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官商风流资料四:关于1993年的一些东西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都市>> 重生之官商风流 >>重生之官商风流最新章节列表 >> 资料四:关于1993年的一些东西

资料四:关于1993年的一些东西


更新时间: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常官落叶  分类: 都市重生 | 常官落叶 | 重生之官商风流 
93年大事记:

1月22日邓公同上海各界人士共迎新春佳节。他充分肯定了上海的工作,同时指出:走一步,回头看一下是必要的。要注意稳妥,避免损失,特别要避免大的损失。回头总结经验,改正缺点就是了。他还说,实践证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工作做得是好的,是可以信任的。

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要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是指导我国90年代乃至下世纪初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月14日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决定》,要求把加快发展乡镇企业作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工作的一个战略重点来抓。同时指出,这项决定也适用于东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2月15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指出要把握时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积极稳步地放开价格和经营,增强粮食企业的活力,减轻国家财政负担,进一步向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方向推进。

3月5日-7日中国共插n党十四届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八五”计划若干指标的建议》和《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等。按调整后的“八五”计划,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由原定平均每年6调高到8至9。全会认为党政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条件,必须抓紧进行,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

3月8日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关于1993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要点》提出,本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继续贯彻落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为重点,围绕把企业推向市场这一中心环节,加快企业改革;以加快价格改革为契机,配套推进财税、金融和计划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市场体系,加快以改革进口管理体制为重点的外贸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和住房、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高综合改革试点水平,切实做好新体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3月12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王,震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八十五岁。

3月14日-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李瑞,环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

3月15日-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李鹏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改后的宪法,肯定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肯定了农村中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肯定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等。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包括三个附件和区旗区徽图案,关于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决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决定,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立法会和司法机关产生办法的决定。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自1999年12月20日起实施。会议还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会议选举江泽,民为国家主席,荣毅仁为国家副主席;乔石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江泽,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决定李鹏为国务院总理;选举任建,新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思卿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4月1日中共,中央召开经济情况通报会,江泽,民发表对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意见。他说:当前,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为加快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必须从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力求做到既加快发展,尽力而为,又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在发展速度上,不搞一刀切,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有条件的能搞多快就搞多快,暂时没有条件加快发展的不要勉强。要防止经济过热。

4月19日国务院作出有关机构改革的决定,决定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19个调整为13个,办事机构由9个调整为5个,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也作了调整。

4月27日-29日经过半年多的酝酿和准备,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双方就两岸经济合作、两岸科技文化交流、海协与海基会的会务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并签署了《汪辜会谈共同协议》等有关两岸关系的四份协议。汪辜会谈是两岸授权的民间团体的最高负责人之间首次进行的民间性、经济性、事务性、功能性会谈。

6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文件指出,我国经济在继续大步前进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某些方面的情况还比较严峻。在解决问题时,要切实贯彻在经济工作中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同时要注意稳妥,避免损失,特别要避免大的损失的指导思想,把加快发展的注意力集中到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上来。文件提出了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稳定金融形势等十六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措施。

7月2日乔石在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作《努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讲话。他指出,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要抓紧时机,努力做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立法工作,认真解决市场经济立法中遇到的问题。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预备工作委员会的决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委会主任由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部长钱qi琛担任。会议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自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科学技术基本法。

7月5日-7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朱总理在会上强调,金融改革的重点是:强化中央银行的职能,加快形成统一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通过改革,建立一个在国务院领导下的独立执行统一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体系;建立一个中央银行监管下的国家政策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一个统一、开放、高效、有序的金融市场体系。

7月20日-23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全国税务工作会议在北京同时召开。朱总理在会上指出,财税工作的当务之急是整顿财税秩序,加快财税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进行整顿,在整顿的基础上加快改革。

8月20日国务院第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九十年代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纲要指出,坚持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是事关全局的头等大事。到2000年,粮食产量要达到5000亿公斤,农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达到12100亿元,年均增长4左右。农民生活要达到小康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元,年均增长5.8。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步子要加快,到本世纪末,确保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11月4日,国务院印发这个纲要。

