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真的是那两千四百多家零配件厂商里面涌现出了成绩。
一年前让卫东从平京钢院、工业学院为主的大学生里,凑出来几十人,分别留在平京汽车制造合资公司,送到桑塔纳产线,带回江安汽车去进修。
后面又陆续从平京、沪海、鄂昌等地的高校吸纳人手参与进去。
属于东升贸易旗下掏钱付工资,他们去各地汽车相关厂家企业做技改做调研。
可以说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支队伍,凭着可以横跨全国最主要的三家合资车厂起步的优势,就能进入其他大量国营、民营机械厂了解参与。
大学生们立刻看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企业模式,从不同角度理解目前汽车产业的问题。
这是之前没有人可以做到的调研。
民间人士根本不可能畅行这三家在国内最“先进”的合资汽车厂做深入调研,官方人士就不用说了,光是哪个部门来做都能扯皮好久。
因为展开工作前,让卫东就强调过,国产化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在脑子里。
不相信国外有那么先进,看到了又不认同这种先进,或者彻底跪了不相信能追上这种先进。
只有实际参与到一线,才会明白车厂生产线主观上就不想用国产件。
工人装螺丝用进口件丝滑,都不愿用国产的带毛刺,管理销售更不愿国产件来提升故障率。
不管改进到不到位,他们从内心就抵制用国产件增加自己工作的压力风险。
打工人只关心自己的工作方不方便,会不会出问题。
国产件这种麻烦谁都不想碰。
尤其是有些厂进口零部件零关税,而且可获得补贴,国产化反而增加各种成本,更不愿用国产件了。
各种推三阻四,这部分人才是最前线最大的阻力。
恰恰是之前让卫东他们花了近两年时间攻关那个平京自动化卫生巾流水线。
正好又有近一年时间消化花旗引进的真空电子显像管技术、亚克力技术、橡胶技术、钛合金折弯等新技术。
理解了不少东西。
让卫东能给出个比较坚定的方向,不是做不到,是有没有用正确的方式去做到。
现代工业的确不是人海战术堆上去用手工方式就能搞定的事儿。
一条卫生巾流水线,可能用一个个零件比着照抄的模式,最多进口点电脑板也能造出来用,因为这玩意儿是拿去高效制造产品,部分环节凑点人工无所谓。
一台汽车,用榔头敲,用锉刀改勉强造出来,可千百台不可能这么干。
别人用CNC加工,这里只能手工修模的差距暂时追不上,就先追能追上的。
让卫东不是拿了辆切诺基运回江州拆,拆散了所有零部件挨个儿做测量么。
哪怕在这个环节,当我们拿着游标卡尺的时候,人家是三坐标测量机。
但这帮大学生做了个最简单的事儿,筛选出所有最可能国产的零部件到处去找加工厂。
最难的变速箱、发动机总成,尤其是电控单元这些先放到一边;
涉及到钢板冲压,冲压模具的外观覆盖件没法做;
各种座椅总能做吧?
线束总能做吧?
大的小的支架总能做吧?
由此展开对车内所有非应力零部件的生产尝试。
就是不太承力,不太重要但又必不可少的那些零件去尝试,
大学生团队还在年初春节前后,就跟让卫东总结出来,目前国产化率最大的问题在材料和精密制造。
前者涉及到整个工业体系,好比卫生巾无纺布材料,到现在都还没法从石化产品里面提炼出来,还只能沿用纺织品替代,只能等待工业配套完成。
后者反而可以搞点尝试,也如同没法像全自动流水线那样自动除菌、包装卫生巾,但可以人力来替代。
汽车结构件是骨架,覆盖件是皮肤,线束、油管之类是血脉,大脑和五脏六腑就不用说了。
这里面反而肉多点少点问题不是很大。
横向连接件、纵向承力件、立柱结构件,隔断件,各种卡扣件、电瓶支架、油箱支架这些总能生产。
无法在高性能流水线上生产,分包到无数小零配件厂,用各种手段来拼凑完成。
先外包生产,养活了这部分零配件厂商,再来倒逼他们提升改进技术。
所以大学生们拿着团队提供的工资,分成好多个小组进入到江浙和江州为主的大量零部件生产厂商去做改良。
从去年九月让卫东参与切诺基,汽车组已经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扩充到两百多人分驻三百多家大小企业。
因为这种机械加工小厂有个特点,往往扎堆在某个区域,是以前某家大厂、主要产品、地方支柱产业的加工配套。
所以三五个人的小组,就能忙碌穿梭在当地一堆企业车间里。
这部分才是零部件厂商参展的主力,从让卫东开始打,这些大学生小组就到处游说自己熟悉的零部件厂商参展,甚至有些已经承包、担纲起小厂车间自己干!
质量绝对在目前国内现有设备条件下能做到的最好!
