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走偏锋的大明第八百二十七章 话分两面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言情>> 剑走偏锋的大明 >>剑走偏锋的大明最新章节列表 >> 第八百二十七章 话分两面

第八百二十七章 话分两面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9日  作者:郁雨竹  分类: 言情 | 历史 | 两宋元明 | 郁雨竹 | 剑走偏锋的大明 
有张留贞发话,潘筠的假很快批下来,直到他们要出发前的两刻钟,张留贞才带了俩人过来找她。

当时才放学,潘筠正在食堂打包馒头,这是她路上的伙食。

九个时辰,她得吃三顿!

给他们打饭的老道士默默看了她好一会儿,这才在她的碗里多放了两个馒头。

妙和紧跟在她身后,上前一步,伸出一个巴掌道:“好饿,好饿,我要五个馒头。”

老道长笑起来,一脸和蔼可亲的给她五个。

妙真和陶岩柏也比平时多要了两个。

老道长:……

学宫的羊毛不是这么薅的,但还是给他们了。

潘筠吃完饭,把师侄们薅来的馒头一卷,塞进空间里,一出食堂就看到站在对面树下的张留贞,他身后站着两个几乎没有存在感的人,一身道袍,看上去三十许,蓄着胡子,一人拿着拂尘,一人拿着长剑。

直到张留贞向潘筠介绍俩人,俩人好似才活过来一般,和潘筠掐诀行礼。

潘筠虽好奇他们的身份,不过没问。

张留贞肯定和四师姐三师兄有事,谁知道他们背地里计划什么事?

该她知道的时候,他们自会让她知道的。

潘筠带上俩人出发,别说,有伴还是挺好的,哪怕不熟悉。

但大家都是学宫的道士,不会跟普通人似的咋咋呼呼,潘筠每次停下打坐恢复元力,他们还能帮着护法,三人一路顺畅的到达倭国。

不过,这俩人太沉默了,潘筠虽没有探听的心思,但凭着她的交际能力,相处一路,也应该能了解对方一点的,但一路行来,除了知道他们的道号和大概的年纪,其余一概不知。

潘筠都郁闷了。

虽然她也没主动泄露自己的信息,但她太有名了,根本也用不着自己泄露。

于对方来说,对她是知彼知己,于她,她则是对对方一无所知。

所以一飞到大森乡,潘筠立刻把人放下了。

俩人也干脆,一跳下三宝鼎就朝潘筠抱拳道谢,转身就运起轻功,几个飞纵就消失在了林子中。

潘筠看他们离去的方向,喃喃:“看样子对倭国了解不少,他们这到底是来干嘛的?”

潘筠晃了晃脑袋,把探究的欲望压下去,转身去看银矿。

大森乡的银矿开得如火如荼,不仅矿工增加了不少,炼银的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论偷采,不论是匡平,还是宋大林,他们都是专业的。

不过,他们此时也不能称为偷采,毕竟,这一片山,益田家先送给她两座,后来杨善又代表大明直接买下这一片。

所以这一片山名义上归属大明。

只不过,银山的事能瞒则瞒着,瞒不住的时候再想公开的事。

可以扮猪吃老虎的时候,就不要过于嚣张,这是历史给国人的教训。

潘筠的到来,不管是匡平那边的朝廷军,还是民间队伍,都高兴不已。

潘筠就和他们打了一个招呼,见王璁不在,就问王小井:“他人呢?”

王小井:“他押着货物去京都了,那边有钱人多,东西更好卖。”

潘筠点点头:“有说什么时候回来吗?”

王小井摇头:“没说,但我估摸七八月都会回来。”

宋大林走了过来,和潘筠有话要谈,匡平也找来了,包括其他山头开采的矿头也过来要求见她。

这让潘筠有种错觉:“怎么都找我?”

宋大林道:“来求道长做主吧。”

潘筠挑眉:“做什么主?”

宋大林压低声音道:“年初,朝廷增派了人手,我们打探到,他们想把我们都赶出去,这里只留官矿,不得私采。”

潘筠:……这么大一片矿,朝廷得采多少年才能采得完?