8月20日-25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会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在会上讲话指出,反腐败是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是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重要保证。既要看到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又要有现实的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制止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把突出问题解决好。

8月22日-28日江泽,民考察东北部分大中型国有企业。考察期间,江泽,民提出,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第一,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第二,加快金融体制、投资体制、财税体制改革等配套改革,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8月31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白皮书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台湾问题的由来及现状,阐明了政府关于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和基本方针。

10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反腐败斗争近期抓好几项工作的决定》,要求在近期内着重抓好以下三项工作:一、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要带头廉洁自律。二、查办一批大案要案。三、狠刹几股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

10月18日-2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农村工作会议。18日,江泽,民在《要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讲话中指出,从长远来看,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农业和农村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深化农村改革,也应以培育市场主体、健全市场体系、加强宏观指导和对农业的保护为主要内容,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11月2日《邓公文选》第三卷出版发行。文选汇集了邓公从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到1992年春视察南方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同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学习〈邓公文选〉第三卷的决定》并举行学习《邓公文选》第三卷报告会。江泽,民在报告会上指出:邓公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插n党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又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写到自己的旗帜上。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十二大、十三大到十四大,我们党又郑重地把邓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

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文件指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为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鼓励农民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

11月11日-14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些主要环节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1月20日江泽,民出席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讲话,提出要把一个和平与繁荣的世界带入21世纪。会议的前一天,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总统举行正式会晤,这是两国最高领导人自1989年2月以来的首次正式会晤。

12月1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改革现行地方财政包干体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12月20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公司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公司法。

12月2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

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在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毛泽,东思想永远是中国共插n党人的理论宝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永远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指南。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4634.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7,第二产业增长19.9%,第三产业增长1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72.3亿元,其中国有单位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615.50亿元。全国财政收入4348.95亿元,比上年增长24.8%;财政支出464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2.1亿元,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上年增长13.2%。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11271.0亿元,其中出口5284.8亿元,进口5968.2亿元,入超701.4亿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577.40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921.62元。

关于93年的一些数字统计:

1993年,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13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6245亿元,增长20.4%;第三产业8485亿元,增长9.3%。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市场价格涨幅高;固定资产投资在建规模过大;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还不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一、农业

农业生产获得好收成,农林牧渔业持续发展。全年农业增加值6650亿元,比上年增长4%。

主要农产品产量中,粮食、油料产量创历史最好纪录,蔬菜、水果生产再获丰收,但棉花、糖料产量下降。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粮食45644万吨31

其中:谷物40956万吨20

油料1761万吨73

其中:花生801万吨346

油菜籽695万吨92

棉花376万吨166

黄红麻65万吨45

甘蔗6413万吨122

甜菜1210万吨197

烤烟308万吨12

蚕茧76万吨96

茶叶60万吨68

水果2988万吨225

林业建设取得新成就。1993年,全国完成造林面积8833万亩。造林质量提高,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进展显著,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双增长的目标,森林覆盖率继续提高。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肉、禽、蛋、奶等畜产品和牲畜存栏数继续增加。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头数如下:

肉类3780万吨102

其中:猪牛羊肉3224万吨97

禽肉516万吨137

牛奶498万吨10

绵羊毛24万吨持平

猪年末存栏数39087万头17

羊年末存栏数21832万只53

大牲畜年末存栏数13803万头24

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1785万吨,比上年增长146%。其中,淡水产品产量741万吨,增长18.9%;海水产品产量1044万吨,增长119%。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1993年末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318亿千瓦,比上年末增长48%;大中型拖拉机72万台,下降53%;小型和手扶拖拉机784万台,增长4.4%;农用载重汽车68万辆,增长63%;排灌动力机械7545万千瓦,增长28%;农村用电量1253亿千瓦小时,增长132%。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加强,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87万亩。但滥占耕地现象依然突出,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继续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4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在全部工业中,国有企业增长6,4%;集体企业增长286%,其中乡办工业增长413%;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资企业增长462%。大中型企业增长141%,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

轻重工业全面发展。全年轻工业完成增加值6690亿元,比上年增长199%;重工业完成增加值7450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受市场需求变动影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化学纤维2215万吨39

