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148章 决战之后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玄幻>>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最新章节列表 >> 148章 决战之后

148章 决战之后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作者:正统大汗阿里不鸽  分类: 玄幻 | 原生幻想 | 轻小说 | 正统大汗阿里不鸽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求推荐求收藏)

大约又过了半个月之后,开罗的情况已经明显趋于缓和。城区里,已经有段时间没有病例出现了。

埃及这边,瘟疫出现得过于频繁,导致就算没有多少文化知识的贫穷市民,也能轻易看出这次的情况,和之前几次的区别。

而且,黑死病的杀伤力太强,被感染的人死亡率很高。有没有感染,会不会造成损失,一眼就能看出来。因此,就算是之前质疑的人,如今也都没法再提了。

刚刚进入开罗的时候,城里的情况十分复杂。就像面对之前来来往往的征服者一样,埃及本地人确实没有多么强烈的反抗意愿,但同样也没有合作的动力。

官府的各种措施,面对的都是豪强、大商人的阳奉阴违,和民间各种明里暗里的抵制。可想而知,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和巨大的资源投入。

而从历史看,也没几个人会进行这种尝试——大家征服这里,都是为了获取资源的。但经营这些,实在太麻烦了,费心费力不说,还得倒过来贴钱,那我打进来是图什么?所以,从当年的马其顿人到现在的马穆鲁克,也确实鲜少有人考虑过怎么把管理落实下去的问题,连个可以参考的前例都没有……

不过,在应对瘟疫的过程中,不少本来很难推进的事情,却进展得很顺利,甚至超出了不少人的预料。官府里天天有人称赞,说郭康料事如神,连这种把灾祸变成好事的机会都能抓住。但在郭康看来,这其实不难理解。

他一直给众人说,应对瘟疫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治民理政措施,而是一场战争,因为无论是对抗瘟疫需要的各种组织方式,还是期间社会的心态,都是类似于战争状态。

当然了,以如今欧洲的情况看,这个比喻也不太恰当:说对抗黑死病的行动,是一场战争,那有点太抬举战争了。

在十字教的经书里,有代表瘟疫的白骑士,和代表战争的红骑士。而就欧洲现在这个战争水平,红骑士是大概率不配和白骑士坐一桌的……

对抗黑死病的过程中,这种广泛的组织动员和全社会的军事化管理,对于东方人来说不算意外,以罗马人的理解,也算不上太超越时代的东西。但以这会儿,地中海周围各国的状态……还是算了吧。

所以,这次的各种举措,对当地人来说,都是一种“大开眼界”。见识和体验了这些之后,当地人自然就知道,应该怎么办了。

更为关键的是,这种“战争”,是没法自己选边的。罗马人和谢赫打仗,大部分埃及人完全是一幅事不关己的态度。但黑死病却不允许大家旁边,也从来不接受投降。这下,很多人就只能站在罗马这边了。

一开始,就算有郭康之前的各种宣传行动,大家对于他们能否成功,心里也是没什么底气的。但是,不听他们的,还能怎么办呢?

就算罗马人真不行,那无非就是瘟疫照常发挥,大家还是继续赌命。反正城里绝大部分人,穷的连个木头凳子都缺,罗斯人看了都只摇头,说实话也没有更多可以损失的东西了。

相反,万一真的成功了,让更多人活了下来,罗马人也按照许诺给大家更好的待遇,那可就赚大了。这种近乎没有本钱的买卖,肯定会有不少人感兴趣的。

借着对付黑死病这种要命问题,很多措施可以提前加速推行。而等到瘟疫结束之后,事情就简单多了。

因此,官府之前认为最棘手的宗教问题,现在都缓和了不少。虽然还是有些本地教士感到不服气,但也没法说什么了。

之前,确实有人声称,瘟疫渐渐平缓下来,是胡大怜悯众人,跟郭康他们的这些所作所为没有什么关系。但郭康其实不担心这种说辞,甚至有点期待。

实际上,在严肃一些的学术机构,和正统的教团里,大家反而会避免使用这种话术。一方面是这个说法未免有点耍赖,而众所周知,这边的情况是,所有的招数肯定都是先往教友身上招呼。

不管搞出什么结果,教友肯定都是第一个被针对的,受到的迫害也是最多的。所以大家最好还是收着点。

另一方面,这个说法也有个很大问题,就是之前几百年,这里一直是马穆鲁克统治的。俗话说,很多事情就怕互相比。你说现在胡大怜悯大家了,那之前怎么不出手?是现在这些罗马人反而更受青睐?还是说,之前的马穆鲁克们太缺德,到了胡大都不想怜悯他们的地步了?