心是这样想,嘴上却不能这么说,潘筠露出笑容,安抚道:“银山本就进献给了朝廷,加上朝廷后来又花了大价钱和倭国将山买了下来,算过了明路,山既属于朝廷,自然是听朝廷的。”

宋大林一听,眉眼中戾气横生,显然很不服气。

潘筠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行了,不是多大的事,去让人杀猪宰羊,我们今晚吃顿好的。”

然后转头对王小井道:“把匡大人请过来。”

宋大林眉眼一动,若有所思,戾气就压下去,应一声后退下。

匡平也是来提这事的:“这是朝廷的意思……”

他顿了顿,或许也知道不太厚道,连忙道:“这些矿工若不愿意回国,可以留下,潘道长放心,现在各区的矿工工钱是一样的,我们矿区也给得及时,不会拖欠。”

潘筠:“匡大人,您既然是其中的行家,这大半年下来应该也知道这矿有多大,朝廷莫非是想对倭国出兵,将藩国变为直属吗?”

“这当然不可能,为一座银矿还不至于。”

“那您就应该知道,这矿是开不完的,等倭国知道这座宝藏的存在,我们能开十年、二十年,难道还能采上百年不成?”

匡平讪笑道:“潘道长,这是朝廷的命令,本官也是奉命行事,我还是那句话,矿工们若愿意留下,工钱不变,我们会按时发放,您这边的炼银设备,朝廷这边愿意花钱买下来。”

潘筠明白他们的意思,一开始容许民间势力开采,是因为朝廷军刚过来,对此不熟,需要互相帮助。

而且当时海禁未开,海关政策未定,朝廷带出来的人手有限。

当时,民间势力在他们眼里是国中百姓,反正前途未卜,在倭国面前,这都是自己人,所以随便开采。

但现在海禁已开,海关政策已定,上次她在京城,潘洪忙着加班,就是因为在跟倭国的来使在谈海关政策。

不仅鸿胪寺,户部和礼部都有参与。

朝廷显然可以源源不断的朝大森乡输送劳力,甚至可以不动声色的在这边驻军。

这个时候,民间这些势力开出来的矿自然是收回来才是收益最大化。

他们大可以把潘筠挤开,直接让宋大林和王小井带矿工们给他们打工,付一份工钱,拿到的却是潘筠等矿主现在拿到的利益。

王璁顾虑的没错,开矿这事的确做不长久,幸亏他把重心放在海贸上。

不过,他估计也没想到,朝廷会这么快卸磨杀驴吧?

念头闪过,潘筠冲匡平笑了笑道:“匡大人,贫道是个忠君爱国的良民,若这是朝廷的意思,在下自然听从,商量个时间,我将我的人手全都撤出银山。”

匡平眉眼直跳,连忙道:“不如问问他们是否愿意留下开采……”

“他们不会愿意,我也不会把人留下的,”潘筠打断他的话:“为免有偷矿之嫌,我带来的人,我都会带走。”

匡平张了张嘴巴,直觉不好。

潘筠要是把她的人都撤走,他们还能瞒得住益田家吗?

而且,就靠朝廷的这点人手,银山的安全也是问题。

匡平心中直骂娘,他就说太快了,起码得再等几年,等朝廷的势力在这块地方组建起来再提,贾聪非催着他现在来办。

果然,阉人就是目光短浅,难以共谋。

匡平虽然被排挤到这里来,但并不是傻子,感觉到潘筠有些生气了,那她的反击当不止于此,略一思索就探问道:“那其余的矿井……”

潘筠笑吟吟的反问:“那与我何干呢?”

匡平心都凉了,她在这一片最有威望,她要是不开口,朝廷军很难将那些私矿收回来。

匡平垂下眼眸,几乎是乞求道:“潘道长,您当初能将银山进献给陛下,可见大义,如今银山正是要紧的时候,若耽于内斗,岂不白费了您当初的一番苦心?”

他低声道:“我们这都是忠君之举。”

潘筠幽幽地道:“国君,国在君前,匡大人应该知道,王小井是我同乡,他们之前出事,便是因为私矿转公矿,说句心里话,我并不赞成私采,甚至是厌恶私矿。这是窃取国财。”

匡平连连称“是”,大喜道:“我亦如此以为,那……”

“可是,王小井他们会造反,却是朝廷接手矿山之后,对于他们起事一事,我也说句心里话,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匡平张大了嘴巴。

潘筠冷哼一声道:“匡大人怎知,朝廷军全部接手银山之后,不会重蹈宋大林、邓茂七复辙呢?”

