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清华也开始选校花,隔壁的人大、地大、矿大、北理工……陆续加入进来凑热闹。
主要是这玩意儿新鲜!
芙蓉姐姐发照片都能爆火的年代,互联网实在太缺乏娱乐内容了。
校内网注册用户暴增。
为了应对用户过多带来的压力,公司又增加了一台文件存储服务器、一台缓存服务器、一台千兆交换机。
其中有新机子,也有二手货,大概花费7000元。
再加上之前借用北大的服务器,硬件配置是奔着10万用户量去的。
另外,由于校内网发展势头良好,通过汪凯帮忙申请,北大服务器从借用转为租用。租期三年,租金极低。
“多少注册用户了?”陈贵良问。
郭枫说:“26000多,用户主要来自京城十多所高校。而且,还在向更多的京城高校蔓延,来自中戏的用户都已经有一百多个。”
陈贵良稍显惊讶:“增涨很快啊!”
这增涨速度,比另一个时空的校内网快多了!
主要还是因为时间提前,现在属于2004年底。没有同类竞争对手,甚至来自其他社区的竞争也不大。
QQ空间都还没有上线。
“要不要开放注册?”敖彦莀问。
陈贵良摇头:“暂时别急,我怕服务器撑不住。”
郭枫也说:“再测试一段时间。现在算提前进入公测吧?等公测结束,就可以开放注册了。”
陈贵良搬着小马扎,坐在破办公室门口。
还有半个月,就能搬进新办公室。
他望着远处正在往外搬装修垃圾的工人,颇为感慨现在的互联网创业环境。
大张旗鼓搞校花评选,居然没几个网友骂他物化女性。
“陈总好啊!”
校报记者赖丹丹,隔得老远就冲他挥手,身边还跟着一个男记者。
陈贵良起身迎接,他等的就是这两位。
赖丹丹介绍道:“这位是《中青报》记者雷阳老师,去年关于高校BBS热潮的报道,就是雷老师一手操刀的。雷老师,这位就是校内网的创始人陈贵良。”
“雷记者好,很高兴认识你。”
“陈老板好。”
高校BBS本来只有大学生关注,但在雷记者的报道下,影响力从网络进入现实。同时也导致大量社会人员,涌入高校BBS,造成鱼龙混杂的现象。
雷记者本人,因为这篇报道颇受总编器重,从此更加关心互联网相关信息。
大学生票选校花,他就觉得是个很好的新闻话题。
关于陈贵良和校内网的基本情况,雷阳已经从赖丹丹那里了解过。他又问了最新情况,然后就开始采访。
“怎么会想到票选校花?”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新闻,北大校友李颖女士,入选2004年度亚洲最具时尚魅力女性,媒体把她称为北大校花。我就觉得吧,校花具有时效性,应该是在校女生来做更合适……”
“你有没有想过会引起轰动?”
“有所预料。但同学们的投票积极性,还是有些出乎我的预料。”
“校内网采用实名制,你对网络实名怎么看?”
陈贵良猛然警醒起来,这位雷记者来意不明啊!
陈贵良认真整理措辞:“我觉得,实名和不实名,各有各的好处。但一些网友的言论,确实太出格,网站应该加强管理。”
“‘一塌糊涂’被关闭,这件事你知道吗?”雷阳问道。
陈贵良一脸疑惑,反问道:“一塌糊涂是什么?”
两人各坐马扎上,大眼瞪小眼。
一个在诱导性采访。
一个则在装傻充愣。
在今年9月份以前,中国最大的BBS是哪家?
不是水木清华,也不是北大未名,而是——“一塌糊涂”!
它最初是由北大学生创建的,迅速蔓延到全国大学生群体。
什么话题都敢聊。
甚至有专门的同性板块,吸引来大量同性涌入,都特么快成全国同性交友中心了。
尤其是某些言论极为敏感!
今年九月份,“一塌糊涂”被强制关闭。
明年的高校BBS实名制,属于此事件的后续,全国高校奉命加强网络管理。
清华和南大对此反应最激烈。
水木清华BBS的全体站务和151名版主集体辞职,南大小百合BBS站务组直接宣布解散。
南大学生还搞出个野百合BBS,把服务器架设在美国……
雷阳换一个问法:“校内网采用实名制,是不是受‘一塌糊涂’被关停影响?”
陈贵良还是那副懵逼表情:“一塌糊涂到底是什么啊?”
