂着精妙绝伦的各种建筑模型——从缩小的宫殿楼阁,到结构复杂的防御塔楼,再到能模拟开合的水利闸门装置,无一不精,皆可活动演示。
四周则被分割成许多独立却敞开的“工间”。
有的墨汁淋漓,绘满密密麻麻线条的图纸铺陈满地…
有的木屑飞扬,老匠人带着徒弟正细细打磨着雕花构件…
有的区域则陈设着各种奇特的青铜器、骨质工具甚至散发着微弱罡炁、用途不明的古老物件…
此刻,楼内中心位置,站着一位精神矍铄、身着简朴匠作服的老者。
在他身前,有一个巨大的、由无数细小木块精准嵌套构成的“拱桥”模型。
老头正面色不悦,训斥着两名年轻匠人,“告诉你们多少回了!”
“榫卯!榫卯之妙在于天成,在于精密!”
“这几处‘走马销’差了一分,受力就偏斜三寸!若用在关键之处,便是房倒屋塌,重来!”
老头吹胡子瞪眼,满脸的执拗。
看到王静修等人进来,他也只是微微皱眉,点头算是打了招呼。
王静修并未上前打扰,低声道:“陶师傅营造法式,堪称国之柱石。”
说罢,引着李衍走向较安静的侧翼一隅。
其他地方,也有不少高明匠人,制作之物也都是名扬神州的物件。
徽州的“犀皮漆”被小心涂抹在机关木偶关节处,说其“七晒九荫法”,可使漆面耐受地脉湿气…
江浙的“东阳竹丝编织”技艺,被用来制作镶嵌符箓的材料…
滇州的“斑锡浮雕”,明显是在制作铜制齿轮…
诸多技艺,看得李衍和沙里飞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不愧是百工楼!”
出门后,李衍也忍不住连连称赞。
他没想到,书院弄这么大阵仗,将来神州各种技术,怕是会迎来爆发期。
离开百工楼,三人又走向工坊区。
这里和神机营有些像,但却小了许多,隐约传来叮当金属敲击与火药味。
“这地方,暂时不好进…”
王静修摇了摇头,便要带着他们继续往里走。
“成了!成了!”
但就在这时,一个穿着沾满硝痕油污的短褂、脸上抹着几道黑的中年汉子,风风火火地冲了出来,差点和王静修撞个满怀。
他双手紧护着一个小瓷坛,里面是半坛状若冰晶的雪白粉末,也顾不上理会王静修,直接冲向远处走来的一名黑脸老头,浓浓的赣州腔调里,透着狂喜:“赵师傅!成了!”
“瞧这‘霜花’,看这成色!比以往法子提纯至少高四成!”
被称作赵师傅的黑脸壮硕,眼中顿时精芒暴射:“好!随我去试试!”
说罢,急匆匆往里走,目光扫过李衍一行,也只是喊了声“王道长”,算是打了招呼。
看着二人风风火火冲进工坊,王静修摇头道:“之前出来的,叫‘周白硝’,赣州宜春世袭火药匠户,听说正研究改良新式火药,那黑脸老头叫‘赵火工’,听闻以前是登州水师炮匠,后来学了佛郎机火枪锻造之术,至于他们在干什么,你们应该能猜到。”
旁边的沙里飞闻言,眼睛都绿了。
他正愁着如何制作法器火枪,想不到书院竟藏了如此人物。
李衍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稍安勿躁,随后便跟着王静修继续前行。
老道明显在这里已经混熟,带着他们去了“百草居”,拜访了名医葛朴生,又结识了赣州杨筠松传人吴定盘,以及曾经金帐狼国回回司天台后裔赵灵台,漕运总督府幕僚,潘季驯门生…
李衍这下也是彻底服了。
王静修说书院藏龙卧虎,何止如此。
匆匆走过一圈,已耗费了不少时间,李衍连忙问道:“道长,我等此行前来,要找严九龄,还有一位赵驴子兄弟也来了书院,可知人在何处?”
“李兄,李兄!”
话未说完,李衍便扭头观望。
但见一红袍官员带着几人匆匆前来,正是严九龄。
“李兄来了怎么也不打招呼。”
他微微喘气,额头冒汗,先是与王静修见礼,随后才开口道:“书院开院在即,诸事繁忙,方才我等正在商议要事,典吏不敢打扰,出门后才告知李兄来了。”
“无妨。”
李衍微笑道:“道长带我们见识了一番,书院果然名不虚传啊。”
说着,询问道:“赵驴子兄弟怎么…”
“人没事,待会儿就知道了。”
严九龄没回答,而是看向王静修,恭敬拱手道:“王道长,李兄弟就交给在下了,多谢。”
“走吧走吧。”
王静修抚须笑道:“李小友,既然都入了书院,有时间便来找老道聊聊,这书院什么都好,就是一个个比老道还癫,闷的慌。”
李衍连忙拱手,“肯定要经常叨扰前辈。”
他知道王静修的心思,总想着让他去哀牢山找灵药。
但那地方可不比前世,龙妍儿跟他们说过,其中神秘莫测,天然形成的凶地环环相套,连蛊教曾经一位教主,进入里面寻找灵蛊,也不知所踪,再没出来。
他们如今事多,自然没时间跑进里面找麻烦。
离开百草堂,严九龄便带着他们往书院后方侧院而去。
一边走,一边低声道:“赵驴子已被书院聘任,眼下正被白监正邀请帮忙。”
“白监正,他们在忙什么?”李衍好奇询问。
“我说不清,去了你便知道。”
严九龄一脸的神秘,但走了几步后,还是忍不住开口道:“李兄,可曾记得我的猜测?”
李衍微愣,“当然记得。”
严九龄所言,是他曾经研究得出的结论:这天地有过两场大变。
一个是大禹治水,一个是商周封神之战。
大禹治水后,天人两隔,神州再无“帝”!
封神之战后,人族礼仪祭祀,逐渐开始改变。
严九龄点了点头,得意中带着丝怅然,“我的猜测,被证实了。”
说话间,已带他们来到了侧院。
但见院子里,密密麻麻摆放了很多石块还有玉石礼器,以及碑文。
钦天监监正白辰山、赵驴子,还有不少人都在里面忙碌。
严九龄这才解释道:“按照李兄弟找到的徐福《求仙篇》,朝廷秘密派人挖掘,这些都是我们在‘岱宗’泰山深处找到的东西。”
“大禹治水前,人间天界曾真的有通道,名字就叫建木!”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dmin@shuquta,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