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家女眷回京了。
坐不住的人果然就来了。
“大太太,李府派人送来了帖子,说是老太太最小的侄孙子下个月大婚。”
国丧期间是不能嫁娶的,百姓只需要忌一百日即可。
所以,忌期是这个月到,就选了下个月的良辰吉日。
“好,我知道了。”
李府老太太的娘家。
当日落难时,李府可没有派人关注过。
那时候,谁都往后躲,都害怕沾上肖家。
老太太去昌州时嘴上没说,心里也是有怨恨的。
当年,老太爷在时,李府的大大小小病人全是请了老太爷去看诊,不仅不收费用,还倒贴上不少的好药材。
李府有一个姑爷是太医,呵护的程度已和宫中贵人相当。
那时候上上下下对老太太客气得很。
逢年过节也是有丰厚的年礼送来,那时候恨不能将肖家当祖宗一样供奉。
老太爷一出事,他们躲得远远的。
好像无可厚非,可是,这道坎,随着老太太的离去也就永远越不过去了!
“太太,许府许大夫人求见。”
与李家送请帖不同,许大夫人直接上门了。
许氏没办法,只好去见了这个大嫂。
“大妹妹你受苦了。”
许大夫人一把鼻涕一把泪,诉说当年她们去昌州许家人的担忧。
说得连许氏都差点信了。
“好在现在苦尽甘来了,大妹妹你有所不知,老夫人这几日在病中一个劲儿的念叨你,说不知道还能不能见你最后一面……”
许氏听到这话皱眉:母亲病重了?
为什么之前没听到春玉说?
“大妹妹,你今日才回来有些累,休整一下,明天回许府见见老夫人吧,也安安她的心。”
“好,我知道了。”
对大嫂的话,许氏是带着三分怀疑的。
送走了许大夫人,许氏揉了揉太阳穴。
还真是……七年没见母亲了,或者,母亲真的病了,也老了。
明天是应该去许府一趟了。
同样的,徐氏和黄氏也是这样的想法。
无他,娘家就是根。
当年事出有因远走昌州,当年她们被娘家放弃,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现在回京了,这条断了的路自然是要连接起来的。
还有一点她们的走动也是为了儿女的亲事。
“大太太,门房来报,有一位姓杨的媒婆求见。”
这还真是……
媒婆上门,是来说给谁家说亲的。
说起来,春姝春燕早已该出嫁了。
在昌州也曾相看过人家,只不过高不成低不就的,硬生生的拖到了快二十岁了。
这年纪,在京城也算是老大难的问题了。
当然,还有一个比她们更难,就是秋小姐秋燕,和春暖一样的年纪,还待字闺中。
许氏知道秋夫人对玉儿多有照拂,寻思着过几日前去拜访一下。
要说京城有什么得罪不起的小人物,非媒婆莫属。
若是得罪了她们,那你家的孩子嫁娶就是难事。
所以,许氏让人先迎了进来。
“老婆子见过大太太。”
“杨嬷嬷是吧。”
“是是是,大太太好眼力,当年大小姐出嫁时还是老婆子做的媒呢。”
许氏这时候有一种想让人打她出去的冲动!
她是怎么干的?
春玉当年过得不好她不知道?
还敢在来说当年。
“杨嬷嬷这是要替谁家说亲?”
“替你家春燕姑娘。”
杨婆子说得天花乱坠的,最后说到了重点,那是一个死了媳妇的二十三岁的男子,关键是,还是一个白丁。
“杨嬷嬷,我倒想问问,这男子是怎么想着上门提亲的?”
一是死了老婆,二是白丁。
家底儿好像确实有,那又有什么用。
二十三岁了,一无所有,没有功名也没有当差,整天逗鸡惹狗?
“老婆子寻思着肖家的姑娘们年纪都大了,咱就留意留意,身边有合适的年轻人就上门来谈了。”
谈成一对是一对,媒钱丰厚得很。
“那你还真是费心了。”把一个许氏给气得不轻:“来人,送杨嬷嬷出府。”
真的,好想加一个大字。
肖家的女儿,到了这种地步吗?
“别别别,大太太,你要知道,现在的肖府什么都不是,你看看你们肖家,要读书人没有,要当差的人没有,要……”
“肖家,现在有我,够不够。”
不知道什么时候和肖沐阳一起玩儿的盼盼来到了前厅。
她站在了媒婆面前叉着腰问。
“哟,这是肖家的姑娘?哪一房的啊?这样任性可嫁不出去。”
“来人,给本宫掌嘴。”
盼盼气得,直接就喊动手。
“是,公主。”
丫头就觉得这婆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居然敢说公主。
“公主,你是……”
“本宫是先皇亲封的安平公主。”盼盼冷笑道:“也是肖家的外孙女,你说肖家现在没啥没啥,有本宫在,肖家就不是你等阿猫阿狗能随便撒野的地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对不起,公主,民妇就是嘴贱,一时说漏了嘴,对不起,公主,民妇错了,民妇错了……”
知道错了,但也来不及了。
“掌嘴二十。”盼盼道:“还有,若是你胆敢将今日之事说出去,给肖家泼污水,本宫灭了你。”
“不敢不敢,公主饶命,公主饶命!”
再求也不用,掌嘴二十一个不少的招呼在了她的脸上,打掉了两颗牙,打得鼻青脸肿,最后被盼盼让人扔了出去。
“看清楚了,打你的是本宫,安平公主。”
“公主饶命,民妇再也不胡言乱语了。”
被打了还要求她开恩,这也真是没谁了。
“滚吧,以后别踏进肖府一步。”
“是是是。”
杨婆子连滚带爬的走了。
许氏看着盼盼五味杂陈,真的想不到啊,到今天肖家的脸面还要盼盼这个小孩子来支撑。
当然,官大一级压死人,盼盼今天这一手确实也很牛,那杨婆子出去也不敢说肖家半个不是。
这事儿也提醒了肖氏,肖家的姑娘们的亲事该提上日程了。
肖家开了回家的第一个家庭会议。
“春燕春姝,这次主要是你们的亲事儿,看你们要找什么样的人家?”
七年的磨难,让两个姑娘早已不再稚嫩。
脸上有沉稳有睿智。
“母亲,我不急。”
“大伯母,我也不急。”
不就是嫁人吗?
遇上好的就嫁,不好的,不如单身。
“你俩这是商量好的?”
许氏心想哪有不急的啊?
这俩孩子,这是要皇帝不急太监急了?
“如果有好的人家,合适就嫁人;不合适我们不嫁人。”
“不嫁人怎么行?”
黄氏忍无可忍了:“不嫁人别人怎么说我们肖家?”
“三婶,如果我们随便着急嫁人,过得不好的话怎么办?”春姝才难得惯她:“嫁人是为了幸福,而不是为了脸面,肖家的脸面不用靠我和燕儿的出嫁来支撑。真正支撑得起来的,是肖家儿郎的本事。”
与其靠几个姑娘联姻,远不如让春宁他们下场考科举来得更简单些。
“是,我觉得姝姐姐说得对。”
肖春宁也站了出来:“大伯母,母亲,三婶,春宁问过了,肖家后代也可以下场考科举了。”
“真的?”
最激动的是黄氏,所以,春安是可以去上学堂去考状元了?
“是的,可以考,正好皇上也开了恩科,所以,我决定下场。”
“春宁,你的学业荒废了这么多年,你还……”
能行吗?几个字徐氏到底没有说出来。
“母亲,您放心吧,儿子从未放弃过学业。”
这是阿姐告诉他的,一定不能放弃学业,要做好准备,机会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为了这一天,他足足等了七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