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本届柏林电影节的所有电影,都已经首映完毕。
场刊评分也已经全部出炉,德国本土导演菲利格夫的作品《只有风》获得了最高分3.4分,接下来则是法国导演乌苏拉的《姐姐》,3.2分!
《金陵》排在了第四位,而《白鹿原》则是第七。
虽然评分代表不了什么,但评分高低还是对最终的大家有一定参考的。
《白鹿原》跟原本的时间线一致,也被邀请留到了最后。
不用说,肯定能拿到一个奖。
华夏的媒体圈这几天显然热闹坏了,拼了命的在报道这两部电影;要知道,柏林单届电影节有两部华语片走到最后,这是多少年都难得一见的盛况。
陈瑾更是被媒体誉为“电影节福将”,因为有他参加电影节的作品,好像都获奖了。
像《山楂树》、《人生大事》,现在又是《金陵》!
这个规律还是新浪给总结出来的。
更甚至,他带动了华语片入围三大电影节的诸多记录,譬如去年的威尼斯,华语片得奖可以说是史无前例,拿到了4个奖;而今年,华语片又拿两个。
什么时候,华语片进军三大可以得奖率这么高了?
这不是福将是什么?!
而和外界宣传的沸沸扬扬所不同,陈瑾这几天待在酒店内无所事事,只能写点剧本,没事跟朱颜曼兹煲煲电话粥。
虽说小日子最近消停了不少,但张一谋跟他还是不怎么想出去,万一这帮家伙记恨在心呢?
小杨还跟他发信息,称酒店楼下确实有不少的生面孔。
所以陈瑾只想待在酒店,安安稳稳把这个电影节渡过了,回国后就太平了;在外面,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谁知道这帮家伙会多么的疯狂?
连自家老大都能一枪干掉,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的?
731、屠杀这些就是留在他们骨子里的基因,这么多年过去了,祖先做的那些劣迹斑斑事迹选择性遗忘,时时刻刻提防东大崛起。
不是他们不敢再次朝东大发难,而是这个国家已经站起来了,他们压根动不了。
要是跟民国差不多,小日子分分钟还是会侵略过来。
弱肉强食就是这个世界的生存规则。
所以《金陵》这部电影,算是让这帮华夏留学生操坏了心,他们在海外经常跟小日子交流,当然知道他们的尿性;这些人是真的想让这部电影拿个大奖,所以看上去比主办方还要来的上心。
不过,在颁奖典礼开始前的一天,下午时分陈瑾倒是接了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电话。
哈维·韦恩斯坦!
那个潜规则好莱坞女星无数的lsp,那个在奥斯卡极度有话语权的操盘手。
哪怕三大电影节,哈维也很有影响力。
他几乎每一届都会参加,因为这是他的兴趣使然和生意,自家公司的疯狂利润就是靠的三大电影节上的诸多低成本电影。
低买高卖,再到北美市场卷钱。
在之前哈维简直无往不利,而且以华夏的影片最为吃香。
欧洲影片这年头拍的都太文艺,日韩电影投资都不太高,唯独华夏的影片,都非常敢砸钱。
张一谋陈恺歌身上他赚的挺多,现在看电科在内地势头这么猛,身为华夏电影的老搭档,哈维显然也得尝尝咸淡。
“chan,有空么?一起出来喝一杯?”
“我在你酒店楼下的咖啡厅!”
这老家伙主动打电话过来,还装作很熟悉的样子,事实上陈瑾连他面都没见过,甚至都没打过电话。
没错,这是哈维第一次,主动跟他电话!
哪怕《金陵》柏林的首映,这家伙都没来参加。
可能是觉得这电影不会火,再加上小日子的几个骚操作,但他当天下午其实就看到了相关的电影报道,把他气的够呛。
一大堆好莱坞舔狗过去捧场也就罢了,毕竟贝尔是主演,他有这个能力召集;可评审团成员悉数到场,这就很微妙了,这是强烈的支持信号啊!
