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鸟飞
更新时间:2025051822:20:19
似乎老天都在帮着赵俣他们开启大航海时代。
就在赵俣和五女定下先想办法制造出宝船开启大航海时代之际,辽国派使臣前来东京汴梁城求购粮食了。
而且,辽国这次要的还不是两百万石,而是最少五百万石。
用辽使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五百万石粮食,辽国今年肯定会出现大饥荒,届时,百姓将饱受饥馑之苦,哀鸿遍野,人间惨状将不忍直视,求赵俣看在两国已经议和,准备和平共处的份上,多卖些粮食给辽国。
辽使夸张了吗?
应该是没有。
燕云十六州水网密布、沼泽遍野,而且有适合农耕的大同盆地和华北平原沃土,再加上温暖湿润的环境,十分利于农业生产。
因此,辽国在得到燕云十六州和掠夺了大量汉民之后,获得了广阔的农耕土地、大量的农耕人口以及先进的农耕技术,这使得辽国的农业经济迅速发展,这片区域也逐渐成为辽国的农业经济中心和主要的赋税来源地。
可赵俣这一战,在燕地拿下了一片不小的区域,又将彻底夺取大同盆地。
再者,赵俣去年御驾亲征时,抢了燕地的不少粮食。
在这种情况下,辽国有巨大的粮食缺口,很正常。
面对辽国的请求,以章惇、蔡京为首的一批大臣认为,这是削弱辽国的大好机会,应该拒绝卖粮食给辽国,而且封锁与辽国的所有贸易通道,包括走私通道,用经济和粮食制裁进一步削弱辽国,为收复燕地剩下那五州和平滦营三州做铺垫。
而以韩忠彦、苏轼为首的一批大臣则认为,宋辽两国既然已经签了和约,这和约中又有赵宋王朝为辽国提供粮食的条款,关键,赵宋王朝这两年粮食大丰收完全拿得出来这五百万石粮食,自然应该履行和约,彰显大国风范,以诚信立国,这也能让辽国心生敬畏,减少边患,促进两国长久和平。
还有一些大臣,主要是以曾布为首的中间派大臣认为,目前赵宋王朝还没有收到辽国答应的云地九州,不能率先违约,给辽国不遵守和约的机会。
而以许将、李清臣、张商英为首的一些大臣主张,赵宋王朝现在刚刚打了两场大战,虽然缴获不少,但也损失了不少元气,当务之急是休养生息,消化刚得到的地区,而不是再起战端,继续透支赵宋王朝的国力。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些大臣提醒赵俣,要是辽人真饥饿到了一定程度,肯定会无视辽国朝廷的命令,聚集成盗,前来赵宋王朝打草谷,到那时,说不准又会引起两国的摩擦,促成两国交战。
赵俣综合考虑过后,主要是考虑到这是发展海运促进海船发展的天赐良机,遂决定,跟辽国要钱,创建海运司,建造大型海船,尽快向辽国运五百万石粮食。
也就是说,赵俣准备让辽国给自己出一些发展海船的钱。
同时,根据边臣的请求,赵俣同意向同样受到战火影响的河北和云地九州各运一百万石粮食。
这两批粮食,也得用海运送,不然费用就太高了。
而有了这样的借口,赵俣正好下旨,在明州、温州和福州各建一座超大型的造船厂,制造两千料的大海船(也就是现在已经能造出的神舟),研发五千料的宝船。
为此,赵俣特意提拔了晁敏的亲叔叔晁说之主持这三座造船厂的建设,并在第一期就给他拨付了三百万贯的启动资金。
——晁说之是文学家,也是诗人,他在文学和经学方面都有较高造诣,同时也具备一定的造船相关知识和能力。历史上,赵佶曾允诺派使节团出访高丽,复诏明州造两艘更大的神舟,便是由晁说之主抓神舟的设计和监制工作。
其实,赵宋王朝受战火影响最大的地区不是河北和云地,而是宁夏、甘肃、青海地区(赵俣给西夏划分的新区域和新起的名)。
去年这一整年,宋夏交战非常激烈,以至于西夏的人大多都被李乾顺君臣给拉上战场了,春种和秋收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去年吕恵卿奇袭西夏时,不少西夏守将又将城中的粮草给烧了。
最重要的是,赵宋王朝还想移二三百万汉民去宁夏、甘肃、青海。
这都需要往这片区域运送大量的粮食。
好在,这两年赵宋王朝一直在大丰收,有不少储备粮,而且,因为这片区域被收复了,可以走黄河漕运去这些区域。
再一个,因为赵宋王朝已经收复了陇右,赵宋王朝还可以走陇右河西走廊陆路,也就是从关中出发,经秦州、兰州,沿河西走廊北上至西夏核心区域。
如此,水陆并进,怎么都应该能挺过今年。
总之,赵宋王朝今年的粮食压力其实也不小。
所以,这才刚开年,赵俣君臣就得精打细算,免得赵宋王朝的百姓自己也不好过。
但话又说回来,这些粮食,赵宋王朝也不是白给的,不论是辽国,还是宁夏、甘肃、青海地区,包括云地和河北,都得拿牛羊、特产来换,这世间哪有白吃的午餐?
