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要完第924章 世界的中心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历史>> 大清要完 >>大清要完最新章节列表 >> 第924章 世界的中心

第924章 世界的中心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3日  作者:大罗罗  分类: 历史 | 清史民国 | 大罗罗 | 大清要完 


新潼关督师衙门内,檀香袅袅。

袁世凯坐在胡桃木的椅子上,指尖轻轻敲打着青瓷茶盏的边沿,目光却不由自主地瞟向大堂正中的那幅世界地图——俄罗斯帝国的疆域被朱砂勾勒得非常扎眼,从波罗的海一直延伸到太平洋,其西部核心地区的铁路线如蛛网般密布。

“谭督师,”袁世凯放下茶盏,河南口音里压着几分急切,“俄罗斯这些年,铁路修了上万俄里,钢厂年产百万吨,圣彼得堡的船坞里,留里克级铁甲舰一艘接一艘下水……可咱们大唐呢?”

谭继洵抚须不语,眼神却瞥向站在一旁的少年谭嗣同。

十六岁的谭嗣同负手而立,一袭青布直裰,眉目清朗如画,开口却是老气横秋:“袁大人,俄罗斯疆域虽广,却内乱不断;钢铁虽多,农奴饿殍遍野。我大唐立国不过二十余载,当务之急是教化人心,而非效仿夷狄之术。”

袁世凯差点笑出声——这毛头小子怕是连钢厂的高炉都没见过!他耐着性子道:“谭公子,俄罗斯农奴制早废了,如今工人月薪十五卢布,抵得上咱们一个县令!再说那留里克舰,一炮能轰塌潼关城墙……”

“袁大人!”谭嗣同突然提高声调,“圣人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俄罗斯纵有铁甲巨舰,其民不过为沙皇鹰犬。我大唐若弃名教根本,纵有千万吨钢,与禽兽何异?”

袁世凯脸色一沉。

这小子满口仁义道德,却不知世界早已天翻地覆——太平天国和大英帝国的战列舰已经在太平洋上开干了;东美利坚的MK.1坦克已经碾进了西美利坚的“赵四防线”!而大唐呢?守着费尔干纳盆地的金矿、油井,却连条像样的铁路都修不起来!

“谭督师,”袁世凯懒得再辩,直接转向谭继洵,“下官此次归国,正欲上书陛下,请行‘新学新政’。俄罗斯沙皇还托我带了话,也须尽快面呈……”

谭继洵长叹一声,枯瘦的手指敲了敲案几:“袁大人,老夫送你一句话——‘我大唐自有国情在此’。”

三日后,新长安。

盛夏的烈日炙烤着新大明宫的琉璃瓦,袁世凯跪在紫宸殿的蟠龙金砖上,汗珠顺着脖颈滚进朝服领口。

御座上的李鸿章似乎又老了几分,不过精神非常饱满。一袭明黄龙袍穿在他高大威武的躯体上,给了袁世凯极大的压迫感。

“俄罗斯沙皇……要朕当中间人?”李鸿章慢悠悠地开口,声音依旧洪亮。

“是!”袁世凯伏地奏道,“沙皇与德皇欲密联太平天国,共抗英夷。此乃千载良机!若促成此事,我大唐或可……”

“朕知道了。”李鸿章突然打断,粗大的手指轻轻敲着扶手,“袁卿,你觉得太平天国会答应吗?”

袁世凯一愣。

他忽然意识到——李鸿章关心的根本不是俄罗斯或德国,而是东边那个由吴王罗耀国统治的“天父之国”!

“陛下,”袁世凯斟酌着词句,“太平天国这些年与英国不死不休,若俄德愿助其夺取太平洋霸权……”

“呵。”李鸿章轻笑一声,从御案上拈起一份奏折,“看看,罗耀国上个月刚给朕来信,说要‘共兴华夏,共御西夷’。”

袁世凯听得一头雾水——太平天国居然主动联络大唐共御西夷?

这“西夷”难道是指俄罗斯?

可是俄罗斯的百万吨钢铁和留里克装甲巡洋舰在太平天国跟前就是笑话,太平天国的钢铁眼见着就要过1000万吨了!而太平天国的“靖海级”是打败过英国“飙风级”,“留里克级”遇上“靖海级”,还不是一炮送走?

太平天国对付俄罗斯还用得着联合大唐?

至于英国啊,难道太平天国想要联合大唐一起进入印度?这个项目有搞头啊!

“袁卿,”李鸿章忽然倾身,目光灼灼地看着袁世凯,“你以为朕自马皇后走后,就一个人闷在宫里修身养性,不关心世界上的事情,不想振兴咱们的大唐了?”