匡平想到正在矿区里吆五喝六的太监贾聪,默默地不吭声。

即便没有太监贾聪,也会有大人方聪,权贵赵聪,甚至宗亲朱聪。

潘筠低声道:“我从前常常不服气,觉得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怎会有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样的话出来?

可现在我明白了,银山若想顺利开采,缺了我可以,但朝廷军和民间势力,缺一不可。”

潘筠幽幽道:“国在君前,民在国前,不管来倭多少人,只要他们还有家人在大明,开采出来的白银不管是运往哪里,最后的资源都是回归大明,这就是利民利国。

利民利国者必定利君,而利君却未必利国利民。”

匡平当然懂,他心绪起伏,老半天才艰涩的道:“但朝廷的命令……”

潘筠没好气的道:“隔着一片大海,每年都会有台风,三五个月才联系上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嗯,您也可以受,但人手有限,您就是赶不走私矿主,您能怎么办?朝廷再换个人来?”

匡平眼睛一亮,朝廷要是真换人来,他倒求之不得了。

虽然现在担着肥差,但他自己不是贪赃枉法之人,干不来那事,就是干了,人在倭国,家小全在大明,他又窝在深山老林里炼银,没处送,没处花,有什么用?

匡平眼珠子一转,更不想潘筠带着人走了,当即起身道:“潘道长,您今天就当我没来过。”

潘筠冲他挥手。

等匡平离开,宋大林从一棵树后转出来,一脸不可置信:“这就完了?”

潘筠瞥了他一眼道:“你还想怎样?”

“不是,他不争取争取吗?”宋大林道:“你没来之前,朝廷军那架势,大有强制收了我们矿井和炼银坊的意思,我们差点打起来。”

“有匡平和那几个锦衣卫在,这架打不起来,”潘筠想了想,哼了一声:“王振不知道打哪儿派了一个蠢货过来。内侍的政治业务能力还是不行,论政治眼光,还得看文武大臣们。”

宋大林有听没有懂。

潘筠也不指望他懂,挥手道:“现在这银山上开采的私矿井,加起来比朝廷军开的还多,势力也比他们大,匡平要是聪明,就不会现在动手,我估摸,再开一两年问题不大。”

宋大林:“那两年之后呢?”

“两年之后王璁在海贸上也站稳脚跟了,你们到时候跟他跑船,你们不是已经抽了二十多人跟他跑船了吗?”潘筠道:“你在这儿也机灵点儿,别总跟官兵硬碰硬,平时多留意,一旦朝廷增派的人手超过所有私矿工,你们就利落收拾包袱走人。”

宋大林张大了嘴巴:“就,就这么走?”

潘筠横了他一眼:“天涯何处无财路,何必单恋一山矿?”

潘筠指点他道:“这山本来就送给皇帝了,我们现在在偷皇帝的钱,懂不?”

宋大林心理一下平衡了,他咽了咽口水:“他们都说潘道长你是个好人。”

潘筠点头:“他们说的没错,我是好人。”

宋大林:“……您还说您是忠君的良民。”

潘筠:“有什么问题?”

“可您刚才说我们在偷皇帝的钱。”

“嘘——”潘筠低声道:“这事心里知道就行,不要说出口。”

宋大林:“若一定有人要说出口呢?”

“我们分明是在帮助陛下和朝廷守护银山,毕竟是异国他乡,最大的敌人在外面,”潘筠义正言辞:“此时当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我们背井离乡来此守护银矿,怎能叫偷呢?只不过是取点报酬,毕竟我们是人,也是要吃喝拉撒的。”

宋大林恍然大悟,表示学到了。

潘筠笑吟吟的,欣慰的拍了拍他:“好好学,以后都用得上,大丈夫当能屈能伸,能进能退,不管进退都要果断。”

宋大林若有所思,表示明白了。(本章完)


上一章  |  剑走偏锋的大明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