纱502万吨01

布191亿米02

机制纸及纸板1820万吨55

糖7446万吨104

原盐2953万吨41

卷烟3367万箱25

合成洗涤剂1765万吨59

彩色电视机1387万部41

家用洗衣机8763万台238

家用电冰箱622万台280

能源生产总量(折标准燃料)1061亿吨22

原煤1141亿吨22

原油144亿吨13

发电量8200亿千瓦时88

钢8868万吨96

钢材7600万吨135

十种有色金属3298万吨102

水泥36亿吨168

木材6100万立方米12

硫酸1314万吨67

纯碱530万吨165

化肥(折100%)2016万吨16

化学农药(折100%)249万吨、113

发电设备1534万千瓦183

金属切削机床262万台145

汽车131万辆228

拖拉机37万台353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1993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上年的895提高到966。其中工业产品销售率由95.5%提高到96,4%;资金利税率由101%提高到106%;成本费用利润率由42%提高到4.7%;流动资金周转次数由1.66次加快到171次;按增加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98%。但工业增加值率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国有企业亏损面由26,4%上升到303%,亏损额增加。

建筑业生产经营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为2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305亿平方米,增长17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8.5%;人均创利税达到900元,增长4%。

地质勘查取得新成果。1993年新发现或新证实为工业矿床的主要矿产地166处;取得重大新发现的勘查矿区90处;有30种矿产新增加了探明储量,其中煤矿763亿吨,铁矿1.45亿吨,铜矿258万吨(金属量),铝土矿7586万吨。地质勘查行业完成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750万米。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29亿元,比上年增长5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工作量增长22%)。其中国有单位投资8321亿元,增长57.8%;集体所有制单位投资2092亿元,增长539%;城乡居民个人投资1416亿元,增长15.8%。在国有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4647亿元,增长542%;更新改造投资2192亿元,增长501%;商品房建设投资1138亿元,增长1249%;其他投资344亿元,增长17%。但固定资产投资在建总规模过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年末国有单位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的计划总投资达2327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15%;扣除已完工程,年末未完工程工作量达13200亿元,增长60%。

国有单位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96%,投资比重由28%下降到2.2%;第二产业投资3850亿元,增长371%,投资比重由589%下降到53.6%,其中能源、原材料工业投资比重由395%下降到35.6%;第三产业投资3175亿元,增长737%,投资比重由383%上升为442%,其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增加较多,所占比重由14.7%上升为202%。但高消费的楼堂馆所、高级别墅、度假村、游乐场项目上得过多。

全年全部建成投产的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133个,限额以上更新改造项目128个。建成投产的重大工程主要有:发电机组容量100万千瓦的山西神头二电厂,发电机组容量70万千瓦的无锡利港电力有限公司,兰新铁路复线新增正线铺轨里程309.7公里,浙赣铁路复线新增正线铺轨里程143.9公里,吞吐能力1500万吨的青岛前湾港区一期工程,上海30万吨乙烯工程,年加工原油500万吨的洛阳石油化工总厂,年产水泥66万吨的长春双阳,水泥厂。

1993年,全国通过基本建设新增加的主要生产能力有:煤炭开采800万吨,发电机组容量1438万千瓦,石油开采1542万吨,天然气开采10亿立方米(石油开采和天然气开采含更新改造和其他投资增加的能力),炼铁100万吨,木材采运235万立方米,水泥192万吨,新建铁路交付运营里程274公里,增建铁路复线交付运营里程553公里,电气化铁路交付运营里程192公里,新扩建港口吞吐能力3752万吨,新建公路355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93公里。

四、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1661亿元,比上年增长75%。但铁路运输“瓶颈”制约矛盾依然突出,车皮保证率进一步下降。

