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密分几个等级?
三级。
秘密、机密、绝密。
不同的等级,泄露后,对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的损害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所以当“绝密”两个字被应雪莲说出口后,曲脱脱立刻意识到了眼前这位不是普通人。
“那……有什么是能说的?”
曲脱脱小心翼翼地问道:
“我总得知道你的大概信息吧,不然我哪知道你擅长什么。”
她现在也反应过来了,如果只是普通的求职者,根本不会让于大章这个刑警去安排工作。
这是有先例的。
之前于大章将叶智羽安排进了亿盛集团。
起初曲脱脱没当回事,只当是私下里走个人情。
况且叶智羽只是在人力资源部门任职,岗位也并不重要。
主要负责心理咨询服务,解决情绪管理、压力管理、心理测评及危机干预,另外协助人力资源部门开展心理健康活动。
看似活儿不少,其实就是个虚职,有他没他都一样。
可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曲脱脱发现这个叶智羽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只要是找他面询过的员工,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说是换了个人都不为过。
就连那些性格内向的员工,在和他接触后,也逐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说话办事不再像以前那样拘谨。
众所周知,长期从事固定工作,会使人对工作和生活的兴趣明显降低,直至产生厌倦情绪。
这就是心理性疲劳。
如果不进行调治,有可能诱发神经衰弱、失眠等一系列精神障碍性疾病。
严重者还可出现抑郁症、强迫行为。
各行各业都存在这种情况,所以有些企业就会设置针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岗位。
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专员。
可真正厉害的心理学专家不会到企业去做那种职位。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更倾向于在体制内工作,或者自己开设心理诊所。
说得难听点,企业中的那种岗位就是形同虚设。
可这次就偏偏出现了叶智羽这个意外。
自从他入职后,整个集团的工作效率都提升了不少。
亿盛集团里有几名高管,由于长期压力过大,早就出现了失眠、焦虑等症状。
就医吃药也只能是缓解,他们始终在抑郁症的边缘徘徊。
随着叶智羽在集团内的名气越来越大,他们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了过来。
结果这几名高管在接受了叶智羽的几次心理治疗后,不但停药了,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就连失眠和焦虑的症状也全都消失了。
现在集团内部都在传,叶智羽是曲脱脱花了大价钱从体制内挖来的。
这也间接地让曲脱脱在集团内的口碑直线上升。
到目前为止,叶智羽已经被连续两次加薪。
这种人才一旦被发现,肯定会被当成宝贝似的重用。
而眼前,又出现了一个让于大章安排工作的人,看情况,这个人貌似比叶智羽还要优秀。
“这是我的职称证书,还有个人简历。”
应雪莲从行李箱中拿出一迭资料递给曲脱脱:
“我个人能公开的资料全在这里了。”
曲脱脱接了过去,然后仔细翻阅起来。
于大章也好奇地凑了过去,不过他只看了一眼就将目光收了回来。
证书上的名字是王伊琳,这说明应雪莲现在所有的身份信息,全都是国安给她重新办理的。
为什么不说是伪造的?
因为她的学识是真的,国安给她办理的职称和学位也是真的,只不过就是换了个名字而已。
曲脱脱这一看就是十多分钟。
她看得很仔细,因为这份资料超出了她的预期。
30岁的教授?
过往的工作经历达到了绝密级别?
先不论其他的,如果这两项都是真的,那在自己面前的这位,就是国内顶级的科研人员。
这样的人会找不到工作?
这是多少企业上赶着都请不到的大神级人物。
合上资料后,曲脱脱尽量让自己保持镇定,她先看了一眼于大章。
这两人早就培养出默契了,只是一个眼神,于大章就知道她在想什么。
没有言语,于大章只是轻轻点了一下头,表示她所看到的资料都是真的。
这下曲脱脱心里有数了,眼前这个女人必须要争取到亿盛集团。
“绿色能源领域你熟悉吗?”
曲脱脱的目光落在应雪莲身上,解释道:
“类似于太阳能、风能之类的。”
可再生能源项目是亿盛集团的主营项目之一,技术方面目前正在和一家科研机构合作。
他们一直想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奈何始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国内科研人员数量上并不缺乏,真正缺的是高端科研人才。
“不熟悉。”
应雪莲摇摇头,有些无奈地说道:
“你说的那些是能源行业的分支,不属于科研行业,如果实在没有合适的岗位,我也可以去你们那里组建个相关的技术部门。”
她这话说得相当婉转,但屋里的两人都听明白了。
翻译一下就是:你们那里的项目太低端,都不配称为科研项目,我能去,完全是生活所迫。
于大章忍着笑,偷偷瞄了一眼曲脱脱。
只见她脸色不太好,嘴唇紧抿,一副被人轻视,但又无法反驳的样子。
片刻后,她实在忍不住了,开口说道:
“不见得吧,现在就有一家科研机构在跟我们合作,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技术迭代。”
这也是她的底气所在。
亿盛集团之所以能搞得有声有色,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家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
应雪莲听到后,先看了一眼于大章,眼神中带着些许无奈,似乎是不想去给曲脱脱解释。
“既然都说到这了,你就给她说说呗。”
于大章能理解她的感受,给一个外行解释,确实是一种痛苦。
“你们合作的科研机构是不是一直在生产环节进行技术优化?”应雪莲看着曲脱脱问道。
“没错。”曲脱脱点头应道。
“所以他们只是在进行基础技术研究。”应雪莲解释道:
“这么做是为了迎合你们做应用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这种研究只是在降低成本并增强竞争力,而非纯粹的科研活动。”
这次曲脱脱听明白了。
应雪莲的意思是,与亿盛集团合作的研究机构,是在迎合他们做优化。
就好比智能手机一代又一代的更新。
而更新和创新是两回事。
“你们每年投入在这方面的研发经费是多少?”应雪莲又问道。
曲脱脱想了想,答道:
“大概在两个亿左右。”
“你们真有钱啊。”应雪莲感慨道:
“两千万的项目让你们干成了两个亿,也不知道是对方太狠了,还是你们人傻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