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病了!
这对于当前的大唐而言,绝对可以算的上是一件天大的事。
他如今虽然仍是那般很少干涉朝政。
但别忘了,他仍旧是大唐的皇帝。
而且太子李弘如今年纪还小。
稍微出现任何意外,对于一个王朝而言都算是重大的打击!
顾靖当然也明白这一点,不得不选择放下一切,立刻朝着洛阳赶了回去。
洛阳。
无形的阴霾弥漫在整个朝堂上空,李治这突然的病情就仿佛是给大唐的发展按下了暂停键。
也好在大唐当前的政治体系确实仍在巅峰。
包括御史台如今也仍是稳定。
这宝成了大堂的下限,并未让大唐出现什么混乱。
让顾易比较诧异的是武则天竟然没有选择趁着这期间的空档出手,甚至还拒绝了那些武氏的子弟。
她是真的有些忌惮顾靖。
哪怕是面对这种机会,她也根本不敢做些什么,生怕彻底惹恼了顾靖,再掀起其他的混乱了。
顾靖如今手中握着李世民圣旨的事可并不是什么秘密。
这就是一把天赐的圣剑,无时无刻都悬挂在所有人的头上。
她这种人,又岂能看不明白这一点?
八月。
顾靖终究赶回了洛阳,得以面见李治。
洛阳宫。
顾靖缓缓踏入殿内,一股浓烈的药味扑面而来,他的神色不由得微微一变。
“陛下……”
他轻声唤着,走近龙榻。
榻上的李治瞬间睁开了眼睛,猛地循声扭过头来。那双通红的眼睛在捕捉到顾靖身影的刹那,骤然亮起:“是太傅吗?”
“是太傅回来了吗?”
他似乎视线模糊,紧接着脸上便浮起痛苦之色。
“陛下,是臣回来了。”顾靖疾步上前,也顾不得什么礼数了,一把紧紧握住了李治伸出的手。
“太傅!”李治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立刻用力回握住顾靖的手,喟然长叹,“太傅归来,朕心……安矣。”
他是真的有些害怕,害怕这段空档期间整个大唐出现什么乱子。
与所有人想的都不同。
李治是一个对于权力十分敏感之人。
也唯有顾靖这种背负着数百年家族之名再加上李世民托付天下之人,才能让他真正的安心下来。
“陛下何止如此?”顾靖看着李治,整个人的表情极为复杂。
他万万想不到李治才如此年纪,身体就已经到了这个地步,甚至就连朝政都处理不了了。
这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对于整个大唐的发展而言,这都算是极大的变数。
容不得他马虎。
李治同样也是深深的叹了口气,但却终是未曾多说,就这样攥着顾靖的手交代道:“太傅,这天下拜托了!”
他要让顾靖来处理朝政了。
这与原本历史已经发生了完全不同。
在原本历史之中,武则天便是趁着这个机会开始大规模发展自己的势力,到最后甚至是直接架空了李治。
但如今,她没有这个机会了!
顾靖不仅仅是李唐皇族的保护伞,同样也是限制其他人沾染核心权力最大的顾忌!
