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第411章 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都市>>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最新章节列表 >> 第411章 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

第411章 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作者:中秋月明  分类: 都市 | 商战职场 | 中秋月明 | 主公 | 你要支棱起来呀 
对金卓群怎么会不是天上地下呢。

只要一天这剧没公开播出,他最多只能拿着给人显摆炫耀。

别人只要问一句为啥没见播,他就得蔫儿。

然后只要播出,这会儿就只能在砖儿台。

而且砖儿台这会儿也只有一个频道,没几个电视剧播出时段,十二点还要谢谢观看,雪花点关机没节目。

还不如西山厂现在自个儿的录像台呢。

让卫东在江州经开区的新厂不至于也这么搞。

能公开放放录像带,还是免费给大家看就不错了。

今天全都挤在联播新闻之后,照例看见喜利来休闲服饰的广告。

但换成了新版的艾佳依,穿着有动物彩印图案的T恤,更有熊猫头像喷砂洗白效果的牛仔裤,挎着包包用都市时尚丽人的风姿,走在平京著名的天坛、鼓楼、皇城根的胡同口……

短发的舞蹈演员那种无可挑剔的苗条身材,就是能凸显出模特走秀的风采。

古老的城市沧桑,对比出的现代摩登。

必然让人印象深刻。

第一次见这支广告的新厂观众还是轰然鼓掌了,使劲催促那些还在吃东西,打篮球的同伴过来看看。

更悄悄讨论今天让总都没打篮球,守在电视机前呢,是等着看这条广告?

董雪晴也纳闷儿,把姐夫堵在身侧隔离开:“回家不也能看吗,刚换了大电视,姐姐还在家呢。”

让卫东小声解释:“要等着看电视剧的反应啊,拍这个剧就是为了给大家感受的,就看看现场效果,九点前回去。”

沈翠月和秦羽烨才不着急呢。

聚在另一边吃零食:“这个你不尝点?瞧瞧她顾着那样儿,男人怎么可能捂得住,得让爷们儿自由自在的才过得带劲。”

“算了,我要节食,又多了两斤,天啊,江州的吃食比HK诱惑多了……你这个思路对男人确实很有吸引力,没谁能争过你啊,我觉得男女关系上还是要管管的。”

江湖妹很大度:“你的我绝对不抢,但你得让我照料陪伴这辈子吧,我还是很看好你哟。”

秦羽烨叹气:“你这红颜知己的路子是要灵魂相伴,我都得考虑下是不是还要耗下去了……”

沈翠月赶紧推销:“这怎么能叫耗呢,你看看你现在的事业多么顺风顺水,你才多少岁,我在你这个年龄差点死了去……”

她都知道用对比法来换取情绪共鸣。

天气预报之后,徐徐拉开片头的电视剧就更会了。

直接开局即巅峰。

这年头很普通的幻灯式片头。

但内容很新颖:“谨以此片,献给那些在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哒哒哒的打字机敲击声,配合着字幕出现在黑底儿上。

逼格直接拉满。

七点半过后到八点,只要没有特别的专题报道,这一年多都固定上电视剧。

《霍元甲》、《陈真》三部曲之后,几部国产电视剧相比就差了不少,刚刚落幕的《射雕英雄传》更让人觉得荡气回肠。

本来这会儿谁家里能买得起一台黑白电视,都算得上是富裕家庭。

往往一个村庄、一条街道才能有一两户拥有电视机,放个电视都是几十人一起观看。

所以能在这会儿播放的电视剧,几乎都成为了这一代人最美好的记忆。

现在光看这个片头,都知道是革命片,立刻激动兴奋起来。

因为还处在《南征北战》、《平原游击队》的那种胜利模式剧时代。

结果画面一开场就是风景极为秀丽、缥缈的云雾之都。

秦羽烨和沈翠月马上停嘴得意:“好像我们那个山顶餐厅?”

江州市中心是个两江交汇出“人”字形的半岛嘛。

所以地形就是个山脊戳到交汇处。

那个军统寓所的山脊,算是在市中心里的最高点。

能够眺望江面看到的景致就是这样。

大江大河的波澜壮阔,对岸群山起伏连绵黛色。

所以水汽充沛,云雾弥漫,才得了这个雾都的称号。

让卫东知道金卓群尝到胶片拍摄的甜头,故意用了电影胶片机来拍摄这些关键镜头,最后跟电视磁带摄像机拍的画面混合到一起。

就起到了后世P图,后期调色的作用。

没想到效果这么好。

眼前这台哪怕是背投电视,都显得青翠欲滴,灵气四溢。

可下个镜头立刻就是汪志文一身残破血迹的衬衫长裤,戴着沉重镣铐艰难步行出镜。

只是他脸上没有一丝半毫的坚毅斗争模样,完全迥异于这个时代宣扬的英雄形象,轻松得就像是在郊游。

笑着的双眸里透出珍惜又眷恋的深情,贪婪的呼吸仿佛能嗅见花香,探手在迷雾中还想能抓住点乳白的流淌水汽。

本就削瘦单薄的身材,这时候更显轻飘。

可他连上个台阶,都不得不艰难的弯腰用双手去拖拽起沉重的镣铐,才能挪步。

只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设计。

就体现出看似轻松的表情背后,已经摇摇欲坠的身体极限,生锈的粗重铁链螺栓间,血肉模糊的脚踝、手腕依稀可见白骨!