货物周转量30405亿吨公里41

铁路11936亿吨公里31

公路4175亿吨公里112

水运13672亿吨公里31

其中:远洋9324亿吨公里32

民航16亿吨公里224

管道606亿吨公里18

旅客周转量7807亿人公里124

铁路3505亿人公里112

公路3582亿人公里122

水运205亿人公里35

民航515亿人公里269

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67亿吨101

邮电通信业迅速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240亿元,比上年增长55%。邮电业务总量461亿元,比上年增长589%。无线寻呼、移动电话增幅均在1倍以上。电话已成为一些居民家庭新的消费对象。到1993年末,住宅电话用户达782.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672万户。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国内消费品市场繁荣。199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37亿元,比上年增长2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其中城市7176亿元,增长312%;农村5061亿元,增长195%。

各类消费品销量中,吃的商品有增有减,其中食用植物油增长7.1%,水产品增长5%,酒增长4%,粮食、猪肉、鲜蛋、食糖等销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穿的商品中,棉布销量与上年持平,各种服装销量增长161%,呢绒、绸缎分别下降36%和4.4%;耐用消费品中,除电风扇、黑白电视机、自行车销量比上年减少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彩色电视机增长174%,录音机增长89%,录像机增长6%,照相机增长6.5%,洗衣机增长221%,电冰箱增长239%。

生产资料市场活跃。1993年全国县及县以上物资供销企业购进生产资料7423亿元,比上年增长34.6%;销售7796亿元,增长323%。但全年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1356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78%。

价格改革进一步深化。1993年国家加大了价格改革力度,放开了大部分钢材及部分统配煤炭的出厂价格;提高了铁路货运价格和电力价格;放开了统配水泥的出厂价格;提高了原油价格;继续放开了粮食购销价格。这些价格调整措施,对改变基础产品价格和基础设施收费标准长期偏低状况,促进市场机制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场价格总水平涨幅高,特别是大中城市涨幅更高,服务项目价格涨势较猛。

1993年各类价格比上年上涨幅度(%)

1、居民生活费用价格147

其中:城镇161

35个大中城市196

农村137

2、零售物价130

其中:食品类143

粮食277

食用植物油162

衣着类62

日用品类79

文化娱乐用品类16

书报杂志类71

药及医疗用品类92

建筑装璜材料类288

燃料类350

3、服务项目价格279

其中:城镇308

35个大中城市386

农村257

4、工业品出厂价格240

5、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141

6、农副产品收购价格138

六、对外经济

进出口规模扩大。据海关统计,1993年出口总额9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进口总额1040亿美元,增长29%。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出口中机电产品比重由上年的23%上升到247%,传统初级产品减少较多;进口中国内紧缺的原材料及机械运输设备类明显增加。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继续大幅度上升,全年出口额252.4亿美元,增长454%,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204%提高到275%。扣除不收付外汇的货物,全年出口大于进口46亿美元。

利用外资继续高速增长。1993年新签利用外资协议金额12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7%;实际使用外资3677亿美元,增长915%。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金额1109亿美元,实际投资2576亿美元,分别增长90.7%和13倍,到1993年末,已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达167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831万户。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较大发展。1993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6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完成营业额452亿美元,增长482%。

国际旅游业取得好成绩。1993年来我国旅游、访问、从事商务以及各项活动的外国、台湾、港澳和华侨旅游者达41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旅游外汇收入468亿美元,增长18.7%。

七、金融和保险业

1993年,金融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精神,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及时纠正金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抑制过高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较高的货币投放以及保持币值稳定的基础上,大力组织存款,及时增加信贷投入,调整结构,保证了国家重点建设和工农业生产以及农副产品收购等合理资金需要,缓解了一些重点企业的流动资金紧张状况,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993年末,国家银行各项存款余额为2324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339亿元,增长23%,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767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559亿元,增长126%,城乡储蓄存款余额达1476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219亿元,增长279%;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为2646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846亿元,增长224%,其中流动资金贷款余额为18689亿元,增长195%;固定资产贷款余额为5171亿元,增长31.7%。到1993年末,市场现金流通量为5865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当年现金发行量为1529亿元;广义货币M2比上年增长24%。