闻言,顾靖没有丝毫迟疑,肃然颔首:“陛下安心休养,有臣在——”
他声音沉凝,字字千钧:
“大唐,乱不了。”
话音落下的刹那,李治紧握的手终于松开了。他默默躺回龙榻,合上了眼。
顾靖也不再言语。
他朝着榻上君王郑重一拱手,旋即转身,大步向殿外走去。
局势突变。
顾靖的归来就仿佛是让整个大唐朝堂再次有了主心骨一般,因为李治暴病所造成的影响几乎瞬间便被他压了下去。
这还是顾靖第一次直接参与朝政,去主导整个大唐的发展路线。
顾靖当然不会进行大规模的变动。
大唐当前的根基便已经足够了,凭着这段时期的空挡期便能看出来。
他真正需要做的只是稳住朝堂的人心罢了。
压制住一些人的野心,同样也可以借此来控制整个朝堂的平衡。
并未出乎顾易的预料。
当一件事发展的愈发顺利之后那从中所延伸出的制度便会随着时间而一点点的完善。
就在永辉十年五月,随着又一批商队相继返回。
那些来自海外的商贾同样也是抵达了九州。
就在番禺之地聚集了起来。
顾靖的内政能力虽然不算是顶级,但他的眼光却也是丝毫不差,在群臣的议论之后,他迅速便敲定了此事。
在整个番禺之地建立蕃坊。
并制定出了一套详细针对外商们的制度,允许他们在番禺之地做生意。
在此其中,进行关税制度。
包括市舶司在这其中同样有着大用。
这一系列的制度对于当前的大唐海上计划都算是一件极大的进步。
能够赶来九州之地的商人可不是什么小商人,他们所携带的资本可不是什么小数字,这能够给大唐带来极高的收入。
当然,其中自是有着限制。
无论是禁止与大唐百姓通婚也好,亦或是禁止他们传教,包括让他们完全遵守大唐的律法,必须要兑换大唐的货币等等一切都是限制。
顾靖对于这些外商的监管远远超过了原本的历史。
这只是顾易在干涉其中,用通灵玉来干涉顾靖的一些想法。
他想要发展海上贸易,除了是想继续扩大顾氏的影响之外,是想要让九州率先看到世界,看到这其中所隐藏着的利益。
而不是害了整个九州。
顾易记得很清楚,在原本历史之中。
尤其是在唐末时期这,些人给大唐带来了极大的麻烦,无论是从经济上也好亦或是异教习俗包括买官勾结海盗等等。
虽然这一切如今看起来都变了。
大唐的海上贸易发展远超原本历史,而且国力同样也是十分强大,但既有好处那便就一定会有坏处。
他这样做就是在防范这些。
大唐如今看起来确实很强,但后世如何谁人能够知晓?
没有长存的王朝,大唐也不可能保证永远的强盛。
顾易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以免将来闹出太大的变动。
时间匆匆而逝。
或许是因为顾靖回京的速度太快,大唐的发展丝毫没有受到半点的影响,并且随着外商的引入。
整个番禺也再次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发展。
尤其是港口。
发展速度甚至都已经超出了顾易的判断,并且影响也不仅仅是这些。
当所有人都认识到海上贸易所能带来的利益之后。
那哪怕朝廷不再去发展,民间也会自然而然的继续去沿着朝廷已经走出的方向继续发展。
明州、东莱等临近大海之地,已经有商贾开始自发的组织起了修建港口之事。
无论是从各个方面来看,整个大唐都再次呈现出了一股欣欣向荣之势。
这一系列从昔年炎汉之时被顾烨制定。
再到从贞观之初就确定方向的旅程,终在时光流转间,绽出灼灼繁花,结下累累硕果。
这种变化甚至都让顾易心中生出了一股难以言明的滋味。
就是这一代代人的努力。
才终是让这苦足足跨越了如此时间的计划得以施展,他又怎么可能不感慨呢?
虽然以现代的目光来看,这一切都不值得一提。
但只要将目光放在长久的发展之上。
这一切能够为九州所带来的影响,是难以想象的,能够发展才成如今这般,其实便已经极为的难得了!
对于这些港口,朝廷自是不会放弃监管。
顾易当初在操控顾烨之时其实便已经想到了海上茂业大规模发展之后可能带来的弊端,并且留下了不少资料。
顾靖自是对这一切深以为然。
他一直都在对着一切进行着监管,就是通过御史台来控制着一切,保证着整个大唐的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吐蕃内部再次生出了动乱。
顾靖的震慑计划虽然没有完全实行成功,但吐蕃内部的矛盾与分裂在他送去了顾氏旌旗之后,终是彻底被点燃了。
这也是必然的。
吐蕃本就是部落制联盟,各个联盟之间的关系本就十分复杂。
在面对大唐面对顾氏这种庞然大物之时。
各部落之间的想法自然是也有着不同。
再加上对外扩张的压力始终都盘旋在整个吐蕃之上,就在这意见分歧之间,来自内部的矛盾便率先爆发了。
历史之中所发生的大败完全没有发生,这甚至都超出了顾易的判断。
但随之而来的同样还有着担忧。
原本历史之中的多次大战完全避开了,包括武则天至今仍是没有半点上位的契机,甚至顾易都觉着她已经完全没有机会上位了。
包括各项制度的发展速度。
这一切如今都已经有了这么大的改变,那顾氏到底是要承担多大的压力?
