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第七百九十六章 亡羊补牢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历史>> 隋朝的棋局 >>隋朝的棋局最新章节列表 >> 第七百九十六章 亡羊补牢

第七百九十六章 亡羊补牢


更新时间:2025年06月30日  作者:高月  分类: 历史 | 两晋隋唐 | 高月 | 隋朝的棋局 


随着魏汝南、木阿图、史蜀胡悉等等要犯以及十几名突厥奸细被公开处死后,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开始得到整治.

首先是继续严格执行技术等级和保密制度,这一块原本做得不错,只是随着统一加快,大量各政权的工匠人数剧增,管理工作一时没有跟上,才出现了魏汝南那样的漏洞。

现在开始亡羊补牢,所有外来工匠都要重新进行培训,尤其是那些和魏汝南一样在火器局做事的弓弩匠或者其他工种,都要进行严格审查。

工匠这一块问题不大,本来制度就严格,待遇也优厚,只要管理及时跟上,基本上就没有问题了。

倒是胡人经商这一块,经政事堂讨论决定,实行分类管理以及备案制度,像粟特商人、西域商人、日本、新罗商人以及南洋商人,都允许进入中原经商,不过有严格的行业限制,比如农作物源头,技术现场、军事装备等等,严禁外国人接触。

离去时要加强口岸盘查,尤其是进入河西走廊前的盘查,严禁带走农作物种子、蚕种、军事装备等等禁止出口的物品。

另一种是草原商人或者吐蕃商人不再允许进入内地,只允许在边境指定之地进行贸易,这又恢复了汉朝以来的传统,推行边贸。

第三是扩大内卫的管辖范围,以前内卫不管外国人的经商贸易,现在针对外国人的违禁品管理也纳入了内卫管辖权限内,另外边境走私,也由内卫进行严管。

这样,内卫也会出现在边境市场以及出境口岸,严格管辖违禁品流出。

任何胆敢走私违禁品的外国商人,视情节轻重进行严惩,轻则重打五十棍、没收财物后驱逐出境,永不得入境,重则公开处斩,以儆效尤。

但最重要一条,《大隋王朝安全制度》开始起草,从律法进行规范,各地官府就有法可依,不用等内卫,各地官府发现苗头,就立刻进行堵漏处理。

随着一系列的制度出台,技术和禁品管控也为之一新,各种漏洞都被堵死,洛阳、长安、太原等地也见不到草原商人的影子了,大隋划出十四个口岸进行边贸。

时间进入三月,科举日也一天天临近,目前集聚洛阳的各地考生接近十万人,当然,这和今年的科举改革有关系,原本参加科举无望的大量算、农、工、医专科生也有机会进京参考,最后成为技术官员。

大隋王朝的官员体系除了武官和文官之外,又多了一类技术官,简称术官,术官下面又有技吏和匠工,也就是工程师和工匠。

这就是顶层设计了,注重科学技术,尤其是航海技术,必然会带来王朝的大发展。

文科和技术在发展的同时,随着天下统一,社会安定,遍地武馆的局面也渐渐消亡,取而代之各种学文和学技术的私塾和官学。

当然,武学也没有完全废除,是被各县官办的武校、还有各郡的士官学校、最后还有朝廷的军事学院等等取代了。

三月初五,天不亮,各个客栈的士子都纷纷起床,开始洗漱吃早饭。

褚遂良起床了,他的两个好友韦厉、王冠和今天不用参加科举,他们只是童生,没有考上秀才,便没有参加科举的资格,不过他们可以参加三天后的专科考试。

至少有一两万人和他们的情况一样,沉溺于专业,就考不上秀才了,所以今年科举改革后,他们也有机会了。

洗漱完毕,褚遂良吃完早饭便下楼了,客栈前停满了牛车,参加科举的人数太多,科举统一在城外的大营内举行。

一辆辆挂着红灯笼的牛车出发了,灯笼上写着科举二字,一路畅通无阻。

东城外,一座巨大的军营已经矗立在洛水北岸,军营分为十座大门,延绵十里,对应着十大天干,每座大门又有十二考营,对应十二地支,所以一共有六十座考场。

因为战乱刚结束,读书人占总人数还是太少,所以没有具体分进士科和明经科,目前只有进士一科,要到天下稳定几十年后,读书人越来越多,进士科考试才会细分下去。

褚遂良的考号是丁亥考场第八帐二十四位,这时,牛车停下,车夫大喊:“丁字门到了,有没有下车的,赶紧了!”

“有!有!有!”

褚遂良连忙举手,跳下了牛车,他一眼看见了巨大的灯笼,一个‘丁’字格外醒目。

进门只允许携带考券,也就是准考证,其他物品一律不准携带,但也不需要搜身,这让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这和明清科举不一样,明清科举是在一个个考号里,携带进去了就可以作弊,而现在科举是在一座大帐内,每座大帐有三十名考生一起考试,监考官站在大帐门口,盯着每一个考生,携带的作弊物品根本就没有机会拿出来。

就算躲过了监考官,旁边考生还可以揭发你获得加分,一旦作弊被抓,就没有机会再进行科举了。

所以进门虽然宽松,但后面的监管和处罚都很严厉,大家心知肚明,也没有人敢冒这个风险。

褚遂良找到了自己的考位,在桌案前坐下,他是二十四位,偏后面,桌案上有个篮子,篮子里有笔墨纸砚和水杯蜡烛等物品,还有浆糊和糊名纸,和地方科举考试完全一样,大家都很熟悉。

这时,进来一名士兵提着水壶给他们杯子加水,这不是上茶,而是给他们研墨用的。

考试还没有开始,所有人都在研墨,很快,钟声敲响了,“咚!咚!咚!”十座大门缓缓关闭,考官开始发答题纸,士子们开始写考号、姓名、籍贯,还有考卷号,考卷号写在右上角,不用糊名。

每个人进考场时都拿到一个考卷号,因为考试考两天,会有两份考卷,考卷号就是方便考官把两份考卷合二为一。

每个考生都经历过地方上科举考试,都很熟练。

随着第二次钟声敲响,考试开始了,考官给每个考生发放考题,第一天是考基础,主要是考贴经,给你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中间要你补上,一共二十题,题目很简单,都是必须掌握的常识题,但量大,没有思考的时间,必须一气呵成。

每个考生都提笔疾书,考场上一片写字的沙沙声。


上一章  |  隋朝的棋局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