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之后,李万安、李千安以及万安堂的大夫都来张家村给群流民检查身体,确保每个流民的身体康健没有问题之后,他们才会安排这群流民住到村里头去。
万安堂大夫有七人,他们忙活了一上午的时间,这才把这群难民给检查完。
不知道是不是这段时间吃的补充进去,这群难民的气色明显比刚到张家村时好了许多。
检查的结果令人欣慰,除了少数几位因长期营养不良而显得有些虚弱外,大部分流民的身体状况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没有发现严重的疾病或传染病。
“有些事情和你们说清楚了。
经过大夫给你们检查后,身体都没有问题,可以安排你们住到村里头去。
我们村子有现成建好的大砖房安排你们住进去,建的大砖房都是一户三间房那种,里面也有少量家具等东西,都是我们村子村子淘汰自家不用的东西,东西没坏的,都能够凑合着能用。
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了,今日安排你们住进去了之后,就是我们张家村的村民,落户之事,我们会给你们办好。
村子提供大砖房给你们各家各户住,这房子也是你们自家的了。
不过,我们村子不免费提供,需要付三两银子。
钱,你们可以不用现在给,以后有能力了再慢慢偿还。
最后,至于你们每日吃的口粮,可以自己赚取,现在农忙时节,问问那户村民需不需要帮工,去做做工,换些粮食回来。
或者,你们自己有钱,拿钱去买也行。
我也知道你们其中有手艺人,也可以在村子里找块地方,做些手艺活来卖,自给自足。
我们张家村虽不大,但邻里间都和睦相处,相互帮助,只要你们勤劳肯干,日子定会越过越好。
当然,我们村子也有村规民约,你们既然要成为张家村的一员,就必须遵守。不得偷盗、不得斗殴,这些都是最基本的。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你们这些年轻的男劳动力能够加入我们张家村的巡逻队,保护家人、守卫家园。”张里正环顾了一圈这群难民,他这才缓缓开口。
声音带着威严又不失温和。
倒是这群流民听到张里正说,他们村子会提供建好的大砖房给他们居住落户后,这群流民顿时眼中闪烁起了希望的光芒,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他们相互对视,似乎在确认自己是否听错了,又或是在确认这份突如其来的好运是否真实。
“真的吗?你们真的给我们建了大砖房住?还能落户在这里?”一个中年男子声音颤抖地问道。
“是不是,进去看看就知道了。都跟着我走,我安排你们住进去。”张里正一挥手,示意众人跟上他的脚步走。
“这边的房子,里面布局都是统一规划建成的。
里面有三间房,后院另外还建了厨房、茅房等。
现在我安排你们每家每户住进去,念到名字的,就收拾你们的东西,住进去了。
王桑家、周星家、吴天家、钱林家.......。”张里正很快就带着这群流民来到他们之前建好的房子面前,一一的念到着流民们的名字,每念到一个,那家的人便满脸惊喜又略带紧张地快步上前,仔细打量着眼前的新居。
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他们在父母身旁跳跃着,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索这个即将成为他们新家的地方。
当这群流民看到他们新家不仅仅是大砖建成的,里面的房间还不小,该有的都有,花三两银子买下这间房,感觉赚到了。
有了住处,加上大夏天还能够从山里头采摘野菜吃,这群流民身上也不是没有钱,很快就在张家村安定了下来。
就算没钱的流民,趁着农忙的时候,勤快的人家,总是能够在村里头找到活计干,养活一家子也不是个难事情。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很快割完第一茬水稻之后,再继续侍弄再生稻,等再生稻种出来了之后,周县令写了一道折子上奏了上去。
圣上知道此事,连忙派了钦差大人下来查看。
此事千真万确之后,钦差大人立马回京禀告圣上。
圣上大喜,此时两国交战,粮草本来就紧缺,这些年来,天灾人祸不断,再生稻一成,往年就能够大大缓解粮食稀缺。
后面酸雨而至,边疆大战暂停,紧接着迷雾一出,整天浓雾弥漫,能见度极低,再次影响边疆大战,也使得百姓生活备受困扰。
圣上深知,再生稻的丰收对于稳定民心、增强国力至关重要。
于是,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种植技术,确保再生稻能够顺利种植并收获。
周县令因献此良策,受到了圣上的嘉奖,连胜三级。
在周县令的带领下,推广再生稻的种植技术,精心照料着稻田。随着时间的推移,再生稻逐渐在大燕国范围内推广开来。
两国停战,大燕国迅速发育,在第三年后,大燕国兵马强壮、粮草充足,在这一年终于打退了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