可他还是笑,用尽力气才能走上最后一步台阶。

放下沉重的镣铐,转头环顾四周,居然洒脱的说:“谢谢,能让我长眠在家乡故土的这片山水中,此生无憾,来吧,送我去见我的战友们……”

这之前的革命烈士形象,都是慷慨激昂的高呼革命口号。

这里没有。

只有轻松洒脱的傲然。

哪怕破烂的衬衫上斑驳血迹,透着已经是严刑拷打后的遍体鳞伤,破碎的眼镜只有半边完整。

可鼻青脸肿都掩盖不住他那种冲破天灵盖的傲然。

所以说演员水平决定了角色的感染力呢。

十九岁的汪志文长得着急,天然的深沉味儿。

但又演出了这位二十九岁烈士身上难以磨灭的少年气。

偌大个几千平米的工厂美食广场,居然如冰封万里,从这台角落的背投电视开始迅速把安静蔓延开去。

所有人都放下手里东西,伸长脖子,挪动脚步,尽量靠近些看着屏幕上的那个身影。

画外音的行刑者肯定觉得不爽了,因为没了那种居高临下掌控对方生命的优越感:“你不怕死吗?”

烈士笑笑:“我怕的是这片土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我怕的是这个国家民族危亡,外敌入侵,我怕的是老百姓苟且偷生、蒙昧无知,如果死了我能换来一点点触动,那都不枉此生!”

汪志文的台词天赋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嗓音非常松弛,哪怕聊的是自己生死,却看不到半点哀求饶命,反而是对只在乎生命的苟且不屑。

发音和节奏虽然缓慢,但非常沉稳有力,咬字精准,可以在平静中蕴含怒其不争的厚重感情。

这种声音特质和表现力,使得观众仅凭声音就能感受到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甚至进入画面情境。

知道这个从未听说过的烈士,一定是必死了。

这还不把情绪紧紧抓住?

画外音都咬牙切齿:“你不过是知道难逃一死,故作轻松!”

烈士艰难的拖动脚镣才把腿摆顺点,看起来似乎已经断了,可他的笑声一点都不见悲壮。

只有欢畅:“李国祥,你为什么慌着审我,杀我,不就是怕我年轻,怕我们前赴后继的不畏死,也要把军阀消除干净吗,我现在选择死,我永远年轻,你活着,可心里只有恐惧……”

这段语气更加富有节奏感。

层次分明的轻重缓急,就算不懂表演技巧的观众听了都会觉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语速、语调和语气的控制,不但让烈士的情绪更加立体和生动。

这种大无畏的境界,更随着电视画面传递给了四面八方,观众更容易沉浸其中。

那双平时看着懒洋洋的气泡眼,这会儿更如有神光般傲然轻视的瞥着这里。

真就是一双会说话的眼神,都能打动人心。

画外音的刽子手果然如同被戳破了心事的暴跳如雷:“你看什么看,你要死了!戳掉他的眼睛!”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破防了。

掌握别人生死的人,反而破防了。

八十年代没那么多播不能播的限制,甚至这十来年是国内影视圈最敢拍的时段。

啥画面都有。

背着枪的军阀士兵上前挥舞尖刀剜目的时候,所有观众都不忍看了!

画面当然是技巧性的错位下,满脸鲜血的烈士已经摇摇欲坠了,可依旧屹立在那嘲讽拉满:“力气不够吗,戳深些也许就能戳破我的脑子,看看能不能动摇我的信仰,没吃饱饭吗,这些军阀没给你们足够的粮饷吗,那你们该举起枪去反抗他们的压迫啊……”

无数人都在课本上读过无数次烈士们慷慨就义。

银幕荧屏上也塑造过无数英烈的形象。

但都没有这样写实。

没有这样富有感染力。

每个人似乎都能感同身受的那种身体痛苦已经过了极致,精神上的期望,早就超越了肉体的折磨。

恐惧的军阀只能割舌,可含糊不清的声音都带着成圣一般的坦然:“我的头可以断,志不可夺,来吧,我看你们能怎么抹去我的理想……”

再砍掉双手,砍掉双足……

直到无可奈何的连开三枪,才在一片咒骂中徒劳的结束了行刑。

到这时候可能才有人察觉到悲怆缓慢的慢板交响乐在铺垫背景序曲,慢慢拉开的故事,才用倒叙的方式,讲述这位二十九岁的英烈故事。

观者无不动容落泪。

哪怕还有冷眼旁观或者讥讽嘲笑的嘴脸,起码在这时候都说不出口。

怕是要被电视观众当成那个什么李国祥来暴打。

可直到第一集结束,所有人都看着演职员表开始滑过时,那首《如愿》才一头一尾的对比。

彻底引燃所有观众心头的情绪。


上一章  |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