“陛下圣明!”袁世凯重重叩首,“那咱们是不是要整军备战……”

“朕自有主张。”李鸿章摆出了一副副暮气沉沉的模样,挥了挥手,“你舟车劳顿,先退下吧。”

袁世凯走出紫宸殿时,夕阳正沉入天山雪峰。

新长安的街市上,粟特商队驮着波斯地毯缓缓而行,维吾尔工匠叮叮当当地敲打铜器,几个锦衣卫挎着柯尔特左轮,蹲在路边摊吸溜羊肉面——这座混杂着汉唐遗风与中亚血统的帝都,仿佛被时光遗忘的角落。

“袁大人!”一个清脆的声音突然响起。

袁世凯回头,看见谭嗣同站在宫墙下,手里捧着一卷《春秋公羊传》。少年笑得温润:“学生当日言语冒犯,特来赔罪。”

袁世凯眯起眼:“谭公子还有何指教?”

“学生只是想问——”谭嗣同指向西边巍峨的天山,“您觉得,世界的中心在哪里?”

袁世凯一怔。

少年却已自问自答:“万岁爷曾经到国子监讲学,他说文明世界是以欧亚大陆为主的,欧亚大陆的中心就是世界的中心,而我大唐如今就恰好占据了世界的中心,还广有万里之疆,千万人口,只要守住这份基业,将来必是列强之一。”

晚风拂过,卷起谭嗣同的衣袂。他轻声道:“袁大人,万岁爷说,要守住世界的中心,关键是人心!正人心,兴名教,方可守住这个世界中心。”

袁世凯望着少年远去的背影,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在罗刹国呆久了,有点不懂这个让他熟悉又陌生的大唐了。

夜深人静,紫宸殿后殿的烛火依然摇曳。

李鸿章独自站在一幅巨大的地图前,手指缓缓划过费尔干纳盆地的轮廓。

“陛下,您还在为俄德之事忧心?”贴身太监李莲英轻声问道。

“忧心?”李鸿章摇了摇头,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朕是在想,这‘世界岛’的中心,终究是归于我于唐人之手了。”

他指向地图上的费尔干纳盆地:“二十年前,这里不过四五百万人口,如今我唐人已占半数。若再给朕二十年……”

李莲英会意:“陛下是要效仿唐太宗,开疆拓土,教化万民?”

“不。”李鸿章的目光深邃如渊,“朕要做的,是将这‘世界中心’彻底变成‘唐人名教’的天下!到那时,朕的功绩,岂在唐太宗之下?”

他转身,从案几上取出一封密信——那是罗耀国的亲笔。信中,太平天国的吴王明确表示,愿意与大唐联手,共同对抗西夷——不过只有李鸿章明白,这个“西夷”不是俄罗斯,不是英吉利,更不是法兰西,而是另有其夷!

“罗耀国倒是会下棋会布局的。”李鸿章喃喃道,“朕的大唐,终究只是他控制世界中心的一枚棋子。”

袁世凯的伯爵府内灯火通明,几位老同学围坐在一张胡桃木圆桌旁。桌上摊开一张泛黄的中亚地图,上面用朱砂标注着矿场位置与想象当中的铁路线。

“诸位,”袁世凯敲了敲地图上费尔干纳盆地的位置,“咱们大唐坐拥中亚万里山河,却连条像样的铁路都修不起来。看看俄罗斯的钢铁产量,再看看太平天国的军工”

徐世昌捋着胡须打断道:“慰亭,你这话在理。但皇上说得也不错,咱们得先稳住人心。”

段祺瑞突然拍案而起:“迂腐!没有洋枪洋炮,拿什么守万里山河的人心?依我看,就该先拿下印度出海口!”他手指重重戳向地图南端,“英国人在印度的大舰队,现在都去了新加坡”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李莲英带着四个锦衣卫大步走入,手中黄绢圣旨格外醒目。

“袁大人接旨!”

众人慌忙跪倒。李莲英尖细的嗓音在厅内回荡:“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着袁世凯即日赴新长安,任驻太平天国外交武官,协助办理两国军务交涉事宜。钦此。”

袁世凯接过圣旨时,发现绢布下还压着一封密信。待李莲英走后,他展开一看,上面只有李鸿章亲笔写的一行小字:“慰亭此去,当观其钢铁,察其人心。”

段祺瑞突然笑道:“好个‘观其钢铁’!陛下这是要你去偷师啊。”

王世珍却皱起眉头:“只怕太平天国那边.”他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听说他们最恨咱们这些‘名教余孽’。”

袁世凯笑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咱们要在中亚搞新学新政,求富国强兵,就离不开太平天国的资本技术,最起码也得将太平天国的西北铁路拉到新关中来况且,我这一回还个特别重要的事儿要办!”他回头看了眼几人当中年纪最小,刚刚从陆军武备学堂毕业的段祺瑞:“芝泉,我这次外方武官,照例可以带个助理,你才从学堂毕业,该出去见见世面,不如咱们一起往太平天国走一遭,如何?”


上一章  |  大清要完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