雷阳并不是想坑陈贵良,而是现在关于网络是否实名制,正在网络和线下展开激烈讨论。
他想做两篇报道。
一篇报道大学生票选校花。
另一篇讨论网络实名制,不仅要采访陈贵良,还要采访其他网站站长。
眼见陈贵良始终装傻充愣,雷阳只能说道:“经常有人在网上散布谣言,造成非常恶劣的舆论影响。有人觉得不该网络实名。有人觉得只让高校BBS实名。还有人认为,所有的论坛、聊天室、社交软件都应该实名。”
陈贵良说:“我觉得吧,一些论坛确实该加强监管了。那些谣言,简直侮辱人的智商,偏偏还有很多网友相信。”
“你是指天涯论坛?”雷阳问道。
“没有啊,我是说某些论坛。”陈贵良道。
天涯论坛才是真正的网络谣言集散地,往前找十年,往后二十年,没有哪个网络社区造谣能超过天涯。
天涯的某些谣言贴,用血腥暴力都不足以形容,可以直接归类为“反人类”。
面对雷阳的再三提问,陈贵良只能说:“网络实名制还有待商榷,但加强网络言论监管是必要的。应该推出网站问责制,那些产生恶劣影响的谣言,必须对相关网站和站务进行追责。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雷记者听得眼前一亮,这句话他可以用来做新闻标题。
陈贵良继续说道:“可问题是怎么追责?我认为应该立法。只有明确了法律,才能做到有法可依。连法律都没有,我们讨论再多有什么用?”
雷记者对这个回答很满意,接下来终于采访校花评选。
“你觉得校花评选为什么能引起轰动?”
“轰动谈不上,但确实有许多同学参与。这折射出80后一代对自我表达的强烈需求,是青年亚文化从线下到线上的一次迁移实验。”
“青年亚文化?”
“是啊。年轻人读书的时候,总绕不开此类话题,但又不方便公开讨论。我把这个话题搬到网络上,同学们就能放得开了。他们本来就有这个需求,我只不过是提供了平台而已。”
选校花而已,还扯什么青年亚文化,扯什么社会迁移实验。
通过这一番采访,雷记者觉得陈贵良有点东西,下次有啥事情还可以再来问问。
十多分钟之后,他握手告辞,跑去北大校园采访老师和学生。
“同学你好,我是《中青报》记者雷阳。”
“你好。”
“请问你对网络实名制怎么看?”
“不想看。实名制会侵犯人的隐私,我反对网络实名制!”
“但校内网是实名制啊。”
“那不一样。校内网就像把现实社会关系搬到网上,跟其他论坛有本质不同。”
“如果北大BBS实名制,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那我还上什么BBS?直接在校内网的群组聊天发言算了。”
明年全国高校BBS都要实名,而且禁止社会人士注册。
到那个时候,校内网的用户活跃度,估计还能够大大的提升!
“你是校内网用户吗?”
“我不是,但我听说过。这个网站需要邀请码才能注册,我懒得找谁弄邀请码。”
“你知道校花评选吗?”
“知道啊。”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挺有意思的,我以游客身份去围观过。以前什么校花、系花,都没有可信度。这次不一样,学生投票选出来的。我们院系的前三名,现在名声大噪可风光了。今天上午,还有位教授开玩笑,问我们班有没有女生是系花。”
“所以,你是支持的。”
“我反对干嘛?”
雷记者又去采访老师,最后辗转找到刘旋。
“恭喜你当选北大校花。”
刘旋哭笑不得:“投票还没结束呢。”
“但已经没有悬念了。这件事有对你造成困扰吗?比如被人围观。”
“没有什么困扰。从进入北大以来,没有谁围观我,也就遇到了多看几眼,或者是隔得老远指点议论几句。”
“有没有男生给你写情书?”
“交流都很少。尤其是大一的时候,我跟同班同学都不怎么说话。主要是缺乏共同话题,根本聊不起来。现在要好些,同班的都混熟了。”
“你对即将当选北大校花,有什么想说的?”
“嗯……感谢同学们对我的喜爱。”
在北大采访一圈,雷记者又跑去清华和人大。
两天之后,《中青报》一篇文章出炉:《网络校花评选活动风靡京城高校——青年亚文化从线下到线上的一场迁移实验》。
至于网络实名制的采访内容,雷记者暂时还未撰稿,他需要采访更多对象。
校花报道一出,全国媒体纷纷转载。
尤其是还牵扯到刘旋这种名人,就连娱乐小报都加入进来,而且标题非常直白:《奥运冠军当选北大校花,竟连博士生也踊跃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