那一刻,长期以往电影节扫片的哈维就感觉到了不太一样。
这部电影……可能要火。
果然,这才几天,整个电影节最热门的影片,非《金陵十三钗》莫属。
所以他第一时间又让汤姆·奎因联系了陈瑾,没想到吃了个闭门羹;现在,显然该自己出马了。
幸好他有参加电影节的习惯,不然得北美飞过来。
但哈维觉得,哪怕北美飞来,其实也是值得的;这几天他在柏林,可以说亲眼感受了《金陵》的热度,还偷偷拉着奎因去电影院看了一场。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拍的很国际化。
不愧是张一谋,有这个国际视野。
最终思考了好几天,等到主办方确定挽留《金陵》剧组,老色批果然再也忍不住了。
陈瑾并没有拒绝哈维的邀请,电话挂断后,就整理下仪容,朝着酒店的餐厅下去。
很快,他就在私密的包厢内,见到了满脸白色络腮胡的哈维。
整个人胖的跟一座肉山般坐在那,笑起来确实有那么一丝白人的奸诈意味。
“难以想象你这么年轻……”
哈维主动的站起来跟陈瑾打着招呼,陈瑾也是很有风度的笑了笑:“您好,韦恩斯坦先生!”
哈维打了个响指,朝着陈瑾道:“不知道你喜欢喝什么,所以……”
他耸了耸肩。
“没事,我都可以,白开水都行!”
“哈哈,你这话让我想起了一谋,他第一次跟我见面时,也要了一杯水!”
“华夏人对白色的水有天然的渴望,不过我的家庭医生告诉我,多喝那玩意确实有利于身体健康!”
韦恩斯坦显得很是健谈,等服务员端了一杯白开水过来后,这家伙就直接凑了过来:“chan,虽然我们第一次见面,但你应该知道我的诚意!”
“奎因多次跟你电话,甚至到你拍摄的剧组见你,我想你应该清楚,我很希望跟您、电科还有一谋达成这笔合作!”
“之前一谋的很多影片,北美市场也是我跟卫平一起负责的!”
“我很同情那家伙的遭遇,但尊重每个国家的律法……”
漂亮话从韦恩斯坦的嘴里说的一套一套的,陈瑾都有些听笑了:“韦恩斯坦先生——”
“喊我哈维就好!”
“好的,哈维!”
陈瑾端坐在那,喝了口开水润了润喉,这才道:“您和奎因都是我尊重的北美电影人,我从未说过拒绝跟你们的合作,当时我跟奎因先生报过价格!”
“3000万美金?”
哈维在那摊着手,一脸的绝望:“chan,你这价格……太离谱了,真的!”
“这就是我的价格,我感觉一谋导演的电影,值这个价!”
要不是现如今没有华人做北美的发行生意,怎么会轮到这些北美的发行商,大肆压低价格大赚特赚呢!
未来就是华人影片在很多国家都很有市场,所以国内诞生了好几家走国际发行路线的片商,也使得国内影片,可以靠着正常发行赚取利润。
现在,摆在华夏电影人面前的只有一条路,你如果希望登录北美,那就只能卖给这些老美的大手子。
因为只有这些人,知道怎么把一部影片,在北美利润最大化。
前提是,他得赚的更多。
所以,陈瑾的这个3000万,哈维是基本赚不到什么钱的。
“你知道一谋之前的两部电影,在北美拿下了多少票房吗?”
“《三枪》是19万美金,《黄金甲》654万!”
哈维在那咬着牙说着,尤其是《三枪》,让这个逼亏惨了。
但陈瑾只是抿嘴喝了口开水,淡淡道:“所以呢?”
陈瑾这样的态度哈维显然很不舒服,这个年轻的小子,很是欠扁的样子;不过为了赚钱,哈维还是耐着性子道:“所以,你这个3000万,完全是痴人说梦!”
“哈维!”
陈瑾第一次很认真的看向了他:“《黄金甲》这部电影,其实我们国人都觉得很差!”
“三枪,更是不值一提!”
“哪怕《十面埋伏》,其实骂的人也很多!”
“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看哈维在那摇头,陈瑾解释道:“资本塞人了!”
“你应该知道以导演中心制为拍片的作品,塞入了不太符合剧本的知名演员,是什么样的操作吧?”
哈维在那摆手道:“我现在不想跟你谈这几部影片的问题,我只是想诚心的跟你达成现在这部《金陵》的合作,之前的电影是卫平的问题,现在一谋既然换的新的合作方,那我当然跟你谈!”
“我明白,但我必须跟你阐述,为什么《金陵》我想卖3000万的原因!”
哈维蹙了蹙眉,他感觉眼前这混蛋油盐不进。
听到3000万的这个数字,他整个人都有些应激了。
不过陈瑾显然没有跟他应激太多的机会,而是在那道:“一谋导演之前投资的大片,都是古装,《金陵》算是他第一次的尝试!”
“你说的几部,在我们国内口碑和票房都不太好!”
“但《金陵》,已经在我们内地证明了它的市场和评分!”