虽然这一切如今尚且未曾表现出来。
但顾易能够感觉的出来,这种压力可能丝毫不会弱于昔年顾琛那时所带来的影响,这是他必须要关注的。
时间飞逝。
在这一桩桩大事的推动下,大唐国力亦如旭日东升,日益强盛。
这,正是华夏民族的非凡之处。
一旦边疆靖绥,百业勃兴,这片土地深植的禀赋便会粲然绽放。
农业仍旧是其核心所在,但在农业之外,华夏民族的创造力同样也是极为惊人,并且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虽然海上茂业之势仍是在初步阶段未曾完全打开。
但这对于九州各方面的刺激却也已经足够了!
来自各国之人总是会带来不同的东西,虽然他们的国家从各个方面来看如今都要逊色于大唐,但总是会有全新的东西。
这些东西都会被整个九州迅速吸收,并加以改进创造出更为不凡的东西来。
这一切都在提升着大唐的实力。
最为骇人的还是人口。
虽然才短短数年时间,但整个大唐的人口便已经提升到了近四千万。
这绝对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数字。
与原本历史相比,甚至都已经翻倍了。
当然,这不仅仅是顾靖这一代人的功劳,顾氏的出现本就已经让整个九州免去了很多的灾难。
这正是一代代人传承的结果。
对于这一切的变化,群臣自然也是无比的高兴。
整个大唐朝堂内的风气甚至都已经受到了影响,虽然比不过贞观时期的那种谏言之风,但在整体之上还是向上为主。
这就是大环境不同所带来的影响。
没有任何读书人不愿意名垂青史,当盛世已经完全铺开,并且还有着监管之时,群臣们自然而然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来。
这是一定的。
通过原本历史之中的很多例子便能看的出来,很多在历史上有着极大骂名的奸臣,在真正走进朝廷核心之前,其中很多人都有着贤名。
只是在走入朝堂之后,被整体的大环境所影响而发生了改变而已。
而当这种盛世的气息愈发明显之时。
另一件事便会自然而然的被人提出来。
——泰山封禅!
其实早在贞观一朝便已经有不少的大臣提出过此事,只不过是因为李世民的志向太过于高远,认为一切都还没有达到顶点。
所以他不愿意去进行泰山封禅。
但现在则完全不同了,贞观朝所定下的各种大事已经逐步展开。
群臣们根本就想不到接下来还会有什么事能够影响大唐。
而这泰山封禅,自然而然便会被提出来!.
永徽九年秋,上不豫,诏太傅顾靖总摄朝政。
次年,海舶云集番禺,蕃商辐辏,珍宝山积。
靖承先志,立宏纲:明华夷之序,掌海舶之利,固国家之本。
其策风行,明、莱、泉诸州商民竞效,自筑港津,千帆竞发。
万里海疆,顿成黄金商道,岁入之丰,旷古未有。
殊方异物、海外奇技,随波汇入,百工为之精进。
值此海通大盛,吐蕃内衅自起,诸部相攻,西塞久宁,此亦靖运筹帷幄,承累世之智所成。
靖秉政期间,大唐臻于极盛:
农桑遍野,粟腐贯朽;
工肆精器,海舶珍奇;
生齿殷繁,口逾四千万;
府库充韧,甲兵耀日;
四夷君长,冠盖相望,请隶称藩。
论曰:永徽海陆之隆,冠绝古今,靖总揽枢机,开物成务,纳寰宇之利而守华夏之基。
溯其源流,乃承炎汉昭烈侯顾琛之烈、景襄侯顾烨启海之谋,历数百年,至靖而大成。
顾氏翼护华夏之功,光耀青史。
——《唐书.顾靖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