国家外汇储备增加。1993年末国家现汇结存为212亿美元(不包括中国银行外汇存款),比年初增加176亿美元。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1993年全国财产险承保总额513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全国有776万户企业参加了企业财产保险,1.3亿户居民参加了家庭财产保险,有25亿人次参加了人身保险。保险公司共处理国内财产险赔案6903万件,支付赔款137亿元,为664万人次支付人身保险金91亿元。

八、科学、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科技队伍扩大。1993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55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3%。全国县级以上国有独立研究开发机构5852个,高等院校办科研机构3000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办科研机构10200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345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373万人。

科技经费投入增加。1993年,全国科技机构、高等院校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等单位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563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其中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196亿元,增长16%,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062%。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1993年,全国共取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33万项;获国家奖励的成果781项,其中国家发明奖175项,国家自然科学奖5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41项,国家星火奖113项。受理国内外专利申请77万件,授权专利62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97%。1993年新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到1993年末,我国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2个,有高新技术企业14万家。

质量检测、标准化建设和天气预报服务进一步完善。1993年,全国共有产品质量监测机构1500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233个。全年制定、修订各类国家标准1411个。全国共建立了超短波天气警报服务系统发射台1874个。

技术市场更加活跃。全年全国共签订技术合同246万份,成交金额20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和374%。

各类教育事业取得新的进展。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1993年全国招收研究生42万人,比上年增加09万人;在学研究生107万人,增加13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92.4万人,增长225%;在校学生2536万人,增加351万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不断发展。1993年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7623万人(含技工学校学生1739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1419万人的537%。

基础教育稳步发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有新进展。1993年全国初中在校学生4082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24亿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由上年的797%提高到818%。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71%和23%。

成人学历教育招生迅速增加,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蓬勃开展。1993年成人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包括电大、函授及夜大招生的普通班学员)863万人,比上年增长458%;在校学生1863万人,增长26%;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2068万人,增加324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5342万人次;成人中、小学在校学生8563万人;全年共扫除文盲5482万人。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1993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723个,文化馆2897个,公共图书馆2585个;博物馆1116个,档案馆3585个,广播电台983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25座,电视台683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085座,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13万个。1993年生产电影故事片154部,发行各种新片(长片)222部,有30部(次)影片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全国性和省级报纸全年出版199亿份,各类杂志出版243亿册,图书出版641亿册(张)。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1993年末全国医院共有病床2795万张,比上年末增长19%。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117万人,增长11%;其中医生1832万人(含中、西医师1373万人),增长13%;护师、护士1056万人,增长16%。

体育事业取得优异成绩。在1993年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在18个项目中获得103个世界冠军,38人7队124次创57项世界纪录,81人3队242次创81项亚洲纪录,176人16队368次创173项全国纪录。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近89%的学校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86%的学生达到合格标准。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1993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1809‰,死亡率为6.64‰,自然增长率为1145‰。1993年末全国人口为11851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46万人。

居民收入继续增加。1993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为2337元,比上年增长2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21无,比上年增长17.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2%。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一部分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劳动领域的改革步伐加快,劳动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1993年各级职业介绍所发展到13万个,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05万人,年末城镇失业率为2.6%,国家还为12.8万失业职工提供了生活救济。劳动合同制有了较大进展,国有单位合同制职工达2330万人,占城镇国有单位全部职工的21%。年末全国职工人数为150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8万人。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1116万人,增加278万人。

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1993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4770亿元,比上年增长211%;职工平均工资3236元,增长194%。

城乡居住条件继续改善。1993年城镇新建住宅266亿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5.7亿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1993年全国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954万张,收养706万人;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的达4051万人次。全国已有315%的乡镇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网络,城镇社会服务网络也有较快发展,已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97万个。职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面继续扩大。

环境保护事业进一步加快发展。1993年末全国环境保护系统人员共有8.1万人,各级环境监测站2290个,环境监测人员3.3万人。全国自然保护区中有10个自然保护区加入了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7个。到1993年末,制定的各类环境保护标准已达313项,在全国472个城市中建成了2935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10492平方公里,在363个城市中建成了1774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3689平方公里。1993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5737个,总投资254亿元。

①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未包括台湾省和香港、澳门地区。

②公报牛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上一章  |  重生之官商风流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