与此同时,朝廷给商人提供政策支持和交通支持,让他们前往这些新收复的地区贸易,使得这些新收复区域的经济活力得以迅速恢复……
赵俣率军凯旋时,宋辽两国签署了燕京和约,但那时,除了宋军自己攻占的易、涿二州以外,辽国实际上只交割了一座金坡关给赵宋王朝,相反,赵宋王朝还将自己打下的宛平、析津等地还给了辽国。
这等于说,那时,在割地方面,赵宋王朝实际上并没有占到辽国的便宜。
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开始。
假设,辽国答应割地,却不按照和约办理,相反,还有大臣和军队据城抵抗到底,那赵宋王朝还得出兵去收取这些应得的胜利果实。
这也是,赵俣愿意答应卖给辽国五百万石粮食的原因之一。
赵俣这就差直接跟耶律延禧说:“我赵俣没有违约,你耶律延禧要是敢违约的话,就别怪我再出兵打你。”
收复云地的条件全都创造好了,剩下的事赵俣就全都交给苏辙、郭成等前线大臣了。
苏辙知道,兹事体大,不敢怠慢,所以,不等赵俣离开,他就去与辽国方面交涉。
结果不出意外的出意外了。
宋军刚撤,以耶律和鲁斡为首的不少人就上书表示反对将山后九州给赵宋王朝,他们认为,云地是辽国的产粮重地,一旦给了赵宋王朝,赵宋王朝都不用再打辽国,只用粮食就能掐住辽国的脖子。
当然,耶律和鲁斡等人也知道,目前赵宋王朝势大,辽国的情况不太好,如果直接违约,肯定会遭到宋军的攻打,所以,他们提议,最多只割让武、朔二州给赵宋王朝,剩下的区域先拖着,静观其变,最后要是真拖不过去,也要再从云地狠狠薅一回羊毛。
耶律延禧觉得耶律和鲁斡等人说得很有道理,他是答应将山后九州给赵宋王朝,但他并没有答应将山后九州的人口和财物也给赵宋王朝,在将山后九州交割给赵宋王朝之前,他完全可以先将山后九州的人口迁走、财物搜刮干净,只给赵宋王朝一片空地。
有了耶律延禧的意思,耶律淳代表辽国表示:“既两朝通好,盟誓已定,我大辽自当恪守盟约,绝无背约之举。然盟约之中,仅许西京之地予贵朝,未言子民亦随之归属。是以,西京人户,我朝皆当徙往他处。”
苏辙不悦道:“既然贵朝答应给我朝西京州城地土,岂有不给与我朝人户之理?若只空得田地,没有人户,我朝要了又有何用?”
耶律淳说:“我朝经营西京三二百年,西京才有今日人口、富饶,今答应将西京地土给贵朝,我朝只要人户,这有何不可?”
苏辙不动声色地说:“两朝既通盟好,情同一家。曩者许以疆土,诚义昭然,然独遗编户而不予,终非全策。若并土地生民悉归敝邑,是成全美之德,亦显敦睦之诚,岂不美哉?”
耶律淳说:“我朝已割地相予,睦邻之谊至矣。今复索编户,此乃何理?自古疆土为立国之本,较民为重,地既交割,诚意已显。岂料欲壑难填,贵朝得陇望蜀,如此贪求无度,岂可为善邻乎?”
