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149章 周天子:面对六师都不怕么?哈基芈,你这家伙……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玄幻>>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最新章节列表 >> 149章 周天子:面对六师都不怕么?哈基芈,你这家伙……

149章 周天子:面对六师都不怕么?哈基芈,你这家伙……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作者:正统大汗阿里不鸽  分类: 玄幻 | 原生幻想 | 轻小说 | 正统大汗阿里不鸽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求推荐求收藏)

把信息整理好之后,郭康就喊来几个助手,召开会议。

黑死病爆发的这段时间里,他开始从不同地方,提拔能力突出的人。之前,为了加强管理,他把开罗内外的各个定居点,都做了分配,任命了一大批人员进行管理。

这些人出身、信仰、被选中的方式,都各不相同。有社区里素有威信的豪强,也有名声不错但很清贫的教士,甚至还有毛遂自荐的小商人,乃至社区里自己推举出来的码头搬运工头目。有信天方教的,有信科普特教的,甚至还有个来这边进货的威尼斯人。

由于这边确实很缺乏管理人才,而且也没有什么稳定的选官机制,因此,人员选拔相当随性。再加上那会儿,很多人还是观望或者不合作的态度,导致郭康只能有一个就任用一个,反正先顶上去再说。

而从结果看,这些人的能力,和他们的出身,其实也没什么关系,甚至有些反刻板印象。天天念经的教士未必就不会做事,相反,有几个教士在约束大家遵守规定这方面,做的相当好。

还有个商人,是从之前对粮商的处罚中幸存下来的,自己家还被罚了钱,但这人处理事情的时候相当麻利,也不贪图物资和银钱。反而是提拔起来的平民,有好几个都因为截留物资被发现,甚至有人就是改不了小偷小摸的毛病,当了官还在偷东西,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当然,总体上而言,这一批火线提拔,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确实遴选出了一批很有能力的人。这倒不是说郭康眼光多好,或者选拔的方式多么先进,单纯是因为黑死病杀伤力太高了,做不好的人直接死了,所以剩下来的人,能力起码都是及格的……

郭康新提拔的文书助手叫侯赛因,他父亲是一个驼队的队长,家里稍微有点钱,因此能让他跟着商人,学习算账和书写。而且因为送的货,大部分都是卖给罗马人的,所以这边的语言也学过。

之前瘟疫最严重的时候,他组织驼队,给疫情最严重的几个社区运送物资。但因为管理严格,能遵守条令,手下的队伍里,一个人都没有被感染。因此,在之前的考核里,被评为优异,得到了破格重用。现在,郭康让他负责招募一批人,帮忙汇总各种文件,进行翻译和归类。

另外,还有几个人,负责帮郭康处理各个社区的物资分配和调度。领头的人,名叫大卫,来自一个科普特教士家庭,不过他能得到任用,却是马穆鲁克推荐的。

原来,马穆鲁克内部也有很多派系。其中一支比较主要的,是钦察人组成的。在几十年前,他们还是王朝的主导者,但后来败给了切尔克斯人,逐渐被边缘化。

这次紫帐汗国打过来,钦察系的马穆鲁克一直态度暧昧不定。为了能够翻身,不少人选择了合作,乃至开始和汗廷攀亲戚,说大家都是钦察草原来的老乡,不要这么见外。官府对这种奇怪的蹭关系方式,有些尴尬,但现在大家确实需要本地合作者。因此,这些马穆鲁克还是得到了留用,而且一直表现的很积极。

之前郭康要求,担任正式职务的人,都要按照官府规定,定期推举合适的人才。因此,他们也找了几个候选人。不过,还没等到文件流程走完,有个人就遭遇事故,受了伤,没法去履职了。

在这个关头,每一个名额都非常重要,因为肯定会影响之后的实力对比。马穆鲁克们的文化水平可能不太行,但肯定懂这些政治问题:你钦察系保举的官员少了一个,人家切尔克斯人不就多了一个么。因此,无论如何,也得把缺额补上。

但是,罗马官方也有明确的要求,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上的。最基本的,就是必须懂官府的办公语言,不能什么都靠翻译来。而且,按照罗马传统,被推举的人,和举主之间,在政治上是有明确关联的。被举荐者表现的好,恩公当然也有很大好处;但要是被推举的人水平太差,或者犯了事情,举主也会跟着倒霉。

而且,人家切尔克斯人也不是傻子,要是随便找个人填上去,肯定会被抓住把柄攻击的。所以,还是不能乱选。最后,有个马穆鲁克军官,发现自己辖区里,还有一伙科普特人呢。可能是因为宗教原因,这些人跟希腊人关系确实更近,也有一些受过教育、懂希腊语的人。那不就正好了。

虽然这帮人是异教徒,但不管天方教还是十字教世界,大家其实都知道,很多时候还就是异教徒最管用。只要两边都乐意,那大家今后就是一条船上的了,也不用管这些。相反,对面的人,可不管你信什么。

所以,其他马穆鲁克也纷纷表示赞同。这个位置,宁可给个异教徒,也不能肥了切尔克斯人。再说人家科普特人也是尔萨追随者,跟罗马人还更近一点,说不定能混得更好,还能提携下大伙儿呢。