总之从展览中心的几处台阶登上二楼,就能看见一大片的汽车加工零部件生产厂商。
居然是按照汽车生产部位来划分。
覆盖件几乎没有,因为外观冲压钢板的技术设备真的做不到,引进成本也较高。
但其他就多得很,分得很细碎罗列。
很多厂商几乎是震惊居然有同行在做这个,还能做到这个地步。
这些进驻了东升贸易工作人员的厂家,普遍都能拿出高于同行质量的产品。
因为这一年他们是敦促着厂家,是朝能考上清北在努力!
现在就像是高考交卷,成批量的朝着厂商提供样品寻求加工合同。
柯林斯他们本来固守在自己展台,也挡不住212的技术人员去零部件区域寻求对比,更挡不住那些积极的汽车组成员,带着自己跟厂家开发的零部件出来到处推销!
事实证明,让卫东这个“普通消费者”的视野远不如他做国产化率推广人的工作搞得好。
他还是太狭隘了。
车辆禁令开放才两三年时间,年产几千辆轿车的市场有巨大的车辆需求。
就像还谈不上多卫生,多舒适的卫生巾,这个阶段也能年销上亿包。
是因为之前没得用!
现在有用就好,全国人民都渴望用上车,哪怕是农用车、皮卡车……
他举高原这个例子也是错的,高原地广人稀,路况比内地还要差很多,所以坏了之后叫天天不灵,只能自己修。
所以对车辆车况耐操需要放到第一位。
内地其实没那么恼火,让卫东他们开着东风大卡车去全国走,理论上几十公里就能找到个县市镇补胎修理。
当全国到处都是巴铁师傅那种神奇修车套路,所有人都接受车都是边开边修的现状时。
能开就不错了。
加上这帮东升汽车技术员最大的优势可能是认定展会是老大开的,我们就有特权可以到处推销。
他们骨子里还是把自己当销售员。
不要脸的带着各种零部件到一楼去推销洽谈。
自认为精品有实力的去找合资厂谈,能不能让我们提供点配件。
大部分则先攻各类国产厂家。
考清北有问题,我们先考个大学甚至考个专科行不行?
可能让卫东最后一次展前工作会的作用就体现在这里,给了所有国产自有品牌车厂巨大的心理压力。
别以为现在能卖几百几千辆年销售,看似产值过亿就多了不起。
只要不提升质量,不改进技术,等合资车吃透了进口技术,就会反过来抢走客户。
所以他们真是连夜在开会探讨怎么办,没人可以吐露心声的厂长们彻夜难眠,第二天再看到各种各样的“优质”零部件上门。
都有种豁然开朗的救命稻草感。
其实所有自有品牌车厂,都是高国产化零部件甚至全国产化,只是质量太差了才被轻易淘汰。
这次展会其实是给他们提供了接触大量较为优质零部件的机会,起码是可选的机会。
以前这些地方上的厂家几乎没得选!
连平汽212的零部件都几乎没得选,更别说那些省市车厂。
每个零件质量提升一点点,价格再下去一点点,是不是车辆的性价比就提升了。
外观做得不好那个没办法,但这会儿真的不讲究外观,是个车就赢一半,能皮实耐用基本赢全部!
真的,让卫东最大的功劳是集齐了目前一哄而上全国几乎所有的两百多家车辆品牌,又尽量攒齐了两千多家大部分都还代表目前国内最好水平的零配件生产厂商。
促成了这两部分见面!
这些国产车厂商里面其实是有点钱的。
汽车的特点就是这样,只要你敲出来能卖,几万块的东西哪怕赚几千,也是其他商品罕见的“高”利润。
几百辆就有几十万的利润或者几百万销售额。
手里比较容易形成资金流。
才第一天,这些厂商就开始频频签署零部件采购合同!
这年头的厂长几乎都是技术出身,推销员们带过来的样品一看就知道质量成色,更对采购价格了然于胸。
迅速签单采购,几万、几十万的零配件合同协议,接二连三的出现在电脑区、复印区。
好多厂长后知后觉的发现,反应过来时,第一天零配件签署合同已经超过七百多单,总金额一亿三千多万!
几乎全都是国产品牌签署,212和沪海牌都跟着签了几单试试。
谁都没想到,突破口居然是在这个地方。
就让卫东误打误撞的“恐吓”了下国产车厂,告诉他们多半要输给合资厂,趁早投降去造零部件。
然后铺垫了一年的汽车国产化率小组就像高考补习班似的,推动了一堆零部件厂商为合资厂生产零部件,结果实际上还是有点差距。
不甘心的这帮技术兼推销员就转头朝着国产车厂卖。
都能造车卖车了,其实这两年多半还不会亏损,因为市场太稀缺了,四个车轱辘就能卖。
所以叫这些车厂放弃也没那么容易,起码都想再搏一下。
就造成这个局面!
要知道整个第一天才卖出去三百多辆车,其中合资厂只卖了两百多辆。
总额也不过四千多万。
这偏门接大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