苏辙和耶律淳去见耶律延禧,说明情况。
耶律延禧说:“西京幅员广袤,朕既承诺割地,仁至义尽。然贵朝犹不知足,复求编户。你汉家常责我胡人贪利,今观贵朝之所求,贪欲何异?且西京乃我朝重地,本不当予,朕念及两朝盟好,方践前约,此心昭昭。若贵朝执意并取人口,惟愿贵朝皇帝增币相酬,如此方显两朝交谊,各尽诚意。”
苏辙听了,悠悠地说:“贵朝今日之祸,皆因先祖勒索岁币而起,犹不悔改,我朝皇帝陛下刚回京,便故态复萌,恁地时,外臣这便回京,请我朝皇帝陛下再来跟贵朝商议山后九州人口财产问题。”
说到这里,苏辙语气一变,不无威胁地说:“只是,我朝皇帝陛下再来,必不止山后九州,恁地时,唯望诸位不要为今日刁难而追悔莫及。”
听了苏辙的威胁,害怕赵俣真打回来的耶律延禧,赶紧解释:“苏宣抚使言重了,朕只是提议一个解决问题之法,并无索要岁币之意。”
耶律淳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自家皇帝被苏辙为难,所以他帮腔道:“西京百姓生来便在我朝治理之下,已与我朝骨肉相连,不愿与我朝分割,实乃人之常情,苏宣抚使又何苦强人所难?再者,若西京之地民众心向我大辽,也不利于贵朝治理西京,可是此理?”
耶律淳说得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如果赵宋王朝收复云地,其地民众反复叛乱,那对于赵宋王朝而言,无疑将是一场持久的消耗战,不仅无法享受到新得疆土带来的利益,反而可能陷入无尽的纷扰之中。
苏辙深知此理,他眉头紧锁,缓缓开口说道:“贵朝需要多久迁走云地之民?”
耶律淳说:“西京之地广袤,人口众多,迁移之事非一朝一夕可成……”
苏辙打断耶律淳:“莫若你我两朝先将交割山后九州一事暂罢,两军阵前厮杀一番。待你军败时,连燕地五州、平滦营三州并管关隘一并给我朝;若我军败时,我朝一州一县皆不要,如何?”
萧奉先赶紧将话给拉回来,说道:“我朝将在一年内,陆续将山后九州交割给贵朝,且我朝可先将武、朔二州交割给贵朝,如何?”
苏辙用不容置疑地语气说:“一年定然不可,我可回去向我朝皇帝陛下请示,看可否容你朝半年时间,可有一点,这半年,山后九州耕地不可荒芜,不然你我两朝皆会出现饥荒,不利两朝民众休养生息。”
辽国方面肯定不愿意帮赵宋王朝种粮食,云地的民众也不可能愿意干这种没有收获的事。
双方又谈了半天,还是没有结果。
苏辙于是回去向赵俣禀报。
赵俣跟一众大臣商量过决定,允许云地想跟辽国走的民众在一年内离开,不愿意走的民众,辽国不允许强迫他们离开,不分番汉。
种的粮食,不用等成熟,赵宋王朝什么时候接手,什么时候按照市价跟种的人购买,童叟无欺,至于辽朝方面怎么跟种的人收税,赵宋王朝方面一概不管。
经过沟通,辽国方面同意了赵宋王朝折衷的办法,双方正式开始交割武、朔二州。
与此同时,在赵俣的指示下,边臣开始向云地的民众散发消息,将两朝谈好的条件通报给云地的民众。
关键,赵俣老实不客气地命令北辅军、东辅军、西辅军进入云地驻扎,给辽国方面来个先礼后兵。
接到赵俣的命令,孙路、种朴率领北辅军屯驻在奉圣州(新州)之东,张询、王赡屯兵于应州之南,范纯粹、高永年屯兵在洪州之西,三军恰好构成一个品字形,与府州军和河东军看死云地,让辽国不管愿不愿意,都必须交出云地九州。
见此,辽国方面不是没人提出,也派军队进入云地,保护辽国的利益。
但最后还是以萧奉先为首的主和派说动了耶律延禧,让耶律延禧意识到,不能再因为这点蝇头小利招惹赵俣了,不然,赵俣要是真杀回来,就麻烦大了。
于是,辽国对赵宋王朝强硬的做法,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见辽国朝廷是这个态度,有那聪明人,像朔州节度使韩正、应州节度使苏京和蔚州土豪陈翊等人,皆秘密派人来奉圣州联系宣抚司,表示愿意纳土回归赵宋王朝。
苏辙大喜,遂招降之,三州于是争相叛辽,归降赵宋王朝。
对于这些主动纳土归降的人,赵俣全都没有亏待,有升有赏,对于那些愿意迁到内地定居的人,更是不吝升赏,做足了千金买马骨的架势。
见此,有越来越多云地的人看清形势,蠢蠢欲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