“最主要的是——”
陈瑾凑到了哈维身前,一脸自信道:“电影里有贝尔,这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谋之前的所有电影,都没有美国演员,而且是美国现在炙手可热的蝙蝠侠贝尔!”
“我想你其实也很看中这一点吧?”
不然这老小子憋了这么久,还是想要来谈判干什么?
还不是看出了这部电影是有利可图的。
内地的成功,柏林的轰动,得奖的可能,外加贝尔的主演……这是北美都很有可能会爆的片子。
没有一个片商会拒绝这样的影片,更何况还有张一谋和一个威尼斯影帝。
哪怕这个威尼斯影帝在北美一点知名度都没有。
可不知名的影帝也是国际影帝,宣传也是有作用的。
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天有很多的片商,都要想购买《金陵》除欧洲和华夏之外发行权的原因。
能赚钱,片商当然趋之若鹜。
“但,3000万的价格,确实太高了!”
“你要知道,张最高的电影在北美也才5000多万,这是开放了全北美的影厅才做到的,我还拉来了昆汀!”
哈维试图还在那还价。
陈瑾摆了摆手,已经有些不太耐烦,他来见哈维就是为了跟他说价格的。
3000万,他绝对不会松口,反而……可能过两天还会加价。
“武侠片,在海外虽然有受众,但其实很有限!”
“不过,《英雄》和《十面埋伏》线下音像市场和流媒体卖的很好!”
“现在的这部《金陵》,它受众会更广,里面有历史和华夏的苦难!”
“我想找个大的片商,将它好好的推广一下!”
“考虑下吧,我看中韦恩斯坦影业的发行能力和渠道!”
这家伙哪怕跟迪士尼交恶,但派拉蒙、环球的关系都是很好的;他如果真买下了《金陵》,想赚大钱肯定是会努力去谈院线的。
《英雄》能北美几千个馆同时上映,《金陵》有贝尔肯定更可以。
哪怕索尼几家在后面抵制,花了大钱的韦恩斯坦绝对会想办法。
而原本时间线《金陵》这么惨,就跟张卫平的很多操作有关;这家伙,太急了,而且急于想给张一谋申请奥斯卡,前期的宣发等等都没做。
再加上小日子在后面这么一整,哪有院线敢冒险排片?
北美的院线市场是非常资本化的。
他排片看的就是热度。
不像国内,中影几家巨头说给40的排片,那每家院线都会在这上下浮动。
就是上映的影片,全国各地的院线都会同一时间上。
但北美其实只有极少数的电影,拥有同一时间北美所有院线都能上映的实力;你要能让他院线赚钱,他恨不得求你让他的院线上映;要是没热度感觉赚不了钱,就是另外一副嘴脸。
所以,在北美有话题度、得奖电影,外加六大的爆米花,是最最受欢迎的。
院线甚至能贴分成给你排片,但这样的影片在北美也很少见。
更多的,就是会先安排几个馆看看市场反响;好的话就增加排片,这样票房一路上扬。
逆袭的神话在北美当然有,但所有电影人,其实都希望跟华夏一样,采取一上映就几千个馆同步,那即使是烂片,其实电影的票房最终也不会差。
北美,太看重上映的开馆数了。
什么一开始几十馆逆袭几千万上亿票房的奇迹,陈瑾是不怎么敢尝试的。
《卧虎藏龙》这样的只是小概率事件。
《金陵》要做的就是一开始馆数到位,能拉满为什么要退而求其次?
而开高价就能做到这样,因为资本会努力;如果你卖廉价了,其实他们也不会怎么上心。
这是一个人做生意的心理。
亏得起与亏不起。
至于能不能卖出去,陈瑾其实心理也没底;但总之,宁愿烂在手里,他也不会贱卖。
反正柏林得奖已经是板上钉钉,这部影片在海外出名是肯定的,接下来陈瑾要做的,也就是尽量让更多的观众,看到这部影片。
北美,不是只有韦恩斯坦一家影业打《金陵》的主意。
贝尔,其实挺关键的。
就像好莱坞大片有国人影星,很多感兴趣的观众也会去看一下,这是“本地人”的一种观影心态。
“chan,我希望,你有改变主意的那一天!”
“3000万……真的太高了!”
抛下了这句话后,哈维就有些气鼓鼓的离开了。
陈瑾耸了耸肩,倒也不怕他生气。
要为了电影的报价而撕破脸,哈维也不会在这个圈子混了这么多年了。
他的这些行为,都是做给陈瑾看的。
现在两个人之间是属于博弈,最终的逆转,可能要等到颁奖典礼的那一天!
好在,这一天已经没两天了……
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