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说
哲别轻拍陈庆之肩膀:“徒儿,展现一下你的骑术!”
“谨遵师命!”
陈庆之翻身上马,开始快速在附近空地奔驰起来,时不时表演几个高难度的骑术,玩几个花活儿。
敖光连连拍手:“这孩子骑术真好,还有几种是我鹿神族特有的骑术!”
哲别点头道;“他是我徒弟。”
“怪不得,就这骑术在我们族,都有资格带头进山打猎了。”
卫渊翻译后,众人面部肌肉一阵抽搐,看向哲别:“陈庆之的骑术在大魏可是无双的存在,但你这位叔叔的意思?想陈庆之这样骑术的人还有很多?”
哲别摇摇头:“不多,带头进山打猎,只有这些家庭的家长可以。”
众人看了一眼族老旁边的几十个家长,不由得大脑一片空白,一阵阵的发懵。
最少有五十人比赫英箭术强,还有几十个陈庆之的骑术,这鹿神族实在太可怕了。
就算是卫渊也暗暗点头,这一次他是真正体会到鹿神族的可怕。
回想起上辈子,鹿神族成为旅游地点,让游客体验异域风情,指导打猎一些养殖的兔子……
殊不知在热武器没出现的时候,这些人就是一尊尊战场上的杀人机器。
果然一代版本一代神,在这个没有热武器的时代,鹿神族就是真正的神。
最可惜的是,族人太少了,当然这也与生活环境有关,如果不在这样恶劣环境下生活,他们繁衍的族人会更多,可同样他们就没有这般精妙的骑术与绝伦的箭法……
一些鹿神族的年轻人,纷纷吹响口哨,喊来自己的驯鹿,骑上驯鹿在山林中来回传说,做着各种各样的动作。
陈庆之的骑术都是一些炫技,实用性不高,可这些骑术动作在鹿神族身上,就明白了为什么陈庆之骑术会华而不实。
比如镫底藏身,他们是用来躲避支出来的树杈,还有其他动作是捡猎物尸体,或是跳跃凸起的树跟……
“原来这些骑术是为了丛林骑行打猎所准备!”
陈庆之略有所感,之前自己的动作都是有形无神,如今感悟到动作真谛,他才彻底顿悟。
加快白马的速度,开始在丛林中加速狂奔起来。
“嗯?你这徒儿顿悟了,这骑术直接上了一个档,就算再我鹿神族,骑术上比过他的,绝对不超过三人,而且这三人恐怕箭法上也不如他,你培养一个好苗子啊。”
一群家长对哲别竖起大拇指,哲别得意地扬起下巴,就像一个父亲听着别人夸赞他的儿子一样。
之前陈庆之屁都不会,变成如今功成名就上将军,除了兵法师承公孙瑾,其他可都离不开他的教导。
哲别未婚,更没孩子,陈庆之也没爹,两人多日相处,陈庆之把他当师又当父,哲别也把陈庆之当成亲儿子看待。
“凭啥这小子就能顿悟?我也行!”
赫英也想来一次归乡顿悟,箭法大成,直接超过哲别。
想法挺好,但结果却很操蛋,箭法还是和之前那般,没有半点长进……
糜天禾在卫渊耳边小声道:“哲别在外面一年多,心眼也多了,赫英和陈庆之,让鹿神族的箭法与骑术都暴露在大家眼前,无非就是抬高自己族人在卫家军的地位,而且他们加入卫家军,也是听陈庆之的,小庆之在哲别眼里和亲生儿子一样……”
“这不叫抬高,而是人家本来就有这个实力,而且白袍军不也是我卫家军,所以无所谓了。”
卫渊笑着轻拍糜天禾肩膀:“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傻子,所以不要把其他人当傻子,毕竟任何人都有私心,只要都得利就好。”
“谢主公教导!”
“少拍马屁,别给我拍成南昭帝那傻逼了……”
卫奇技中的火头军,连续做了二十多次饭,这才让自己人吃上饭,之前的都进了鹿神族人的肚子……
在众人吃饭的时候,鹿神族人也都开始忙碌起来收拾东西。
圈养的鹿和狍子,看门和狩猎用的灰狼,以及各种动物的皮毛,甚至就连斜仁柱都没放过,连着巨大的柱子一起拔出来打包带走……
赫英无奈地劝道:“斜仁柱就别拿了!”
“为什么不拿?不拿斜仁柱我们出去以后住哪?”
“住砖瓦房啊……”
“砖瓦房是啥?”
“就…就是用泥烧制而成的转……”
“那不就是泥草屋,不如咱们的斜仁柱好。”
“不是,是……”
糜天禾对赫英摇头道:“别全了,人很难想象出自己没见过的东西,这是认知的问题,等族人们见识到外面的世界就好了。”
“行吧。”
赫英无奈地点点头,不再管打包斜仁柱的族人……
下了东金山,留下一队卫家军和老幼孕妇鹿神族人赶车,上面带着各种动物皮毛与斜仁柱,以及卫渊带来的粮食和瓜果蔬菜。
其他人纷纷骑马、骑鹿,快速朝向长白敢去。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驯养的鹿和狍子没带,但鹿神族人出门就带狼和狗狩猎的习惯却改不掉。
所以一路上,众人骑马,两旁是追着跑的狼和猎犬,除了卫渊拉胯駮马看着灰狼流口水,其他人的战马看到灰狼,都本能地吓得拼死狂奔。
原本七天的路程,最后足足被缩减到四天……
在长白半山腰的地方,卫渊碰到五万卫家军与一万做向导的各部落联军。
一名卫家军将领小跑过来:“少帅,玄策副帅和破虏副帅都带人下去半天了,还没上来……”
卫渊等人被向导带上天池的位置,如今冬季,水面结冰数米,此时冰面上有着一个大冰窟窿,有卫家军在旁边手持长棍不停地搅动水面,不让开凿出的冰窟窿结冰,还有人手持绳索的一段,另一端延伸的水下。
“我不用绳索了!”
卫渊脱下身上的皮大氅,棉袄,光着膀子穿着四角裤纵身跳进冰窟窿中。
按照海东青口述,天池水深一百丈,他藏宝的地方并非是在最下面,而是东南角,十米水深处的地方。
卫渊顺着绳索找到了海东青口中的岩洞,是一处直径有七八米的原型岩洞。
进入后直线往上,便进入一个没有水的真空岩洞,足足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此时的王玄策等人这里,围着中心的地方研究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