当然,马穆鲁克是否缺德,其实是另一个可以单独讨论的问题。因为虽然名义上的王朝结束了,但马穆鲁克依然是一支军事力量,如今依然有不少人在为罗马服役。所以目前这个情况,事情的关键,也不在于胡大是不是喜欢马穆鲁克,而是马穆鲁克是不是喜欢说这话的教士们。真惹到他们了,那罗马人可不会管这档子事儿了……

所以很快,就有其他教士行动起来,让这人赶紧闭嘴。艾资哈尔大学的几个长老,也出来澄清情况,说最近各种消息太多了,一会儿说人家十字教出圣人了,一会儿说有奇迹发生治愈瘟疫了。这些都是需要慎重讨论的事情,不要轻率地到处发表意见。就这样,尽力把风波压了下去。

除此之外,就没有太大的事情了。

在郭康看来,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就和常规战争一样,瘟疫战争也有胜利方,并且可以享受胜利者应有的各种好处。

比如现在的下埃及,尤其是开罗周围这一圈,因为黑死病的经历,大家已经算是同一个阵营里,直面过致命威胁,一起并肩作战过的战友了。那很多事情再做起来,障碍也就小了。

更关键的是,之前的举措确实得到了大家想要的结果,也就是“打赢了”。百姓可能缺乏教育,但是人家又不傻,这么明显的结果,大家不可能看不到。

而取得了胜利之后,很多事情不需要专门宣传,人家自己就会开始考虑了。因为和战争一样,这就是最简单直白的东西。

当然了,反过来说,要是之前寄予厚望,但是结果却打输了,那么坏处肯定也是有一大堆的。不过既然是战争,就肯定有风险,郭康也做好了心理准备。

他之前就给脱欢等人说过,是否需要去进行组织和应对,本来就是对主政者的考验。就像战场上,如果有战机却一味回避,或者迎战却不能取胜,那只能说明主将能力不足,而不能去怪敌人太强——罗马和公民们花这么大价钱养着你,就是让你在这个时候承担责任和风险的。要是这都做不好,那还是赶紧卷铺盖走人比较合适,也别再谈什么有的没的了。

话又说回来,除了胜败两个情况,其实也有一些案例,是更为复杂的。比如他所知的中法战争,就是在取得了战役级胜利,导致敌人整个战区全面崩盘的情况下,由于严重外交误判,接受了战败的结果。

不过这种情况毕竟只是个例,不能一概而论。不是晚清那种内部矛盾特别尖锐、不同群体诉求难以弥合的情况下,应该也不至于出现。

而且就像事前的分析,瘟疫毕竟不是战争,前线和后方没有明确界限,影响很大,动员起来难度是要低一级的。如果面对瘟疫都无法形成共识,那面对战争的能力估计也是废了的,怕是都不如大清坚定呢。这种事情放在历史上也很罕见,就没有什么讨论意义了。

现在,大局已经基本明朗,郭康也就开始着手准备战后的事情了。

目前最急需安顿的,还不是埃及人,而是朱文奎手底下那些波西米亚人。朱文奎本人被郭康强行打发回去了,听让娜女侠说,之前在塞浦路斯。不过这周,又有新的邸报送来。脱欢写信告诉郭康,说吴藩又出了事,朱文奎已经紧急回大都去了。

说实话,郭康对于吴藩出事,都已经有些麻木了——而朱文奎本人应该也是如此。按脱欢的说法,之前就有消息,说吴藩吃了败仗,老吴王也失踪了。有被打散的人,跑到罗马这边求援,因此这边在西吉斯蒙德宣布之前,就知道了消息。

按那会儿的消息,明军损失相当惨重,一战就丢了几十个千户,三个指挥使估计也就剩老杨一个了。脱欢自己都很是吃惊,因为他印象中,大明建国以来,好像还没吃过这种损失的败仗。这要是在中原,都能把朱天平合罕气的跳起来了……

不过吴藩那边,纸面数据不见得就能说明真实情况,而朱文奎本人也很淡定,还安慰脱欢,说他爹那个指挥水平,打输了根本不奇怪。不过吴藩这些年召集了很多能人,而且那边通信不行,他指挥不到的地方,还是可以打赢的。反正,他爹一向很能跑,应该过段时间就有消息了。就是胡斯神父也折进去了,还是很可惜。

又过了段时间,锦衣卫总算设法找到了老吴王,还弄清了情况。目前看来,是因为吴王和黄子澄等人,见哪儿有好处就派人过去打,导致最后兵分十几路,乱打一气。而且,这三四个大方向里,他自己亲自率领的,还是最弱的一个方向。

目前,他派去东边的部队,经过半个月的行军,已经抵达布拉格附近,和当地胡斯派武装接上了头。有了吴王旗号和报仇的号召,很多人赶来集合,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万余人的军队,声势十分浩大。波西米亚西部,他派出的精锐队伍,也抢在贵族联军之前,占领了库腾堡周围的要地,击退了敌人。目前当地贵族正在向西吉斯蒙德紧急求援,否则便不愿进军。这个矿业中心目前也安稳下来了。

总之,除了他自己那边一直在吃败仗,其他几个放手不管的方向,还是进展比较顺利的。看来确实是知父莫若子,朱文奎当时的说法,还都猜对了……

不过,马王妃他们还是比较急,所以把朱文奎先喊回去商议了,但他和脱欢讨论了下,觉得应该也没有什么大事,就先回去开个会。

与其说是讨论怎么应对,不如说是安抚下锦衣卫众人:朱文奎觉得现在的局势,还是在意料之中。西吉斯蒙德其实依然不知道吴军的战略意图和主攻方向——因为吴王自己其实也不知道。

而且,他们的王牌还在埃及没回来呢。只不过锦衣卫这段时间确实被折腾得够呛,还是得好好感谢下人家……

塞浦路斯那边,没有像埃及一样需要进行双向隔离,所以信息还算通畅。如果还有什么事情,脱欢会临时加派人过来通知的。


上一章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