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亮的烛火下,裴燕黑脸竟也柔和了许多:“裴氏和杨家联姻的好处,我都懂。这门亲事,我是愿意的。”
以裴燕的脾气,如果真不愿意,早就跳起来反对了。
裴青禾抿唇一笑,低声道:“先定亲,婚期以后再定。”
这就更好了。
裴燕立刻松口气:“不用立刻成亲就好。”
裴青禾嫣然一笑:“长幼有序。芸堂姐和我都没成亲,哪里轮得到你。慢慢等着吧!”
隔日一早,杨淮领着亲兵来向裴青禾辞行。
裴青禾亲自策马送行。裴燕也在送行之列,不时探头看一眼杨淮的左腿。裴青禾笑着瞥一眼:“昨日动手没个轻重,现在才知道心疼了?”
裴燕半点没有不好意思:“是有那么一点。”
杨淮没吭声,耳后红了一片。
裴青禾亲自送杨淮出了裴家村,又吩咐裴燕再送一段。裴燕骑马送出了五里。
杨淮心里颇为感动,说话温柔了许多:“不用再送了,你回去吧!”
裴燕笑道:“回去就得操练,还不如继续送你哪!”
哪里是舍不得他,分明是想骑马撒欢。
杨淮想轻哼一声,看着那张黑乎乎大咧咧的笑脸,心头莫名热了一热。刻薄话不自觉地咽了回去。
这一送,送出了十几里。裴燕这才愉快地挥手作别,调转马头回了裴家村。
杨淮在原地目送裴燕身影远去,直至身影消失不见,才在亲兵们挤眉弄眼的窃笑声中下令启程。
裴燕回村后,先去练武场。
裴家军和范阳军一战,死伤颇多。裴青禾从村民中选了一千多人,补足兵力。裴家军依然维持在三千兵力。
这些村民,大半都是流民出身,进裴家村后,先下地耕田。做了一年农夫,老实安分表现不错的,就要开始每天操练半日晚上读书识字。裴家军缺人了,他们就是现成的兵源。
新兵补充进各营,很快融入,一同操练。
裴燕这一营,都是女兵。且有半数都是裴氏嫡系。堂姐堂妹堂嫂们,今日都用看稀奇的目光看裴燕。休息的时候,直接就将裴燕围住了。
“燕堂姐,你真喜欢那个杨小将军么?”第一个张口的,是比裴燕小了几个月的堂妹裴芷。
裴燕摸了摸下巴,仔细想了想:“反正不讨厌。”
对粗枝大叶心比路还宽阔的裴燕来说,这就算不错了。
裴芷一脸神往:“等过两年,我也招一个相貌英俊体格强健的赘婿。”
此言一出,惹得众人纷纷笑了起来。
裴家村里,没有男婚女嫁的规矩。真正的裴家女子,一律招赘进门。后来的流民里,有的本来就是夫妻,有的不想入赘,就从外娶个媳妇进村,生了子嗣便随自己姓。裴青禾对此并没有严苛的规矩。
五天后,杨淮回了广宁军营,将裴青禾的亲笔信给了杨将军。
杨将军拆开信一看,顿时舒展眉头,笑了起来:“好!好!好!”一连三个好字,眼角眉梢都是欣慰。
杨淮心里忽然有些泛酸:“我入赘裴家,以后就是裴家军的人。大伯父就没有一点不舍?”
杨将军笑着瞥一眼小心眼的侄儿:“裴六姑娘在信中说了,先定亲结盟。你和裴燕的婚期,以后再商议。”
“你就安心留在军营里。”
杨淮松了口气,转念一想,又有些酸了:“我就是裴氏和杨氏联姻的棋子。没人问我愿不愿意和裴燕那个母老虎做夫妻……诶哟!”
刚痊愈的左腿又被踹了一下,杨淮疼得龇牙咧嘴。
杨将军半点不心疼,瞪一眼过来:“裴燕姑娘英武过人,力气大身手好,是一员真正的猛将,也是裴家军里的四号人物……”
“三号。”杨淮忍着痛插嘴:“冒红菱脾气好让着她,她一直以裴家三号女将自居。以后见了她,大伯父可别说漏了嘴。不然,她当场就要生气翻脸的。”
杨将军被气乐了:“瞧瞧你,还没入赘,一颗心就偏过去了。”
杨淮黑脸一红,不吭声了。
杨将军放缓声音道:“总之,这门亲事就这么定下了。以后,我们和裴家军要多来往。你是男人,殷勤些,多往裴家村跑一跑。”
杨淮点点头应下。
此事迅速在广宁军里传开。有人羡慕,也少不了有人说些酸话怪话。同在范阳军里的杨家子侄后辈,一共有十来人。和杨淮年龄相仿的,有四五个。
其中一个堂弟杨虎,和杨淮一直较劲争锋,现在可算逮着杨淮的痛处,人前人后取笑奚落。
“男子汉大丈夫,娶个温柔贤惠美貌的媳妇回来才好。做赘婿算什么喜事?”
“以后就要在匍匐在女人脚下,垂尾乞怜过日子。想想都替堂兄你心酸。”
杨淮气地和杨虎动手打了一架,两人打得鼻青脸肿,又被恼怒的杨将军各打了二十军棍。这才勉强消停了。
谁也没料到,半个月后,裴六姑娘亲自来了广宁军。
裴燕也一同来了。
裴青禾一袭布衣,清秀英气,风采夺目。
又黑又高的裴燕,一头乱蓬蓬的长发难得梳理得齐整,看着顺眼了不少。
随行的,还有时砚时总管和裴家军里真正的三号女将冒红菱。裴萱裴风也跟着一并来了。除了留守昌平县城的裴芸,裴家的重要人物尽数到齐。
另有四百精兵策马随行,还有绵延了两里地的运粮车队。
杨将军亲自出军营相迎。
裴青禾含笑拱手:“青禾见过杨将军。”
杨将军拱手还礼:“英雄出少年,裴六姑娘声名威振幽州,本将军久闻其名,今日还是第一次得见。果然见面更胜闻名。”
裴青禾笑道:“我今日来,是为堂妹裴燕提亲。带了两千石粮食做聘礼,有些简薄,还望杨将军不要嫌弃。”
杨将军喜笑颜开,连连笑道:“如此厚重的聘礼,半点都不简薄。六姑娘太过客气了。”
广宁军里金银堆成山,奈何没多少买粮的门路,一直缺军粮。
两千石粮食,如天降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