后来,大卫的表现确实不错,和其他一批表现出色的基层官吏一起,被郭康提拔,进入行省衙门工作。他们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官职,身份上来说,算是郭康手下的吏员。主要的工作,就是一边帮郭康干活,一边也能得到郭康和吴翰等人手把手的教导,熟悉官府里各项事务的流程,为今后正式外放任职做准备。

虽然级别不高,但这些掾吏身处的位置却很机要,所以还是有不少人,对这个职务趋之若鹜。尤其是现在,形势已经明朗,选拔人才的范围和提拔的渠道也被众人搞清楚了,很多人就开始活跃了起来。

当然,对郭康来说,这还只是第一步,后续还有更重要的事情。他已经准备开设文法学校,自己培训自己的官吏了。

在他看来,罗马的行政体制其实很粗疏,官吏培养和选拔,也非常……古朴。虽然朝廷在学着搞科举,但一直没有办法让它完善地运行起来。很多地方,就还是靠这种古老的察举制度撑着。

由于文化水平有限,紫帐汗国的官学,严重依赖于军队。军队征召年龄合适的男青年、对他们进行扫盲教育、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法令,会书写简单公文——这就是如今紫帐这边,最大也是最基础的教育体系。

他们也没有专门的官员培训机构,反正会写公文也就够了。军团每年都要输出一些这样的低级军官和军士,才填得起如今日益庞大的官僚体系。也难怪有人说,军团才是国家之父,因为这整个国家体系,都是人家一担子挑起来的。

但就算这样强行维持,这边的大小官吏,平均水平也远远称不上优秀。尤其是基层吏员,甚至一直是以粗暴著称的。

乡间的百户们,很多都是退伍的老军吏,把军团里的习惯也都带了出来。但很多行事方式,在军队里大家还能理解,在民间就有些过头了。所以,古板保守、刚愎自用,习惯用强力介入和解决矛盾,乃至动辄打骂民众,几乎成了基层官吏的刻板印象。每年,都有人因为干得过火,事情闹大,被人举报到行省乃至朝廷这边的。

朝廷一直试图改善这些情况,缓解官民的冲突和内耗,但目前就是这么个情况,再怎么改,效果也还是有限。

郭康甚至觉得,这制度能跑到现在还不出大事,就全靠同行衬托了。毕竟,你要跟隔壁其他势力管理下的居民说,这边的官吏执法粗暴,那法国人得问你什么程度才算粗暴;阿勒曼尼人得问你这么多法,执行哪个;斯拉夫人得问你什么是官吏……

不过,于情理上来说,人总是想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希望社会变得更好,是很多方面发展和进步的推动力,也不能指责什么。总不能说,我就是要跟蛮子比烂吧。

所以这次,正好也给了郭康一个机会,看能不能至少把察举制那套东西,先运转起来。虽然听着比较古老,但在这边,恐怕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话说回来,哪怕在郭康那个时代,都没有几个能把选官制度玩得转的。大部分人到那个时候,都搞不定察举呢,别说这会儿了……

瘟疫带来的压力减轻之后,郭康的主要任务,已经从自己亲自干活,变成了指点大家干活。一方面是为了锻炼新人,另一方面也是他想要偷懒下。之前,他都被字面意义上累死了一回了,就这天兄都还让他加班,是真的有些绷不住了……

当然,除了这些行政工作之外,新兵征召和军队的扩编,也已经提上了日程。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分对罗马,可能还更重要。

制度想要施行,必须有稳定的环境。最好长期坚持,才能让大家养成习惯。而这些,都是需要武力维护的。如果武力不行,乃至像周天子征讨楚国那样吃败仗,那么就算文明真的有优势,产生影响的速度,也会下降很多。所以有条件的话,还是两边都要兼顾最好。

传统上,大家都会避免在埃及征召士兵,因为这帮人的战斗力实在是不靠谱。而且战争是个团队活动,你自己不行,还得拖累大家,变成了负效果,还不如不带呢。

不过郭康认为,民风的影响虽然存在,但没有那么决定性。埃及人不能打,主要是根本没人带他们练,那自然就不行了。

再说,不同于其他军队,罗马的军团自己就是个单独的文化。较真来说,在一百年之前,现在的罗马尼亚腹地,都没有“罗马人”,而只有保加利亚人、瓦拉几亚人、特兰西瓦尼亚人、塞尔维亚人等等。现在这个罗马概念,其实就是“军团人”衍生出来的。

那么,埃及人如果加入军团,也会成为一个军团人,而不是埃及人。而正如大家反复提及的,所谓军团,就是罗马的创造者,所以,他也就是个罗马人了。从这个角度说,其实根本不用担心哪个民族能打,哪个民族不能打。因为大家要做的,也不是改变埃及人的特性,只是把他们变成了罗马人而已。

之前,整编罗斯人的时候,郭康已经有了些经验。现在,有了瘟疫期间的组织,进行战争动员也方便了不少,完全可以开始着手尝试了。


上一章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目录  |  下一章